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叫獸】市場部到底該做什麼?

2020-11-30 網易手機

(原標題:【李叫獸】市場部到底該做什麼?)

前段時間,李叫獸給幾家客戶公司市場部做了訪談,其中包括很多國內一線公司,問他們 「咱們市場部到底是在做什麼」,得到的答案卻令我吃驚。


幾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簡單地描述日程表:做活動,做海報,做微信公眾號文章,對接乙方,拍 TVC,年底幫其他部門設計掛曆等。

每個人都能描述出自己做的工作,但幾乎沒有人能指出自己 「為什麼要做這些工作」,大部分人很清楚自己的日程表,但不清楚日程表背後的意義。

這非常奇怪,如果你問一個高中生在做什麼,他的回答應該是 「我每天都在學習,以提高成績」,而不是描述日程表本身 「我每天在起床、吃飯、走路、上課、睡覺」。

如果你問一個內科醫生在做什麼,他的回答應該是 「我幫人看病,並且制定治療方案」,而不是描述日程表本身 「我每天見病人,開處方,寫醫囑。」

很顯然,高中學生和內科醫生都知道自己每天到底在做什麼,以及背後的意義是什麼。但一到了當下的市場部工作,就好像換了個世界——我們借勢熱點,運營公眾號,設計幾張海報,但好像不關心這到底是在做什麼。

市場部到底是做什麼的?為什麼我們需要做正在做的這些事情?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知道:到底什麼是市場營銷?

對於市場營銷(Marketing),大部分的人的理解是:市場營銷就是想辦法把產品賣出去。

所以相對應的,關於市場營銷的各種方法就變成了:如何吸引眼球?如何促進交易?如何引爆傳播?

但這並不是 「市場營銷」 的真正定義。實際上,市場營銷本來的定義是:「Satisfy your customer in a profitable way」(有盈利地滿足顧客需求)

(是的,你翻開任何一本營銷專業的教材,都會在第一章發現市場營銷的定義,但就是沒人真正這麼去想。)

相應地,市場營銷領域最關鍵的方法,其實就是為了回答這樣一個問題:

「我如何比競爭對手更有效率地滿足目標市場的顧客需求?」

這聽起來比較繞口,先舉個例子。

之前有人幫李叫獸公眾號提建議:

「你每周發一篇文章,粉絲活躍度嚴重不足,其實可以多搞一些活動來提高活躍度,比如粉絲抽獎,比如多發一些簡單的案例分析以提高產能,比如轉發一些別人的文章等。」

乍一看這樣的方案的確非常行得通,多搞一些運營活動,粉絲肯定提高關注,後臺的互動數據肯定更加好看。

但這個方案的問題就在於:它沒有更有效率地滿足用戶需求。

李叫獸定位的用戶需求是什麼?我認為是 「營銷越來越複雜,人們需要科學化的方法來簡化自己的工作。」

之前不理解到底什麼文案能夠吸引關注,看了李叫獸的方法後,能夠理解大腦注意力的本質並且獲得啟發,讓本來複雜難懂的工作,變得更簡單一點。

然後,剛剛提高 「粉絲活躍度」 的各種解決方案,是否幫助李叫獸更有效率地滿足這一需求呢?

很可能沒有。剛剛眾多的方案,反而可能降低李叫獸滿足該需求的效率——假設現在的讀者每 10 次打開李叫獸,7 次能得到啟發,那麼加入各種抽獎活動、網上搜集來的文章以及各種案例以後,這個比率可能會降低到 30%。

本來關於營銷的各種信息就太繁雜,李叫獸存在的關鍵價值就是理清楚這種繁雜性無謂地做各種活動,反而降低了這種價值,提高了用戶的繁雜性,而不是簡化他們的工作。

是的,通過這些活動,我的確吸引了更多注意力(都說注意力是稀缺資源),可吸引這樣的注意力有什麼用呢?

首先對用戶是沒有用的,這些活動只不過跟其他數以百萬計的公眾號活動一樣無聊,並不能簡化用戶的工作,反而打擾用戶。

其次對我們自己也是沒有用的,這些活動所吸引來的注意力,既不會增加收入(李叫獸不靠打廣告賺錢),也不會提高讀者對李叫獸的認可程度。

可能這些活動唯一的意義就是:後臺數據變得更好看從而讓我們洋洋得意。而這有什麼用?洋洋得意又不能當飯吃。

那麼我們到底應該做什麼?

再回到我們的關鍵問題:我如何更有效率地滿足顧客需求?(這是市場營銷真正的意義)

為了 「幫助並簡化營銷人的工作」,李叫獸文章可能需要加入更精準的案例,可能需要把文章變成系列篇(強化知識之間的聯繫),可能需要在發出方法之前先找公司驗證方法的可靠性和有用性(現在我們正在做),可能需要便於後續查閱參考。

為了 「幫助並簡化更多營銷人的工作」,我們需要這些方法被更多人看到,所以在數十個網站上開設了專欄,所以我們鼓勵讀者把文章分享給朋友,鼓勵讀者提出改進意見。甚至將來,我們還會公開打廣告,還會做公關,優化自身的形象。

為了 「進一步幫助並簡化營銷人的工作」,僅靠文章、培訓肯定是不夠的(理論的易用性嚴重不足),所以李叫獸正在開發一個營銷人使用的工具,可以用文章數倍的效率來簡化工作。

為了 「更深度簡化、幫助一些人或者公司的營銷工作」,我們還設立了公開問診日,還組織了李叫獸研究會,讓粉絲幫我們一起改進方法論。

而上面的這一切,就是我們所說的 「市場營銷」(Marketing)。

當你明白你在做市場營銷(有盈利地滿足顧客需求)之後,你就清楚了銷售(促進交易)、公關(塑造形象)、運營、品牌管理、產品優化等各種具體活動,都是一個組成部分。

為什麼大部分公司不是這樣做的,也不是這樣理解的?

因為大部分公司並沒有真正在做 「市場營銷」(Marketing),而是在做 「生產」、「產品」 或者 「銷售」。

實際上,按照不同公司的導向,一般有四個階段:生產型公司、產品型公司、銷售型公司、市場營銷型公司。

生產型公司認為最重要的是擴大產能、招工人開工廠等,他們認為有了足夠的生產,企業就會足夠盈利。

典型的是十幾年前國內很多玩具、電子、服裝廠商,為了擴大產能,不斷造貨,從不管產品是否優質,更別說品牌了。從而導致很多國產產品被貼上了 「劣質」、「坑人」 的標籤。

產品型公司認為最重要的是提高產品性能,他們認為只要產品性能足夠好,企業就會盈利。

比如十年前國內電池行業都在忙於擴大產能、製造質量不穩定的電池時,南孚等企業率先集中精力提高產品質量和穩定性,不斷生產更加優質的電池。

再比如,很多充滿 「產品情懷」 的智能硬體廠商、手機廠商主要戰略就是不斷優化、改進產品本身。

產品型公司往往能製造精品,但最大的缺點就是患上萊維特所說的「營銷短視症」——忽視用戶的需求。

之前李叫獸見過一個為高血壓人群做智能手錶(可隨時監測健康)的公司,技術非常牛,花費大量資金把防水性能做到業界第一——可以水深 20 米防水。

可這樣的性能優化本身是無法帶來溢價的——高血壓人群根本不可能潛水這麼深,他們為什麼要買一塊潛水 20 米的手錶?

產品型公司認為更好的產品就能帶來更多顧客和利潤,但其實不是。因為市場營銷有一項重要的規律是:

超出用戶需求的性能,無法帶來溢價。——克裡斯坦森

銷售型公司認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產品賣出去,只要產品賣得多,企業就會盈利。

比如很多房地產項目、保險公司、理財公司、保健品公司等,通過包裝各種新概念、提出各種新口號、僱傭大量銷售員,一切以成交量為核心,目的就是把產品賣出去。

銷售型公司普遍的方法就是:「告訴市場部和廣告公司,我們產品出來了,趕緊找個概念幫我包裝一下,最好能引爆市場!」(對應的方法論主要是以品牌包裝為基礎的傳統廣告學)

這類公司往往已經開始建立品牌,也能取得一定銷量,但無法解決持續經營問題,高度依賴大額推廣預算和廣告公司的奇思妙想,產品也往往是火過了一陣子就消失了。

市場營銷型公司最重要的就是 「有效滿足顧客需求」,認為只要 「比競爭對手更有效滿足顧客需求」,企業就能獲得利潤。

這類公司,企業的一切都圍繞顧客需求展開。同樣是保健品企業,他們認為自己是在 「讓人更健康」,產品銷售和研發可以做到這一點,公眾號發文章也可以幫助這一點,甚至所有的公關、銷售等活動都圍繞 「我如何滿足用戶需求」 來展開。

同樣是 「加油站」,他們認為自己是 「為司機提供繼續行駛的權利」 而不是僅僅狹隘地定義成 「加油」。

從這個角度來看,輕視市場營銷的公司,往往是單純的生產或者產品公司,他們關注的是自己而不是顧客;認為市場營銷就是 「打廣告賣產品的公司」,往往是銷售型公司——產品部門造出來產品,然後讓其他部門賣出去就完了。

而真正的市場營銷型公司,則會明白上面說的這一切:企業最重要的目標就是 「創造並留住顧客」,而最重要的方式就是 「更有效率地滿足顧客需求」。


現在你理解了什麼是 「市場營銷」(Marketing),然後再看市場部就非常簡單了。

我們知道,一個 「市場營銷」 型的企業,關鍵是 「為顧客提供價值,滿足顧客需求」,而顧客接受的價值,其實分成兩部分:

顧客真正接受到的價值,分為有形價值和無形價值。

比如果汁的有形價值:

新鮮程度、純度、瓶子握感、口味等。

果汁的無形價值,比如:

而這些就是市場部最重要的工作:創造無形價值。

是的,如果說銷售部門是為了促進價值交換(比如做節日促銷),那麼市場部就是跟產品部門一起,創造值得被交換的價值本身。

對顧客來說,市場部應該是創造並提供無形價值的部門——比如品牌可以簡化決策,可以提供體驗感,可以提供象徵等。

對公司來說,市場部就是管理消費者無形價值的部門——比如更多人認可產品,即使還沒有購買,價值也看不見,但其實是公司的重要資產。

如果這樣看,文章開頭提出的各種活動才有了意義。比如市場部下個月目標要創造的無形價值是:

「我們想讓更多的消費者,拿到果汁,感受到的不僅僅是豐富的口感,更是對個人健康的追求。(提高體驗價值)」

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下周要做一個線下活動,請各種健身美女分發果汁,號召每天喝果汁每天健康一點。

為了做到這一點,下個月拍的 TVC 廣告,需要描述一個有健康生活態度(而不是自暴自棄)的人,是每天喝果汁、健身並不斷進步的形象。

為了做到這一點,微博上要緊跟 「健康生活態度」 類的話題。

……

總之,所有活動的目標,都是為了讓更多消費者得到這樣的「無形價值」——在喝果汁的過程中,不光享受口感,更能感覺到 「自己正在追求健康」。

再比如當你穿上一雙耐克跑鞋跑步的時候,不光是鞋子的柔軟舒適給你帶來的價值,還有把自己想像成科比那樣的廣告主人公而產生激勵感(「Just do it」),還有對產品本身的放心,不擔心它隨時壞掉(品牌塑造的可靠感),還有偶爾洋洋得意的感覺,而這些 「無形價值」 都是市場部創造的。

既然市場營銷最重要的是 「更有效率地滿足用戶需求」,而市場部就是創造 「能滿足需求的無形價值」。

那麼,相對應的,市場部的 KPI 應該是用戶導向的,而不是財務指標。

衡量市場部績效的,並不是 「這個月銷量多少」「創造了多少股東權益」,而是它到底為多少人創造了多少無形價值:

比如:

「有多少人,現在把我們品牌當成了果汁的代名詞?」

「消費者是不是僅僅認為我們就是造果汁的,還是代表著某種健康生活態度?」

「有多少消費者,在加班的時候,想起來的第一種飲料選擇是果汁,而不是咖啡?」

「消費者拿著我們的果汁上班,和拿著其他品牌的果汁上班,個人形象有什麼區別?」

「消費者在選擇果汁的時候,很容易造成各種品牌之間的混淆嗎?」

結 語

這篇文章所有的理論,都來自於一些擁有超過 40年 歷史的經典營銷理論,並被無數企業驗證過無數遍,但是我相信仍然會有很多人提出質疑

「你說企業最重要的目標是有效滿足顧客需求,可我又不是做公益的,我這人很現實,企業的目的,在我看來,就是賺錢!」

當然很正確,企業要賺錢。但這樣的論斷,除了炫耀自己多麼 「現實主義」 並且為過去的行為開脫之外,並沒有任何實際的意義。

「我要賺錢」,所有人當然知道,但它並不能指導任何一個經營行為,告訴員工我們要賺錢,也不能幫助他們更好服務顧客從而把錢賺回來。

相反,發現並滿足顧客需求,持續為他們提供價值(不論是有形價值還是無形價值),則能在眾多的企業行為中提供關鍵指導。

沒錯,這是一個瞬息萬變的社會,但是不論商業社會怎麼變,不論是網際網路經濟還是馬車經濟,不論是新媒體還是農村刷牆營銷,都需要遵循最基本的商業規則和商業邏輯。

而在這些商業邏輯中,關鍵的一環就是:

企業的核心,就是創造並保持顧客的能力。企業最重要的目標,就是更有效滿足目標市場的用戶需求。

在這個過程中,市場部扮演的角色是 「為顧客創造無形價值」。

所以需要重新審視我們日常的市場行為:我們未來幾個月,到底要創造什麼無形價值?現在的活動,有哪些是在創造這個價值,有哪些是在無意義的跟風?

部分研究引用來源: (我敢肯定這絕對是路人皆知的研究)

  • 《營銷想像力》西奧多·萊維特

  • 《營銷學原理》菲利普·科特勒

歡迎關注公眾號:李叫獸(Professor-Li)

本文已在 「初探網」 進行版權登記,版權歸屬李叫獸,抄襲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號:zhang_xi_4620307。

原創文章,作者:李叫獸,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36kr.com/p/5044307.html

「看完這篇還不夠?如果你也在創業,並且希望自己的項目被報導,請戳這裡告訴我們!」

本文來源:36氪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快消品行業的市場部是做什麼的?
    (找得到的)長期來看,幹個四五年做個經理,跳個槽,年薪就是30-50萬不等(按年限和管理scope的大小),當然了,如果幹了10年升到了一個總監,就是80萬-120萬。說實話,如果你想賺大錢,就別來做市場部了,比起銀行做的好的客戶經理(工作第1年有幾十萬的bonus),marketing基本是沒有這樣的待遇的。
  • 【李叫獸】公關經理怎麼證明「麵包不是鞋底做的」?
    「麥當勞漢堡裡面的牛肉是蚯蚓做的!」「賽百味麵包裡有鞋底成份!」「辣條是保險套做的!」「Wifi會殺精!」「火腿腸還敢吃嗎?這時應該用「荒謬的類比」—假設該謠言成立,找找還會有什麼同樣成立的荒謬事件。這時可以這樣說:「研究發現,陽光殺精!
  • 市場營銷方案丨市場部主要職能及組織架構、崗位說明書
    我理解的瘋狂是敢於做別人不敢做的夢,付出別人不屑於付出的努力。就像某品牌的廣告語說的那樣:我要做別人熱愛也有能力卻堅持不下來的事情。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市場營銷丨市場部營銷計劃書精細化管理流程導圖。一、市場部主要職能市場部關注的是公司整體市場戰略規劃和可持續發展;具體的工作職能包括市場研究,產品規劃、市場推廣、品牌宣傳、戰略合作等。
  • 市場部主要崗位設置及工作職責
    一、市場部各主要職務說明1、產品主管:主要工作是了解同類產品的市場動態以及根據市場信息的變化大膽設想未來產品的發展趨勢(暢想未來產品,為生產部門提供設計思路);2、市場調研主管:做好產品售前、售中、售後的所有調研項目,形成調研報告,為市場部經理設計戰略計劃提出依據
  • 年終指南:市場部如何做好年終總結和預算?
    本文以工業品市場部為例給大家作一個簡單的剖析~工業品市場部要對年終總結予以足夠的重視——這不僅僅是因為工業品市場部需要將工作業績提交給公司檢視和評價,更重要的是:這是工業品市場部回顧和檢討自己工作得失、積極與公司決策層溝通市場發展方向和策略的一次重大機會。
  • 李叫獸:電商零售到底走線上還是走線下?
    【Re-think】「線上線下」  雙十一狂歡剛過,零售行業又一次陷入經典反思:到底走線上還是線下。 昨天剛看到文章,很多人說線下才是機會,甚至馬雲都說「未來的純電商會日子很難過。」 今天又看到分析,說大量的線下零售商卻不斷想網際網路+,轉型做電商。
  • 「銘師堂教育市場部2020學年下學期總結大會」圓滿成功
    8月14日,銘師堂教育市場部2020學年下學期總結大會暨2021學年啟動會隆重舉行。  會議上,銘師堂教育市場部總經理梁傑回顧了自年初疫情以來,公司公益助力「停課不停學」活動。  隨後,市場部執行總經理郭總、人力培訓部經理吳總、大區總監代表、省區經理代表依次發表講話。
  • Illumina,締造基因測序界的「蘋果」——訪Illumina中國區市場部...
    高通量與中低通量兼顧,全面滿足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  Illumina公司市場部經理劉雪燕女士為我們介紹了公司的產品線,從GA到HiSeq到MiSeq,產品系列可滿足整個測序市場的需求。  中低通量測序方面,Illumina有MiSeq系統,該系統將基因擴增、測序和數據分析整合在一起,實現了測序儀的一體化,外觀小巧,操作簡便是開展快速、經濟、高效測序的理想平臺。
  • 被群嘲的首都航空,到底做錯了什麼?
    關於事件本身,還是不想過多評論,旅客買了超級經濟艙,但是沒有拿到期望中的前排座位,在機上與空乘、空保以及機組的溝通過程很不愉快,之後該旅客將事件過程發到了微博,並且引發大量轉載與關注。今天,我們想說說在這件事裡,首都航空到底做錯了什麼?首先,產品設計方面,很顯然存在問題。
  • 備孕多年不成功,到底該不該做試管嬰兒?聽聽專家的建議
    於是有人問了: 「備孕一年多沒懷上,我可以直接做試管嬰兒嗎?」 「反覆宮腔粘連,手術幾次也沒懷孕成功,醫生建議試管,但是我怕…...」 「好糾結,我到底要不要做試管?」
  • 春天到底對櫻花做了什麼?
    你說:我想對你做春天對櫻花做的事。你問:所以,我想知道,春天到底對櫻花做了什麼?我答:春天,用春風,蕩起沉睡的心,輕柔綿長,熾熱下的一絲涼意。
  • 一體檢就做血常規,血常規到底能查出什麼病?報告單該怎麼看?
    雖然每次都會進行這項檢查,但是很多人對它還是不太了解,拿到報告單中,看到上面的數字、字母什麼的也看不懂,做了這麼多次,還是不知道它到底是查什麼的。那這項檢查到底可以查出什麼問題?拿到報告單之後,我們要怎麼看?不妨一起來了解下。血常規可以查出什麼?
  • 為減肥,到底該吃什麼糖?
    然後我發現了一個規律:硬派食堂介紹需要用到糖的美食時,總有各種關於不同糖,到底有什麼區別的問題……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說說,不同糖,區別到底在哪?想減肥,到底該吃什麼糖?1/蜂蜜PK蔗糖?紅棗PK蔗糖?蔗糖,應該算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糖類了,屬於葡萄糖和果糖縮合而成的二糖。
  • 化療到底該不該做?醫生解答
    到醫院門口的時候,看見母親坐在病房門口的椅子上在抹眼淚,她說:「你爸剛做過化療,全身都很疼,誰也不想見。」小名透過窗戶看見被子下面的父親縮在床上不斷地發抖,眼淚瞬間就從他的臉頰上流了下來。其實父親已經用過止疼藥了,可還是會感到非常疼痛。母親說:「你爸還是很堅強的,到現在都沒流過一滴眼淚,隔壁床昨天沒挺住,人都沒了。」得癌後,為何有人一化療就沒了?化療到底該不該做?
  • 王一博到底是什麼做的?網友:全是鋼鐵的大直男!
    前幾天小編看見有網友提過過一個問題,說是王一博到底是什麼做的?下面另一個網友的回答真的是非常的完美,他說王一博是一個全是鋼鐵的大直男!這句話是怎麼體現的呢?小編就帶大家去看一看,王一博之前的那些採訪資料!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個,這個主持人問王一博是每天是在臺上看《天天向上》嗎?還有工資領的?王一博非常耿直的回答說,我也跳舞的,把伴舞的錢也拿了。
  • 「原油寶」事件處罰結果出爐:中行領5050萬元罰單,全球市場部總...
    「原油寶」產品風險事件相關違法違規行為,銀保監會依法從嚴處罰,主要包括:一是產品管理不規範,包括保證金相關合同條款不清晰、產品後評價工作不獨立、未對產品開展壓力測試相關工作等;二是風險管理不審慎,包括市場風險限額設置存在缺陷、市場風險限額調整和超限操作不規範、交易系統功能存在缺陷未按要求及時整改等;三是內控管理不健全,包括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不合理、消費者權益保護履職不足、全行內控合規檢查未涵蓋全球市場部對私產品銷售管理等
  • 豬價連漲3天,到底該不該賣豬呢?看養豬老農是如何做的!
    那麼,在疫情有可能繼續擴散的情況之下,豬價又開始上漲起來,養豬戶們到底該不該賣豬呢?我們的村裡的老劉,他養豬有10多年的時間了,對養豬技術的有一些個人獨到的見解,抗疾病和行情風險都很強!因此,他豬場裡的豬生病較少,也沒有碰上過任何烈性傳染病!
  • 法醫人類學家到底是做什麼的?
    "01法醫人類學家到底是做什麼的?我們通常將出生看作生命的起點,將死亡看作生命的自然終結。無論我們懷有什麼信仰,無論現代醫藥如何幹預,生與死都無法脫離彼此而獨立存在。既然我們沒有辦法最終迴避它,專心改進和品味我們出生和死亡之間的階段——生活,可能更好。
  • 讀書筆記之-快消行業MKT體系內BB和BD各自工作重心是什麼?
    從廣告(TVC)的投放,到店內的貨架佔比(instore share of shelf),戶外廣告牌(OOH),推頭促銷裝(promotion pack),電影電視劇廣告植入,雜誌廣告等等所有讓大陸消費者產生購買刺激的活動,就是BB來做,那目的就是一個——把孩子養活。科普乾貨| Marketing到底在忙些什麼?
  • C-IASI到底是做什麼的?
    在國內大家比較熟悉的碰撞測試機構時C-NCAP,那麼這個機構到底是做什麼的,為什麼一次測試結果引起如此大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