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我們一行22人經過10幾個小時的飛行,終於到達了挪威首都奧斯陸。在機場的一個賓館住了一夜後,第二天一大早就乘飛機飛往挪威北部的芬馬克郡。開始以為是小飛機,上去一看,也不小,是波音737---200。經過兩個小時的飛行,我們降落在KIRKENES機場,飛機滑行時,我突然發現外面正下著鵝毛般的大雪,在北極地區飛機居然能夠在大雪中降落,真是大開眼界。出了機場外面的天氣已經漆黑一片了,據說冬天在北極地區,天亮不過2—3個小時,其餘時間全是黑夜。我們在黑夜中上了大轎車,在茫茫白雪中勻速行駛,不同的是不管坐在大轎車的什麼位置都要系好安全帶,這是北極地區的要求。
我們第一個參觀點是NEIDEN。一個小時後我們停在一座大木屋前,參觀東薩米人博物館,在這裡,我第一次看到了真正的薩米人。兩個身穿傳統薩米服裝的婦女在門口迎接我們,屋子裡擺著小點心和茶水還有水果。我們落座後,其中一個薩米婦女開始用PPT向我們介紹薩米人的基本情況。
她說,薩米人是生活在北極地區的土著人之一,他們居住的地區叫薩米地區,而這個地區被4個國家給瓜分了,它們是:芬蘭、挪威、瑞典和俄羅斯。整個薩米人有7萬人左右,挪威就有薩米人約為4萬,他們有著自己豐富的傳統文化,講7種不同的語言,我們所在的芬馬克郡佔整個挪威的40%。東薩米人靠飼養訓鹿為生,他們有著自己的傳統服裝,還有自己製作的手工藝品。她接著讓她的同事向我們一一展示東薩米人的服飾和手工藝品。有很多都是鹿皮製作的,很有特點。
結束了對東薩米人的訪問後,我們來到了NESSEBY參觀海洋薩米人的博物館。接待我們的也是一個薩米婦女,她向我們介紹了海洋薩米人的情況,還引導我們參觀了博物館。他們的博物館雖然不大,但是布置的很有新意,使我們對海洋薩米人有了一個感性的了解。接著,我們在這裡吃午飯,而外面是黑漆漆的。午飯也是薩米人傳統的食品-----訓鹿肉,味道還不錯。
午飯後,一個薩米老人用傳統方式給我們演唱了薩米民俗歌曲,可以聽的出來他的歌聲中夾雜著許多飛禽的鳴叫聲,如海鷗等,非常地生動。
晚上,我們下榻在芬馬克郡的首府VADSO市,芬馬克郡的總督會見了我們,並一起共進晚餐。就這樣我們在漫漫黑夜中度過了北極的第一個「夜晚」。
薩米人的法庭和議會
早晨醒來,外面仍然是漆黑一片,我們匆匆趕往TANA市參觀薩米人的芬馬克法庭,這是整個挪威唯一的一個雙語法庭。一個小時後我們到達了薩米人法庭,薩米法官在門口迎接我們,他身穿薩米民族服裝,彬彬有禮。
我們落座後,他用PPT向我們介紹內芬馬克地區法庭的情況。他的介紹還是從薩米人的歷史開始。根據歷史傳說和考古發現,公元100年這裡就有薩米人在活動,他們從冰上到達現在的芬蘭;公元800年,他們乘船到達現在的俄羅斯;1751年甚至還形成了一個「拉普什國家」;1852年芬蘭、挪威、瑞典和俄羅斯等國分別封鎖了自己的國界;1850年---1970年,挪威對薩米人採取了同化政策,但未獲成功,1980年發生了「阿爾塔事件」。起因是這樣的,從1960年代開始,挪威國家就計劃在阿爾塔河谷地方建造水壩,利用當地的水利發電。依據當時的規劃,薩米人生活居住的核心地區將要被水淹沒。薩米人認為政府的這一開發計劃會導致薩米人賴以生存的土地資源的侵蝕和訓鹿放牧業的損害;與此同時,薩米人所失去的不僅僅是土地,還有其族群的認同,因為他們將被迫融入一個對他們來說很少了解卻多歧視的社會。1978年11月,挪威議會投票通過了建造水壩的計劃,這一決定導致了薩米人和環保人士的廣泛抗議。抗議活動呈現出多種形式:如絕食、向社會公眾爭取籤名支持、向挪威國家議會提交抗議書、向挪威地方和最高法院直至歐洲人權委員會提起訴訟和申訴、還有直接阻止工程建設活動等。抗議活動最後還是失敗了,但引起了挪威政府對薩米人權益的重視。1984年根據法律成立了薩米人權利委員會;1987年通過了《薩米法》,1989年成立了薩米人議會,1991年國際勞工組織第169公約承認了薩米議會;1997年根據法律成立了薩米人土地權利委員會;2004年內芬馬克地區法院成立,挪威國王和王后還出席了該法院的開庭儀式;2005年通過了芬馬克土地權利法;2008年成立了芬馬克土地權利委員會。
薩米法官接著說,在這個法庭,薩米語和挪威語同為官方語言,法庭負責提供翻譯;法庭除了按照挪威的法律審判以外,還依照薩米人的習慣法和自然法進行審判,當然涉及到薩米人土著人權利的案件還要參照國際法來審判,包括法律文書也要用薩米文和挪威文書寫。2008年共受理民事案件196起,刑事案件296起,當地人民都非常滿意薩米法院的工作。
參觀完了薩米人法院,我們來到了薩米人議會繼續參觀。薩米人議會成立於1989年。它是加強薩米人政治地位和取得公正待遇的政治工具,中央政府把過去管轄的一部分權利轉移給薩米人議會,例如,保護薩米人的文化遺產、教育、語言、生意、工業和文化。薩米人議會有權就一些問題作出決定,包括分配給它的預算,但總的來講它還是挪威政府關於薩米人事務的一個諮詢機構,沒有立法權。
晚上,我們在一個薩米人的傳統餐廳吃晚餐,圍著篝火吃鹿肉,真實其樂融融。
奧斯陸的陽光
在芬馬克郡的最後一個項目是參觀薩米人大學的學院,在這裡我們初步了解了薩米人的教育情況。在薩米人學院,用薩米語教學,學生也大都是薩米人,除了挪威的薩米人外,還有芬蘭等鄰國的薩米人。整個芬馬克郡薩米人集中的地區,薩米語是主要語言;小學裡20%的學生接受薩米語教學,7%的學生用芬蘭語教學,不到3%的學生可申請用他們的母語教學。在整個芬馬克郡教授27種外語,包括中文。在幼兒園60%的學生使用薩米語教學。在參觀薩米人大學的時候,我們趕上了北極短暫的白天,看不到太陽,充其量就相當於北京的早晨。
結束在芬馬克的訪問後,我們回到了挪威首都奧斯陸,在這裡我們感覺陽光是那樣的珍貴,整整三天沒有好好看到白天,真是難受,好想永遠呆在白天裡。結束了兩天的會議後,主人安排我們參觀了奧斯陸。
奧斯陸始建於1050年,1814年成為首都。傳說,奧斯陸意為「上帝的山谷」,又說意為「山麓平原」。城市面臨迂迴曲折的奧斯陸峽彎,背依巍峨聳立的霍爾門科倫山,既有海濱城市的旖旎風光,又有依託高山密林而具有的雄渾氣勢,蒼山與綠水相映,十分美麗。我們先到了郊區山上的樹林,俯瞰奧斯陸,層林浸染,白雪皚皚。附近還有巴以和談的小飯店。
市內最大的弗洛格納公園,建築精巧、裝飾美麗,使它聞名的還是園中之園-----維格蘭雕塑公園。這裡有150組雕塑,各具形態、變化多端。我們來到雕塑公園參觀,看到石橋上雕有各種不同形狀的人體。在噴水池正中,一簇人體雕像承託著一快銅盤,噴水從銅盤上瀉下來,給這簇雕像罩上了一層白紗。水池的四周,20多棵修剪整齊的樹木,樹木下蹲踞著、盤屈著、偎依著許多不同形象的男女雕像。公元最高處是一方臺,一根象我國華表的石柱,凌空聳立,石柱上刻著數不清的裸體人像。在階梯的柱頭也有數不清的風格相似、情意不同的人體雕像,預示著人的一生。維吉蘭的作品,把歐洲古老的傳統、現代藝術思潮、挪威民族風格融為一體。導遊帶我們來到一個雕像前說這是所有雕像中最著名的一座,這是一個憤怒的小男孩,表情相當生動。在他對面還有一個小女孩,沒有他名氣大了……
奧斯陸遊覽匆匆結束了,我十分懷念的還是她的陽光,我十分佩服薩米人,在這樣特殊的北極地區頑強地生存著,我衷心祝福他們幸福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