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因畢業論文導師不同意送審而自殺身亡,說明研究生的心裡抗挫折能力太脆弱,簡直就是不堪一擊,也說明我們的教育出了嚴重問題。
研究生畢業論文導師不同意送審,即使是導師有千錯萬錯,也不至於選擇輕生。因為論文導師不同意送審的情況,在現實生活中客觀存在,你完全可以採取很多辦法進行彌補和挽救。你可以提前找導師交流溝通,你可以提早根據導師的意見修改,一遍不行兩遍,兩遍不行三遍,早晚會有通過的時候,如果真正是導師刻意刁難,你完全可以拿出足夠證據向學校有關部門舉報你的導師。
研究生因畢業論文導師不同意送審,就選擇自殺,表明我們的高校只關心學生的學業成績,基本或者根本不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裡承受能力以及抗挫折教育生命教育,以至於學生在遇到挫折後,會不知所措,會做出極端的事情來,說明我們的研究生教育很失敗。
從另一方面說,導師也存在問題。面對你教育的研究生,導師應該在學生畢業論文方面給予具體耐心細緻不厭其煩心平氣和的指導,對待學生論文要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不能在學生論文方面刁難學生。如果你教育的研究生畢業論文不能送審,說明導師的學術水平很低,教育教學能力很差,在規定的時間裡沒有完成教學任務,教育出了殘品次品,高校應對完不成研究生畢業任務的導師給予一定懲罰,或取消做研究生導師資格。
這樣的研究生培養出來,一旦到了錯綜複雜的社會,一旦遇到挫折,也會做出極端行為的選擇。因此整個教育領域對學生進行心裡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