葉企孫:物理先驅者,「兩彈一星」的老師,為何被稱「國家罪人」

2020-07-31 洽談博古

我們都知道清華的物理系很牛但我們不會記得他的創始者是誰,我們也會記得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23位科學家,但是我們不會記得其中的19位是由誰培養的。在歷史的捲軸裡面,他就像是不存在一般,被遺忘,不被世人所知,但他對國家的貢獻卻是真真切切存在的。這個人就是葉企孫,一個原本該被銘記的人,卻因為「飛來之罪」淡出了歷史。

葉企孫:物理先驅者,「兩彈一星」的老師,為何被稱「國家罪人」

近代物理學的先行者

對於葉企孫這個人的名字,大家是陌生的,但對於物理學這三個詞卻很熟悉,尤其是那些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楊振寧等人。但如若沒有葉企孫又何來後面的李政道獲獎,他是他們的老師,是他們物理學成就的引導者,更是我國物理學的開拓者。從哈佛大學畢業以後,葉企孫就將自己的一生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熱愛的科研事業當中,他研究磁學,創辦了清華物理系和北大磁學組。在他的教育下走出的物理人才數不勝數,包括了錢偉長、鄧稼先、周廣召等人,這裡面有航天之父,也有著光學之父,每個人對國家都有著傑出的貢獻,是大眾心中的英雄。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說中國物理研究的繁榮和壯大和他是密切相關的,是他推動著我國科學的發展,可以說是中國科技的基石,是裡程碑一般的人物。

葉企孫:物理先驅者,「兩彈一星」的老師,為何被稱「國家罪人」

孑然一身,妻兒均無

葉企孫的一生的本該是輝煌的,但他的一生卻是孤獨的。他對自有著極高的要求,幼年的時候就經常「慎獨」,有著極高的自律性。到了青少年的時候,更是給自己定了6條做人做事的定律,謹言慎行,不議是非,踏實做事。一個優秀的人就是他這樣的吧,優秀的人是會發光的,吸引著周邊的人。但他沒有成家,也沒有子女,他的一生是孤單的。可能對於他來說,做自己熱愛的事和工作並肩同行就是最大的幸福。他的一生也是熱鬧的,因為他的學生。人的一生要有家庭才是圓滿的,我們無法知道他當時的心境,是沒有時間去找愛人還是說他不願意,想要過一人的生活,但不管是什麼原因,我們可以相信,他是快樂的。他有熱愛的事業,時間於他而言是充實的。

葉企孫:物理先驅者,「兩彈一星」的老師,為何被稱「國家罪人」

​學生是他的驕傲,但也讓他成為「罪人」

就是這樣一個為了國家的科研事業可以付出所有心血的人,卻在晚年的時候成為了「罪人」。而這一切都要從他的學生熊大縝說起,在中日抗戰時期,每一個愛國的青年都會投身到戰鬥當中,熊大縝也不例外。他加入晉中戰區,進行地雷和炸彈等軍用物資的研發工作,原本是好意,但因為黨派之爭,被扭曲了,他成了特務。作為他的老師,葉企孫也難以倖免,即便他是無黨派人士,在那個不講究證據的年代,他百口莫辯,成為了「罪人」,直到離世都是不清白的。在他離開後的第三年才得以洗脫罪名。這對於一生正骨的葉企孫來說是奇恥大辱,更是他一生的汙點。如果沒有這段灰暗的歷史,是不是他就不會被時代所遺忘?很難想像那個時代還有多少人和他一樣,因為一個人,一句話,一件事被時代所誤會。

葉企孫:物理先驅者,「兩彈一星」的老師,為何被稱「國家罪人」

​面對誣陷和不公的遭遇,我們會抱怨,會暴躁。但是他的眼神裡卻透著一種淡然,就像看慣了世間的起起伏伏。在他最艱難的那段歲月裡面,很多人怕被牽連,避而遠之,但他依舊微笑著面對,沒有絲毫波瀾,因為他理解他們的選擇。在後來別人詢問起這段經歷的時候,他也是一語帶過,不願多說。他的寵辱不驚,他的豁達,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就是這樣一個為了國家鞠躬盡瘁的人,我們卻給他安上了「特務」的罪名,真的是意難平,無法接受。

葉企孫:物理先驅者,「兩彈一星」的老師,為何被稱「國家罪人」

惟願有更多的人能夠認識到偉人背後的他,因為沒有他,就沒有後來的他們,就沒有國家在某個領域的偉大,中國的科學研究、物理研究是在他的努力奉獻下才得以生根發芽和壯大的。

他就是葉企孫,核物理的先驅者

他就是葉企孫,「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的老師

緬懷英雄,追隨文明的腳步。

相關焦點

  • 葉企孫:物理先驅者,諾貝爾獎獲得者老師,為何被稱「國家罪人」
    有的是偉人,有的是罪人,兩者看似矛盾,但在特定的環境下,它們將會出現在同一個人的身上。因為「罪」,我們會選擇性地忘記他的偉大之處,他的貢獻,他的赤子之心。我們都知道清華的物理系很牛但我們不會記得他的創始者是誰,我們也會記得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23位科學家,但是我們不會記得其中的19位是由誰培養的。
  • 物理大師葉企孫:23位兩彈一星元勳 有13位師承
    平生在懷,猶可尋,不悉知  中國科學界,有一個曾經被遺忘,但值得被銘記的名字——葉企孫。  李政道稱他為「中國現代物理學的奠基人」。  周光召說他是「我國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和我國物理學界最早的組織者之一」。
  • 大師葉企孫:培養13位「兩彈一星」79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
    大家都知道「兩彈一星」功勳,如王淦昌、錢偉長、錢學森、趙九章等享譽海內外的科學家,但這些科學家的背後有一位默默付出的名師。他被稱為「大師中的大師」,科學界的「鼻祖」,他就是著名的物理學家葉企孫。清華畢業之後,葉企孫考取了庚子賠款留美公費生,去往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系就讀,直接插班進了大學三年級,師從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P.W布裡奇曼。在老師的教育與指導下,葉先生開啟了他探索科學奧秘的大門。在1920年,考入哈佛大學,繼續深造。
  • 葉企孫:錢學森老師,培養了無數科學家,晚年卻在乞討流浪中病死
    1999年在所表彰的「兩彈一星」23位科學家功臣中,有9個是葉企孫的學生,有13人與葉企孫學生的學生。當晚,王淦昌就和幾名同學到老師葉企孫家,敘述白天所發生的事情。王淦昌結果葉企孫把他們都大罵了一頓:「誰叫你們去的?你們明白自己的使命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為什麼會挨打?為什麼落後?你們明白嗎?如果我們國家有大唐帝國那樣強盛,這個世界上還有誰敢欺負我們?
  • 中華物理界的宗師葉企孫,晚年為何一度淪為乞丐?
    在我心中,葉企孫先生當得起真正的大師兩字,他為祖國培養了79名院士,23名兩彈一星有半數以上出自他的名下,這位老人幾乎以一己之力挑起了中國科學界的半壁江山。1918年,葉企孫考取庚子賠款留美公費生,師從實驗物理大師、諾獎得主P.W.布裡奇曼。三年後,測出了當時最精確的普朗克常數 h 值,此數值為物理界沿用十六年。
  • 葉企孫:錢學森老師,培養了無數科學家,晚年卻在乞討流浪中病死
    1999年在所表彰的「兩彈一星」23位科學家功臣中,有9個是葉企孫的學生,有13人與葉企孫學生的學生。由此可見,葉企孫對中國「兩彈一星」事業的貢獻之大。當晚,王淦昌就和幾名同學到老師葉企孫家,敘述白天所發生的事情。
  • 比錢學森還牛,兩彈一星元勳有一半是他的學生,中國核物理先驅
    教書育人,傳道解惑是一名老師基本的責任,是以,老師必須不停學習才能不落學生之後。然,人終有惰性,能做到活到老,學到老的又有幾人呢?有這麼一位老師,他的名字鮮為人知,但他真正做到了"桃李滿天下",所教出的學生中有一半後來成為了"兩彈一星"元勳,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他便是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葉企孫。
  • 帶出兩位諾獎得主,葉企孫為何如此厲害?看他這一做法就知道了
    站在領獎臺上的那一刻,無數光環和榮譽之下,有一個人雖然未在現場,可他一定能引起李政道和楊振寧的感激和愛戴,此人就是葉企孫。葉企孫出生於19世紀末的上海,15歲考進清華學堂,20歲公費留學美國。先後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哈佛大學求學深造。
  • 最後的大師:葉銘漢與他的叔父葉企孫—新聞—科學網
    他曾用10年時間鉤沉探微,寫下40萬字的長篇傳記《最後的大師》,試圖喚醒人們對葉企孫——這位「我們知道得最晚、被時代拋棄得最遠的大師」的真切記憶。這部作品的緣起,則是受「兩彈一星」元勳錢偉長之邀。 談起新中國的科技成就,人們總會津津樂道於「兩彈一星」的輝煌過往。
  • 葉企孫:不應該忘卻的人
    請不要嫌棄他,因為他的名字叫做葉企孫,是中國近代物理的奠基人,是清華物理的創始人,無他無有中國近代物理。1898年的夏天,除了依舊的悶熱和煩躁以外,似乎和往年並沒有什麼不同,葉企孫就這樣來到了上海的弄堂裡。
  • 他是9位「兩彈一星」功臣的老師,晚年卻淪為乞丐,向學生要飯
    然而你可知道,他們都是葉企孫的學生。他一生為國家培養出的科學院士就有79名,而且在23位「兩彈一星」功臣中,有9位就是他的弟子,他由此被稱為中國物理界的一代宗師——「大師的大師」。甚至說中國科學事業的江山有一半是他打下來的,一點也不為過。他才是我們該追的「星」,不應被遺忘!
  • 從哈佛畢業,葉企孫立馬回國效力,桃李滿園後,晚年落得討飯為生
    引言在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中,傳道授業的老師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在古人的傳統觀念裡,老師的地位甚至可以比擬雙親,每逢節日都要對老師進行問候送禮,由此可見在我國古代,老師的地位是多麼崇高。1913年,年僅13歲的葉企孫成功進入清華學堂,5年後他赴往海外留學,此後他不僅獲得了芝加哥大學理學學士學位,更是轉而投入到物理這一高深學科的研究領域中去,而他後來在物理學中測定的普朗克常數的值也成為世界公認的最精確的值,這使得葉企孫成為當時世界物理學界一顆耀眼的新星。
  • 葉企孫:教育感最強的科學家—新聞—科學網
    在國家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有一半以上是其門生或門生的學生,被稱為「大師的大師」,對開拓、促進中國物理學及整個自然科學的發展、培育科學技術人才,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26年秋,初創的清華物理系略顯冷清。整個系只有兩位教授,一位是梅貽琦,另一位是葉企孫。
  • 他是楊振寧的老師,被譽為中國物理一代宗師,晚年生活卻令人唏噓
    學成之後,毅然回國創建清華物理系,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物理學家,他就是葉企孫先生。由他培養的學生有我們熟知的諾貝爾物理學蔣獲得者楊振寧和李政道、兩彈一星功臣葉企孫先生的高足幾乎都壟斷了中國近代著名物理學家,他在物理學高等教育上辛勤耕耘了半個多世紀,是高校老師的模範。
  • 一代宗師葉企孫的晚年
    青年時代的葉企孫         提起葉企孫(1898~1977),名字後面總是跟著一連串這樣的字眼:中國卓越的物理學家,中國物理學界一代宗師,中國科學史事業開拓者,中國物理學會創建人,他也是一位教育家,教育方面的成就更是引人矚目:出入葉企孫門下有50多位院士;10餘位「兩彈一星」元勳。        他的學生、中國物理學史家戴念祖與葉老的師生緣分,隨著各自命運的起起落落,雖然短暫,卻難以磨滅。
  • 清華教授葉企孫:一生培養79位院士,晚年卻在街頭乞討
    建國後有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其中有9位都是他的學生,人們稱他為「大師的大師」。可能大家對這個名字並不熟悉,但如果提到清華大學物理系和北京大學磁學專門組,學過物理學的讀者肯定對他有所了解。作為中國物理學的先驅,葉企孫老先生的後半生其實過得並不好,甚至可以說讓人感到惋惜。
  • 清華教授葉企孫:一生培養79位院士,晚年卻在街頭乞討
    葉企孫是中國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同時也是中國物理學的一代宗師,他的學生後來都是有名的科學家,如錢三強、趙忠堯、趙九章、王淦昌等。建國後有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其中有9位都是他的學生,人們稱他為「大師的大師」。
  • 葉企孫:國士無雙清華教授,一生培養79位院士,晚年卻淪為乞丐
    鄧稼先等"兩彈一星"元勳的名字朗朗上口。但是,葉企孫看到了國內相當落後的實驗環境和物理學研究環境,特別是在當時,國內根本沒有先進的物理實驗室,也不具備相應的研究條件。為了國家的未來終身未娶,晚年因學生被打成"特務"為了更好的為我國教增磚添瓦,葉企孫選擇犧牲自己的婚姻,所以他終身未娶,到晚年都是一個人。
  • 葉企孫:大師的大師
    他在半個多世紀的教學生涯中,培養了兩位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他的學生中有79人成為院士;在中國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有9人是他的學生,2人是他學生的學生,另有兩人也與他的事業有聯繫……這樣的成就被稱為「中國高教史上不朽的傳說」,被曾昭奮教授贊為「神話般的成績」,而葉企孫也被後人譽為「大師的大師」。
  • 葉企孫:大師的大師
    他在半個多世紀的教學生涯中,培養了兩位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他的學生中有79人成為院士;在中國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有9人是他的學生,2人是他學生的學生,另有兩人也與他的事業有聯繫……這樣的成就被稱為「中國高教史上不朽的傳說」,被曾昭奮教授贊為「神話般的成績」,而葉企孫也被後人譽為「大師的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