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已選中了添加連結的內容
井井有條又熱氣騰騰的生活
在一篇關於規劃整理師的報導下面,我又看到了這樣的留言:「只要規劃師走,該亂的就又會變亂。」
也算是老生常談了。
我們說這也亂,那也亂,整了還會亂……那麼到底什麼叫做「亂」呢?
早在十九世紀,物理學家們其實就給亂這件事下了準確的定義:熵。
熵這個詞來自古希臘語「轉化」,用來度量熱量的傳遞過程。
熱量是由於分子的運動產生的。本來乖乖待著的靜止的分子們,受到旁邊的分子影響,躁動起來,互相碰撞,摩擦摩擦,發生了熱量的傳遞,就產生了熵。
就像我們本來收拾得整整齊齊的家,住著住著,本來在衣櫥裡的衣服就跑到了沙發上,杯子都賴在茶几上不回去,鞋子都在門口聚眾聊天……這就是「熵」的人間形態。
科學家們經過研究,發現了一個關於熵的可怕事實:在孤立的系統中熵只會增加或保持不變,永不會減少。如果不進行幹涉,萬物就會一直處在自發的無序化狀態中,就像一桌永遠在洗牌的麻將。
因此,我們對「整了又亂」的擔憂,簡直太正常不過了:永遠在洗牌的麻將,誰還有心情做大牌?
Ursus Wehrli《就是要整理-生活》插圖
「我說熵啊,既然科學家們都這麼說了,就不能怪我了,我們家亂成這樣,那都是你的責任。」
熵表示:「sorry,這個鍋我不背。」
科學家說了兩句話呢,你不能光看後半句啊,前面還有7個字呢:」如果不進行幹涉……「
我們並不能阻止熵增這個宇宙的自然規律在你家發生,但至少可以想辦法幹涉它呀。
好吧。那怎麼個幹涉法?
還得去問問科學家。
熵增定律出來後,物理學家們也是一腦門子問號:為什麼宇宙最開始的熵那麼低?為什麼「過去」總是比「現在」要有秩序呢?
這跟我們在自己家裡體驗到的困擾簡直如出一轍:剛搬進一個房子都挺整齊的,怎麼都就越住越亂呢?
科學家們研究的結論令人大吃一驚:世界並沒有越變越亂,它一直都是一個樣子,是我們自己看不明白。
這就有點神叨叨了,來先一起玩個遊戲吧:
現在請你去廚房,拿出你家的一把勺子,或者去衣櫥,拿出你幾年前買的一件衣服,看著它,只看著它,你覺得它「亂」嗎?
「亂嗎?」
「你才亂!」
好的,現在你把它放回去,和其他的勺子叉子放在一起,和其他的衣服放在一起,現在你覺得「亂」嗎?
奧地利科學家波爾茲曼分析熵增定律後得出:熵增來自於我們從宏觀視野無法區分的不同排列的數量,如果我們能看到微觀世界的全部細節,會發現它的昨天跟今天其實沒有任何區別。
我們總說家裡的「東西」越來越亂,但其實每一樣「東西」都覺得很委屈:我沒有啊……
單獨一個勺子是不會變「亂」的!
單獨一件衣服也是不會變「亂」的!
是各種物品在日復一日的生活的過程中被演化出了我們無法識別的各種排列組合,才產生了失序的感覺。
也就是說,只有東西跟東西在一起才會亂,只有我們自己分不清楚才叫亂!
Ursus Wehrli《就是要整理-生活》插圖
搞清楚了原因,幹涉它的方法也就有了:
要麼簡化排列組合的方式,要麼提高我們自己的識別能力。
我們給物品做分類,按照功能、形狀、場景等等,把同類的物品放在一起,就是簡化排列組合方式的一種:
熵增的本質是分子間的互擾,就像把一杯熱水倒進一杯冷水裡,就會影響彼此的溫度。
減少這種相互影響的方法是什麼?當然就是:不要倒啊!最好都不要靠在一起,離得越遠越好……
邊界抑制熵增。
在整理的過程中,很關鍵的一步就是使用合適工具來建立物品的邊界:不要隨便來擾亂我,你增你自己的熵就好!
提高我們自己識別能力的方法則要簡單粗暴得多:
首先,你要親自參與整理,畢竟你做了什麼你自己清楚。
其次,整好了就要維持,秩序的本質是大量的重複,人類的大腦喜歡重複,越越重複越熟悉,越重複越喜歡: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採用適合你自己的方式。
既然熵增是宏觀視野的事情,也就是說,它是一個極其主觀的事:在月亮上的太空人看地球一片寧靜,在地球上的人卻滿眼都是生機勃勃。
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亂」法,它僅僅取決於你自己能分清到什麼程度,不用管其他,按你自己的。
這些方法你也許都試過了,還是看著家裡的「熵計數表」蹭蹭蹭地往上漲,那麼我們就來做最後一種嘗試。
想像一下,如果把你擁有的全部東西平攤在一張桌子上,誰也別碰誰,用什麼的時候拿什麼,拿完了放回原位,是不是事情就會變得很簡單?
排列組合最簡單的方式,當然就是0排列0組合!
你可能會說了:怎麼可能一張桌子放得下?就算放得下,怎麼可能找得到?
是啊,現在你知道了,最能影響排列組合複雜度的,就是物品的數量啊。東西越少,排列組合越簡單,少到一定程度後,就真的可以變成這樣:
日劇《我的家空無一物》劇照
儘可能地減少物品,才是幹涉熵增的終極武器。
摒棄一切多餘之物的高級玩家,根本不用浪費時間做什麼排列組合的遊戲。
我常聽到有人說:如果我的家能一直保持在剛搬進來的時候那樣就好了。
可是你知道嗎?在物理學領域中,熵增是唯一一條能夠把過去與未來區分開的定律,因為它不可逆。也就是說,只有它,能夠讓我們感受到時間的流逝,感受到過去與未來的不同。
讓熵增消失的唯一辦法,就是讓時間靜止,讓生活靜止,但是,這真的是我們對一個家的期待嗎?
算了吧,反正我們也幹不過宇宙定律,不如就心甘情願地去碰撞碰撞、摩擦摩擦吧,畢竟有了熱交換,才是有溫度的日子呀!
E-N-D
圖文:螞小蟻小姐
寫在後面:
前段時間看了卡洛.羅韋利的《時間的秩序》,覺得非常精彩,既然講到了秩序,就又想探討下整理。本文中關於物理理論的解讀純屬個人腦洞,大家不要被我帶歪了。如果感興趣,可以去看看這本書,聽聽真正的科學家怎麼說。
《愛上收納:井井有條又熱氣騰騰的家》作者
《教孩子學整理:從收拾玩具到管理自己》作者
日本JALO一級生活規劃師、MLO講師
中國規劃整理塾上門導師、籤約講師
脫口秀《整理不可以》主創
往期精華
書籍推薦
認證課程
個案諮詢
上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