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底,一部高分電影《心靈奇旅》刷屏,是皮克斯動畫繼前幾年《飛屋環遊記》之後,又一部發人深省的電影。如果說《飛屋環遊記》是關於對死亡的深思和探討,那麼《心靈奇旅》就是關於對「生之意義」的探索和論證。
《心靈奇旅》中有一段,在無我之境,有兩種人,他們都沉靜在某種專注的狀態中,忘了自己,就是靈魂與身體脫離。
一種是漂浮物在空中,沉浸在自我陶醉境界的人,或藝術家、科學家、作家等。他們精神世界是豐富的,快樂的,真正地享受到工作職業帶來的快樂和滿足,為此廢寢忘食、孜孜以求。
一種是追求功名利祿,疲於奔命的人,他們是飯局上的醉酒者、辦公室加班族。他們為了生存、為了人世間的名利地位,忘掉了自己的本心,為此他們犧牲掉當下的幸福和健康,為了升遷,承諾陪孩子去遊樂場缺席,給妻子的生日驚喜忘掉。最後,雖然他們升官加爵,但他們還是覺得不快樂,認為是自己職位名利不夠高的原因,還要繼續追求,酒桌上拼酒,工作上爾虞我詐,漸漸貪婪虛偽,最終活成了自己討厭的自己。
關於這兩種人,王國維在他的著作《人間詞話》中提到做人有三種境界。
第一層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意思是,人們在做事之前,總會因為經驗能力不足,不得要領,會陷入迷茫狀態。有的人會因為暫時的挫敗和迷茫,開始自我懷疑,裹足不前,沉浸其中,終身止於此,沒有取得更大的成就,長期陷入渾渾噩噩、庸庸碌碌的狀態。在忘我之境,喬伊看到了一名基金經理,在多臺電腦前,成了一個操作數據的機器,沒有喜樂悲傷,真是可憐可悲。
第二層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裡的「伊」,不是指伊人、情侶。而是指人生目標,這就是忘我之境,漂浮物在空中,沉浸在廢寢忘食狀態下的人,當然,他們也是在經歷了第一層的迷茫困頓之後,經過積累探索,找到了明確的目標,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找到了自己的狀態,工作職業給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滿足。
第三層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經歷了第二層境界,在這種忘我的追求中,有的人在職業或事業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果總在不經意間,通過努力的積累,悄然來到身邊。
由此可以看出,第一層境界是很難突破的,大部分人在這裡兜兜轉轉,我們學各種大師的成功之道、聽名師的自我管理課程。可是還是如韓寒說的:「聽了那麼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找到努力的方向,突破這一層呢?
首先,要樹立目標意識在講目標之前,可以肯定有的人是沒有目標的,就像電影中厭世情緒滿滿的22號靈魂一樣,對任何事和人總是提不起興趣,縱然有那麼多名師教他(榮格、莫扎特、愛因斯坦等),還是以一副渾渾噩噩的態度看待生命,總是補不上那唯一缺失的「火花」。
可是一個人若是沒有人生目標,縱然每天有吃、有喝、有書讀、有班上,也會像一個迷失的人一樣,沒有喜悅、沒有激情,自我厭惡,因為目標是存放我們熱情和精力的地方啊。
其次,要糾正關於「目標」的認知誤區目標應該是內心驅使的,而不是外界強加的。
比如,你看到別人精通好幾門外語,暢遊全球無阻,你也給自己定下了學多門外語的目標,但是大部分人都中途放棄了。
我們的教育也出現了類似的問題,如果我們的教育,沒有那麼多框架,沒有那麼多教條,形式上的排名競賽,專注與孩子的內驅目標,家庭教育也不是——你看看誰家的孩子!
學習只是純粹的學習,孩子只是獨一無二的孩子,因材施教就好了!只是大眾教育普及的今天,還做不到因材施教,這就是我們在享受義務教育福利的時候,要承擔的一些無意義的犧牲!但是有什麼好辦法呢?只能作為家長教育好我們的孩子,要求孩子做獨一無二的自己,同時相信你獨一無二的孩子,給他鼓勵,激發他的原動力,讓他發現自己的「火花」。
很多人為了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費盡心思地分析什麼事情最值得做,最後得到的答案往往是「變得很有錢」或「被別人崇拜」。這樣的目標不能說有錯,但往往不能長久,也無法給人真正的動力,因為這是理性思維權衡利弊和考量得失之後的結果,其動機往往來自「自我索取和外在評價」,時間一長,很容易使人迷失方向,使動力枯竭。——《認知覺醒》
最後,憑感覺尋找目標真正的目標明確者往往會有意無意地用感知力來代替思考力,比如《美好人生運營指南》一書的作者一稼就提出了6條尋找人生使命的建議。
·這個世界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你最想幫助哪些人?
·什麼事讓你廢寢忘食?
·你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最讓自己感動?
·你最讓人感動的時刻是什麼?
·如果沒有任何經濟壓力,你會如何度過餘生?
·閒暇的時候,你關注最多的是哪方面的信息?
我們需要用心去感受什麼事情讓自己最觸動,而不是用腦去思考什麼事情最有利。理智的分析和計算無法解出內心的真正需求,唯有感性的覺知和洞察才能讓答案浮出水面。而且正確的答案往往都是利他的,因為真正長久的人生意義和幸福只能從他人的反饋中獲得。
寫在最後
在影片的最後,22號靈魂經過與喬伊互換身體的經歷,親身體驗到了生命的有趣、可貴。從而找到了自己的「火花」(人生目標),拿到了去地球的通行證。這個「火花」是自己親自去地球尋找的,那是發自內心的力量,是最原始的驅動力,也是最明確清晰的目標。也讓我們明白了在成長路上,旁人的說教,環境的影響,不通過自己的內化,是很難讓自己發生改變的。
我們應該做生命的踐行者,而不是只聽被人說說,願我們都是自己的主宰,做一個清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