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坐標系——天文學科普講座之二

2020-12-03 星宇飄零

時間:2019-09-19 21:00

主題:天文坐標系

主講人:Charon

參考資料:張鴻老師和周禮勇老師的普通天文學。

下面我們就介紹基本的天球坐標系:地平坐標系、時角坐標系、赤道坐標系、黃道坐標系、銀道坐標系,其中最常用的是地平和赤道坐標系。大家先看一個圖,我們首先介紹一下天球的概念。天球是天文學的一個輔助工具,用以研究天體的位置和運動的一個假想球。天球是以觀測者為中心,任意距離為半徑的球。

注意,我們不規定天球的半徑,通常當做數學上的無窮大,必要時可以取單位距離。天球的中心可以根據需要來選擇,比如說以觀測者為中心(站心)、地心或日心。

天球的概念方便我們進行觀星活動,此時我們不關心天體到我們的距離,而只關心它們在天球上的位置,也就是天體在天球上的投影,即觀測者(或天球的中心)與天體的連線與天球的交點。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坐標,快速找到我們想要觀測的天體了。天體在天球上的距離是用角度來描述的。

下面我們介紹一下天文上常用的坐標系,在此之前我們需要簡單了解一下球面坐標系的知識。其實這個我們已經很熟悉了,只要聯繫我們的地理經緯坐標系就可以理解。這個圖就顯示了一個基本的球面坐標系。

極點:也就是圖中的第一極和第二極,對應的也就是地球上的南極和北極。基本圈:與兩個極連線垂直的大圓,對應的是地球上的赤道。零經圈:可以想像一下本初子午線,英國格林尼治天文臺所在的經線,我們規定這條經線與赤道的交點為零點。零點也叫基本點。這樣我們就可以用經度和緯度兩個坐標來描述地球上的任意一個位置了。

地理坐標系:第一極是地球的北極,第二極是地球的南極,基本圈是地球的赤道圈,零經圈是格林尼治子午圈(本初子午圈)。坐標:地理經度(-180到+180,東經為正,西經為負)和地理緯度(-90到+90,北緯為正,南緯為負)。右旋坐標系。

下面我們就把地球坐標系想像成天球坐標系,道理是一樣的,只不過一個向下看,一個向上看,後面再遇到第一極、第二極、基本圈、零點、零經圈這些概念,就想一下地球坐標系上對應的規定來理解。但是注意天球的東西方向和地理上是相反的。

在了解常用的天球坐標系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關注的幾點有:第一極(基本方向)、基本圈、零點(基本點)、區分是左旋坐標系還是右旋坐標系。正是這幾點確立了不同的天球坐標系統,從而可以規定不同天體的位置。

這個圖顯示了三個坐標系的相對位置。圖中沒有地平坐標系,因為這個坐標系取決於觀測者的地理位置。圖中藍色的是赤道坐標系,紅色的是黃道坐標系,黃色的是銀道坐標系。

首先是地平坐標系。

這是我們最常用的坐標系之一,但是地平坐標系是與觀測者所在地的地理位置相關的,而且會隨著時間而產生非線性的變化。當我們在同一地區進行觀星的時候,使用地平坐標系是十分方便的,而且觀測時需要考慮天體的高度問題,如果太低,大氣影響過於嚴重,如果過高,不利於儀器姿態的調整。

地平坐標系:第一極為觀測者的天頂(z),第二極為天底,基本圈為真地平,零經圈為過天頂、天底和北天極(P)的半個大圓。這裡的北天極也就是我們的北極星了,當然我們在北半球是見不到南天極的,我們在這裡就想像北半球即可(天極的概念我們後面再談)。緯角稱為高度,餘緯角稱為天頂距,經角稱為方位角,方位角從北點向東計量,有時從南點向西計量。左旋坐標系。

天頂距的概念很重要,這一點前面有提到,高度加天頂距等於90度,兩者可以表達同樣的意思,但是天文上更習慣使用天頂距。

天頂和天底很好理解,觀測者的頭頂就是天頂,對應的另一端就是天底。真地平也就是過球心與天頂和天底連線垂直的平面(xy平面),真地平圈是真地平和天球相交的大圓。地平坐標系的零經圈也叫天子午圈(xz平面),是一個大圓。天子午圈與真地平有兩個交點,靠近北天極的叫北點(N),靠近南天極的叫南點(S),天赤道與真地平有兩個交點,東點(E)和西點(W),這四個點統稱四方點(天赤道後面說)。

天子午圈和天卯酉圈:天子午圈過天頂天底南點北點(xz平面),天卯酉圈過天頂天底東點西點(yz平面)。這兩個圈和真地平(xy平面)兩兩互相垂直。

下面是時角坐標系,又叫第一赤道坐標系。

赤緯不隨時間、地點的變化而變。時角隨時間增加且具有地方性。

時角坐標系:第一極北天極(P),第二極南天極,基本圈天赤道(xy平面),零經圈為觀測者的子午圈(xz平面),零點為近南點。緯角是赤緯(-90到+90),赤緯的餘角稱為北極距。經角是時角,順時針0h~24h計量。左旋坐標系。

天極是地球自轉軸的延長線與天球的交點。北極對應北天極,南極對應南天極。天極的高度 = 觀測者地理緯度。天赤道面是通過天球中心與兩天極連線垂直的平面,天赤道則是天赤道面與天球相交的大圓,實際上是地球赤道面的延伸。近南點靠近南點,但是在天赤道上。

下面是赤道坐標系,又叫第二赤道坐標系。

赤道坐標系是最重要的天球坐標系,因為引入了一個和天球一起作周日旋轉的點作為零點,所以天體的位置和地球的自轉無關,即不隨時間和地點的變化而改變。所以在天文觀測中,我們通常使用赤道坐標系來標定天體的位置。

赤道坐標系:第一極是北天極,第二極是南天極,基本圈是天赤道,零點是春分點(後面講)。緯角是赤緯(-90到+90),經角是赤經(0~360度),從春分點起量,逆時針方向為赤經增加的方向。右旋坐標系。

可以發現兩個赤道坐標系只有零點是不一樣的,並且旋轉方向不同。時角24h對應360度,所以1h是15度。

下面是黃道坐標系。

採用黃道坐標系便於研究太陽系內各種天體的運動情況。黃道坐標不隨觀測時間和觀測地點而變。黃道坐標系和赤道坐標系之間可以通過黃赤交角相聯繫。這個黃赤交角也是和地球四季相聯繫的。

黃道坐標系:第一極是北黃極(K),第二極是南黃極,基本圈是黃道(xy平面),零點是春分點(也就是圖中x軸上的)。緯角是黃緯,經角是黃經。右旋坐標系。

黃道面是通過天球中心並與地球公轉軌道平面相平行的平面,黃道面與天球相交的大圓為黃道。通過天球中心作黃道面的垂線,與天球交於北黃極和南黃極。二分二至點:黃道與天赤道交於兩點,分別稱為春分點和秋分點。從北半球上看,當黃道按逆時針方向從天赤道之南 穿到天赤道之北的交點(升交點)即為春分點(),另一個點(降交點)即為秋分點()。黃道上與春分點相距90度,並位於天赤道以北的點稱為夏至點(),而在天赤道以南的另一點則為冬至點()。

最後(!!)是銀道坐標系。

銀道坐標系一般用於銀河系和星系的相關研究,僅僅作為了解。銀河系的主要部分呈扁平的圓盤結構,它的平均平面稱為銀河系對稱面。經過太陽系質心平行於銀河系對稱面的平面稱為銀道面,它與天球相交的大圓稱為銀道。

銀道坐標系:第一極是北銀極(G),基本圈是銀道(xy平面),零點是銀河系中心(銀心)方向。緯角是銀緯,經角是銀經。右旋坐標系。

順便提一句,我們還有描述月球運動軌跡的白道坐標系。

下面小結一下。

下面這個圖可以展示之前介紹的概念和它們的位置關係。黑色的是地平坐標系,藍色的是赤道坐標系,橙色的是黃道坐標系。

這些坐標系可以相互轉換,但是涉及到大量球面三角知識,這裡就不講了。下次我們會講一講不同的天體在天球上的運動規律。下面可以提問,或者我們圍繞上圖展開一些討論。

問答時間:

問:銀道坐標系裡面,坐標原點是地球還是太陽?

答:這個其實無所謂了吧,銀道坐標系僅作為了解。

問:不該是銀心麼?

答:這和一個很久以前的星表相關的,它說的是中心,就是站心、地心還是日心,我感覺星系尺度應該是日心吧。我聽了課,老師說這個銀道坐標系現在可能會修改,有人認為有一些問題,所以僅作為了解。

問:春分秋分是和0點隔90°的兩點吧?

答:春分是赤道和黃道的零點,春分秋分隔180

問:複雜,角度怎麼變成農曆了?

答:噢,你農曆就是過那個點,下次給你來來春分點進動←_←你們有沒有注意到春分點的符號是V,也就是白羊座的標誌,現在春分點已經不在白羊座了,在雙魚座了。

問:緩慢進動,這個叫歲差吧?

答:是的。

問:搞清黃道坐標,基本幾百年夠用了,反正飛不出去……

答:黃道坐標是研究太陽系天體的,我們基本上是用赤道坐標,然後實地觀測就用地平坐標。

問:南天星座和北天星座咋分的?

答:按天赤道分?其實你能看見的範圍取決於你的緯度。

全文完

(註:本網絡講座取得主講人Charon同意,由星宇飄零整理並首發於網絡平臺。)

相關焦點

  • 「聆聽宇宙」系列天文科普講座圓滿成功!
    伴隨著中秋佳節的圓滿,本年度「聆聽宇宙」系列天文科普講座也取得了圓滿成功 「聆聽宇宙」系列講座,有趣有深度,還有天文學家與公眾零距離地精彩互動,吸引了大量感興趣的公眾前來參與,其中不乏對天文學抱有熱情的中青年人士,也有對天文充滿好奇心的少年兒童。 相信大家在參與本系列講座之後,對天文學的不同領域又有了深入的了解與學習。
  • 活動回顧丨【天文科普講座】認識星空 放飛夢想
    在第33個「國際志願者日」到來前夕,為了激發孩子們的興趣、普及天文知識和開拓視野,探索宇宙的奧秘。
  • 天文學科普講座之三——天體輻射機制(光譜分析)
    時間:2019-09-27 21:00  主題:天體輻射機制  主講人:Charon  參考資料:李向東老師的《普通天文學》,鄭廣生老師的《高能天體物理》。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天文中的幾種溫度:  亮溫度:假設天體在特定波段下只有黑體輻射,由普朗克公式根據總流量強度算出的溫度。
  • 科普講座:日食與月食
    2020年大連市牧夫天文學會「全國科普日」活動科普講座:日食與月食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的頒布,積極參加「全國科普日」系列活動,大連市牧夫天文學會雲課堂將舉辦科普講座:「日食與月食」。今年「全國科普日」的主題為 「決勝全面小康,踐行科技為民」 。本期科普講座專題中介紹:日月食產生的機理日月食觀測意義及科學價值未來20年中國日月食觀測介紹。
  • 哈爾濱市鄉正小學校天文課堂留住孩子的心
    新華網哈爾濱7月25日電(記者崔峰)暑假開始,哈爾濱市鄉正小學校的「天文俱樂部」和「天文小課堂」變得熱鬧起來,來自不同年級的孩子們在這裡體驗著來自天文學方面的樂趣。  在實驗室裡,五年級的學生陳陽正在擺弄自己的「神舟」五號,這個由泡沫和閃燈組成的模型是他按照老師的指點動手完成的。
  • 科技前沿新知講座活動《亦莊學院》20日開講 天文物理學家張雙南趣...
    12月20日下午,天體物理學家、國內著名科學傳播人物張雙南作為首場活動的嘉賓,將會在中芯國際一樓演講大廳為現場的觀眾帶來一場天體物理的科普盛宴。要知道,歸功於天文學在在引力波及黑洞研究上的長足進步,2017年以來的四屆諾貝爾物理學獎有三次都給了天文學研究成果。今年12月10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GECAM),更是硬生生將「黑洞」、「引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等天體詞彙打造成了「網紅熱詞」。
  • 路邊天文科普活動
    2020年大連市牧夫天文學會「全國科普日」活動— 路邊天文科普活動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的頒布,積極參加「全國科普日」系列活動,大連市牧夫天文學會聯合大連市西崗區科協舉辦「路邊天文科普活動」。
  • 中國古代天文學渾天說落伍了嗎
    不同的坐標系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方便和複雜的區別。也是初中物理知識。例如說地球繞太陽運動,其坐標原點就是太陽。說太陽系繞銀河系運動,其坐標原點,自然是銀河系中心。可惜啊,古人沒本事站在太陽上,或者銀河系中心觀察,所以最初不可能採用這樣的坐標系。
  • 天之文「絲路星途」科普觀測天文夏令營開營
    天之文「絲路星途」科普觀測天文夏令營開營 2015-08-18 上海天文臺 【字體:「絲路星途」科普觀測天文夏令營開營。行程中,上海市天文學會秘書長湯海明、上海天文臺科學傳播室左文文博士以及上海天文館籌建指揮部的施韡老師開闢了移動小課堂舉行了多場別開生面的小講座。上海天文臺科學傳播室的張瑤老師還帶領參加活動的小朋友們繪製了屬於自己的星圖,並進行了現場交流。   此次活動促進了大家的交流增進了愛好者之間的友誼。
  • 青島科技活動周 |「上天入海」的科普講座
    8月23日上午,在2020青島科技活動周主會場、位於市北區四流南路80號紡織谷內的青島人工智慧國際客廳內,隨「嫦娥五號」遨遊月球,隨「蛟龍號」下潛神秘的馬裡亞納海溝,「上天入海」的兩場科普講座讓家長孩子們受益匪淺
  • 廣西科技館圓周率線上主題科普之十七:圓周率與天文學
    各位大朋友小朋友們,歡迎進入廣西科技館圓周率線上主題科普之應用篇!有小夥伴問,難道圓周率存在的意義,就是讓大家永不停息地算下去嗎?當然不!我國有個成語叫「鬥轉星移」,用來形容天空中星鬥的輪迴變動,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天文學與數學之間的特殊聯繫。
  • 衢州市天文學會簡介
    本學會的宗旨是發展和繁榮天文科學科普事業,弘揚科學與人文精神;團結廣大天文工作者和天文愛好者,貫徹「依法辦會、民主辦會、學術自由」理念,倡導「實踐、創新、求實、協作」精神,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本會的業務範圍有開展天文學科的學術研討和交流;開展多種形式的天文科普活動,普及天文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方法;承接政府職能轉移,承辦企事業單位的項目等。本會擁有一個專業的團隊,能支持天文科普活動的良好開展。
  • 過來人分享:解開天文學專業神秘面紗
    專業和業餘區別非常之大,業餘愛好者喜歡觀測,多看關於宇宙、星系的科普書籍;而專業研究則更偏重理論研究、數據分析。當一個愛上夜空的孩子進入天文系就會同時顯示出專業和業餘的不同特徵——桌子上是自己製作的天文望遠鏡,而書架上則擺滿各類物理學和數學專著,這是天文學的兩大基石。   柏拉圖說,「只知道認星而不懂數學的天文學家下輩子會變成一隻鳥」,可我們不想變成鳥,只能好好學數學和物理。
  • 臺灣著名天文學家楊昌熾教授到雷州舉辦科普講座
    中國臺灣網12月17日雷州消息 12月12日, 臺灣著名天文學家楊昌熾教授來到廣東雷州市,分別到雷州一中、附城中學和雷州三中免費舉辦了天文知識科普講座,為師生獻上天文知識大餐,每場都吸引了師生天文愛好者300多人到場聆聽。
  • 給孩子的天文啟蒙課,這「三觀」得正
    這一場組合奇特的少兒科普講座在中國科技館大報告廳舉行。之所以「奇特」,用北京天文館副館長陳冬妮博士的話說,就是「自然博物館和天文館的人跑到了中國科技館的講臺上」,頗為難得。    北京天文館目前就扮演著「社會大學」的角色,已經成為服務於北京乃至全國的校外、課堂外的科普教育窗口與平臺,除了向公眾開放各類講座,還嘗試帶領青少年共同研究天文課題項目。現在,很多學有餘力的中小學生都可以到科技館和博物館裡選修課程,跟著專業老師進行自己喜歡的科學實踐。
  • 傾聽宇宙聲音 感受天文魅力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日前,由德令哈市天文科普館發起的「流動天文館進校園」活動走進青海柴達木職業技術學院,零距離給同學們講解天文科普知識,讓廣大青少年能夠了解宇宙奧秘、感受天文魅力。天文科普館的工作人員更是懷著推廣天文知識的信念,為這次講座做足了準備,淺顯的語言、形象的例子、豐富的圖片牢牢抓住了現場同學們的注意力,將遙不可及的星空、天文望遠鏡與天文館的歷史演進生動地展現在大家面前,讓同學們對天文知識和天文望遠鏡有了初步了解。
  • 歷史鉤沉:「中華」最初出現在天文作品
    古代天文學中為什麼會出現「中華」這一詞呢?魏晉太使令,天文學家陳卓編定的《天文經星這中華一詞,起先還是個「天文科普詞彙」。眾所周知,傳統時代的中國人是特別講究天文與人事對應的。在太微垣這個天宮中,東、西兩邊各有三座門,中間的門以中華命名,兩旁的門則以太陽和太陰命名。陽和陰,古人常用來表示天和地,而天地之間。但是畢竟「中國」不便拿來命名宮門,於是就從中國與華夏兩個名稱中各取一字,複合成為中華,從而搭配成了太陽、中華、太陰的宮門系列名稱。
  • 關於浙江省天文學會2020年年會暨首屆浙閩贛皖四省邊際天文論壇的通知
    浙閩贛皖四省邊際天文論壇是四省邊際中心城市衢州發起的四省九地市天文學研討會,首屆在衢州召開,主題為「讓天文學走進生活,激發公眾宇宙好奇心」。相關內容如下:一、活動時間2020年12月12日-13日二、活動地點衢州市智慧新城冠發君悅大酒店三、活動對象參會人員:浙江省天文學會理事會成員;浙江省中小學天文教師
  • 天文很有趣,所以我開了一間可以仰望星空的書房
    對臺中的觀星愛好者來說,剛開幾個月的仰望書房就像是一個學校裡的興趣小組,這裡定期舉辦的觀星活動、科普講座、讀書會等活動,讓他們有了家一般的歸屬感。而書房也會走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到公園裡和街道上,進行一些天文科普活動。書房一景。你是怎麼想到開設這家天文主題的書店?
  • 天文小科普:光年——天文學的距離測量單位
    在天文學中,天體(如恆星和星系)之間的距離非常大。舉個例子,地球和它最近的衛星,月亮之間的距離約有385 000公裡。而太陽距離我們1.5億公裡,我們和最近的恆星比鄰星距離大約40萬億公裡。天文學中常用的距離單位是光年。光年是光在一年內所行走過的距離,即9,460,730,472,581公裡,約10萬億公裡。這個距離單位不是一夜之間產生的。首先要測量出光的速度,才能確定它在一年所傳播的距離。在1676年之前,大多數科學家認為光會瞬間從一個點移動到另一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