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語有云:「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在這裡我們就可以初步了解,宙說的是往古來今,也就是時間;宇說的是四方上下,也就是空間。實際上還需要加上物質,也就齊活了,時間、空間、物質三者不可分。
按照目前的主流觀點,認為宇宙起源於138.2億年前的奇點,經過一次暴漲,最後形成今天這樣規模的宇宙。按照最新數據可觀測宇宙直徑大約是930億光年,而科學家預估不可觀測宇宙直徑至少23萬億光年。未來宇宙會是什麼樣我們不太清楚,但是根據天文上的觀測,科學家發現宇宙一直在膨脹,在地球上遙望星空,看到的星系都在遠離我們運動,根據哈勃定律距離我們越遠,退行的速度越快。
但宇宙膨脹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減速膨脹,按照常規的理解,宇宙起始於138.2億年前的奇點大爆炸,那麼隨著時間再自身的引力作用下,宇宙本該是減速膨脹。但科學家觀測到的結果卻是,經過某個點之後宇宙正在加速膨脹,這就很奇怪了。
物體運動有加速度那自然就會有力的作用,但是目前就四大基本作用力,不是它們之中的任何一種,科學家提出了暗能量的概念,從其名字就可以知曉,對於這種作用方式,科學家了解的不太多。它在大尺度下表現的才更明顯,並且隨著距離的增大,作用效果越來越明顯。無法想像宇宙未來的命運如何!
現在的時間、空間和所有的物質都算是起源於138.2億年前的奇點,曾經有人問過奇點之前是什麼?奇點之外是什麼?實際上很簡單,那就是沒有答案,因為現在所有的一切,都是起源於那個奇點,奇點之前和之外是沒有意義的概念。
人類對於宇宙的認識是逐漸在變化的,最開始就是天圓地方,目光所及就是宇宙的一切,因為那個年代並沒有望遠鏡,也不可能讓我們以上帝視角去觀看宇宙的模型。現在就不一樣了,在網上隨便就可以找到太陽系的模型、銀河系的模型,已經更高的本星系群、本超星系團等。讓我們對於宇宙的認識越來越全面,越愛越立體。
太陽系內包含了八大行星、小行星、衛星、矮行星、彗星等,人類文明居住於地球之上,八大行星幾乎都貼近於黃道面,在一個平面上繞太陽公轉。而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的一條旋臂之上,距離銀心大約2.6萬光年,太陽帶著整個家族成員繞著銀心狂奔,繞行一圈可能需要2.25億年。而銀河系和附近的一些星系大約五十個左右,構成了本星系群。
總之我們所見、所經歷就是宇宙,我們本身實際上也是宇宙的一部分,它起源於138.2億年前的奇點,至於最終的命運如何尚不可知了!一個生物文明對於宇宙來說只是匆匆的過客。
文/杜若,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歡迎關注我們:科學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