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的冬日午後,看了電影《心靈奇旅》,果然不愧是皮克斯出品,又一部動畫片中少有的立意深刻、談及生死、治癒心靈的佳作。
主人公喬伊,是一位活得很不得志的音樂教師,此生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職業爵士鋼琴家,和心目中的偉大樂隊一起演出。有一天他終於有了登臺演出的機會,卻在欣喜若狂的回家途中掉進下水道,靈魂出竅,眼看就要結束此生,去到「生之彼岸」。為了重新回到身體裡,喬伊一路越獄狂奔,陰錯陽差進入「生之來處」——靈魂來地球投胎前的心靈學院,被安排成為另一個靈魂「22號」的導師。
這個22號,是一個厭世到極點的靈魂,被255個偉大的導師教導過依然頑冥不化,始終找不到代表活著意義的心靈「火花」。其他等待轉世的靈魂,都已排到第1092億1012萬1415號了,她還在「生之彼岸」徘徊流浪,唯一的願望是永遠不要去地球。
相比之下,喬伊恰恰相反,雖然過往的人生有很多不得志,但夢想才剛剛向他招手,此刻唯一的願望就是回到地球,趕上今晚的演出。
高峰體驗過後,真正的幸福都是細微而平凡的
喬伊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回到身體上,順利完成了夢寐以求的演出。原以為和心目的樂隊一起演出,就是人生的巔峰。——然而,當他實現後,他發現一切原來不過如此,人生也並未因此大有不同。走下閃耀的舞臺,告別樂隊主創,喬伊依然要擠又臭又髒的地鐵回家,即便穿著筆挺的西服,他仍是淹沒在人群中的平庸存在。高峰體驗過後,他突然找不到下一步生活的目標了,生活變得虛無,找不到意義。
他呆呆地回到家中,從口袋中掏出22號在他身體中體驗生命時留下的痕跡:一片蝴蝶般翻飛落在掌心的落葉、第一次品嘗到的美味披薩、第一次被流浪歌手感動而分享了一半的麵包、第一次理髮時在緊張好奇中吃到的棒棒糖、喬伊媽媽為喬伊縫褲子留下的線圈……
喬伊的心靈被觸動了。他的鋼琴聲緩緩流淌出來,不再為耀眼的舞臺,只是表達著此刻內心。琴聲帶他進入忘我之境,他看到了一幕幕生命過往:和爸爸聽音樂的溫情時光、學會騎腳踏車的快樂、第一次上課時在黑板上寫下音符的鄭重、在天台上看到的絢麗煙火、和媽媽一起看夕陽和晚霞、退潮時沙子從腳趾間流走的奇妙質感……
喬伊在自己的琴聲中淚流滿面。原來這些細節,才是真正留在他內心的東西。原來真正的幸福並不源於目標的實現,而是藏匿在這些細微而平凡的瞬間中。高峰體驗過後,人會空虛,而平凡生活中的小幸福,卻給人鮮活而持久的滋養。原來,那些平凡而動人瞬間,就是生命的意義所在,也正是點燃了22號靈魂熱情的「火花」。
生命中哪些時刻,讓你感覺到人間值得?
英國人壽保險,曾做過一個研究,詢問70歲以上的老人,請他們回憶生命中的10大幸福瞬間,結果顯示,大部分念念不忘的,都是普通人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事情。比如,聽到自己的孩子說出第一句話、第一次接吻、搬新家、夢到喜歡的人……
人生可以沒有目標,但不能沒有當下
聖經中有句話,「Everythingis meaningless.」「一切都沒有意義」。這並不是一句消極的話,而是揭示了生命存在的本質。看看我們居住的這個奇妙的地球吧!星辰璀璨,山河生生不息,夕陽每天都有變幻,每天都有輕柔的風吹過美麗的樹林。而這一切,沒有任何的目標和意義,大自然中的萬物,只是鮮活地,簡單的,如是存在著。
只有人類,總是為自己創造出很多的欲望和目標,終其一生陷入在對各種目標的追逐當中。追逐著追逐著,許多靈魂迷路了,就像影片中狂熱追求基金交易的基金經理,完全迷失在自己欲望的心魔中。
影片中,進入忘我之境的靈魂有兩種:一種是執著於欲望和目標,心靈和當下失去連接,成為迷失的靈魂;一種是進入心流,全然享受和融入當下,成為忘我的靈魂。前者是被欲望和恐懼驅使,掉入黑暗痛苦的幻相;後者則是愜意地享受在時空維度切換的奇幻之旅,來去自由。
而迷失的靈魂和忘我的靈魂之間,其實只有一線之隔。這一線之隔,就是是否執著。對喜歡的事物過於執著,會讓最初的熱情變成強烈的欲望,靈魂迷失。對生活沒有熱情,則會讓靈魂變得麻木,失去鮮活。投入而不沉迷,熱情而不執著,保持熱愛與好奇,也許是活著的最好方式。
爵士鋼琴樂曾是最初點燃喬伊心靈的火花,但隨著長大,漸漸的,他誤以為自己想要的是成為知名樂隊的爵士音樂家,這個目標差點讓他忘記自己愛上爵士的初心——「音樂是為了表達真實自我」。
當完成高峰體驗後的喬伊,帶著空虛和迷茫坐在鋼琴上,回憶起22號共度的點滴,回憶起自己生命中那些美好的時光,找回了自己熱愛爵士的初心,也領悟了生活的意義。——「生活的意義不是完成目標,不是實現夢想,而是真實地享受每一刻。」
《死前最為遺憾的五件事》一書,總結了許多臨終者在生命的終點最後悔的五件事:
後悔一:希望我有勇氣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過別人所期望的生活
後悔二:希望我以前沒有那麼拼命地工作
後悔三:希望我有足夠的勇氣表達自己的感受
後悔四:希望跟自己的朋友一直保持聯繫
後悔五:希望我已經讓自己成為快樂的人
——這些臨終後悔清單裡,沒有一個是關於後悔自己沒有成為一個「大人物」,或沒有做成某個「大事情」,反而只是些真實、平凡、當下的生命體驗。
記得有一次,我在朋友的茶室品茶,朋友說那是一款幾十年的老茶。我靜靜的喝下去,好奇地在心裡問內在高級智慧:時間是什麼?內在有個聲音回答:時間是一個幻相,而愛是超越時間的,是永恆的。我又問這個聲音:愛是什麼?內在那個聲音繼續回答:愛就是,在每一個當下,全然地打開你的心,全然地打開你的感官,全然地和當下的人、事、物在一起。
這個洞見讓我感動了很久。是的,愛就是全然臨在於當下,全然地融入和萬事萬物的連接中。
在英文單詞裡,「昨天」是past,「明天」是future,「今天」是present,而present這個單詞的另一個意思是「禮物」,還有一個意思是「臨在」。多麼有趣的啟示——以全然臨在當下的狀態,去度過每一天,生命的每一刻就會成為禮物。這就是生命賜予我們的恩典。
找回赤子之心,打開感官,天真而好奇地融入當下
22號的轉變,發生在她第一次產生了好奇心,進入喬伊的身體,以孩子般的視角全然地體驗生活之後。
剛來到人間的她,第一次學走路,第一次吃披薩,第一次理髮,第一次感受到媽媽對兒子愛的深厚,第一次看到樹葉如蝴蝶翻飛,第一次被陽光下溫情互動的父女吸引,第一次用心感受流浪歌手的歌聲……
她好奇,是什麼力量,讓喬伊這個活得如此悲慘的傢伙,那麼渴望要回到地球?
她好奇,是什麼力量,讓喬伊班上吹薩克斯的小女孩,原本想放棄薩克斯,讓她自己又決定不放棄了?
她好奇,理髮店罐子裡的棒棒糖味道怎麼樣?冰淇淋的味道怎麼樣?
她好奇,躺在地上吹風口是什麼感覺?
她好奇,用手指划過馬路旁的欄杆,能彈奏出怎樣的聲音?
她好奇,如果再給她5分鐘,生命中還會體驗到什麼?……
22號靈魂又喪又冷漠又倔強,在心靈學院流浪了不知幾千年,靈魂上師傑瑞們費勁了力氣,派出了特瑞莎修女、榮格、林肯、哥白尼等在人間成功斐然的大師們輪番教導她,她卻依然始終無法點燃對人生的興趣,對地球生活完全抗拒。
然而當她不小心進入喬伊的身體,從第一次萌發了對生命的好奇心開始,22號開啟了在地球上的奇妙之旅。在好奇而敞開的視角下,地球上的一切都是新鮮的,一切都是生機勃勃的。剛來到地球半天的22號,以初生孩童的赤子之心,體驗這個世界,愛上這個世界,戰勝了那些深藏的自我否定的聲音,療愈了自己靈魂生生世世的悲觀和恐懼。
這份「我想體驗」的好奇心,正是地球人生的火花所在。當22號不再期待找到自己的「火花」,人生變成了一場純粹的冒險和體驗,反而找到了自己的「火花」。——「火花不是人生目標,火花是……你想要去生活的那一瞬間。」
心理學中有個詞,叫做快樂閾值。一個人的快樂閾值越低,越容易在很小的事情上感覺到快樂。
孩子的快樂閾值是很低的。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快樂大師。孩子們的快樂通常都是很微小而不值一提的。例如吃到好吃的,收到一個禮物,聽到一個笑話,或者只是毫無意義地轉圈圈,在風裡奔跑,等等。我們大人稱作「小確幸」。
而大部分成年人,隨著年紀增長,快樂閾值,越活心越麻木,越活越沒勁,越來越對任何事物都提不起興趣,就像電影開始又喪又冷的22號。——因為,我們丟失了那份生命最初的、全然敞開的、毫無目的的好奇心。
我們都曾經是個孩子,快樂原本是我們每個人的本能。只是隨著長大,我們漸漸忘記了那些曾經點燃我們的「火花」,開始被欲望和執念驅使著生活,漸漸忘記了快樂本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忘記了我們幸福是可以很簡單的。
那麼成年人的我們,該如何找回生命中的幸福感呢?也許我們可以向孩子學習,學習他們的好奇,敞開,帶著敏銳而全然的感受力,活在當下。
感受力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禮物。孩子的感受力異常敏銳,往往能迅速觀察到大人發現不了的細節,能感受到大人感受不到的事物。孩子的皮膚輕輕一撓,就癢得哈哈笑個不止,而大人的皮膚幾乎是麻木到銅牆鐵壁了。
感官的麻木和封閉,就是心靈的麻木和封閉。當我們不再聽著喜歡的音樂盡情起舞,當我們不再放聲歌唱,當我們不再哈哈大笑,當我們漠視著每天的夕陽和月亮,當我們聽不到夏夜小蟲子的鳴叫,當我們不再願意為了無用的事物花費時間,當我們總在想著過去的事或未來的打算……那麼,雖然人還活著,心卻已經死了。
也許,每個人的內在,都有一個渴望夢想、無論經歷多少困難都不放棄夢想、為夢想努力過也失望過、得到過也迷茫過的喬伊;每個人的內在,都也有一個歷經滄桑、又喪又硬、厭世無比、否定自己、否定生活的22號。
有這樣一句話,「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地球這一趟奇妙之旅,有苦也有甜,有失望也有希望。至於選擇聚焦痛苦,還是選擇發現美好,我們永遠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當歷盡人世的苦難和滄桑後,你是否還有勇氣,如同點燃好奇心的22號一般,重回赤子之心,像個孩子般敞開感受這個世界,治癒自己?你是否能夠如覺醒後的喬伊一般,從高大上的夢想憶起熱情升起的初心,和自己的平庸和解,開始珍惜當下的每一分鐘?
你的心,會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