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上有句話叫做「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很多一線員工的工作是最苦最累的,但是工資卻最少,這種情況,從人類誕生以來就這樣,過去這樣,現在這樣,以後還是這樣,這就是人類社會的規律
社會是分層的,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三六九等,社會頂層的人,他們享受近乎無限的精神和物質供給,而社會底層的人,他們的精神和物質供給只夠活著而已,並且還是勉強活著
革命工作分工不同,勞動還分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者,但都是勞動,都是為國家社會做貢獻,腦力勞動技術含量高工資就高,當然工人也分技術工人和普工,現代社會已進入科學技術快速發展時代,因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它將代表一個國家是進步還是落後,主要表現在科技知識的水平,當年出大力,流大汗的年代已經過去
當一臺設備能頂幾十,上百人的勞動力時,以科學文化技術為主,科技強國,科技創新,富民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知識;對於幹最苦最累最髒工作的一線工人,也是做出了貢獻的,工資待遇各方面不應和腦力勞動者距離拉的太大,否則誰還願意去幹吃苦受累掙錢少的工作,因為腦力勞動者現在還離不開體力勞動者,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所以應該對體力勞動者多加照顧
改革開放經過40年的發展,我們一躍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世界工廠,並擁有著世界上最全的工業體系;從適度依附世界型和靠內掠奪型經濟,消費人口紅利的時期逐步走向人工智慧等等依靠科技和信息技術進步的時代
改革和發展永遠在路上,從低效,低質量的管理和發展再到高效,高質量的發展過程,這是每一個走向發達國家的必經之路;立足現階段的國情,在人口基數巨大和廣袤的國土面積,行業發展和地區差距在深刻調整的階段,這種狀況還得持續好長一段曲折的時間
小到一個人,一個企業和行業組織,大到一個國家;例如在管理組織上不能高效,吸引高素質人才並持續提供人民的衣食住行等高質量的發展需求。那麼終將會被如此競爭激烈的世界所被淘汰
60、70年代,工人當家作主,雖然幹活也累,但經濟、政治、思想、精神福利都不差;那時,一線工作吃香得很,工資、補助一般機關幹部沒法比;所以,有不少幹部不願意坐辦公室,紛紛下基層幹
例:
後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工人慢慢就不吃香了,幹部卻越來越吃香;尤其是他們廣播、電視、報社、雜誌社等文化娛樂界,越來越了不得;那倆來掙錢的白領,也與時俱進、審時度勢地又跑回原來的地方;如今,大家都悲觀地說:「好不了了」;其實,就是制度問題
我們國家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分配是以按勞分配為基本原則,但這個勞不是指體力勞動,而是勞動價值,按勞分配是按勞動量和勞動價值;勞動可分為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還可分為簡單勞動和複雜勞動;複雜勞動的勞動價值高於簡單勞動,一般而言,腦力勞動基本都是複雜勞動,而體力勞動大多都是簡單勞動;一線員工勞動最髒最累,但是基本屬於體力勞動,也基本都是簡單勞動
打個比方:
你現在幹的工作別人也能幹,而且能幹的人很多;而你的上級,或者說公司高管幹的工作沒有幾個人能勝任;你幹的活你的上級也能幹,可能比你幹的還好,事實上很多高管都是從底層工作成長起來的;這就是簡單勞動和複雜勞動的區別
說到這兒,再講個故事:
過去一位將軍到基層連隊視察,到了通訊連看到報務員發報,老將軍很不滿意,說了一句:我用腳都比你強;報務員不服,小聲回了一句:「吹牛」;老將軍反身脫下鞋襪真的用腳現場演示,結果讓小報務員驚呆了,果真比他用手發的好;老將軍本身是報務員出身,戰爭年代為了在手負傷的情況下還能發報,練就了雙腳發報的本領;當將軍自有當將軍的道理
再舉個例子:
煉鋼工人又髒又累還很危險,工程師成天坐在那裡感覺很輕閒;但經過計算,工程師一個小時腦力勞動所消耗的能量比煉鋼工人一天的消耗還要大;這就是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簡單勞動和複雜勞動的區別的生理證明
回想下,看看身邊的同齡人,感覺他的工作比我們的輕閒、不髒不累,收入比我們還高;不妨思考下,上學時人家拼命讀書時你在幹嘛?不難發現,普工的勞動價值一定比老闆或領導要低很多,至少,他們的工作是普工絕對做不了的
那麼一線職工幹最累最髒的活,拿最少的工資,這種狀況何時能改變?這種狀況是改不了的,至少在現階段是無能為力的;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工資的高低,不是由「辛不辛苦」決定的,而是由「你能夠創造多少的價值」決定的
打個比方:
現實情況就是這樣的,越是底層勞動創造的價值量越少,當然,工作的辛苦也是毫無疑問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想要擺脫底層工作,尋求更好,更上層工作的原因;雖然上層工作,也會有辛苦的地方,但至少辛苦得物有所值,辛苦得心甘情願,現在的情況是既辛苦,又鬱悶
當然,要說這種狀況完全沒辦法改變,也太過於極端了;像一些發達國家,人工成本就很高,請工人還不如找機器;這是因為在「價值貢獻」之外,還有一個考量因素就是「供需」;我們現在是供過於求,很多人不想做這類工作,卻不得不做;於是企業掌握了主動權,願意給你多少就多少,你不做,總有人願意做;可在發達國家並不這樣,大家很少願意做此類工作,這就導致需求量大過了供給量,於是供給的這一方就掌握著主動權,有了「議價」的能力;顯然,我們想要達到那一步還很遙遠,至少得讓機器替代大部分底層勞工才行
就拿豬肉的價格來舉例:
同理,一線員之所以工幹最累最髒的活,卻拿最少的工資,是因為這些崗位在某種程度上屬於「供不應求」;比如餐飲服務員、酒店前臺接待、環衛工、安保等工種(聲明:我沒有任何崗位歧視的意思,我認為只要是靠自己努力獲得收入的工種,都值得所有人尊重),這類工種的入職門檻較低,招人也相對容易
就拿餐廳服務員來說,在三四線的城市,餐飲服務員的普遍薪資在2000-2500左右;員工會不會綁架老闆說:「老闆,我們的工資太低,要求漲工資,否則我們就罷工」;老闆真的會妥協嗎?事實上,老闆只會將他們全部開除;因為老闆知道,2000-2500的月薪就能招到服務員,他不可能為此增加工資;所以,這個狀況能否改善,取決於求職者的需求;假如半數以上人員還是能接受低薪,那想整體漲工資真的很難
那麼,是不是所有的一線工種都是低薪呢?當然不是;建築工的工資就比十幾年前高出很多;如今,建築工人的工資最低也有200/天,比大部分的白領工資都高;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國家這十幾年發展迅速,需要大批量建築工人,這個工種一下子就供不應求,為了保證有人上崗,公司只能提高薪資;也就是說,想改變整體現象,需要整體趨勢改變,否則很難
從大的層面來講,國家一直有關注這個問題;每年也下達不少政策惠於民,對底層人民也是很用心的;關鍵在於,政策在上傳下達與執行過程中,難以有效地達到預期;其次,公司企業以盈利為主,著重績效考核,髒活累活屬於基本工作,性質決定了價值,加上人口基數大人員可替代性強,符合大自然與人類社會共有的競爭法則,弱肉強食,所以實屬正常,也屬無奈;髒活累活是客觀存在的,想要擺脫這種工作,必須力爭向上,多動腦
要說這對一線的員工不公平,實際上,每個人都有可能經歷各種不公平,這恰恰是公平的,而且每個人都有跳出去的可能,世事無絕對;既然,我們如此的渴求公平公正,將心比心是不是應該友善對待那些處於更低層的工作人員?當大家將心比心全民素質提升之後,雖然不會根除上述所說的這種現象,但至少,會改善很多
我們再看看從一線幹到高層的都有哪些人,並有哪些特質:
壹
貳
叄
上述三例子中,不難發現,同樣做過基層的他們,都有一個特質,就是比別人更努力,更拼搏
孟子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腦力勞動的人統治人,體力勞動的人被人統治);《左傳》上也記載: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君子從事腦力勞動,小人從事體力勞動);一線員工幹最髒最累的活,拿最少的工資,並且命運還被管理層(類似古人說的「勞心者」和「君子」)掌握著,這是有文化傳統的;這種現象是古已有之的,而且是綿延了幾千年,一直到現在
不過,我們實事求是地說,現代的一線員工的經濟地位、社會地位已經遠遠高於古代的底層勞動人民了;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也正因為此,相信未來最終有一天會改變這種狀況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