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想像力的孩子才能擁有最棒的童年,因為想像力就是孩子最好的朋友。
當孩子擁有了想像力,任何事物都能成為他們的玩伴;
當孩子擁有了想像力,不可能也會變成可能。
不信你就翻開繪本《神奇的黑板熊》來看一看吧。
神奇的黑板熊
一個晚上,當小男孩安安的爸爸給安安講完關於月亮的睡前故事後,安安不禁想到月亮上去看看,可是安安的爸爸並不會建造太空船。
在安安進入夢鄉後,黑板上的大熊竟然跑了出來,打了個哈欠,伸了個懶腰,似乎準備做些什麼。
當安安看到黑板熊時,便問:「現在很晚了,你在做什麼?」
原來黑板熊正在畫一艘太空船的零部件,當黑板熊畫好之後,便將它們搬到外面準備組裝起來。
安安也跟著來幫忙。
經過兩人齊心協作之後,太空船終於組裝成功了。
隨後,安安擔心他和黑板熊會迷路,黑板熊就畫了一個指南針出來,可以帶他們飛到月亮上去;
他還擔心月亮上會很冷,便帶了很多厚衣服;
擔心月亮上沒有水,沒有東西吃......最後安安準備了一大堆東西要帶。
行李打包完,裝進太空船之後,安安發現太空船裡面已經沒有自己的位置了,他去不了了。
於是,黑板熊獨自踏上了登月之旅。
捕捉細節,找尋故事線索
這是一個真實與夢境交織的故事,想要區分就得集中注意力去觀察和捕捉圖畫中的細節。
讓我們先從封面看起,月亮高掛在天上,地上是小男孩和一頭大熊,他們要做什麼呢?家長和孩子可以先猜一猜、想一想,然後再翻開繪本。
扉頁上是大熊在看書,它在看什麼呢?讀完繪本後,家長和孩子或許就會有答案了。
接著翻頁是爸爸在給安安講睡前故事,通過圖畫中書的封面,我們可以得知睡前故事是關於月亮的,由此也引出了後面「登月造船」的故事。
細節一:變化著的大熊
當安安和爸爸還在椅子上的時候,黑板熊的目光是望向椅子這邊的;
當安安和爸爸來到床上的時候,黑板熊的目光也發生了變化,它是追隨著安安的。
這個小小的細節變化為黑板熊爬出黑板埋下伏筆。
細節二:變化著的窗外風景
最開始窗外是繁星滿天的,而隨著安安進入夢鄉,黑板熊爬出黑板,窗外有了月亮。
當黑板熊坐上太空船走了之後,床外的月亮也消失了,又變成了繁星滿天。
故事的最後,黑板熊又回到了安安家的黑板上,還給安安帶回了星星,此時的窗外是緩緩升起的太陽。
所以,窗外的景色是區分現實和夢境的重要線索。
當窗外是月亮的時候,意味著此時是夢境;當窗外是繁星和太陽的時候,便是現實。
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家長要引導孩子去觀察和發現這些細節,以便於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內涵。
引導孩子主動閱讀
這是安安的一場夢,一場充滿想像力的夢,而夢的發生正是因為那本封面上寫著「月亮」的書。
讀完故事後,家長可以問問孩子:「寶貝,安安為什麼會夢到要去月亮上啊?」
孩子:「因為他讀了那本關於月亮的書。」
家長:「那是不是睡覺前讀什麼書,就容易做什麼夢啊?我們看看家裡還有哪些書,你選一本喜歡的,我們睡覺前讀,看看會不會做和這本書有關的夢。」
或許,孩子馬上就會纏著家長,把這個故事再讀一遍,因為孩子也想去月亮上看一看,也想擁有這麼一個神奇的會造太空船的黑板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