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以千萬級的張泉、禹凱們懷揣著這樣切實的需求和渴望,不僅暗合著微眾銀行將企業金融服務品牌升級為「微眾企業+」,打造全鏈路商業服務生態的責任與方向,同時也以極大的動力推動著這一切在未來成真。
1.他們與「錢」的故事「許多和張泉一樣白手起家的人,靠著自己的積蓄和親戚朋友的幫忙把生意慢慢做大,從未跟銀行借過錢,但這次通過網絡與銀行正式打的第一次交道,仿佛對他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一下子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26歲時,打工人張泉下崗失業了。老家河南新鄉是傳統的重工業城市,他開始跟著別人跑鋼材市場。搭上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東風,接下來的20年,張泉的生意快速發展,他從鋼材小老闆成為了兩家公司的企業主。
生意是越做越有起色了,可錢卻讓他越來越感到緊張。「一批貨在眼前,你有錢就能拿下,拿下就能賺錢,但即使只付意向金,需要的資金量都不小。咋辦?就靠親戚、朋友、同行借幾天周轉。但很多時候不能保證就借得到,而且每次都要搭上人情。」
為什麼不找銀行?「像我們這樣的規模,一是大部分銀行都需要抵押物,二是周期短,很多銀行不願意做。」
2019年7月,一個偶然的機會,有朋友給張泉發了一個連結,點開連結,才知道這是一款面向小微企業的純線上企業貸款產品微業貸,由網際網路銀行——微眾銀行推出,不用跑銀行,不用任何抵押物,只要上傳一些企業資料,就可以申請到貸款。
「第一次操作,有點不熟練,花了2-3分鐘的時間填寫資料,意外的是,居然直接就申請下來了,130萬元,夠作手上一筆生意的備用金。」自那以後,張泉就成為了微業貸的忠實客戶。他表示,如今有了微業貸給的額度,底氣更足了,預付款、意向金都能隨時給付。而他也成為了微業貸的「志願推廣員」:「周圍老闆們反應都很積極,現在他們都是長期客戶了。」
「令人沒想到的是,小型科創企業可以輕鬆獲得500萬信用額度,還享受再貸款利息優惠,綜合成本為1.3392%,大大節約了企業的財務成本,讓我們有更大的資金投入到產品和研發當中。」
禹凱,擁有一家令外人眼紅的物聯網企業——深圳市瑞科慧聯科技有限公司。這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科創企業提供諸如城市中家家戶戶的水錶電錶,農田裡的傳感器聯網的技術解決方案。
但是,禹凱仍然為錢頭疼不已——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既無法進行進一步的市場推廣,更難以開發出具有足夠競爭力的產品。
可是,傳統的融資方式對禹凱來說難度太大了。銀行貸款,初創的科技公司基本沒有作為抵押物的財產;股權融資對主要業務市場在海外的公司頗難;公司成立年限不長,沒有積累到足夠的信用額度,也難以申請到大額貸款。
如何以低成本、有保障的方式來持續獲得融資,成為一個大問題。今年4月,禹凱通過南山科創局了解到微眾銀行科創貸款業務。
「這個產品簡單、高效。掃描二維碼,在微業貸上提交公司信息,很快我們就獲得了500萬信用額度。而且我們還享受了再貸款利息優惠,綜合成本為1.3392%,大大節約了財務成本,讓我們可以有更大的資金,投入到產品和研發當中去。」作為科技和網際網路行業的從業者,禹凱對微業貸這個針對小微企業的貸款產品有著極高的評價。
2.微業貸:給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加上「網際網路」的味道專注於服務小微企業是微眾銀行的初心和定位,於是,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世界性難題,首要解決的是小微企業「短小頻急」的融資需求。微眾銀行的解決方案,就是基於發展業務的核心驅動力——金融科技能力,以此構建出一種全新的小微業務模式,即在客戶端讓更多的小微企業得以平等地獲得金融服務的同時,在銀行端實現風險可承受、成本可負擔、發展可持續,我們將其稱之為「微業貸模式」。
時間拉回到3年前,讓我們一起走近這款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金融產品。
2017年11月,微眾銀行在深圳正式推出國內首個全線上、純信用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產品—「微業貸」。它基於網際網路、大數據,以企業法人為貸款主體,讓企業流動資金貸款擁有了與個人網際網路貸款類似的便捷體驗。
客戶無需抵質押、無需紙質資料、無需線下開戶,即可在微信公眾號進行全線上操作,產品服務流程也是全自動。微業貸的審批、放款可謂「神速」,從客戶發起申請到完成審批平均僅需4分鐘,從發起借款到成功平均僅需2分鐘。截至目前,微業貸業務已累計放款超近4000億元。
得益於一系列區別於傳統融資方法的操作,讓微業貸迅速擄獲了小微企業主們的目光。他們不僅為糧油、日化、日用品等多個民生領域行業上百家頭部品牌所輻射的,近萬供應商與經銷商提供融資服務,也在科創金融領域瞄準區域產業形態,精準服務區域內科技型中小微企業。
與市場普遍採用大多需要抵押的個人經營貸產品具有本質性的不同,「微業貸」更加契合國家商事法人化政策方向,也深受企業歡迎。短短兩年多時間「微業貸」超過170萬戶企業法人提交申請,服務企業遍布全國27個省份,覆蓋超過200座縣級以上城市。
微眾銀行服務的是傳統小微金融服務覆蓋不足的深下沉客群,具有「50,30,20」的小額特徵,即戶均授信50萬元、戶均餘額30萬元、筆均借款20萬元。其中年營業收入在1000萬元以下的企業佔比超過70%,員工人數不超過5人的佔比67%。據了解,這些小微企業客戶中超過60%在授信時沒有任何銀行企業貸款記錄。如果金融服務支持可以支撐這些小微企業,這意味著解決了近400萬人的就業問題。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微眾銀行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投入疫情防控,充分發揮科技和線上無接觸服務的優勢,以「微業貸」和供應鏈金融等為依託,積極支持小微企業和長尾客群復工復產,在「增量、擴面、提質、降本」等方面相繼推出了一系列金融紓困舉措,投向小微企業的信貸資源是年初預算的2倍多,與疫情前相比,服務的企業數增長55%;
同時,微眾銀行積極響應政策號召,面向小微、民營企業共投放人行再貸款81億元,貸款餘額21.7億元,平均利率3.73%;累計投放政策性銀行轉貸款50億元,並全部用於對小微企業的精準扶持。
3.並未結束的尾聲:使命堅定,未來可期如今的張泉,已是新鄉市鋼材商會的秘書長。他在商會裡積極推廣微業貸。「我曾經聯繫了微業貸河南區的經理來我們商會,為40-50家企業的老闆講講這個產品,當時就獲得了極好的反響。
通過微業貸解決初創公司融資難題的禹凱,則通過提建議的方式表達對微眾銀行的倚重:「希望微眾銀行能夠為科創小微企業提供更多類型的增值服務。比如境外支付和收款,如果能有更加便捷高效的方式,我一定會第一時間使用。」
在當今的時代浪潮下,數以千萬級的張泉、禹凱們懷揣著這樣切實的需求和渴望,不僅暗合著微眾銀行將企業金融服務品牌升級為「微眾企業+」,打造全鏈路商業服務生態的責任與方向,同時也以極大的動力推動著這一切在未來成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