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洲際飛彈是一個國家戰略核力量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眾多武器裝備中,「門檻」最高的武器之一,如果按照洲際飛彈8000公裡的射程標準來算,目前只有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法國五個國家能達到次標準,而印度烈火飛彈也在努力之中。
彈道飛彈雖然有很多有優點,但是也有一個致命的確定,彈道飛彈顧名思義,發射出去之後就像一顆扔出去的石頭一樣,「彈道」已經是固定的了,所以想要攔截只要能計算出這個「彈道」就行了,為此,各個國家一直在提升彈道飛彈的速度特別是末端再入大氣層速度來提高其生存效率,可是彈頭在再入大氣層時,受到氣動力和氣動加熱作用,其表面溫度將達數千度攝氏度的限制,飛彈末端速度又不能無限增加!
在研製第一代洲際彈道飛彈時,美國、蘇聯與我國都遇到過如何讓彈頭安全再入大氣層的難題,為此大國競相研發核彈再入大氣層載具。目前全球最先進的洲際飛彈核彈頭再入大氣層防熱材料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即用碳纖維/碳基複合材料。其中美國在這一方面最為領先,美國W88核彈頭所用的MK-5型再入大氣層載具,重量只有90公斤,不僅耐熱還未核彈頭小型化做出來不小的貢獻。
美國依靠其領先的洲際彈道飛彈及再入大氣層載具技術,曾經在一次試驗「和平衛士」洲際彈道飛彈時,該飛彈末端飛行接近地面時速度達到了26馬赫,這樣的速度是當今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防空系統都無法攔截的。根據相關專家的推測,以26馬赫速度落地時彈頭前尖端處溫度,可能已經高達可達3000攝氏度,早已超過絕大部分金屬的熔點!
俄羅斯在洲際彈道飛彈研發上也不遜於美國,由俄羅斯近期公布的「先鋒」高超音速飛彈在大氣層能飛行速度就可以達到20馬赫,可以想像俄羅斯洲際飛彈在再入大氣層時的速度,由於數據較少,根據美國媒體給出得數據,俄羅斯最先進得「薩爾瑪特」洲際彈道飛彈末端再入大氣層時最快速度可達7.5千米每秒約合22馬赫。
美俄有的中國也要有,在研發東風-5A洲際彈道飛彈時,中國以劉連元院士為首的專家組,花了兩年時間,開發出「高XXXX/XX基」複合防火熱材料後,才使彈頭再入防熱問題得到圓滿解決。目前,中國最先進得洲際飛彈應數東風-41公路機動固體燃料洲際彈道飛彈和東風-5C發射井發射液體燃料洲際飛彈,據悉這兩款飛彈的末端再入大氣層速度都達到了20馬赫。
提示:筆者所講的為洲際飛彈載入大氣層突防速度,這一速度普遍在15馬赫以上,並非中段飛行或者平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