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清華的物理系很牛但我們不會記得他的創始者是誰,我們也會記得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23位科學家,但是我們不會記得其中的19位是由誰培養的。在歷史的捲軸裡面,他就像是不存在一般,被遺忘,不被世人所知,但他對國家的貢獻卻是真真切切存在的。這個人就是葉企孫,一個原本該被銘記的人,卻因為「飛來之罪」淡出了歷史。
對於葉企孫這個人的名字,大家是陌生的,但對於物理學這三個詞卻很熟悉,尤其是那些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楊振寧等人。但如若沒有葉企孫又何來後面的李政道獲獎,他是他們的老師,是他們物理學成就的引導者,更是我國物理學的開拓者。從哈佛大學畢業以後,葉企孫就將自己的一生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熱愛的科研事業當中,他研究磁學,創辦了清華物理系和北大磁學組。在他的教育下走出的物理人才數不勝數,包括了錢偉長、鄧稼先、周廣召等人,這裡面有航天之父,也有著光學之父,每個人對國家都有著傑出的貢獻,是大眾心中的英雄。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說中國物理研究的繁榮和壯大和他是密切相關的,是他推動著我國科學的發展,可以說是中國科技的基石,是裡程碑一般的人物。
葉企孫的一生的本該是輝煌的,但他的一生卻是孤獨的。他對自有著極高的要求,幼年的時候就經常「慎獨」,有著極高的自律性。到了青少年的時候,更是給自己定了6條做人做事的定律,謹言慎行,不議是非,踏實做事。一個優秀的人就是他這樣的吧,優秀的人是會發光的,吸引著周邊的人。但他沒有成家,也沒有子女,他的一生是孤單的。可能對於他來說,做自己熱愛的事和工作並肩同行就是最大的幸福。他的一生也是熱鬧的,因為他的學生。人的一生要有家庭才是圓滿的,我們無法知道他當時的心境,是沒有時間去找愛人還是說他不願意,想要過一人的生活,但不管是什麼原因,我們可以相信,他是快樂的。他有熱愛的事業,時間於他而言是充實的。
就是這樣一個為了國家的科研事業可以付出所有心血的人,卻在晚年的時候成為了「罪人」。而這一切都要從他的學生熊大縝說起,在中日抗戰時期,每一個愛國的青年都會投身到戰鬥當中,熊大縝也不例外。他加入晉中戰區,進行地雷和炸彈等軍用物資的研發工作,原本是好意,但因為黨派之爭,被扭曲了,他成了特務。作為他的老師,葉企孫也難以倖免,即便他是無黨派人士,在那個不講究證據的年代,他百口莫辯,成為了「罪人」,直到離世都是不清白的。在他離開後的第三年才得以洗脫罪名。這對於一生正骨的葉企孫來說是奇恥大辱,更是他一生的汙點。如果沒有這段灰暗的歷史,是不是他就不會被時代所遺忘?很難想像那個時代還有多少人和他一樣,因為一個人,一句話,一件事被時代所誤會。
面對誣陷和不公的遭遇,我們會抱怨,會暴躁。但是他的眼神裡卻透著一種淡然,就像看慣了世間的起起伏伏。在他最艱難的那段歲月裡面,很多人怕被牽連,避而遠之,但他依舊微笑著面對,沒有絲毫波瀾,因為他理解他們的選擇。在後來別人詢問起這段經歷的時候,他也是一語帶過,不願多說。他的寵辱不驚,他的豁達,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就是這樣一個為了國家鞠躬盡瘁的人,我們卻給他安上了「特務」的罪名,真的是意難平,無法接受。
惟願有更多的人能夠認識到偉人背後的他,因為沒有他,就沒有後來的他們,就沒有國家在某個領域的偉大,中國的科學研究、物理研究是在他的努力奉獻下才得以生根發芽和壯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