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奇旅,在忘我之境,你是迷失者還是清醒者?

2021-01-07 巫山的那片雲

2020年12月底,一部高分電影《心靈奇旅》刷屏,是皮克斯動畫繼前幾年《飛屋環遊記》之後,又一部發人深省的電影。如果說《飛屋環遊記》是關於對死亡的深思和探討,那麼《心靈奇旅》就是關於對「生之意義」的探索和論證。

《心靈奇旅》中有一段,在無我之境,有兩種人,他們都沉靜在某種專注的狀態中,忘了自己,就是靈魂與身體脫離。

一種是漂浮物在空中,沉浸在自我陶醉境界的人,或藝術家、科學家、作家等。他們精神世界是豐富的,快樂的,真正地享受到工作職業帶來的快樂和滿足,為此廢寢忘食、孜孜以求。

一種是追求功名利祿,疲於奔命的人,他們是飯局上的醉酒者、辦公室加班族。他們為了生存、為了人世間的名利地位,忘掉了自己的本心,為此他們犧牲掉當下的幸福和健康,為了升遷,承諾陪孩子去遊樂場缺席,給妻子的生日驚喜忘掉。最後,雖然他們升官加爵,但他們還是覺得不快樂,認為是自己職位名利不夠高的原因,還要繼續追求,酒桌上拼酒,工作上爾虞我詐,漸漸貪婪虛偽,最終活成了自己討厭的自己。

關於這兩種人,王國維在他的著作《人間詞話》中提到做人有三種境界。

第一層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意思是,人們在做事之前,總會因為經驗能力不足,不得要領,會陷入迷茫狀態。有的人會因為暫時的挫敗和迷茫,開始自我懷疑,裹足不前,沉浸其中,終身止於此,沒有取得更大的成就,長期陷入渾渾噩噩、庸庸碌碌的狀態。在忘我之境,喬伊看到了一名基金經理,在多臺電腦前,成了一個操作數據的機器,沒有喜樂悲傷,真是可憐可悲。

第二層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裡的「伊」,不是指伊人、情侶。而是指人生目標,這就是忘我之境,漂浮物在空中,沉浸在廢寢忘食狀態下的人,當然,他們也是在經歷了第一層的迷茫困頓之後,經過積累探索,找到了明確的目標,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找到了自己的狀態,工作職業給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滿足。

第三層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經歷了第二層境界,在這種忘我的追求中,有的人在職業或事業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果總在不經意間,通過努力的積累,悄然來到身邊。

由此可以看出,第一層境界是很難突破的,大部分人在這裡兜兜轉轉,我們學各種大師的成功之道、聽名師的自我管理課程。可是還是如韓寒說的:「聽了那麼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找到努力的方向,突破這一層呢?

首先,要樹立目標意識在講目標之前,可以肯定有的人是沒有目標的,就像電影中厭世情緒滿滿的22號靈魂一樣,對任何事和人總是提不起興趣,縱然有那麼多名師教他(榮格、莫扎特、愛因斯坦等),還是以一副渾渾噩噩的態度看待生命,總是補不上那唯一缺失的「火花」。

可是一個人若是沒有人生目標,縱然每天有吃、有喝、有書讀、有班上,也會像一個迷失的人一樣,沒有喜悅、沒有激情,自我厭惡,因為目標是存放我們熱情和精力的地方啊。

其次,要糾正關於「目標」的認知誤區目標應該是內心驅使的,而不是外界強加的。

比如,你看到別人精通好幾門外語,暢遊全球無阻,你也給自己定下了學多門外語的目標,但是大部分人都中途放棄了。

我們的教育也出現了類似的問題,如果我們的教育,沒有那麼多框架,沒有那麼多教條,形式上的排名競賽,專注與孩子的內驅目標,家庭教育也不是——你看看誰家的孩子!

學習只是純粹的學習,孩子只是獨一無二的孩子,因材施教就好了!只是大眾教育普及的今天,還做不到因材施教,這就是我們在享受義務教育福利的時候,要承擔的一些無意義的犧牲!但是有什麼好辦法呢?只能作為家長教育好我們的孩子,要求孩子做獨一無二的自己,同時相信你獨一無二的孩子,給他鼓勵,激發他的原動力,讓他發現自己的「火花」。

很多人為了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費盡心思地分析什麼事情最值得做,最後得到的答案往往是「變得很有錢」或「被別人崇拜」。這樣的目標不能說有錯,但往往不能長久,也無法給人真正的動力,因為這是理性思維權衡利弊和考量得失之後的結果,其動機往往來自「自我索取和外在評價」,時間一長,很容易使人迷失方向,使動力枯竭。——《認知覺醒》

最後,憑感覺尋找目標真正的目標明確者往往會有意無意地用感知力來代替思考力,比如《美好人生運營指南》一書的作者一稼就提出了6條尋找人生使命的建議。

·這個世界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你最想幫助哪些人?

·什麼事讓你廢寢忘食?

·你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最讓自己感動?

·你最讓人感動的時刻是什麼?

·如果沒有任何經濟壓力,你會如何度過餘生?

·閒暇的時候,你關注最多的是哪方面的信息?

我們需要用心去感受什麼事情讓自己最觸動,而不是用腦去思考什麼事情最有利。理智的分析和計算無法解出內心的真正需求,唯有感性的覺知和洞察才能讓答案浮出水面。而且正確的答案往往都是利他的,因為真正長久的人生意義和幸福只能從他人的反饋中獲得。

寫在最後

在影片的最後,22號靈魂經過與喬伊互換身體的經歷,親身體驗到了生命的有趣、可貴。從而找到了自己的「火花」(人生目標),拿到了去地球的通行證。這個「火花」是自己親自去地球尋找的,那是發自內心的力量,是最原始的驅動力,也是最明確清晰的目標。也讓我們明白了在成長路上,旁人的說教,環境的影響,不通過自己的內化,是很難讓自己發生改變的。

我們應該做生命的踐行者,而不是只聽被人說說,願我們都是自己的主宰,做一個清醒的人。

相關焦點

  • 「心靈奇旅」,皮克斯獻給「打工人」的年度治癒之作
    就是他,《心靈奇旅》。01背景很多人從2020年初就開始期待這部電影,因為導演是著名的彼特·道格特(Pete Docter)。即使你不熟悉這個名字,他的作品你也一定看過。這部《心靈奇旅》的設定,很容易讓人聯想到Pete Docter之前的作品《頭腦特工隊》。後者是將人的情緒設定為由五位情緒小人樂樂、怕怕、怒怒、厭厭和憂憂共同支配。而在本片中,人出生前的靈魂是需要被分配一些人格元素,加上「火花」,才擁有來到人世的地球通行證。
  • 《心靈奇旅》自由不羈的靈魂二十二號 活著就是偉大
    心靈奇旅二十二號與導演彼特·道格特耗時五載打造的前作《頭腦特工隊》在2015年上映時收穫如潮讚譽,一改皮克斯數年來創作疲軟之勢相仿,道格特歷時四年半的新作《心靈奇旅》一經放映即廣受好評,還贏得美國《綜藝報Variety》所評選出的年度最佳電影這一殊榮。
  • 《心靈奇旅》:生命中有哪些瞬間,讓你覺得人間值得?
    溫暖的冬日午後,看了電影《心靈奇旅》,果然不愧是皮克斯出品,又一部動畫片中少有的立意深刻、談及生死、治癒心靈的佳作。主人公喬伊,是一位活得很不得志的音樂教師,此生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職業爵士鋼琴家,和心目中的偉大樂隊一起演出。有一天他終於有了登臺演出的機會,卻在欣喜若狂的回家途中掉進下水道,靈魂出竅,眼看就要結束此生,去到「生之彼岸」。
  • 《心靈奇旅》:反成功學的成功
    2021年的第一部電影,是《心靈奇旅》。因為太喜歡《尋夢環遊記》,所以對同是皮克斯製作的《心靈奇旅》充滿期待。結果,果然沒有令我失望。有人說,《尋夢環遊記》講的是如何面對死,而《心靈奇旅》講的則是如何去生活。我很是贊同。
  • 消解了成功的意義後 心靈奇旅就像剝洋蔥
    消解了成功的意義後 心靈奇旅就像剝洋蔥  如果我們沒有經歷過2020這段無比魔幻又混沌不堪的日子,大概每個帶著孩子滿懷期待走進電影院看《心靈奇旅》的家長,都會有點不知所措。和過去所有充滿夢幻、笑聲,輕盈美好的迪士尼動畫片相比,這部作品顯得如此深沉。
  • 心靈的奇旅,就是發現真正的自己
    《心靈奇旅》這部電影,你看了嗎?最近真是好評如潮,我也在朋友的推薦下去影院欣賞了一下,的確,名副其實。有人說,這只是美國動畫界一部流水線產品,畫質各方面的處理甚至還不如之前的《飛屋環遊記》。還有的說,溫情是的確夠溫情,就是太普通了,沒什麼新奇。我的感受截然不同。甚至不害臊地告訴你們,我還哭了。
  • 心靈奇旅,滿分神作!
    心靈奇旅有多好看?整個影院都哭了,我也哭了真的是年度重磅催淚彈!如果有人告訴你Ta看了《心靈奇旅》,那一定要問Ta這個問題:你哭了嗎?因為,這片真的是不哭簡直不是人豆瓣評分達到了驚人的9.32020年口碑最佳院線片!
  • 2021年一起看《心靈奇旅》總有一句臺詞點亮你生命的火花
    而正當茫然失措、焦頭爛額時,皮克斯新片《心靈奇旅》(Soul)的出現,治癒了很多人不安、焦躁的靈魂。《心靈奇旅》是一部音樂電影,由《飛屋環遊記》《頭腦特工隊》導演彼特·道格特執導。影片中,主人公Joe Gardner是一名中學音樂教師,沉迷爵士樂,夢想可以在舞臺上表演。
  • 電影《心靈奇旅》的一點小感想
    電影講一個夢想成為爵士樂手的鄉村音樂老師喬伊,在獲得正式教師工作(之前是一直是兼職)和自己夢寐以求的在紐約最好的爵士俱樂部演奏機會之後,在所謂奔往夢想的過程中掉進了沒有井蓋的下水道(預示著死亡),然後開始了奇妙的靈魂之旅。
  • 電影《心靈奇旅》:「平平無奇」!
    這是《心靈奇旅》給出的思考方向,看完這部電影,相信內心會有屬於自己一份答案。一、《心靈奇旅》讀後感《心靈奇旅》的故事並不複雜。與其說《心靈奇旅》是一部老少鹹宜的合家歡電影,倒不如說是獻給所有在生活中迷茫、痛苦絕望的成年人的一劑心靈良藥。它讓人忽然明白,我們感受到生活美好幸福的瞬間,就是點亮我們生命靈魂的「火花」。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對目標心存執念,過分追求,而忽視了生活真正的意義,迷失自我,沒有發現可能苦苦尋找的「火花」就是生活本身。
  • 心靈奇旅:我們縱使生而平凡,但活著就是意義
    跨年之際,皮克斯用流暢的線條,看似簡單的故事,透過影片《心靈奇旅》層次分明地告訴我們:在這個世間,哪怕很平凡、很簡單,也會生而不凡,「活著」就是意義。01故事的主人翁喬伊·高納本是一名編外的中學音樂老師,曾有過一段灰暗的時刻,縱使他後來得償所願,擁有正式編制,也沒能給他帶來更多的快樂。
  • 《心靈奇旅》——活著就是活著的意義
    版權聲明: 悟00000空 | 作者, 秦朔朋友圈| 來源最近有一部電影很火,評分極高,被認為是「2021年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頭號熱門」「最能治癒2020年的一部影片」,這就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Pixar)出品的《心靈奇旅》(Soul)。皮克斯動畫工作室是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在蘋果手機之前創造的另一個奇蹟。
  • 《心靈奇旅》:不是「毒雞湯」
    《心靈奇旅》目前豆瓣評分高達9.0,但在讚譽聲之外,也有不少評論認為《心靈奇旅》是一碗毒雞湯,讓人不思進取,抹殺努力的價值。我倒是覺得這種定論過於簡單粗暴了。
  • 若非作者有過瀕死體驗,又怎會寫出這麼優秀的動畫《心靈奇旅》
    《心靈奇旅》1來自皮克斯的動畫《心靈奇旅》是一次創新,也許你會說它的故事中交換身體有點老套了,也許你還會說它玩時空穿越也有點老套,但他用哲理漫畫結合抽象線條再融入現實場景(當然了,這裡說的是三維卡通世界裡的現實場景),把西方式的寫實與寫意做得渾然天成
  • 《心靈奇旅》:喬伊實現理想後為什麼感到迷茫?
    元旦前去電影院看了動畫電影《心靈奇旅》,雖然排片率比較低,但是口碑極佳,目前在豆瓣已經獲得了9.0的高分。從《玩具總動員》系列,到《飛屋環遊記》、《尋夢環遊記》,皮克斯一直致力於詮釋夢想的意義,在這次的《心靈奇旅》中,皮克斯又對夢想做出了不同的解讀。
  • 是生活,還是「被生活」?這場《心靈奇旅》可能會有不同答案!
    皮克斯的《心靈奇旅》 或許會在人生迷茫、抑鬱的階段 給你一個全新的解讀視角這裡皮克斯的設定非常有趣,「生之來處」是製造靈魂的工廠 因為靈魂是沒有形態的,僅用隨意變換的抽象曲線,就為觀眾很好解釋了看不見的靈魂
  • 《心靈奇旅》:投胎是個技術活
    2020年快要結束之際,迪士尼上線了一部動畫電影《Soul》,國內翻譯為《心靈奇旅》。從題材上看,它和之前在國內受到廣泛歡迎的《尋夢環遊記》有相似之處,主題都是探索靈魂的歸宿。如果對兩者進行比較,《尋夢環遊記》只能算是淺嘗輒止,《心靈奇旅》則首次將人類的終極命題擺上了臺面,這就是——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目前,《心靈奇旅》在專業影評網站豆瓣的評分是8.9分,已經進入了優秀電影的行列,這說明《心靈奇旅》得到了很多中國觀眾的認同。那麼,《心靈奇旅》對於人類的「生死命題」給出了一個怎樣的答案呢?
  • 《心靈奇旅》:我們獨一無二的人生,為什麼失去了火花?
    | 作者:秋葉大叔朋友小紅紅突然發來消息,說自己在看一部電影《心靈奇旅》,她說,你一定要去看看,趁著還在上映。真的是好片!夢想成為爵士鋼琴家的喬伊·高納遭遇意外,靈魂脫離身體,在通往彼岸的路上,他想盡千方百計逃避,只因為他的心願還沒有完成。
  • 點燃全球的年度神作《心靈奇旅》,值得被稱作是最好的皮克斯動畫
    最近上映的動畫電影《心靈奇旅》大家都看了嗎?這部撫慰了全球觀眾心靈的年度神作,為2020和2021年的銜接做了一個完美的過渡。《心靈奇旅》《心靈奇旅》講述了一位美國的非裔美國音樂兼職老師喬-加德納(Joe Gardner)意外獲得了加入受人尊敬的薩克斯演奏家多蘿西婭-威廉士(Dorothea Williams)的團隊一起演奏四重奏的邀請。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使他無比興奮,可就在即將實現他一生的夢想的時候,喬發生了一場意外事故,醒來之時他已經在靈魂超度的路上了。
  • 僅靠口碑逆襲,皮克斯新作《心靈奇旅》讓人落淚的現實!
    (有些許劇透) 這部電影很容易讓我聯繫起2017的《尋夢環遊記》,同樣是皮克斯出品,同樣是音樂交織夢想,同樣是在不經意中靈魂的穿越,不同的是《尋夢環遊記》討論的是生死和親情,《心靈奇旅》討論的是更深人生存在的哲學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