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錢江晚報】;
石頭不光生活中處處可見,身體裡有時會長出各種石頭,大的趕得上一個銀幣,小的則細如沙粒,有的呈圓形、橢圓形,有的像石榴,有的十分堅硬,有的則比較鬆散。小小的石頭長錯了位置,會怎麼樣呢?
今年44歲的姚女士肚子疼了一整晚,第二天早晨洗臉的時候猛然發現自己的眼睛變黃了,家人也嚇壞了,這到底是哪裡出問題了呢?
去醫院一查,膽總管和肝內膽管都發現了結石!!!如果要手術,難度非常高。她輾轉從江西來到杭州,住進了浙江省立同德醫院肝膽外科。
姚女士到達杭州時,肚子痛的症狀較之前已經緩解了,眼睛也不像之前那麼黃。再次複查肝功能,各項指標也明顯下降了。
肝膽外科的
張竝主任團隊為姚女士完善了腹部增強CT及MRCP檢查。檢查顯示膽總管結石已經排出,手術主要解決肝內膽管結石。
張竝主任介紹,肝內膽管結石治療比較複雜,有症狀的肝內膽管結石往往需切除病變的肝臟組織,切除手術方式和切腫瘤差不多。如果肝區病灶切除不足,病變肝臟組織殘留,就容易導致復發,再次出現結石,發生膽總管梗阻、肝膿腫的情況,有些患者就是因為肝區病灶切除不徹底,反覆復發一生進行7、8次手術。另一種情況是,切除的肝臟組織過多,導致肝功能不足,肝衰竭,會危及生命。
這可咋辦?姚女士只有40出頭,她的健康關係到一家人的幸福。
張竝主任通過三維成像分析:姚女士右肝內膽管結石,右肝無法工作,出現了嚴重的萎縮。正常人肝臟總體積約1200cm3;,正常右肝體積約750cm3;,而姚女士的右肝體積僅192cm3;,是正常體積的16.5%。容易出現術後剩餘肝臟體積不足的可能,導致肝衰竭威脅生命安全。
幸運的是,通過進一步的檢查發現,長期右肝內膽管結石導致了左肝的代償性增生,姚女士的左肝體積約970cm3;,而且結石局限在右肝,完整切除病灶的同時可以保留足夠的剩餘肝體積。
醫院供圖
醫院供圖
根據術前評估,張竝主任和他手術團隊制定了詳細的微創腹腔鏡肝段切除手術方案,在腹腔鏡下超聲的引導下,他領銜的手術團隊在姚女士腹壁上打了5個小孔,精準地切除了右肝病變的肝段,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健康肝組織,再次腹腔鏡超聲檢查證實無結石殘留。手術後6小時姚女士就可以自由下床活動,第二天複查肝功能的等各項指標已完全正常。
手術後的第5天,姚女士順利出院,她感激地向
張竝主任和他的手術團隊表達了謝意,謝謝他們救了自己一命。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很多人都好奇,姚女士的身體無緣無故為什麼會長結石,這些石頭到底是哪裡來的?為什麼她發現得這麼晚?其實,結石大多是飲食不當,一點點「吃」出來的,其實,結石大多是飲食不當,一點點「吃」出來的。
張竝主任說,姚女士得的肝內膽管結石,主要還是和飲食衛生不注意導致的腸道寄生蟲感染有關。不過,人體長結石現在更多見的是膽囊結石和泌尿系統結石。哪些食物、哪些生活方式會導致身體長石頭?我們來了解下——
管不住嘴,身體會悄悄長出「石頭」
1、不吃早餐
人體的膽囊需要定時排空,否則濃縮的膽汁在其中滯留太久,易析出結石,進而堵塞膽管引發膽囊炎。
正常吃早餐的情況下,膽囊收縮,膽固醇隨著膽汁排出。如果經常不吃早餐,會影響這一過程,增大患膽結石的風險。
目前,長期不吃早餐是臨床上引起膽結石的最常見因素之一,如果你不想有長石頭的風險,最好趁早改掉這個壞習慣。
2、愛吃動物內臟
動物內臟(肝臟及腎臟)含較多膽固醇和嘌呤,長期、大量吃,結石和痛風的風險會增高。
如果健康人喜歡吃動物肝臟和腎臟,建議每月吃一兩次,替代其他肉類,每次不超過100克,選擇正規渠道購買。有心腦腎等慢性疾病的特殊人群,飲食方案建議諮詢醫生或臨床營養師。
所以炒豬肝、烤腰花什麼的,最好別放開了吃。
3、喝水太少
在自然界,一到旱季,江河湖泊裡的水量減少,砂石容易露出水面;人體的情況類似,如果缺水,泌尿繫結石就容易產生。
多喝水、勤排尿就能效預防腎結石。建議多喝白開水,避免喝太多濃茶、咖啡,不要把飲料當水喝。有尿意後及時排尿,以免引起感染和結石。
4、亂補鈣
更年期等特殊階段的女性,以及其他明確需要補鈣者,可諮詢醫生後,適當攝入牛奶等富含鈣的食物,或選擇適合自己的補鈣產品。但如果不需要補鈣卻亂補鈣,或者長期、過量吃補鈣產品,引起的高鈣血症會給腎臟帶來沉重的負擔,增大腎結石的風險。
此外,長期過量攝入維生素C(主要指過量吃維生素片等產品)、空腹大量吃柿子(尤其是未成熟、帶皮的澀柿子)分別可能增大腎結石、胃結石的風險。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劉千 通訊員 應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