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建築藝術大師諾曼·福斯特建築作品展

2020-12-05 觀點地產網

  讓我們隨著迪耶·薩迪奇撰寫的諾曼·福斯特新傳的出版,從哈薩克斯坦到巴塞羅納,看一看建築大師諾曼·福斯特設計的非凡建築。

  Norman Foster: Beijing's giant Terminal Three designed by Norman Foster and Partners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三號航站樓,是中國首都基礎設施的一部分,在2008年奧運會之前就出了名。

  圖片來源: AFP

  Norman Foster: The Robert and Arlene Kogod Courtyard designed by Foster and Partners

  2007年11月,擁有優雅玻璃天篷的羅伯特與阿琳·科戈德庭院,在具歷史意義的美國專利局大樓開放。位於華盛頓特區的原專利局大樓現為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和國家肖像畫廊所在地。

  圖片來源:Tim Sloan/AFP

  Norman Foster: Beijing Capi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 by Norman Foster and Partners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出發區映出人們的剪影。

  圖片來源: Claro Cortes/Reuters

  Norman Foster: The Pyramid of Peace, Kazakhstan, by Norman Foster and Partners

  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的和平金字塔,也被稱為「福斯特金字塔」。

  圖片來源: Sipa/Rex

  Norman Foster: The Millennium Bridge, London by Norman Foster and Partners

  經過耗資500萬英鎊的改造,解決了搖擺問題之後,千禧橋向公眾開放。

  圖片來源:Martin Godwin/Guardian

  Norman Foster: Interior of Deutsche Bank Place, Sydney, by Norman Foster and Partners

  澳大利亞雪梨菲利普街126號,德意志銀行室內廣場。

  圖片來源:Richard Glover/Rex

  Norman Foster: The Millau Viaduct designed by Norman Foster and Partners

  橫跨法國塔恩河谷的米洛高架橋,高343米,是世界最高的橋。它由七根細長的柱子組成,在巴黎和地中海沿岸之間架設了一條直線道路。

  圖片來源: Jean-Philippe Arles/Reuters

  Norman Foster: Greater London Authority Building, London, by Foster and Partners

  位於南華克區泰晤士河岸的倫敦當局總部的內部。總部由福斯特建築事務所設計,英國奧雅納工程顧問公司承建,內置議會議事廳、會議室和公共設施,還有市長、倫敦議會成員及工作人員辦公室。

  圖片來源:Toby Melville/PA

  Norman Foster: GLA (Greater London Authority) headquarters, London, by Foster and Partners

  倫敦當局總部外觀。

  圖片來源: Toby Melville/PA

  Norman Foster: Dallas Centr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by Foster and Partners

  達拉斯表演藝術中心的瑪戈特與比爾·溫斯皮爾歌劇院。

  圖片來源:Iwan Baan

  Norman Foster: Dresden Railway Station designed by Foster and Partners

  德勒斯登總站有福斯特設計的新覆屋面的火車站臺。

  圖片來源: Norbert Millauer/AFP

  Norman Foster: Elephant House, Copenhagen Zoo, Denmark by Foster and Partners

  丹麥哥本哈根動物園的象舍。

  圖片來源: Foster + Partners/Nigel Young

  Norman Foster: Norman Foster Buildings

  

  蘇格蘭格拉斯哥的蘇格蘭展覽會議中心。

  圖片來源:Foster + Partners/Nigel Young

  Norman Foster: The Reichstag building reconstructed by Norman Foster and Partners

  位於柏林的德國國會大廈為原德意志帝國的國會而建,自1894年起一直用作國會大廈,直到1933年納粹將它燒毀。由福斯特領導重建後,於1999年再次成為德國國會所在地。

  圖片來源: Murdo Macleod

  Norman Foster: The Swiss Re building designed by Norman Foster and Partners

  倫敦市的聖瑪麗斧街30號,瑞士再保險大廈,亦稱「醃黃瓜」。

  圖片來源:David Sillitoe/Guardian

  Norman Foster: The new Camp Nou Stadium scale model by English architect Norman Foster

  巴塞羅納新坎普諾體育場的縮尺模型。

  圖片來源: Cesar Rangel/AFP

相關焦點

  • 建築設計師諾曼·福斯特的玩轉汽車夢
    不過,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不是這樣。  如果這位享譽世界的建築大師為倫敦設計的新巴士真的能夠在2012年成功取代在英國使用了將近50年的紅色雙層巴士的話,那麼,他必將成為第一位成功設計出交通工具並正式投入使用的建築師。
  • 諾曼·福斯特不止於此
    他是當今國際上著名的建築大師之一,被譽為「高技派」的代表人物,第21屆普利茲建築大獎得主,許多作品已成為 20世紀的著名之作。他就是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諾曼·福斯特生於1935年,說起他的建築生涯,著實有些跌宕傳奇。
  • 建築師:諾曼福斯特
    「高技派」的代表人物:諾曼·福斯特(NormanFoster)  諾曼·福斯特,當今國際上最傑出的建築大師之一,被譽為「高技派」的代表人物,第21屆普利茲建築大獎得主。諾曼.福斯特特別強調人類與自然的共同存在,而不是互相牴觸,強調要從過去的文化形態中吸取教訓,提倡那些適合人類生活形態需要的建築方式。他認為建築應該給人一種強調的感覺,一種戲劇性的效果,給人帶來寧靜。  他於1935年在曼徹斯特出生,1961年自曼徹斯特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畢業後,獲得耶魯大學亨利獎學金而就讀於JonathanEdwards學院,取得建築學碩士學位。
  • 諾曼福斯特是誰?阿里巴巴火柴盒、蘋果UFO總部,都是他設計的
    而設計這個「火柴盒」的設計師,就是世界著名的建築大師——諾曼福斯特。這位建築大師,可不止「火柴盒」這一個著名作品。蘋果的新總部,同樣也是諾曼福斯特設計的,一個正圓的造型,讓大家都稱它是「UFO」,同時它也有著高昂的造價,高達50億美元!
  • 諾曼福斯特的建築公司將交付杜拜設計區的第二階段
    近期涉及諾曼福斯特的建築公司將交付杜拜設計區的第二階段內容備受矚目,很多讀者對此也很有興趣,現在給大家羅列關於諾曼福斯特的建築公司將交付杜拜設計區的第二階段最新消息。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的建築公司將交付杜拜設計區的第二階段, 也稱為D3,這是在阿聯城市從頭開始建造的新創意園區。新社區的目的是培養城市新興的本地人才,並為成熟的工作室和畫廊提供樞紐。
  • 諾曼·福斯特也來設計衛浴,產品看起來很東方
    諾曼·福斯特領銜的英國 Foster + Partners 建築事務所,在建築領域一直很高產。他們接手的項目不僅數量多,體量也都很大,其在中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即是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T3 航站樓。倫敦的 Aram 畫廊還在今年早些時候推出了 Foster + Partners 建築事務所的產品及原型專門展,展出作品可追溯至 1980 年代。最近,西班牙高端家居品牌 Porcelanosa 又成為了 Foster + Partners 的新客戶。他們為該品牌設計了全新衛浴產品 Tono 系列,包括鏡子、水龍頭、浴缸、存儲單元、淋浴花灑、水槽和家具等 100 餘件單品。
  • 諾曼福斯特:為什麼Osvaldo Borsani是設計先驅
    ——作者: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世界著名的英國建築師。他領導國際公司Foster and Partners,並於1999年獲得了普利茲克建築獎。薦設君之前介紹過兩篇諾曼福斯特的文章,這篇是他老人家寫的,原文轉發。Osvaldo Borsani是一位真正的創新者。
  • 評諾曼·福斯特:構建現代都市空間的民主性
    諾曼·福斯特是當今世界上最富有成就的著名建築師之一,他是高技派的代表人物。提起他,人們自然而然地就會將其與林立的鋼架及高科技材料構件聯繫在一起,但同時他也是生態建築的領軍人物,他運用生態學的原理,以高信息、低能耗、可循環和自調節性的綠色生態設計觀念去創造一個生態節能的系統,通過「技術性思維」來改變傳統的設計觀念。
  • 【建築講堂】理察·羅傑斯訪談
    他還是繼倫佐·皮亞諾、諾曼·福斯特以後,第三位以擅長在建築中極力表現技術美為特徵的2007年普利茲克建築獎獲得者。同時他也是Rogers Stirk Harbour + Partners的創始人。在從倫敦建築聯盟學院畢業後,他前往美國耶魯大學繼續學習。在那裡他遇見了自己的搭檔諾曼·福斯特。
  • 有關大師富勒的新展,探討一個想像力奇才對當代建築的影響
    策展人 Edward Cella 認為,早在很多年前,富勒就已經預見了我們今天面臨的很多城市和環境問題,他提出的許多前衛的設計和想法,包括解決住房、庇護所、交通、教育、能源、生態破壞和貧困等全球性問題,至今仍然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 盤點全球仿生建築
    「羅布林大橋坡度」大廈位於美國辛辛那提市最著名的羅布林大橋旁,由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重建總體規劃建築師丹尼爾•李博斯金設計。該大廈最具特色的是其頂層的傾斜坡度使用了仿生技術與周邊的自然環境相適應,並與著名的城市地標羅布林大橋相呼應。該大廈的建築色調充分反映出了城市和天空的搭配。【哥斯大黎加 「世界方舟」】
  • 大師富勒的新展 探討一個想像力奇才對當代建築的影響
    富勒留傳在世的建築作品很少,但他發明以及發展的Dymaxion思想、短線程穹頂、張拉整體概念、索穹頂,至今仍是結構工程研究的前沿。雖然這些並不總能為他帶來商業上的成功,但他的思考方式卻啟發了很多人。以Dymaxion思想為例,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以最少的材料提供最大的創造力,因此他也被稱作是「可持續發展之父」。
  • 閱盡千帆的香港建築大師,在大陸默默建造了這麼多優秀的建築!
    他就是嚴迅奇大師,是近二十年來香港最成功的建築師之一。在建築界,可以說是一個神童式的人物,他在香港長大,在聖保羅中學畢業,中學時喜愛木工課及作歷史專題研習報告。嚴迅奇說自己走上建築師行業,最初是受一本描寫日本建築大師丹下健三的書影響,那本書令他第一次了解到「建築設計是種藝術」。
  • 世界著名仿生建築集錦(下篇)
    杜拜集中了世界上眾多最有趣建築,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目前計劃建立一座將比杜拜更特別的「Masdar」城,在這裡完全實現零碳、零排放、零汽車,如果你覺得「零」還不夠,看看造價中的「零」吧——22,000,000,000美元。這裡將比杜拜擁有更多激動人心的建築物,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城市核心地帶的城市總部,佔地13萬平方米。除了將實現能源自給自足外,這還將是世界上第一個淨能源建設的建築。
  • 全球12大仿生建築(全文)
    下面的是一些已經修建好和正在修建的仿生建築,還有一些是世界著名的建築方案,它們代表了當今仿生建築學的最高成就,就讓我們來一睹這12座令人驚訝的仿生建築吧。 1,巴黎「防煙霧」大廈(Anti-Smog Building, Paris)
  • 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作品被時間標記永恆
    美國當地媒體報導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清晨得知這個消息,悲痛萬分!這是全世界華人與建築界最不希望聽到的消息。他8歲赴美留學,到後來成為在美國及世界範圍內都有話語權的建築大師,貝聿銘的一生既是一個有傳奇色彩的成功故事。
  • 漸漸件件——倫佐•皮亞諾建築工作室
    【時間】2015年3月28日-7月19日(周一閉館)【場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7樓【地址】上海花園港路200號本次展覽將分為5個板塊,以建築模型、原版設計手稿、展板、影像等形式直觀展現倫佐•皮亞諾從業至今的代表名作。
  • 建築大師倫佐·皮亞諾的中國首件作品:杭州天目裡即將建成
    該項目位於中國浙江省杭州市,總建築面積約230,000㎡,集合辦公、美術館、藝術中心、秀場、設計酒店、買手百貨及藝術商業等多元業態,是一個綜合性的藝術園區。設計概念是將建築沿整個基地圍合出一個130 m× 95 m的超大廣場,成為一個綠洲般的城市客廳,也像一隻蘋果——在硬質界面的包裹下,豐富的活動和事件都將在這裡發生,形成一個柔軟而有生命力的核心。
  • 又一建築大師逝世,貝聿銘今日與世長辭,今年剛過完102歲生日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猛一看到這裡,各位看官可能不是很了解,貝聿銘是誰?他為什麼又被稱為建築大師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各位看官說道說道。貝聿銘大師於1917年4月26日出生於出生於中國廣州,祖籍蘇州,是蘇州望族之後,曾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就讀於建築學,曾榮獲榮獲了1979年美國建築學會金獎,1981年法國建築學金獎,1989年日本帝賞獎,1983年第五屆普利茲克獎,及1986年裡根總統頒予的自由獎章等。他的代表建築有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廂、法國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 建築大師麥可·格雷夫斯眼中的設計生活
    溫州市市委書記陳一新會見格雷夫斯溫州市市委書記陳一新會見格雷夫斯溫州肯恩大學理事長林衛平(左)為格雷夫斯介紹校園大衛.莫尼參加格雷夫斯媒體見面會【環球網綜合報導】80歲高齡的建築大師麥可·格雷夫斯從美國遠道而來,專程指導溫州肯恩大學設計與建築學院的組建,並帶來他親自手繪的設計與建築學院大樓的圖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