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到底是什麼?該如何理解?

2020-12-01 科學黑洞

我國古語有云:「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在這裡我們就可以初步了解,宙說的是往古來今,也就是時間;宇說的是四方上下,也就是空間。實際上還需要加上物質,也就齊活了,時間、空間、物質三者不可分。

按照目前的主流觀點,認為宇宙起源於138.2億年前的奇點,經過一次暴漲,最後形成今天這樣規模的宇宙。按照最新數據可觀測宇宙直徑大約是930億光年,而科學家預估不可觀測宇宙直徑至少23萬億光年。未來宇宙會是什麼樣我們不太清楚,但是根據天文上的觀測,科學家發現宇宙一直在膨脹,在地球上遙望星空,看到的星系都在遠離我們運動,根據哈勃定律距離我們越遠,退行的速度越快。

但宇宙膨脹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減速膨脹,按照常規的理解,宇宙起始於138.2億年前的奇點大爆炸,那麼隨著時間再自身的引力作用下,宇宙本該是減速膨脹。但科學家觀測到的結果卻是,經過某個點之後宇宙正在加速膨脹,這就很奇怪了。

物體運動有加速度那自然就會有力的作用,但是目前就四大基本作用力,不是它們之中的任何一種,科學家提出了暗能量的概念,從其名字就可以知曉,對於這種作用方式,科學家了解的不太多。它在大尺度下表現的才更明顯,並且隨著距離的增大,作用效果越來越明顯。無法想像宇宙未來的命運如何!

現在的時間、空間和所有的物質都算是起源於138.2億年前的奇點,曾經有人問過奇點之前是什麼?奇點之外是什麼?實際上很簡單,那就是沒有答案,因為現在所有的一切,都是起源於那個奇點,奇點之前和之外是沒有意義的概念。

人類對於宇宙的認識是逐漸在變化的,最開始就是天圓地方,目光所及就是宇宙的一切,因為那個年代並沒有望遠鏡,也不可能讓我們以上帝視角去觀看宇宙的模型。現在就不一樣了,在網上隨便就可以找到太陽系的模型、銀河系的模型,已經更高的本星系群、本超星系團等。讓我們對於宇宙的認識越來越全面,越愛越立體。

太陽系內包含了八大行星、小行星、衛星、矮行星、彗星等,人類文明居住於地球之上,八大行星幾乎都貼近於黃道面,在一個平面上繞太陽公轉。而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的一條旋臂之上,距離銀心大約2.6萬光年,太陽帶著整個家族成員繞著銀心狂奔,繞行一圈可能需要2.25億年。而銀河系和附近的一些星系大約五十個左右,構成了本星系群。

總之我們所見、所經歷就是宇宙,我們本身實際上也是宇宙的一部分,它起源於138.2億年前的奇點,至於最終的命運如何尚不可知了!一個生物文明對於宇宙來說只是匆匆的過客。

文/杜若,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歡迎關注我們:科學黑洞!

相關焦點

  • 電荷到底該如何理解,有誰能告訴我?
    電荷到底該如何理解,有誰能告訴我?各位,看到這裡我再問一個問題:「電場,磁場,電磁場,電磁波都是物質場,顯然這些都是以電荷為基礎產生的,那麼電荷為什麼不是物質?難倒電荷可以無中生有?」可以這樣回答,倒不是說電荷無中生有。電荷是一種物質或粒子性質。而且電荷無法單獨存在。
  • 宇宙大爆炸可以休矣!「奇點」是怎樣的存在?我們該怎樣理解宇宙
    如果說在宇宙誕生學說中最有影響的,莫過於宇宙大爆炸理論了。1927年,來自比利時的天文學家和宇宙學家勒梅特首次提出了大爆炸理論。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的宇宙膨脹理論似乎又給大爆炸理論增添了新的證據。於是,美國科學家伽莫夫在1947年正式提出「奇點大爆炸」學說。
  • 宇宙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宇宙形成的內在機理是什麼?
    不知道大家是否好奇宇宙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我們生活的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最大的概念莫過於宇宙了,所以我們對其起源也保持有很多好奇心,今天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首先宇宙的形成肯定是需要能量的,就目前的主流科學家所認知的範圍內,一致認為宇宙是起源於一次大爆炸,而支持這個爆炸肯定是需要巨大的能量,那麼這個能量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如果搞懂了這個問題,後面的問題就要簡單的多。
  • 為何時間和空間有直接聯繫,時空到底是什麼,三維空間如何來理解
    比如,我們不能夠到宇宙深空之中實地研究,因此宇宙的具體情況,基本上都是一個觀測結果,而不是真正的拿出證據,這就是一個非常遺憾的事情。而且我們看到的宇宙是不是就是目前的樣子,也是一個很大的疑問,因為我們觀測的結果都是過去的事件,相差甚至百億年,所以科學家對此,也十分的謹慎。朋友們喜歡科學研究的話,希望可以加我粉絲和關注,美女小倩會給大家推出一系列的文章,希望朋友們喜歡。
  • 可觀測宇宙到底指什麼?真正的宇宙有多大?
    「四方上下曰宇,宇雖有實,而無定處可求;往古來今曰宙,宙雖有增長,不知其始之所至」,這段話對宇宙有一個很好的描述,廣義上來理解宇宙就是時間空間加上物質構成的一個整體,這一點非常好理解,但是時間和空間上的邊界問題就困擾了科學家很久。
  • 世界的盡頭到底是什麼?宇宙的盡頭又是什麼?
    按照現在的發展速度,世界的盡頭到底是什麼?大海的盡頭是大海,還是大陸,就看你有沒有能力看到。世界的盡頭,這是一部難以預判到的。也是一個哲學話題,世界的盡頭,按照現代科技來說,一架高手飛機,就可以繞地球一圈,不是什麼問題。
  • 宇宙中的黑洞到底是什麼 又通向哪裡?
    黑洞在宇宙中無所不在。黑洞是怎麼形成的那麼這一切?我們總要回答一些未來的問題,就是有人會問了黑洞最後會變成什麼?還有黑洞的起點怎麼回事?黑洞的起點到底是怎麼回事?第三個問題就是說我們的宇宙到底是不是一個巨大的黑洞?
  • 顛覆認知的量子實驗,現在可以影響過去,我們該如何理解宇宙?
    這只是從宏觀角度上來看很好理解,但是當量子力學介入進來,再去從微觀角度看待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就會第一次發現比較詭異的事情。根據量子力學光可以看成一份份的能量也就是光子,那麼單個的光子是通過哪條縫隙?這個問題就像是平地起驚雷一樣,因為真的很難去回答。兩條縫隙這個光子是如何去選擇通過哪一條的哪?
  • 神秘莫測,宇宙該如何定義,真實年齡究竟如何?
    聽者對於這種理論在講什麼完全沒有新的見解,因此甚至不知道要問什麼或者如何質疑這種理論。他們僅僅簡單地接受了這一權威性的理論基礎。僅僅是我們不知道如何從無到有地創造出物體。」湯姆·約爾斯曼在《給豌豆一個機會》中引用尼爾·圖洛克的話,湯姆·約爾斯曼,《天文學》(1999年9月),第46頁。「這是真正的空無一物——甚至連空間都不存在——在宇宙的邊界以外……例如『在宇宙之外有什麼』或是『宇宙正在擴張成什麼』這樣的問題時沒有意義的,就好比問北極的北邊是什麼一樣。」w·考夫曼,《宇宙》(1993)第555-557頁。
  • 宇宙的大小怎麼理解,它到底有多大?
    那時的宇宙處於高溫高密狀態,對電磁波不透明,導致這一部分宇宙我們無法觀測到,這個宇宙到底有多大,我們不知道。這個宇宙不透明時間約38萬年。宇宙大爆炸後38萬年,宇宙的密度和溫度才達到了中性原子形成的條件,這個時候宇宙開始變得透明。
  • 關於維度空間,我們是不是有什麼誤解?該如何正確理解維度?
    關鍵就是,超弦理論到底是不是正確的都不知道太陽系外面的宇宙又有多大?太陽系只是銀河系裡的一個小不點。 銀河系有多大?銀河系只是河外星系的一個小不點。 河外星系有多大?河外星系也只是宇宙裡的一個小不點。 繼續這樣推演下去,盡頭在哪裡? 宇宙之外是否又如這般,從小而大推測。終點在哪裡?位面之外的宇宙又會如何?宇宙浩瀚,生命也絕不會只有地球擁有。 以肉眼看不到的塵埃互換,那麼宇宙的終點又在哪裡?
  • 宇宙是否是無限的,宇宙之外到底有什麼呢?
    千百年來,當我們仰望星空都會思考一個問題,宇宙到底有多大?宇宙之外又是什麼一番景象?人類可能在未來的幾百上千年,甚至永遠都搞不清楚這些問題,但是我們還是可以透過目前人類的一些渺小的發現,來分析一下宇宙之外到底有什麼?
  • 宇宙之外是什麼?
    ,會比光(信號)抵達該區域的時間還快。要理解這個並不難,我們舉一個從地球發出一個信號假設的例子,該信號速度以光速前行無線電信號傳播速度都是光速的),但信號在抵達這些區域時,會出現滯留狀態,也就是永遠抵達不了這些區域。還有一點必須要明確的是:由於這些區域過於遙遠,以至於最初大爆炸時發出的光未能抵達。
  • 如何看待維度空間?我們說的一維,二維等,到底該怎麼理解?
    宇宙相當於一個細胞,人類是宇宙的組成部分,當人類發展到一定程度,突破宇宙結界,能影響到另一個宇宙,就進入了另一個維度。進入另一個維度的過程,就是解讀宇宙的過程。比如解讀時間,意識,夢境,萬物原理,並且用數據加畫面的形式呈現在大腦面前,以目前人類的大腦,儲存全面信息遠遠是不可能的,可能通過植入大腦的形式,而不是現在讀書和經歷總結的形式。
  • 「熵增」該怎樣通俗理解?和宇宙有什麼關係?
    對於氫原子來說是熵減的過程,但是在該過程中約有百分之0.7的質量轉化為能量,並最終向太空輻射出去了,這又是熵增的過程。那麼,對於太陽來說,只要其總體是熵增過程,為了使該過程實現,是允許局部出現熵減過程的。大家都知道,能量是關於粒子運動能力的度量,質量是被封閉粒子運動能力的度量。前者是開放的,後者則是封閉的。因此,按照熵增原理,應該總是質量向能量轉化。
  • 我們到底該如何學習《數據結構與算法》
    前言:我們到底該不該學習算法與數據結構?1、真的應該學習這個問題本身就不是個問題,所有人都在強調數據結構與算法比較重要,但是好像平時也沒用到,無法直觀的去感受它的重要性,於是把學習重心放在了常見的哪些框架身上,似乎只要熟悉了哪些框架的API,編程就會所向披靡。
  • 來自宇宙深處的神秘信號,真面目到底是什麼?
    所以這種神秘信號到底是什麼?事實上,它被稱為「快速射電暴(Fast radio burst)」,也就是FRB。這是一種神秘、明亮、猛烈,且短暫的無線電波爆發事件,常出現在銀河系外,宇宙深處。對於人類來說,它的存在還是一個謎。
  • 宇宙到底有多熱?
    充滿了星系、恆星、行星、塵埃和氣體的宇宙,充滿了極端的特徵:極端質量、極端結構和極端熱度。當科學家們努力理解我們所處的宇宙時,關於宇宙本質的一些最基本的問題仍然不清楚。它有多大?有多熱?怎麼會是這樣?這些問題的答案已經使科學家們迷惑了許多世紀。
  • 宇宙的中心到底是什麼?為什麼科學家們認為任何地方都是宇宙中心
    宇宙的中心到底是什麼?浩瀚、神秘、不成形,很可能是無限的,我們幾乎不可能完全探索宇宙。根據宇宙學原理,實際上根本沒有一個宇宙的中心,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意味著每個地方都是中心。要想有一個中心,宇宙就需要有一個可觀測的邊緣,但事實並非如此。
  • 【李叫獸】市場部到底該做什麼?
    (原標題:【李叫獸】市場部到底該做什麼?)很顯然,高中學生和內科醫生都知道自己每天到底在做什麼,以及背後的意義是什麼。但一到了當下的市場部工作,就好像換了個世界——我們借勢熱點,運營公眾號,設計幾張海報,但好像不關心這到底是在做什麼。市場部到底是做什麼的?為什麼我們需要做正在做的這些事情?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知道:到底什麼是市場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