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烏克蘭副總理參觀「瓦良格」號航母之後,為這個滿目瘡痍、鏽跡斑斑的龐然大物所震驚,若有所思地說,難道我們不能集中力量將其建造完工嗎?造船大師阿列克謝-謝列金非常清楚,要想完工建造這艘航母,不僅需要讓黑海造船廠起死回生,而且還要激活遍布全蘇聯的上百家企業,因此他在回答副總理的問題時不帶任何評價地說,烏克蘭政府連續幾年都不能劃撥「瓦良格」號航母回收利用的款項。
如果說連毀滅一艘船的錢都沒有,那麼還能指望有錢造好這艘船嗎?很顯然,烏克蘭政府根本沒錢肢解「瓦良格」號航母。因此巴比奇認為,在當時能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把它賣給中國,可以說是重大成功。喜出望外的人們自然會為此喝酒慶祝。
至於當時是否必須出售「瓦良格」號航母,或者能否等到好時光再建造完工的主要問題,或許可以通過站在「61名公社社員」造船廠因古列茨河大橋上俯視「烏克蘭」號飛彈巡洋艦而得到答案。
因此,當中國人出現在面前,建議總共出價2000萬美元購買這艘軍艦時,對黑海造船廠來說,毫無疑問是中了大獎。
繼航母后,烏克蘭看準中國短板,打算將一戰略級別飛機賣給中國,結果被拒絕!
西方媒體報導,安東諾夫設計局試圖將安-70的技術轉移給中國,準備幫助「東方的夥伴」發展自己的軍用大型運輸機。據稱已向中方提交詳細說明:安東諾夫能夠提供的幫助,包括機體設計等方面,我們還建議中國使用烏克蘭生產的發動機。一旦烏克蘭的技術轉移給中國,對於正在研製軍用運輸機的中國可能會受益。
雖然中國一度對安-70有濃厚的興趣,但中方同樣對安-70的可靠性心懷疑慮。由於安-70裝有很多技術都來於俄羅斯,另外,烏克蘭提出安-70換裝渦扇發動機的改型方案,沒有槳扇發動機的洗流增升效應,安-70的飛行性能就沒有什麼優勢可言了,尤其是短距起降和低速性能優勢喪失殆盡,如果中國引進安-70其作用就會成為雞肋。
如今中國可自行研製的第一款200噸級飛機(運-20),其航空電子方面,得益於我國近年飛速發展的電子工業,這方面跟美軍C-17比沒有差距,甚至更好。還有2014年珠海航展上運-30模型首次公開露面,與美國C-130J和歐洲A400M運輸機相似,相對於運-8、運-9而言,運-30設計的載荷更大、貨艙更寬,因使用的是複合材料,還有利於升降性能的改進,才能適應新一代更大型、更多樣軍事裝備。
運-20大型運輸機採用常規布局,大展弦比主機翼,機翼的前緣後掠角恆定,尾翼為懸臂式T形垂直尾翼,並採用了複雜的三縫襟翼設計。在貨艙設計上尤其是注意提高貨艙的寬度和高度,這大大的適應了新時期武器裝備的要求,另外貨艙高度和寬度較高,也更加適合運送其他武器裝備,如武裝直升機、超長超寬物體等。在動力系統方面,採用D-30KP2發動機,將4臺發動機兩兩一組分別吊裝在兩側機翼下,最大起飛重量220噸,最高載重量超過60噸。
運-20大型運輸機的出現進一步完善中國軍隊的運輸機體系,確保解放軍各軍兵種的協同,形成一種強大的戰略威懾。它還可作為預警機、空中加油機和大型電子偵察機等特種飛機的平臺。就整體而言,運-20大型運輸機的意義重大堪比載人航天工程。(g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