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已故去35年的美國發明家、建築師理察·巴克敏斯特·富勒(Richard Buckminster Fuller)的新展Richard Buckminster Fuller,Inventions and Models,將在洛杉磯畫廊Edward Cella Art + Architecture開幕。
這次展覽的展品,以富勒設計的經濟實惠的住房和交通方案為主,包括其原創版畫、模型和物品等。策展人Edward Cella認為,早在很多年前,富勒就已經預見了我們今天面臨的很多城市和環境問題,他提出的許多前衛的設計和想法,包括解決住房、庇護所、交通、教育、能源、生態破壞和貧困等全球性問題,至今仍然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出生於1895年的富勒,在1930-40年代提出了很多前衛的想法,因而被視為特立獨行甚至古怪的邊緣人,他也將自己描述為「一個完全的、未來思想、科學設計的探險者」。
富勒留傳在世的建築作品很少,但他發明以及發展的Dymaxion思想、短線程穹頂、張拉整體概念、索穹頂,至今仍是結構工程研究的前沿。雖然這些並不總能為他帶來商業上的成功,但他的思考方式卻啟發了很多人。以Dymaxion思想為例,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以最少的材料提供最大的創造力,因此他也被稱作是「可持續發展之父」。
諾曼·福斯特製造的Dymaxion汽車的複製品
富勒出生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在童年時期就展現出特別的發明才華,他自己製作工具,並在12歲那年創造了一種用雨傘推動划艇前進的新發明。
憑藉著發明時所用到的知識,他成功進入哈佛大學就讀,然而卻先後兩次被開除,一次是因為他把所有的錢花在了雜耍劇團聚會上,另一次是因為他看上去對學習缺乏興趣,不守紀律。
在加拿大紡織廠和肉食包裝行業工作期間,富勒終於獲得了機械師的證書,對材料的性質和器械上也有了深刻的認知。這些知識對他之後的前衛建築有很大影響。
他很早就意識到,像交通、住房等一些事關人類生存的問題,都可以通過合理先進的設計來解決,富勒堅持認為,如果人類要繁衍,地球要生存,人們就要奉行「事半功倍」的行事準則,在必要時甚至顛覆傳統,比如重新設計傳統車輪、定製房屋、輕巧堅固的網格穹頂。尤其是網格穹頂,富勒通過改良數學計算公式,發明了一種利用堅固而輕巧的網格結構來製造穹頂的方法。
他創造的網格穹頂結構大受歡迎,被用來建造氣象臺、雷達預警站、儲物倉庫、極地探險隊基地等等。1960年代,紐約世博會的展館和蒙特婁世博會的展館,都採用了這一結構。
蒙特婁世博會的美國館
蒙特婁世博會的展館甚至引起了建築師諾曼·福斯特的關注,他聘請富勒擔任其倫敦辦公室的顧問,直至富勒1983年離世。
Edward Cella也認為,富勒作品中常涉及的先進技術和結構系統,比如經濟適用房和預製結構房屋,與當下建築師仍能找到共鳴,「今天的建築不僅要解決空間規劃和美學問題,還要解決環境問題,使建築物可持續發展,尋找可持續建築方法,如何用最少的資源來降低成本。」
在這次的展覽中,這些廣為流傳的設計理念,都將以限量版圖紙、模型的樣式呈現出來。比如三輪的Dymaxion汽車和受穀倉啟發的建築Dymaxion House,這僅是他擁有的30多項專利中的少數幾項。
另有不少展出作品,是其在生命最後幾年的創作,還是圍繞其結構設計理論的作品,很多都是私人收藏品,長期遠離公眾視野,此番也是與Carl Solway畫廊合作製作,首度以展覽的形式亮相。
圖片來源:Dezeen、Edward Cella Art + Architecture
文章來源:好奇心日報
文章連結:http://www.qdaily.com/articles/55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