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吳川市黃坡鎮鄭屋村一對父子向記者報料,稱他們一個月前在吳陽海邊撿到一些灰白物體,他們上網查詢後認為可能是抹香鯨的分泌物「龍涎香」,希望有專家予以鑑定。當日,記者前往鄭屋村找到這對父子了解詳情。
鄭家父子從海邊撿到的異物有待專家鑑定。 記者 林明聰 攝「我們不是想炒作,因為這一個多月來確實比較困擾,希望有專家給我們解開謎團。」見到記者,鄭宇超、鄭銘宇父子懇切地說。67歲的鄭宇超介紹,今年4月20日下午1點多,大兒子鄭銘宇開摩託車搭他到吳陽鎮沙角璇海邊挖花甲螺。在海灘上,他發現一塊如西瓜般大小的灰白物體,他以為是浮石,就撿回來準備裝在花盆裡做假山。過了兩天,發現這物體有異味,聞起來有點香,也摳得動,認定不是浮石。他覺得這物體有些奇怪,於是和兒子又先後去了三四次,撿回了一批小的,每次都撿回5公斤左右。
撿回來這批灰白色物體後,他們就經常放在二樓樓頂曬。鄭銘宇對這批帶香的物體心存疑惑,他上網搜索和查看資料、圖片,覺得很像是抹香鯨的分泌物「龍涎香」。鄭銘宇說,為了求證真假,4月24日,他和弟弟拿了一小塊去找湛江市海洋與漁業局,詢問了一位工作人員是否有試驗室對此物作檢驗,該工作人員建議他們找質監局。他們又去找湛江市質監局,質監局保安說很難檢測,後來他們通過質監局一個下屬單位得知可以測出含量,但無法鑑定到是什麼東西。
鄭銘宇說,家裡人對此不甘心,4月27日,他和叔叔又拿了一塊找到廣州一家拍賣行,因為他從網上查到這家拍賣行收「龍涎香」。「拍賣行一位姓郝的專家說這麼大的『龍涎香』很罕見,」鄭銘宇說,但由於拍賣行的要求太複雜,他們只好放棄拍賣,次日便回家了。此外,10多天前他們還寄了一塊到湖南一家有色金屬單位求鑑定,對方說含有鎂、銅等元素。
記者在鄭家的二樓樓頂看到這批灰白物體,幾十塊物體有大有小,其中最大的一塊重達4.95公斤。觸感像石膏,撿起來一聞,味道怪異。鄭家父子說,他們幾乎每天都將這批物體曬一曬,細心保管,至於是不是真正的「龍涎香」,他們無法確定,希望有專業人士幫忙鑑定一下。
專家:需專業機構鑑定
24日,記者上網查詢,發現國內有關「龍涎香」的報導並不多。廈門的媒體則報導過幾起當地發現「龍涎香」的新聞,最新的報導是今年5月7日《市民在觀音山撿到2斤重龍涎香 專家:或是鯨蠟》,該文刊登的圖片,和黃坡鎮鄭屋村鄭家父子持有的灰白物體較為相似。在該報導中,廈門大學兼職教授、高級工程師林翔雲表示,僅憑肉眼及觸感是無法鑑定的,需要用專業的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鑑定,「量這麼大,極有可能是鯨蠟,想要真正確定,必須通過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士的鑑定。」
「在東半球,生產龍涎香的抹香鯨在馬六甲海峽和臺灣海峽活動頻率最高,而廈門又位於臺灣海峽上,這使廈門有更多收穫抹香鯨排出的龍涎香的可能。」林翔雲解釋,儘管如此,也不意味著龍涎香在廈門沙灘上「遍地都是」,「畢竟每100條抹香鯨裡只有4條有龍涎香。」林翔雲說,近幾年,不時有人拿著拾獲的疑似龍涎香的異物前往檢驗,但檢驗結果往往並不如意,「很多都不是龍涎香,或者龍涎香的含量極少,絕大多數都是鯨蠟,這就沒有多少價值,只能加工成唇膏之類的產品。」
什麼是龍涎香
龍涎香是一種外貌陰灰或黑色的固態蠟狀可燃物質,是抹香鯨消化系統的腸梗阻所產生,從幾百克到幾十千克不等,有一股強烈的腥臭味,但乾燥後卻能發出持久的香氣,點燃時更是香氣四溢。
自古以來,龍涎香就作為高級的香料使用,香料公司將收購來的龍涎香分級後,磨成極細的粉末,溶解在酒精中,再配成5%濃度的龍涎香溶液,用於配製香水或作為定香劑使用。龍涎香也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所以,龍涎香的價格昂貴,差不多與黃金等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