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歲的鄧女士離世後,遺物中有10盒尚未吃完的「膠原蛋白肽」產品,一張「金卡」和「銀卡」,以及「籤到本」。「籤到本」記錄顯示,從3月份這家名為「紅瑞和」的門店開張,到鄧女士離世前幾天,鄧女士幾乎每天都去這家店裡「籤到」,即使下大雨也打傘過去。在好友印象中,鄧女士曾在這家店裡買過16盒「膠原蛋白肽」產品,甚至還讓孫子吃,「有助於提高記憶力」。
身上出現浮腫後,化驗報告顯示多項指標異常,鄧女士被店長告知水腫是吃「膠原蛋白肽」之後的正常反應,「繼續服用」;朋友勸她看醫生吃點藥,她說「我繼續堅持吃半年肽,再買六盒」,直到去世前,她還在吃「膠原蛋白肽」產品。
家人還得知,她只去醫院開過5毛錢的藥消水腫……
大媽身上浮腫感覺脹 搶救無效凌晨離世
7月21日晚上7點過,謝清松從工地回到家中。「母親說身體不舒服,脹。」謝清松告訴成都商報記者,母親鄧女士今年52歲,此前患有B肝和高血壓。當時,母親說不覺得痛,他按了一下母親的腳,「有些浮腫。母親表示暫不用去醫院,我們說好第二天早上再去醫院看一下。」當晚12點左右,謝清松已經準備休息,「父親把我喊起來,說母親很不舒服。」
一家人隨即準備送鄧女士去醫院。「母親自己走下樓,但到小區門口就走不動了,最後上車是我和父親一起抬的。」謝清松說。
途中,鄧女士的呼吸漸漸微弱,到醫院後經搶救無效於次日凌晨離世。醫院出具的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推斷)書上「死亡原因」一欄寫著:「呼吸循環衰竭,肝硬化。」
鄧女士去世後,其丈夫謝先生在朋友圈發布了妻子的死訊。鄰居李嬢嬢看到後有些悲痛,「我們平時一起買菜、接送娃娃」,還一起去往菜市場內一家名為「紅瑞和」的店。
痴迷「蛋白肽」產品 還辦了「金卡」「銀卡」
在李嬢嬢印象中,今年3月,這家「紅瑞和」店開到了菜市場內。「一開始免費送盆、發麵,邀我們進店。」李嬢嬢記得,進店後她們被安排到一個小房間裡,房間裡會放視頻並有店員講解。曾經進過店的孫婆婆介紹,視頻和講解都提到過「那個肽產品可以治病,偏癱、癌症都能治好」。
「當時說得我都想買來吃了試試。」李嬢嬢說,由於家人反對,她沒有買成。但鄧女士有些痴迷「肽產品」。「她買過3回,總共買了16盒。」一盒價格在670元上下。
在丈夫印象中,鄧女士從去年起就已在吃這種「肽產品」,「最開始她拿自己的錢買,後來還喊我拿錢買過三回。」他展示了7月9日的一條取款簡訊,「那天取了3800塊錢給她,她帶我去到紅瑞和店,把蛋白肽產品拿給我後,她還繼續留在那裡……」
母親在吃一款「膠原蛋白肽」,謝清松是知道的。約一兩個月前,他注意到兒子在吃東西,說是奶奶讓他吃的。「母親說有助於提高記憶力」,他當時對母親說不要吃了,「她還說好的。」
謝清松和家人整理母親遺物,發現除了兩盒已打開的,還有八盒未開封的「膠原蛋白肽」產品。成都商報記者注意到,這種「膠原蛋白肽」產品分為多個8克的小包裝,上面寫著「固體飲料」。
在鄧女士的口袋裡,家人還發現了寫有「紅瑞和」字樣的「金卡」和「銀卡」,以及籤有鄧女士姓名的「重慶紅瑞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的「試用本」。
「買夠5000元才有銀卡,買夠10000元才能拿金卡。」李嬢嬢和孫婆婆告訴成都商報記者。「試用本」則相當於每天的籤到本,「每天去了的話就蓋個章,連續去了多少天就可以領禮品。」
成都商報記者注意到,籤到本顯示,從3月19日到7月18日,鄧女士幾乎每天都蓋章「籤到」。
店長稱浮腫是正常反應 讓她繼續服用「蛋白肽」
在謝先生印象裡,6月底7月初,妻子才出現浮腫。他有一次聽妻子說,去醫院開過5毛錢的藥消水腫。他稱,除此以外,妻子沒吃過別的什麼藥,除了「膠原蛋白肽」產品。7月21日晚上8點過,鄧女士去世前,謝先生回家看到妻子難受的狀態,「我還問她有沒有吃『藥』,她說吃了。」他說,所謂的「藥」,便是妻子買回家的「膠原蛋白肽」產品。更早一些,他還看到妻子在用「藏紅花」摻熱水泡腳並揉腳,「她說是店長告訴她的,藏紅花也是店長給的。」
李嬢嬢說,得知鄧女士出現水腫後,她建議鄧女士去弄點藥看一下,當時鄧女士回答「我繼續堅持吃半年肽,再買六盒。」
在李嬢嬢記憶中,6月底,鄧女士對她說自己腳腫。因此,鄧女士還去過衛生院檢查。成都商報記者注意到,7月6日其採樣的血常規以及臨床生物化學與免疫學檢測報告單上,多項指標呈現異常,比參考值有偏高或者偏低。之後李嬢嬢陪鄧女士去找過「紅瑞和」店長龔女士。「我聽到店長讓她繼續吃,是正常反應,但要減點量。」李嬢嬢表示,之後鄧女士開始每天吃四包。
在母親的手機裡,謝清松也翻到母親和龔女士的幾段微信語音聊天記錄。6月24日,龔女士語音說「水少喝點,有利於去水腫」,接著又說「用開水泡腳,邊泡邊按摩腳,(是)夏天最好的去水腫方法」。又過了幾個小時,她發來一個「國肽健康館」的微信截圖,上面寫著「浮腫是……服用肽之後……屬正常,堅持服用」,並發語音說「手腫、腳腫都是正常反應,堅持服用」;7月6日,她說「鄧阿姨你想去檢查,報告拿出來以後給他們(吳老師)看」。
8月2日,謝清松接到一女子來電,對方自稱是「紅瑞和」店長龔女士。電話中,對方提出沒開封的產品可以退貨,並稱是從藥房代購的,「藥房也是我們家的。」
店長回應:
繼續服用建議是從網上看來的
「鄧阿姨通過我帶了12盒的樣子。」昨日上午,郫都區新民場鎮「紅瑞和」店長龔女士說。不過,她反覆表示,不是在店裡買的,而是幫忙帶的,並稱是從同一個集團的藥房帶的。她確認了關於門店金卡、銀卡消費金額的說法。但她堅持認為,鄧女士的腳腫是到店之前就患有。她也給過鄧女士藏紅花,並告知其泡腳,「是在百度百科上查到的。」
為什麼說是「正常反應」,並告知鄧女士「繼續服用」和「減量」呢?她稱,這是自己從「國泰健康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看到的,便告知了鄧女士,「我當時的意思是吃這個不會影響水腫、腳腫,可以繼續服用。」減量則是注意到鄧女士每天吃五包蛋白肽,「超過了說明書的要求。」
對於自己提到的「吳老師」,龔女士表示其為公司領導,並不是醫生。她稱,自己通過微信將鄧女士的化驗單給「吳老師」看了,對方也在微信上建議去醫院;不過,之後她又稱,是當面將化驗報告的照片給「吳老師」看的。「我們都建議她去醫院。」 此外,她還表示蛋白肽產品屬於食品,並稱會向老人說明吃肽產品是「食療」,「我和店裡其他工作人員都沒有說過可以治療癌症之類的,視頻也沒放過。」
有哪些保健品不能隨便補?
除了蛋白粉,還有很多保健品既不能隨便吃,也不能大量吃,否則一樣會「補」出毛病。
過量補鈣個子長不高 增加心臟病風險 還可能誘髮結石病
過量補鈣可能導致幼兒骨骺提前閉合,個子反而長不高。鈣本身就不容易被人體吸收,過度補鈣會加重腎臟負擔,導致各種結石病。
長期服用含鈣量過高物質容易增加血液中的含鈣量,從而加速動脈中沉積物的形成,導致各種心臟疾病病發。
擅自亂補維生素會「中毒」
現在,不少人都喜歡時不時吃兩顆維生素,覺得有益健康,但過量服用維生素會引起頭疼、暈眩、嘔吐、沒有胃口、過敏、缺水等「中毒現象」,甚至導致乳腺癌等。
魚油和魚肝油要分清
例如魚油和魚肝油就是兩種不同的保健品,魚油主要適用於三高、關節炎、痛風、哮喘等人群,可以預防關節炎、老年痴呆症、降低血脂等。
魚肝油是從海魚肝臟中提出的一種脂肪油,其主要成分為維生素A和D,預防嬰幼兒佝僂病,幫助維持正常視力。但維生素A、D是脂溶性維生素,過量攝入無法通過尿液正常排出體外,會對肝腎造成負擔,因此魚肝油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如果當成保健品過量服用,有可能中毒,損傷腎臟甚至影響凝血功能。
所以,保健品,一定要看清包裝上註明的「保健功能」和「適用人群」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嚴格按照食用量進食,正確做法是,應在醫生建議指導下購買和服用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