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奇旅》:生命中有哪些瞬間,讓你覺得人間值得?

2021-01-10 薛樂的娛樂頻道

溫暖的冬日午後,看了電影《心靈奇旅》,果然不愧是皮克斯出品,又一部動畫片中少有的立意深刻、談及生死、治癒心靈的佳作。

主人公喬伊,是一位活得很不得志的音樂教師,此生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職業爵士鋼琴家,和心目中的偉大樂隊一起演出。有一天他終於有了登臺演出的機會,卻在欣喜若狂的回家途中掉進下水道,靈魂出竅,眼看就要結束此生,去到「生之彼岸」。為了重新回到身體裡,喬伊一路越獄狂奔,陰錯陽差進入「生之來處」——靈魂來地球投胎前的心靈學院,被安排成為另一個靈魂「22號」的導師。

這個22號,是一個厭世到極點的靈魂,被255個偉大的導師教導過依然頑冥不化,始終找不到代表活著意義的心靈「火花」。其他等待轉世的靈魂,都已排到第1092億1012萬1415號了,她還在「生之彼岸」徘徊流浪,唯一的願望是永遠不要去地球。

相比之下,喬伊恰恰相反,雖然過往的人生有很多不得志,但夢想才剛剛向他招手,此刻唯一的願望就是回到地球,趕上今晚的演出。

高峰體驗過後,真正的幸福都是細微而平凡的

喬伊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回到身體上,順利完成了夢寐以求的演出。原以為和心目的樂隊一起演出,就是人生的巔峰。——然而,當他實現後,他發現一切原來不過如此,人生也並未因此大有不同。走下閃耀的舞臺,告別樂隊主創,喬伊依然要擠又臭又髒的地鐵回家,即便穿著筆挺的西服,他仍是淹沒在人群中的平庸存在。高峰體驗過後,他突然找不到下一步生活的目標了,生活變得虛無,找不到意義。

他呆呆地回到家中,從口袋中掏出22號在他身體中體驗生命時留下的痕跡:一片蝴蝶般翻飛落在掌心的落葉、第一次品嘗到的美味披薩、第一次被流浪歌手感動而分享了一半的麵包、第一次理髮時在緊張好奇中吃到的棒棒糖、喬伊媽媽為喬伊縫褲子留下的線圈……

喬伊的心靈被觸動了。他的鋼琴聲緩緩流淌出來,不再為耀眼的舞臺,只是表達著此刻內心。琴聲帶他進入忘我之境,他看到了一幕幕生命過往:和爸爸聽音樂的溫情時光、學會騎腳踏車的快樂、第一次上課時在黑板上寫下音符的鄭重、在天台上看到的絢麗煙火、和媽媽一起看夕陽和晚霞、退潮時沙子從腳趾間流走的奇妙質感……

喬伊在自己的琴聲中淚流滿面。原來這些細節,才是真正留在他內心的東西。原來真正的幸福並不源於目標的實現,而是藏匿在這些細微而平凡的瞬間中。高峰體驗過後,人會空虛,而平凡生活中的小幸福,卻給人鮮活而持久的滋養。原來,那些平凡而動人瞬間,就是生命的意義所在,也正是點燃了22號靈魂熱情的「火花」。

生命中哪些時刻,讓你感覺到人間值得?

英國人壽保險,曾做過一個研究,詢問70歲以上的老人,請他們回憶生命中的10大幸福瞬間,結果顯示,大部分念念不忘的,都是普通人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事情。比如,聽到自己的孩子說出第一句話、第一次接吻、搬新家、夢到喜歡的人……

人生可以沒有目標,但不能沒有當下

聖經中有句話,「Everythingis meaningless.」「一切都沒有意義」。這並不是一句消極的話,而是揭示了生命存在的本質。看看我們居住的這個奇妙的地球吧!星辰璀璨,山河生生不息,夕陽每天都有變幻,每天都有輕柔的風吹過美麗的樹林。而這一切,沒有任何的目標和意義,大自然中的萬物,只是鮮活地,簡單的,如是存在著。

只有人類,總是為自己創造出很多的欲望和目標,終其一生陷入在對各種目標的追逐當中。追逐著追逐著,許多靈魂迷路了,就像影片中狂熱追求基金交易的基金經理,完全迷失在自己欲望的心魔中。

影片中,進入忘我之境的靈魂有兩種:一種是執著於欲望和目標,心靈和當下失去連接,成為迷失的靈魂;一種是進入心流,全然享受和融入當下,成為忘我的靈魂。前者是被欲望和恐懼驅使,掉入黑暗痛苦的幻相;後者則是愜意地享受在時空維度切換的奇幻之旅,來去自由。

而迷失的靈魂和忘我的靈魂之間,其實只有一線之隔。這一線之隔,就是是否執著。對喜歡的事物過於執著,會讓最初的熱情變成強烈的欲望,靈魂迷失。對生活沒有熱情,則會讓靈魂變得麻木,失去鮮活。投入而不沉迷,熱情而不執著,保持熱愛與好奇,也許是活著的最好方式。

爵士鋼琴樂曾是最初點燃喬伊心靈的火花,但隨著長大,漸漸的,他誤以為自己想要的是成為知名樂隊的爵士音樂家,這個目標差點讓他忘記自己愛上爵士的初心——「音樂是為了表達真實自我」。

當完成高峰體驗後的喬伊,帶著空虛和迷茫坐在鋼琴上,回憶起22號共度的點滴,回憶起自己生命中那些美好的時光,找回了自己熱愛爵士的初心,也領悟了生活的意義。——「生活的意義不是完成目標,不是實現夢想,而是真實地享受每一刻。」

《死前最為遺憾的五件事》一書,總結了許多臨終者在生命的終點最後悔的五件事:

後悔一:希望我有勇氣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過別人所期望的生活

後悔二:希望我以前沒有那麼拼命地工作

後悔三:希望我有足夠的勇氣表達自己的感受

後悔四:希望跟自己的朋友一直保持聯繫

後悔五:希望我已經讓自己成為快樂的人

——這些臨終後悔清單裡,沒有一個是關於後悔自己沒有成為一個「大人物」,或沒有做成某個「大事情」,反而只是些真實、平凡、當下的生命體驗。

記得有一次,我在朋友的茶室品茶,朋友說那是一款幾十年的老茶。我靜靜的喝下去,好奇地在心裡問內在高級智慧:時間是什麼?內在有個聲音回答:時間是一個幻相,而愛是超越時間的,是永恆的。我又問這個聲音:愛是什麼?內在那個聲音繼續回答:愛就是,在每一個當下,全然地打開你的心,全然地打開你的感官,全然地和當下的人、事、物在一起。

這個洞見讓我感動了很久。是的,愛就是全然臨在於當下,全然地融入和萬事萬物的連接中。

在英文單詞裡,「昨天」是past,「明天」是future,「今天」是present,而present這個單詞的另一個意思是「禮物」,還有一個意思是「臨在」。多麼有趣的啟示——以全然臨在當下的狀態,去度過每一天,生命的每一刻就會成為禮物。這就是生命賜予我們的恩典。

找回赤子之心,打開感官,天真而好奇地融入當下

22號的轉變,發生在她第一次產生了好奇心,進入喬伊的身體,以孩子般的視角全然地體驗生活之後。

剛來到人間的她,第一次學走路,第一次吃披薩,第一次理髮,第一次感受到媽媽對兒子愛的深厚,第一次看到樹葉如蝴蝶翻飛,第一次被陽光下溫情互動的父女吸引,第一次用心感受流浪歌手的歌聲……

她好奇,是什麼力量,讓喬伊這個活得如此悲慘的傢伙,那麼渴望要回到地球?

她好奇,是什麼力量,讓喬伊班上吹薩克斯的小女孩,原本想放棄薩克斯,讓她自己又決定不放棄了?

她好奇,理髮店罐子裡的棒棒糖味道怎麼樣?冰淇淋的味道怎麼樣?

她好奇,躺在地上吹風口是什麼感覺?

她好奇,用手指划過馬路旁的欄杆,能彈奏出怎樣的聲音?

她好奇,如果再給她5分鐘,生命中還會體驗到什麼?……

22號靈魂又喪又冷漠又倔強,在心靈學院流浪了不知幾千年,靈魂上師傑瑞們費勁了力氣,派出了特瑞莎修女、榮格、林肯、哥白尼等在人間成功斐然的大師們輪番教導她,她卻依然始終無法點燃對人生的興趣,對地球生活完全抗拒。

然而當她不小心進入喬伊的身體,從第一次萌發了對生命的好奇心開始,22號開啟了在地球上的奇妙之旅。在好奇而敞開的視角下,地球上的一切都是新鮮的,一切都是生機勃勃的。剛來到地球半天的22號,以初生孩童的赤子之心,體驗這個世界,愛上這個世界,戰勝了那些深藏的自我否定的聲音,療愈了自己靈魂生生世世的悲觀和恐懼。

這份「我想體驗」的好奇心,正是地球人生的火花所在。當22號不再期待找到自己的「火花」,人生變成了一場純粹的冒險和體驗,反而找到了自己的「火花」。——「火花不是人生目標,火花是……你想要去生活的那一瞬間。」

心理學中有個詞,叫做快樂閾值。一個人的快樂閾值越低,越容易在很小的事情上感覺到快樂。

孩子的快樂閾值是很低的。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快樂大師。孩子們的快樂通常都是很微小而不值一提的。例如吃到好吃的,收到一個禮物,聽到一個笑話,或者只是毫無意義地轉圈圈,在風裡奔跑,等等。我們大人稱作「小確幸」。

而大部分成年人,隨著年紀增長,快樂閾值,越活心越麻木,越活越沒勁,越來越對任何事物都提不起興趣,就像電影開始又喪又冷的22號。——因為,我們丟失了那份生命最初的、全然敞開的、毫無目的的好奇心。

我們都曾經是個孩子,快樂原本是我們每個人的本能。只是隨著長大,我們漸漸忘記了那些曾經點燃我們的「火花」,開始被欲望和執念驅使著生活,漸漸忘記了快樂本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忘記了我們幸福是可以很簡單的。

那麼成年人的我們,該如何找回生命中的幸福感呢?也許我們可以向孩子學習,學習他們的好奇,敞開,帶著敏銳而全然的感受力,活在當下。

感受力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禮物。孩子的感受力異常敏銳,往往能迅速觀察到大人發現不了的細節,能感受到大人感受不到的事物。孩子的皮膚輕輕一撓,就癢得哈哈笑個不止,而大人的皮膚幾乎是麻木到銅牆鐵壁了。

感官的麻木和封閉,就是心靈的麻木和封閉。當我們不再聽著喜歡的音樂盡情起舞,當我們不再放聲歌唱,當我們不再哈哈大笑,當我們漠視著每天的夕陽和月亮,當我們聽不到夏夜小蟲子的鳴叫,當我們不再願意為了無用的事物花費時間,當我們總在想著過去的事或未來的打算……那麼,雖然人還活著,心卻已經死了。

也許,每個人的內在,都有一個渴望夢想、無論經歷多少困難都不放棄夢想、為夢想努力過也失望過、得到過也迷茫過的喬伊;每個人的內在,都也有一個歷經滄桑、又喪又硬、厭世無比、否定自己、否定生活的22號。

有這樣一句話,「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地球這一趟奇妙之旅,有苦也有甜,有失望也有希望。至於選擇聚焦痛苦,還是選擇發現美好,我們永遠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當歷盡人世的苦難和滄桑後,你是否還有勇氣,如同點燃好奇心的22號一般,重回赤子之心,像個孩子般敞開感受這個世界,治癒自己?你是否能夠如覺醒後的喬伊一般,從高大上的夢想憶起熱情升起的初心,和自己的平庸和解,開始珍惜當下的每一分鐘?

你的心,會知道答案。

相關焦點

  • 電影《心靈奇旅》:「平平無奇」!
    自己生命中的「火花」到底是什麼?我們該如何面對千篇一律的每一天生活?這是《心靈奇旅》給出的思考方向,看完這部電影,相信內心會有屬於自己一份答案。一、《心靈奇旅》讀後感《心靈奇旅》的故事並不複雜。與其說《心靈奇旅》是一部老少鹹宜的合家歡電影,倒不如說是獻給所有在生活中迷茫、痛苦絕望的成年人的一劑心靈良藥。它讓人忽然明白,我們感受到生活美好幸福的瞬間,就是點亮我們生命靈魂的「火花」。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對目標心存執念,過分追求,而忽視了生活真正的意義,迷失自我,沒有發現可能苦苦尋找的「火花」就是生活本身。
  • 「心靈奇旅」,皮克斯獻給「打工人」的年度治癒之作
    以爵士演奏家為主角,貫穿全片,探討的卻是關於靈魂,關於熱愛,關於生命意義的主題。就是他,《心靈奇旅》。01背景很多人從2020年初就開始期待這部電影,因為導演是著名的彼特·道格特(Pete Docter)。
  • 皮克斯最新動畫《心靈奇旅》寓意深刻感人,探討生命起源與意義
    2020-12-18 05:51:17 來源: 美國新聞速遞 舉報   皮克斯最新動畫《心靈奇旅
  • 心靈奇旅,在忘我之境,你是迷失者還是清醒者?
    2020年12月底,一部高分電影《心靈奇旅》刷屏,是皮克斯動畫繼前幾年《飛屋環遊記》之後,又一部發人深省的電影。如果說《飛屋環遊記》是關於對死亡的深思和探討,那麼《心靈奇旅》就是關於對「生之意義」的探索和論證。《心靈奇旅》中有一段,在無我之境,有兩種人,他們都沉靜在某種專注的狀態中,忘了自己,就是靈魂與身體脫離。
  • 點燃全球的年度神作《心靈奇旅》,值得被稱作是最好的皮克斯動畫
    最近上映的動畫電影《心靈奇旅》大家都看了嗎?這部撫慰了全球觀眾心靈的年度神作,為2020和2021年的銜接做了一個完美的過渡。但《心靈奇旅》不是《尋夢環遊記》的重複,這兩部影片的概念宇宙是截然不同的。《尋夢環遊記》《尋夢環遊記》的亡靈世界是民間傳統且世俗的,而《心靈奇旅》的世界則偏向於抽象和哲學的,由此也顯而易見的拔高了觀看者的年齡層。
  • 消解了成功的意義後 心靈奇旅就像剝洋蔥
    消解了成功的意義後 心靈奇旅就像剝洋蔥  如果我們沒有經歷過2020這段無比魔幻又混沌不堪的日子,大概每個帶著孩子滿懷期待走進電影院看《心靈奇旅》的家長,都會有點不知所措。和過去所有充滿夢幻、笑聲,輕盈美好的迪士尼動畫片相比,這部作品顯得如此深沉。
  • 《心靈奇旅》:投胎是個技術活
    2020年快要結束之際,迪士尼上線了一部動畫電影《Soul》,國內翻譯為《心靈奇旅》。從題材上看,它和之前在國內受到廣泛歡迎的《尋夢環遊記》有相似之處,主題都是探索靈魂的歸宿。如果對兩者進行比較,《尋夢環遊記》只能算是淺嘗輒止,《心靈奇旅》則首次將人類的終極命題擺上了臺面,這就是——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目前,《心靈奇旅》在專業影評網站豆瓣的評分是8.9分,已經進入了優秀電影的行列,這說明《心靈奇旅》得到了很多中國觀眾的認同。那麼,《心靈奇旅》對於人類的「生死命題」給出了一個怎樣的答案呢?
  • 《心靈奇旅》活著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原來片名是《Soul》,翻譯成《心靈奇旅》真的是很像爛片,不過這片還是可以一看的。聽名字感覺就是很老套故事的感覺,可是套路雖老,卻一樣可以治癒某些人的心靈吧。(電影片尾有一個很小的彩蛋,一定要看到最後最後哦)其實在看到預告片的時候,感覺會和《尋夢環遊記》或者《頭腦特工隊》很像,《尋夢》是講「死」,《頭腦》是講「情緒」,而《心靈奇旅》講的是「生」,主題都是讓我們積極的面對生活,享受當下。「你的人生不需要有意義,不需要有一個目的,你活著的每一刻本身就是人生意義。」
  • 2021年一起看《心靈奇旅》總有一句臺詞點亮你生命的火花
    而正當茫然失措、焦頭爛額時,皮克斯新片《心靈奇旅》(Soul)的出現,治癒了很多人不安、焦躁的靈魂。《心靈奇旅》是一部音樂電影,由《飛屋環遊記》《頭腦特工隊》導演彼特·道格特執導。影片中,主人公Joe Gardner是一名中學音樂教師,沉迷爵士樂,夢想可以在舞臺上表演。
  • 《心靈奇旅》:喬伊實現理想後為什麼感到迷茫?
    元旦前去電影院看了動畫電影《心靈奇旅》,雖然排片率比較低,但是口碑極佳,目前在豆瓣已經獲得了9.0的高分。從《玩具總動員》系列,到《飛屋環遊記》、《尋夢環遊記》,皮克斯一直致力於詮釋夢想的意義,在這次的《心靈奇旅》中,皮克斯又對夢想做出了不同的解讀。
  • 《心靈奇旅》:反成功學的成功
    2021年的第一部電影,是《心靈奇旅》。因為太喜歡《尋夢環遊記》,所以對同是皮克斯製作的《心靈奇旅》充滿期待。結果,果然沒有令我失望。有人說,《尋夢環遊記》講的是如何面對死,而《心靈奇旅》講的則是如何去生活。我很是贊同。
  • 心靈奇旅,滿分神作!
    爸爸》《心靈奇旅》從《心靈奇旅》這個項目一誕生起,從小看皮克斯的成年影迷們就死死盯上了這片子。因為,此片既有《尋夢環遊記》的生死母題,又有《頭腦特工隊》靈魂出竅的小人元素。心靈奇旅有多好看?整個影院都哭了,我也哭了真的是年度重磅催淚彈!如果有人告訴你Ta看了《心靈奇旅》,那一定要問Ta這個問題:你哭了嗎?因為,這片真的是不哭簡直不是人豆瓣評分達到了驚人的9.32020年口碑最佳院線片!
  • 新年上班第一天,年度口碑冠軍《心靈奇旅》為你注入靈魂
    上班第一天,讓《心靈奇旅》為工作繁忙的你注入靈魂,用「滿格能量」迎接新一年的好心情!皮克斯金獎班底全力打造,奧斯卡頭號種子全國熱映,下班後,來影院全身心享受一場治癒之旅~王者班底 神級口碑你或許沒見過彼特·道格特的名字,但一定聽過他導演的奧斯卡最佳動畫《飛屋環遊記》和《頭腦特工隊》。這位天才導演與皮克斯頂級團隊的再度合作,依舊保持一貫神作水準,豆瓣8.9+貓眼9.5+淘票票9.3的全優成績,讓年度最佳電影的爭奪徹底失去懸念!
  • 《心靈奇旅》:不是「毒雞湯」
    《心靈奇旅》目前豆瓣評分高達9.0,但在讚譽聲之外,也有不少評論認為《心靈奇旅》是一碗毒雞湯,讓人不思進取,抹殺努力的價值。我倒是覺得這種定論過於簡單粗暴了。
  • 僅靠口碑逆襲,皮克斯新作《心靈奇旅》讓人落淚的現實!
    (有些許劇透) 這部電影很容易讓我聯繫起2017的《尋夢環遊記》,同樣是皮克斯出品,同樣是音樂交織夢想,同樣是在不經意中靈魂的穿越,不同的是《尋夢環遊記》討論的是生死和親情,《心靈奇旅》討論的是更深人生存在的哲學命題。
  • 《心靈奇旅》:魚的故事拯救了喬伊,來聽莊子講魚的故事值得回味
    文/曉草《心靈奇旅》是一部溫暖治癒的奇幻動畫片,其中想像豐富的故事情節讓喬伊起死回生,並且領悟到活著本身就是美好的,無所謂是否達成目標。他的心靈在此處開始了一段奇幻的旅行……喬伊被誤認作導師去輔導對人類生活沒有絲毫興趣的千年老靈魂22,因為每個靈魂只有找到「火花」才能投胎人間,所以靈魂22一直沒能投胎人間。一個是對重返人間極度地渴望的喬伊,一個是對投胎人間極度地抗拒的靈魂22。靈魂22本來是打算幫助喬伊回到人間,但是他一個腳滑和喬伊一起來到了人間。
  • 若非作者有過瀕死體驗,又怎會寫出這麼優秀的動畫《心靈奇旅》
    題記:這是一部治癒動畫,啟發心靈,也是一部哲學動畫,用抽象關照現實,但我想若非作者有過瀕死體驗,他是怎樣做到腦洞大開,建立了靈魂世界與物質世界之間的傳送門的呢?對這部動畫,我打9.5分,豆瓣評分9.3。
  • Pixar《心靈奇旅》逐夢音樂人 悟道生與死
    生命有何意義?這些都是人類自古有之的大哉問,《靈魂奇遇記》(Soul)就是在這個主題下創作的動畫,導演彼德託達(Pete Docter)是彼思(Pixar)的首席創意官,過去曾執導《怪獸公司》(Monsters, Inc.)
  • 清華學霸放棄科研參選秀被批,我在這部《心靈奇旅》上找到了答案
    節目播出後,"清華學霸放棄學業參加選秀"也瞬間在網上引起一片熱議,越來越多的人批判他自私:浪費清華名額,浪費社會教育名額;對不起國家的培養,對不起老師的培育;就是覺得娛樂圈賺錢快,年輕人價值觀有問題!在大家眼中,一個科研人員的價值,就該物盡所用服務於社會,貢獻於國家,這才對得起他所學,對得起父母,對得起國家的培養。
  • 《心靈奇旅》自由不羈的靈魂二十二號 活著就是偉大
    心靈奇旅二十二號與導演彼特·道格特耗時五載打造的前作《頭腦特工隊》在2015年上映時收穫如潮讚譽,一改皮克斯數年來創作疲軟之勢相仿,道格特歷時四年半的新作《心靈奇旅》一經放映即廣受好評,還贏得美國《綜藝報Variety》所評選出的年度最佳電影這一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