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卡汽車 新能源頻道 原創]
在中國全力推廣新能源汽車的這幾年中,汽車廠商的表現依然難以令人滿意,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則成為了最大的亮點。寧德時代不僅在國內市場佔有率遙遙領先,還獲得了大量合資品牌的訂單、在德國建廠,成為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一塊招牌。不過,寧德時代並不打算止步於新能源汽車領域,就在最近,寧德時代下海了。
近日,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海上危險品應急指揮船「深海01」輪在廣州順利下水。這艘船最大的特點是採用了混合動力技術,它是我國首艘電力/電池混合動力海船。船上所用的電池正是來自於汽車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時代。
這艘船由中船集團708所設計,總長78米,型寬12.8米,型深5.5米,滿載排水量約1450噸。「深海01」輪的主要職責是在LNG等危險氣體區域進行警戒和應急救助任務,為此它配備了危險氣體探測系統、溢油回收雷達,還有全國首創的船舶安全防護系統,可維持艙室正壓。
「深海01」輪之所以採用混合動力,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危險氣體區域可以切換至純電驅動模式,從而避免內燃機引燃危險氣體造成火災事故。它搭載了2組容量為650kWh的高性能鋰離子電池組,可以保證該船在7節航速下持續航行2h以上。
「深海01」輪的推進系統與我們的傳統認知有很大差異。它採用了吊艙式電力推進系統,吊艙裡包括電機、減速器、控制器(也就是電動汽車上的三合一電驅動系統)。船上也有內燃機,但是其作用是發電。如果借用新能源汽車的分類,那麼「深海01」輪應該叫做增程式混合動力船舶,它就是船舶界的理想ONE。
吊艙式電力推進系統帶來了優勢是不再需要複雜的減速機構和長長的驅動軸,結構簡化了很多,噪音和震動也減少了很多。另外,吊艙是可以360°旋轉的,所以「深海01」輪連船舵也不需要了,靈活性得到了增強。另外,燃油效率也是一個很大的優勢所在,內燃機可以始終以經濟轉速運行,驅動電機的效率可達90%以上。
2019-2020年已經有多艘船舶用上了寧德時代的鋰電池。
「深海01」輪並不是寧德時代在傳播領域的首次嘗試。在2019年,寧德時代就已經把其鋰電池應用到了船舶上,並且陸續獲得了不少訂單。在「深海01」輪下水之後,寧德時代正式宣布「不久的未來,由寧德時代配套動力電池系統的豪華遊輪、遠洋科考船等也將和大家見面。我們將攜手更多合作夥伴,讓電動船舶駛向更深藍的海洋,探索全面電動化的未來!」
顯然,新能源浪潮影響的不僅僅是汽車,在船舶甚至航空航天領域,未來都有新能源的一席之地。在水裡和天上,最依賴電驅動的是潛艇。所有的常規動力潛艇都是電驅動的,它們在水下靠電池帶動電機行動,當電池電量耗盡就得浮上水面啟動內燃機來充電。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役的潛艇絕大部分採用鎳氫電池,鋰電池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水面艦艇正逐漸由傳統動力向全電推進轉型,英國的45型驅逐艦就是全電推進的先驅之一。全電推進帶來的噪音等方面的優勢在軍事上有很重要的意義。
堪稱科幻戰艦的美國「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同樣採用了全電推進,由燃氣輪機發電來帶動驅動電機運行。新一代軍艦普遍採用全電推進的另一大主要原因是船上的電子設備越來越多,耗電量越來越大,大功率雷達、電磁彈射器都需要數十兆瓦級別的發電機來支持。在這種用電場景下,鋰電池就沒啥發揮空間了,畢竟軍艦不考慮節能。
新能源這麼厲害,咋不上天呢?實際上,新能源還真就已經上天了。全球已經有多家公司和機構在研發電動或者混動的飛機。圖中的這架飛機就是由西門子參與研發的電動飛機,它的螺旋槳由電機驅動,其能源來自電機後方的鋰電池。
如果我們把視野進一步擴展至太空,就會發現其實衛星也開始發展電推技術了。不過此「電推」非彼「電推」,衛星的運動可不靠電機,而是利用電磁場對帶電粒子進行加速,從而產生推力。
編輯點評:如果不考慮情懷因素,那麼電機作為驅動單元要比內燃機優秀很多,限制電機的主要是電池技術。內燃機+電動機的混合動力技術結合了兩者的優點,它們將在更多的交通工具上得到應用。
精彩內容回顧:
寧德時代自建充電站 完爆特斯拉超充站
為新能源汽車行業充電,華為是認真的!
新能源檔案揭秘(22) 廣汽豐田C-HR EV
請輸入少於17字的頁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