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授百餘論文憑空消失 碩士博士學位論文都刪除

2020-11-28 中國新聞網

  青年長江學者與她「404」的論文

  梁瑩的一些論文與別人論文存在大面積雷同。

  在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網站上,這位教授的個人成果頁面目前只張貼著英文論著目錄,沒有任何中文論文。這對一位本土的人文社科學者來說,是非常少見的情形。

  但梁瑩事實上著述頗豐,僅中國青年報記者所能查到的,以她為第一或第二作者的中文文獻就超過了120篇。

  不過在過去幾年裡,她的這些學術成果陸續被從網上刪除了:包括中國知網、萬方、維普在內的主要學術期刊資料庫中,現在都已檢索不到任何她的中文論文;在那些期刊官網上,對應頁碼處也已無法查看。一家學術平臺上仍能檢索到論文條目,但頁面已顯示「404」(無法查看)。

  從學術頭銜來看,39歲的梁瑩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她是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計劃等多個人才支持計劃的入選者。從南京化工大學畢業後,她先後在蘇州大學和南京大學獲得碩士、博士學位,在北京大學和美國芝加哥大學做過博士後研究,並於2009年起在南京大學社會學院任教。

  論著是一位學者成長路上的重要墊腳石。那些如今無法檢索的論文,曾幫助梁瑩申請學位、獲得研究經費、入選各項人才計劃。

  用她一位同事的話說,她「幾乎拿到了所有她那個年齡文科教授能夠拿到的頭銜」。

  但對梁瑩的聲譽來說,這些「墊腳石」存在著潛在的威脅。記者比對論文時發現,其中至少有15篇存在抄襲或一稿多投等學術不端問題。

  例如,梁瑩2002年發表的論文《轉變中的國家公務員制度——中西方公務員制度改革與發展趨勢及其比較》,是廈門大學陳振明2001年的論文《轉變中的國家公務員制度——中西方公務員制度改革與發展的趨勢及其比較》的縮減版,只有極少數句子有說法上的差別。

  這些學術上的汙點,隨著那些論文的刪除,都被從資料庫裡暫時抹掉了。

社會學教授梁瑩的很多論文都憑空消失了。

  「這個是很不正常的事情」

  一位同意接受採訪但要求匿名的學術期刊負責人向中國青年報記者回憶,2014年前後,這份期刊收到了梁瑩從知網撤下其已經刊發的文章的要求。

  這位負責人對此事印象很深,主要是因為作者主動要求下撤文章的情況極其少見。自創刊以來,這「可能是唯一一次」。

  梁瑩希望這份期刊從知網上撤掉的兩篇論文發表於十幾年前,均是她在蘇州大學行政管理學院讀碩士時期發表的。她告知的撤稿理由有兩條,一是發表論文時研究水平很低,文章很粗淺,二是現在自己只發英文論文了。

  「這個是很不正常的事情。」這位負責人說,「我不認可這個原因。學問都是逐步精深的,難道現在成熟了,成了教授了,就不承認當時學術的粗淺了嗎?」

  因此,這家期刊沒有答應梁瑩的要求,之後也與她再無聯繫。

  但那兩篇論文還是從資料庫中消失了。

  中國知網負責期刊採編業務的工作人員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他們也不清楚文章下線的原因,但按照撤稿流程,需要期刊社出具撤稿函。資料庫是與期刊社合作,論文作者個人沒有資格撤稿。

  萬方資料庫資源合作中心工作人員趙書傑則稱,撤下文章「原則上要編輯部同意」,但梁瑩這次的情況是作者要求的,「有特殊原因」卻「不便透露」,但確實是符合撤稿流程的。

  上述期刊負責人則告訴記者,他們從來沒有向資料庫出具過撤稿函。主動下撤文章一般是發現文章在重複率檢測中不合格,或存在數據造假、一稿多投等問題。資料庫不可以未經編輯部允許就撤稿。

  兩家資料庫方面均表示,會對新收入的論文進行重複率檢測,以鑑定是否存在抄襲等問題,但很早以前的文章都是直接收入。

  前述期刊負責人告訴記者,早年的論文查重技術還不普及,審稿專家無法保證閱盡相關學科、相關專業方向上的所有刊發論文,出現學術不端的情況難以避免。

  連碩士博士學位論文都刪除了

  截至發稿時,記者在「百度學術」檢索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梁瑩,得到125條檢索結果,每一篇都給出了引向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資料庫的連結,但點擊後,均顯示文章不存在。引向百度文庫、豆丁網、道客巴巴等國內文檔分享平臺的連結,對應網頁也無法查看。

  這些消失的文獻甚至包括梁瑩的碩士學位論文《善治視野中我國公民的行政參與——現狀、制約因素與路徑選擇》和博士學位論文《當代公民文化培育中的社會資本因素研究——以南京市調查為例》。

  即使是提供電子版的相應期刊官網上,絕大多數也無法檢索到文章,對應頁碼有圖片預覽,但無法查看具體內容。

  記者到圖書館期刊室裡逐一對比後發現,120多篇文章都確實在期刊上白紙黑字發表過的。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一位教授說,2016年和2017年,該院多名教師從不同渠道獲悉了梁瑩撤稿之事,但沒有料到會有100多篇。

  這位教授說,梁瑩2009年進入南京大學任教時,學院內部曾有不同意見。不同意見主要是認為她才30歲,就發表了30多篇論文,以文科的標準來看,擔心她不太嚴謹,而且這些論文中並無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但是她仍然憑藉論文數量上的優勢通過了投票。

  時任社會學院院長周曉虹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梁瑩參加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系選聘時,雖有不同意見,但考慮到當時社工系的總體科研能力弱,而梁瑩的科研能力比較強,所以順利通過了。從程序上說,梁瑩的入職沒有什麼問題。

  記者查詢到,梁瑩2009年之前發表的論文遠多於30篇。僅2003、2004、2005年,她就分別發表論文22、11、17篇,2006年至2008年共發表16篇,且絕大多數都是獨立署名。

  她2003年發表的論文《治理:面對政府失靈與市場失靈的新選擇》與《走出政府失靈與市場失靈困境的一種新思維——來自治理理論的啟示》屬一稿多投,且全文約三分之二的篇幅與廈門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的兩篇論文存在雷同。

  在資料庫中,記者還發現數十篇其他作者的論文與梁瑩的論文內容十分接近,但發表時間要晚於梁瑩。

  2009年到南京大學任教後,梁瑩每年發表的論文數都高於4篇,其中2011年~2013年各發表中文論文12篇、14篇、10篇。

  從2014年起,梁瑩開始發表英文論文,鮮少發中文論文。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網站介紹,梁瑩近幾年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在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和SCI(科學引文索引)收錄期刊發表英文論文50餘篇。

  2011年,梁瑩入選了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5年度入選「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計劃,2017年又成為「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

  周曉虹回憶,梁瑩進入學院後對工作「十分投入」,懷孕時都挺著大肚子、手上託著電腦邊走邊看,比較刻苦,發表的中英文論文數量較多。因此,她申請各種人才計劃,院裡都給予了支持。她通過了包括「青年長江」在內的多項人才評審,這些評審都是由國家各部委組織專家進行的,能夠選上說明其具備了相應的研究能力。

  得知梁瑩撤稿的情況後,周曉虹曾與她交流過。他向記者回憶,幾年前,梁瑩能連續發英文論文後,對發表中文文章就有些不屑。所以面對周曉虹的詢問,她回答稱自己以前的文章「都是垃圾」「不能代表我的水平」,所以拿掉了。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另一位要求匿名的教授則說,關於此事,現在沒有什麼「客觀的證據」,都是傳聞。他強調,該院的學風整體上是非常好的,也產出了很多具有內涵和思想的學術作品。但如果按照國外某些學術期刊模塊化的方式來做論文,那就會影響文章的內涵,對學術本身是一種傷害。

  「我這條路有多難你知道嗎」

  據梁瑩的同事介紹,社會學院6位教授曾向學校領導反映過關於梁瑩的傳聞,建議校方調查核實,否則「可能遲早要出事」,影響南大和社會學院的聲譽。當時接待的一位校黨委副書記表示會認真對待,但迄今沒有反饋結果。

  此外,2017年3月,社會學院社工系2014級全體學生曾聯名舉報梁瑩的教學態度極不端正,南京大學的學風督導員曾在課堂督察中發現她有這方面的問題。

  梁瑩開設過社工系大三年級的專業課《社會工作行政》以及大一年級通選課《社會工作概論》。

  社工系2014級本科生張雲開(化名)告訴記者,梁瑩常常早退1節課的時間,每節課都會長時間安排學生發言,自己玩手機或打電話,課堂上會出現10分鐘裡她自己玩手機而全班鴉雀無聲的狀況。

  張雲開回憶,梁瑩還在課堂中炫耀過自己的學術能力和榮譽,表達對教學的不屑,「我已經混到頭了,沒什麼好怕的了」「我已經評上教授了,學校說必須每年上三門課我才來給你們上課的」。她還會將期末考試的題目提前透露給學生,給絕大多數人打出高分。

  2015級本科生劉明萱(化名)告訴記者,梁瑩上課就是坐著念課件,還時常在課堂討論時吃零食。上《社會工作行政》課時,18周的課時,老師有五六次沒有到堂,前3次安排了研究生講課,後面只是安排助教盯著學生,讓學生自習。

  他們還反映,梁瑩經常利用這門課讓學生幫自己做私活兒,例如課程作業是幫她錄入問卷,或安排學生去做與課程主題毫不相關的課題的回訪工作。

  社工系要求本科生在大三結束時完成一篇學術論文,2015級學生沒有一個人選擇梁瑩當導師。

  上述情況,周曉虹對記者表示基本屬實。為此,去年周曉虹根據學生的反映,專門組織了學院的5位領導去輪番聽課,並根據聽課的情況對梁瑩提出過相應的批評,也組織梁瑩與學生作過交流。梁瑩表示願意改正。

  社會學院現任院長成伯清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學院已經注意到相關情況,學術委員會和倫理委員會已經啟動調查工作。如果梁瑩教授學術不端的情況屬實,一定會公正處理。

  10月23日,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梁瑩承認自己的一些論文存在學術不端問題。她表示,上述情況只在自己學術生涯最早期,即2005年以前出現。當時她剛讀研究生,學術剛入門,不懂規範,所以存在這樣的情況。

  關於一稿多投,梁瑩解釋說,當時期刊即使不接收論文也不會給回復,所以等一段時間還沒有下文,她會將論文修改後另外投稿。

  梁瑩說,強調學術規範是2005年開始的,「你這樣查,全中國所有的人,很多教授、博導都有問題。」「如果你這樣追究下去,所有中國的學者,那麼多,人人都有問題了。」

  她說,沒有人會追究早年的事情,不希望早年的錯誤影響自己的前途。自己從最開始什麼都不懂到現在能在頂級英文刊物發表論文,「我這條路有多難你知道嗎?」

  「如果現在的英文論文有問題,我認。」

  她還告訴記者,自己撤稿的一個原因是,很多學生告訴她,她以前的中文論文水平比較低。她通過聯繫資料庫公司的法務部門撤了稿,理由是這些資料庫刊載她的論文沒有經過作者允許,也未支付報酬。

  在資料庫裡,那些論文的痕跡一點點被消除了。但這種刪除有點像是掩耳盜鈴——它們已經被保存在眾多圖書館的書架上,白紙黑字,並將繼續存在下去。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王嘉興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為何青年教授百餘論文憑空消失?連碩士博士學位論文都刪除
    青年長江學者與她「404」的論文梁瑩的一些論文與別人論文存在大面積雷同。社會學教授梁瑩的很多論文都憑空消失了。在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網站上,這位教授的個人成果頁面目前只張貼著英文論著目錄,沒有任何中文論文。
  • 論文抄襲:她的碩士、博士學位或將全被撤回!
    近日,洪真英碩士論文抄襲爭議終於有了最終結果。23日下午,洪真英曾經就讀的朝鮮大學公開表示:最終判定洪真英碩士學位論文為抄襲,正在辦理取消學位的相關手續。 洪真英於2009年獲得朝鮮大學貿易系碩士學位,3年後的2012年獲得博士學位。但是,其碩士學位論文《通過韓流看文化內容產業動向的研究》在韓國查重網站"copy killer"上顯示的重複率高達74%。
  • 山西大學48篇學位論文榮獲山西省優秀博士、碩士學位論文
    未來網高校頻道6月8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王小波)日前,山西省學位辦公布了2019年山西省優秀博士、碩士學位論文的評選結果,山西大學20位博士生的學位論文獲評山西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8位碩士生的學位論文獲評山西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獲獎篇數均位列省內高校前茅,分別佔到全省優秀論文總數的
  • 南大女教授百餘論文404 當事人:在學術圈待不久了
    (原標題:南大調查教授百餘篇論文被撤事件 當事人:自己在學術圈待不久了)
  • 黎石秋繼博士論文被曝涉嫌抄襲後,其碩士學位論文也涉嫌抄襲
    繼博士學位論文被曝涉嫌抄襲後,曾在湘潭大學法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的黎石秋又被舉報其碩士學位論文涉嫌抄襲,複製比例高達75.4%。7月12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中國知網下載了黎石秋發表於2003年10月的碩士學位論文《不正當比較廣告法律規制研究》;黎石秋碩士學位論文涉嫌抄襲篇幅較大的論文——作者牛文怡發表於《當代法學》2002年第8期的《比較廣告法律規制的多維探討》、作者鄭友德、彭霞發表於《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02年第10期上的《論比較廣告的法律規制》。
  • 院長博士論文被指抄襲學生碩士論文 致謝都部分一樣
    擁有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廈門大學醫學院常務副院長等多個頭銜,蔡建春近日再次被舉報:其申請廈門大學博士學位的論文涉嫌抄襲。  被「抄襲」的文章來自於他的兩名碩士生。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將蔡建春的博士論文和這兩名碩士生的畢業論文進行比對,發現蔡建春的論文內容與後兩者內容大面積重合。
  • 16篇SCI論文就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西安交大碩士孫光宇是第一人嗎?
    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南開大學校長的曹雪濤教授在就讀第二軍醫大學碩士期間,就因為發表了優秀的碩士論文《白細胞介素Ⅱ激活的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抗腫瘤作用的實驗研究》讓專家評委拍案稱奇,「已達到博士生的畢業水平」,被批准補做半年學習和半年科研後直接獲得博士學位。
  • 華中科技大學副教授抄襲論文被取消碩士學位,學術造假何時休?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體育學院副教授萬某因10年前的碩士論文存在嚴重抄襲,被當時攻讀碩士學位高校湖北大學發布公告,撤銷其碩士學位,註銷碩士學位證書,並且3年內不再接受萬某碩士學位申請。目前湖北大學經核實後給予了撤銷碩士學位的處理,而華中科技大學那邊也已經啟動相關處理程序。相信會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覆。近年來,學術造假事件屢禁不止。其中較有影響力的,比如:2019年4月,湖南大學碩士畢業生劉夢潔因碩士學位論文《腐敗對我國企業逃稅的影響研究》存在抄襲,被撤銷碩士學位,同時其導師洪源被給予警告處分。
  • 韓國歌手洪真英回應碩博論文造假,將返還碩士和博士學位
    懂球帝首頁>足球新聞> 韓國歌手洪真英回應碩博論文造假,將返還碩士和博士學位 韓國歌手洪真英回應碩博論文造假,將返還碩士和博士學位 追夢娛樂圈 11-07 12:41 【韓國歌手洪真英回應碩博論文造假,將返還碩士和博士學位】此前
  • 2019年內蒙古全區優秀博士和碩士學位論文評選揭曉
    近日,經各單位推薦、全國同行專家通訊評審和網上公示,2019年全區優秀博士和碩士學位論文評選工作揭曉:包括《清代前中期歷算家書信整理與研究》等10篇論文獲得2019年全區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包括《幾類半導體材料熱載流子動力學的研究》等90篇論文獲得2019年全區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 燕山大學34篇學位論文獲評2020年河北省優秀博士、碩士學位論文!
    近日,河北省教育廳印發了《關於批准2018/2019學年度河北省優秀博士碩士學位論文的通知》(冀教研[2020]9號)文件,全省共批准10所院校的30篇博士學位論文和26所院校的153篇碩士學位論文為2018/2019學年度河北省優秀博士、碩士學位論文。
  • 他是中國自己培養的博士,憑藉碩士論文"破格"拿到博士學位,成果登上Science
    1977-1982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原南京氣象學院)天氣動力學專業學習獲學士學位,1982年考入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攻讀研究生,1985年被破格授予理學博士學位。多年來在大尺度大氣和海洋環流動力學、ENSO(厄爾尼諾和南方濤動)動力學方面的研究成果豐碩。
  • 應屆碩士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破格」有何不可?
    據報導,孫光宇在攻讀碩士期間,論文碩果纍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物理學評論E輯》《應用物理快報》《等離子體源科學與技術》等期刊發表8篇SCI論文,還有4篇EI會議論文;以非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8篇、EI會議2篇。 這樣的成績,連很多博士生都驚呼「是在下輸了」。
  • 廈大中山醫院院長博士論文抄襲學生碩士論文:連致謝也抄
    擁有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廈門大學醫學院常務副院長等多個頭銜,蔡建春近日再次被舉報:其申請廈門大學博士學位的論文涉嫌抄襲。 據中國青年報10日報導,被「抄襲」的文章來自於他的兩名碩士生。記者將蔡建春的博士論文和這兩名碩士生的畢業論文進行比對,發現蔡建春的論文內容與後兩者內容大面積重合。
  • 嚴查論文作假,教育部要求倒查五年博士、碩士學位論文
    例如,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在通知中表示:根據通報的精神和要求,我校將啟動博士、碩士學位論文作假行為全面排查工作。由研究生院牽頭,各學位評定分委員會、院系和研究生指導教師主要負責,覆核、排查近5年(2015年8月1日—2020年7月31日)授予博士、碩士學位的論文。
  • 教育部嚴查論文作假 要求倒查5年博士、碩士學位論文
    原標題: 嚴查論文作假,教育部要求倒查五年博士、碩士學位論文針對學位論文作假行為,教育部已下文要求倒查5年。教育部先後印發了一系列文件,督促各高校嚴肅查處學位論文作假行為,推動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教育部教育督導局8月26日下發《關於幾起高校學位論文作假行為查處情況的通報》,現予以轉發。例如,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在通知中表示:根據通報的精神和要求,我校將啟動博士、碩士學位論文作假行為全面排查工作。
  • 論本科、碩士、博士的區別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女青年為找男朋友,謊稱自己是本科學歷,最終因博士身份暴露而被甩。後來她終於與另一位碩士男朋友喜結連理,後因婚禮堵門時給新郎甩出一道偏微分方程,稱「解出方可進門」導致婚禮錯過吉時。這些段子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本科、碩士、博士之間區別很大啊。不過這個區別究竟有多大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
  • 新中國首批自主培養的18位博士都是誰?學位編號10001的第一博士是誰
    一直以來,博士學位都是代表了做學問的最高成就,上百年來,世界各國都相繼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博士人才,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各方面的原因,一直沒有建立自己的人才庫,再加上歷史原因,造成一段時間的人才斷檔,直到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後,才有了自主培養的新型大學生,那個時候的大學生真正稱得是天之驕子,第二年,我國才有了研究生學位,當年參加研究生考試的人數是
  • 這一省份公布優秀博士、碩士學位論文評選結果
    2020年12月4日,河北省教育廳面向各研究生培養單位發布了河北省教育廳關於2018/2019學年度河北省優秀博士、碩士學位論文評選結果的公示。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河北省教育廳《關於做好2018/2019學年度全省優秀博士、碩士學位論文評選工作的通知》(冀教研函〔2020〕5號)要求,經單位推薦、專家評審等程序,2018/2019學年度全省優秀博士、碩士學位論文評選工作目前已經完成。
  • 應屆碩士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破格」有何不可?—新聞—科學網
    據報導,孫光宇在攻讀碩士期間,論文碩果纍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物理學評論E輯》《應用物理快報》《等離子體源科學與技術》等期刊發表8篇SCI論文,還有4篇EI會議論文;以非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8篇、EI會議2篇。 這樣的成績,連很多博士生都驚呼「是在下輸了」。 而將其捲入輿論焦點的,不單單是這份亮眼的成績單,更是上述被破格授予博士學位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