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女士拾獲的其中一塊異物。記者 劉宇瀚 攝
廈門網(微博)-海西晨報(微博)訊 記者 劉宇瀚
海邊玩耍時,數塊拳頭大小、又腥又臭的異物引起讀者周女士的注意。曾看到本報去年6月6日《這塊龍涎香漂流上百年》報導的周女士欣喜若狂,她意識到自己可能撿到寶了。對此,專家表示,是否真的是龍涎香還需專業儀器鑑定。
海邊意外「拾寶」
今年4月中旬,周女士帶著女兒來到觀音山水上樂園旁的沙灘上散步。「當時剛下過雨,遊客並不多。」周女士告訴記者,眼尖的女兒一眼瞅見沙灘上有一個拳頭大小的異物,還拿起來聞了一下,連稱腥臭無比。
周女士注意到,周邊沙灘上竟有幾十塊該類異物,均呈灰褐色,上面沾滿了海藻、貝殼類,撿起來一聞,味道怪異,又腥又臭,「觸感像石膏,有點像是報導上說的龍涎香」。於是,好奇的周女士將異物全部撿回了家。
周女士稱,到家後,她將異物用水衝洗乾淨後,按照網上介紹的方法進行了檢驗,「用火焚燒後,發現火焰呈現藍黃相間顏色, 這一點和龍涎香吻合。」
重達1196克
昨日下午,記者見到了周女士拾取回來的異物。異物有30多塊,外形像拳頭,主體呈灰褐色,邊緣並不規則,其間有不少孔洞,觸感如蠟燭般,聞之則有一股腥臭味,共重1196克。若異物真是龍涎香,按照每克近千元來算,估價令人咂舌。
周女士表示,自己想儘快將異物拿到專業機構做鑑定,「整天放在家裡陽臺也不合適,況且如果真是龍涎香的話,如此大的數量,也必定是廈門的一個重大發現」。
需專業機構鑑定
重達兩斤多的異物真是龍涎香嗎?對此,廈門大學兼職教授、高級工程師林翔雲表示,僅憑肉眼及觸感是無法鑑定的,需要用專業的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鑑定,「量這麼大,極有可能是鯨蠟,想要真正確定,必須通過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士的鑑定」。
近年來,觀音山沙灘不時有人撿到龍涎香。「在東半球,生產龍涎香的抹香鯨在馬六甲海峽和臺灣海峽活動頻率最高,而廈門又位於臺灣海峽上,這使廈門有更多收穫抹香鯨排出的龍涎香的可能。」林翔雲向記者解釋,儘管如此,也不意味著龍涎香在廈門沙灘上「遍地都是」,「畢竟每100條抹香鯨裡只有4條有龍涎香」。
林翔雲告訴記者,近幾年,不時有人拿著拾獲的疑似龍涎香的異物前往檢驗,但檢驗結果往往並不如意,「很多都不是龍涎香,或者龍涎香的含量極少,絕大多數都是鯨蠟,這就沒有多少價值,只能加工成唇膏之類的產品。」
什麼是龍涎香
龍涎香是一種外貌陰灰或黑色的固態蠟狀可燃物質,是鯨消化系統的腸梗阻所產生,從幾千克到幾十千克不等,有一股強烈的腥臭味,但乾燥後卻能發出持久的香氣,點燃時更是香氣四溢。
自古以來,龍涎香就作為高級的香料使用,香料公司將收購來的龍涎香分級後,磨成極細的粉末,溶解在酒精中,再配成5%濃度的龍涎香溶液,用於配製香水或作為定香劑使用。龍涎香的價格昂貴,差不多與黃金等價。
(廈門網(微博)-海西晨報(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