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關注!計算機助力數學研究 今後成果會越來越多

2021-01-13 前瞻網
值得關注!計算機助力數學研究 今後成果會越來越多
 Winnie Lee • 2019-12-16 14:00:24 來源:前瞻網 E1591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文/宋良

前不久,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數學家安德魯·布克教授藉助計算機破解了困擾人們64年的一道數學難題:33如何用3個立方數字之和表達。雖然它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但這個問題是一個持久的數論難題,至少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而且早在公元3世紀古希臘數學家就可能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這是要解的方程:x^3+y^3+z^3=k。

這是丟番圖方程的一個例子,該方程以古希臘數學家丟番圖命名,他曾經提出過一系列具有多個未知變量的方程。而x^3+y^3+z^3=k是這樣的:選擇1和無窮大之間的任何一個整數k。然後給x、y和z賦值,當這三個數的立方和求和時,它們等於k。例如,如果你選擇數字8作為k值,則等式的一個解是:2^3+1^3+(-1)^3=8。

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數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嘗試k數值,並尋找適合的x、y、z數值,解開這個方程式。但是他們發現一些數字永遠不會奏效,例如:k數值除以9餘數為4或者5的數都不會有丟番圖方程解,這排除了100之內的22個數,但其他78個數應當有相應的方程解,卻有兩個數一直困擾著數學家:33和42。

布克教授設計了一種新的計算機算法,讓計算機來尋找這一方程的解,超級計算機使用了高達10^16次冪的值(每個數字高達99千萬億)來尋找答案。在計算機算法運行幾周後,一個答案出現了:8866128975287528^3+(–8778405442862239)^3+(–2736111468807040)^3=33。現在,k值低於100的頑固數字只剩下42了。

藉助計算機來解決數學難題,是很值得人們關注的。而計算機的應用,既改變了數學研究的方法,也提高了數學研究的效率。眾所周知,數學是一切現代科學的基礎,尤其是計算機科學的基礎理論;回顧計算機發展史,其中的每一次飛躍都離不開數學的貢獻。有趣的是,計算機的出現反過來給予我們另外一種探索數學規律的手段。

計算機的發明,是為計算而來,而計算能力始終是計算機的根本。計算機的介入,擴展了數學研究的領域,促進了計算數學的發展。尤其是運算量極其龐大的數學問題,大多數情況只能藉助計算機來解決。例如,四色問題、E8結構、費克特問題、克卜勒猜想、埃爾德什差異問題、畢氏三元數問題等著名數學難題,都是藉助計算機來破解的。

值得一提的是,當今的大素數只能藉助計算機來探究。例如,2018年美國一名數學愛好者就藉助計算機並利用網格計算技術發現了第51個梅森素數——2^82589933-1(即2的82589933次方減1),該數有24862048位,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大素數。如果用普通字號將它列印下來,其長度將超過100公裡!

也許有人會問:藉助計算機破解數學難題,這樣「正確」的證明,還算不算是「數學」?由於數據的絕對量過於龐大,以至於沒有辦法由人工進行驗證,那麼這種證明能否被驗證真偽?如果數學家的工作是通過理論幫助人類更好地理解數學,那通過窮舉來解決問題的計算機究竟有什麼存在的意義?其實相對於傳統數學,新潮數學已經悄然出現,這種新潮數學最明顯的標誌就是邏輯推理加入計算機輔助運算,二者合併起來對數學難題進行破解。

也許我們只能希望早日有人能用傳統方式給出數學問題的邏輯推理。例如,2014年,英國數學家及計算機專家阿列克謝·利什特沙博士和鮑裡斯·科涅夫博士藉助超級計算機證明了埃爾德什差異問題;一年後,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數學家陶哲軒教授就用傳統方式成功破解了這一難題,此事震動了全球數學界。

不過絕大部分複雜的數學問題,可能需要新的數學工具,甚至新的數學概念來解決;這些都是當前計算機無法完成的,因為目前的計算機不具備「自主意識」,也不具備真正能推理和解決深度問題的能力。但是也有例外,近代數學的三大難題之一的四色問題,目前就是計算機基本完成證明的;這只是在數量上取得了成功,數學上還沒有完成四色問題的邏輯證明。

計算機成為數學研究的有效工具已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正如中國科學家及未來學家周海中教授在在1993年發表的論文《21世紀數學展望》中所言:計算機在數學研究中發揮的作用將越來越大;藉助計算機解決數學問題將激勵人們去尋求更好、更簡單的方法,也加深人們對數學本質特徵的認識,還推動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人工智慧發展。毫無疑問,在計算機的助力下,今後破解數學難題的成果將會越來越多。

(作者單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科學家藉助超級計算機來破解著名數學難題
    科學家藉助超級計算機來破解著名數學難題 原標題: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國外媒體報導,一個由美英兩國三名計算機專家組成的研究團隊最近宣稱他們證明了「畢氏三元數問題(Pythagorean triples problem)」。
  • 數學研究終將被計算機取代?菲爾茲獎得主暢想百年後的數學
    數學研究終將被計算機取代?近日,1998年數學領域最高獎菲爾茲獎得主、英國數學家威廉·蒂莫西·高爾斯爵士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試圖對未來的數學研究做出預測。通常,人們認為具有創造性要求的工作很難被人工智慧取代。不過,高爾斯認為,數學研究確實需要創造性,但不是某種神奇的創意,並非無法在計算機上複製。
  • 語義編程理論OESPA 助力計算機基礎理論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
    計算機應用已深入到人類社會每一個角落,新軟體必須通過測試才能投入使用。測試仍然是軟體開發必不可少的步驟。測試只能發現錯誤,不能判斷是否無錯。潛在的錯誤隨時可能影響大眾生活。專家們幾十年如一日用數學描述和邏輯推理來定義和證明程序正確,迄今未能取得成功。
  • 關注科技,關注首屆國際理論計算機聯合大會!
    理論計算機不僅是計算機科學的基礎,同時也是當前各門類學科發展的關鍵基礎之一。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計算」一詞不僅從經典數學理論中獨立出來,也正在通過計算的視角促進其他學科的發展,形成了本世紀重要的學科交叉融合熱點。
  • 計算機距離數學推理自動化有多近?
    證明是一步一步的邏輯論證,它驗證猜想或數學命題的真實性。(一旦證明,猜想就成為一個定理。)它既可以建立陳述的有效性,又可以解釋其成立的原因。但是,證明很奇怪。它是抽象的,不受物質體驗的束縛。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認知科學家西蒙·德迪奧(Simon DeDeo)說:「這是假想的非物質世界與生物進化的生物之間的瘋狂接觸。」他通過分析證明的結構來研究數學確定性。「我們並沒有這樣做。」
  • 計算機能做數學嗎?|展卷
    Coq證明助手在過去,數學問題的證明和驗證過程全憑人工完成。而現在,越來越多的證明開始借力於計算機,但因為驗證的過程既煩冗又複雜,並且工作量巨大,人類大腦的局限性決定了無法採用人工驗證的方式判斷其對錯。因此,我們迫切需要一種解決方案,即通過構建新的程序來驗證計算機證明的正確性。
  • 我國又一重磅研究成果:量子計算機在原理上具有超快的並行計算能力,可望通過特定算法在大數據優化方面相比經典計算機實現指數級別的加速
    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100個模式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命名為「九章」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最早的數學專著《九章算術》。
  • Nature首次「博士後」前景調查:計算機、數學學者最樂觀
    而最近,Nature就關注到了博士後研究人員這一群體並展開了調查,共有全球93個國家和地區、7670位博士後研究人員參與進來。而計算機科學、數學研究人員有11%的人「非常樂觀」,這是所有領域中比例最高的。學者們認為工作前景不好,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時機問題」。
  • 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2020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者學術報告會
    由未來科學大獎聯合山東大學共同舉辦的「概率與概率的不確定性——2020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者學術報告會」今日首播,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獎項委員會2020輪值主席、美國西北大學Pancoe講席教授夏志宏做開場致辭。
  • 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2020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者學術報告會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30日消息,彭實戈教授因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榮獲2020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年終特稿 | 2019十大最值得關注的生物3D列印研究
    我們完全有理由期待,未來的生物3D列印技術會與我們的想像越來越近,更早地應用在我們的醫療之中。其一體化高速列印的多材料機器人後續還可實現機器運動,令人耳目一新。入選理由:高粘度多材料異質結構的高速列印一直是3D列印有待解決的瓶頸問題,體素化的構建思想也會為未來3D列印的應用指明方向。拆除思維的牆,才能極大的發揮3D列印的強大力量。
  • 山東大學教授王曉雲獲2019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山東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研究院)院長,雙聘院士、講席教授王小雲榮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因其在密碼學中的開創性貢獻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單項獎金達100萬美元。  自數學向密碼,不變的,是先生們的悉心教誨,更是王小雲學術究極的熱忱之心。「剛開始,感覺學習密碼很簡單,後來隨著理論越來越深,感覺還是挺難的,但也覺得越來越有意思。」看似神秘而枯燥的密碼學,在王小雲的眼中煥發著有趣的光彩。
  • 「博士後」前景調查:計算機、數學學者最樂觀,63%的人想繼續留在學界
    而最近,Nature就關注到了博士後研究人員這一群體並展開了調查,共有全球93個國家和地區、7670位博士後研究人員參與進來。值得一提的是,這是Nature首次對這一群體的關注,然後得出了如下結果:近三分之二的學者將選擇在學術界任職。僅1/4學者對前景抱有積極態度,其中計算機學科、數學學科最樂觀。
  • 日媒關注:中國量子計算機突破展現實力
    日媒稱,在新一代高速計算機「量子計算機」開發領域,中國的存在感正在提高。據《日本經濟新聞》12月13日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人員繼美國谷歌公司之後,第二個實現了「量子計算優越性」。這是一項利用特殊問題的基礎性成果,儘管未來還是未知數,但給人留下了中國研究實力提高的印象。
  • 我國數學研究可能在微積分領域出現重大學術成果
    作為數學界的頂級盛會,吸引了全世界人們對數學研究最新動態的關注。    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國科技界要堅定創新自信,堅定敢為天下先的志向。」《關於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指出:「我國基礎科學研究短板依然突出,數學等基礎學科仍是最薄弱的環節。」李克強總理曾多次強調數學研究的重要性,他說:「現在IT業發展迅猛,原始碼靠什麼?靠數學!我們造大飛機,但發動機還要買國外的,為什麼?
  • 年終特稿|2019十大最值得關注的生物3D列印研究
    我們完全有理由期待,未來的生物3D列印技術會與我們的想像越來越近,更早地應用在我們的醫療之中。其一體化高速列印的多材料機器人後續還可實現機器運動,令人耳目一新。入選理由:高粘度多材料異質結構的高速列印一直是3D列印有待解決的瓶頸問題,體素化的構建思想也會為未來3D列印的應用指明方向。
  • 巨頭爭相押注量子計算機,三大行業值得關注
    搜索巨頭谷歌的相關研究人員也表示,在不久的未來,量子計算機將會以絕對優勢勝過傳統傳統計算機。它不僅是一項擁有巨大發展潛能的「未來技術」,更是一門值得即刻著手研究的強大科學。無論是IBM公司,還是谷歌、英特爾或微軟,只要這些科技巨頭和新興初創企業能夠向廣大民眾和整個行業證明自己擁有正確的研究方法,那無疑將吸引更多優質研發人員和潛在合作客戶以及更大市場份額。
  • 學習數學,只是在為今後的職業生涯做準備嗎?
    技術進步的同時,也使數學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們開始質疑大家普遍接受的對數學本質的認識。研究人員感到,新型技術如計算機和手持計算器,可以削弱計算能力的重要性;「將數學視為一門計算科學的流行觀點是錯誤的,這是強調以練習為基礎的過時的課程體系」。
  • 計算機作為資訊時代的主要載體和工具,正擔負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計算機作為資訊時代的主要載體和工具,正擔負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課程,計算機在各級各類學校設置成為必需,而且由於計算機教育貼近現實,有著其他課程無可比擬的可操作性、實用性、實效性,作為素質教育的一環,在素質教育中佔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 一、 計算機能力是學生學習能力的決定性因素 所謂計算機能力,是指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
  • 關注大腦健康!這些研究成果值得一讀!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大腦健康相關研究,分享給大家!由於PRMT1的完全敲除(即發育過程中所有組織中蛋白質的損失)會導致胚胎發育失敗,因此最近對PRMT1的組織特異性敲除進行了越來越嚴格的研究,以了解PRMT1如何促進組織發展。【2】新發現!生殖細胞或許喜歡「吃甜食」並將這種特性傳遞給機體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