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塊龍涎香漂流上百年
今年「六一」,陳先生一家人到海邊散步,拾得一塊拳頭大小、味道腥臭的物體。昨日,經專業檢測機構鑑定,陳先生拾得的這塊物體可是經過上百年漂流的龍涎香。
三顧龍涎香終結緣
6月1日午後,陳先生和家人一起到觀音山海邊沙灘遊玩。突然,陳先生瞅見一塊拳頭大小的塊狀物,立即撿了起來,沒想到這東西臭臭的,還有些發軟,他覺得噁心就丟了。沒走多遠,陳先生又折返回來,撿起了那個塊狀物,「它的味道似曾相識。」陳先生在海滄經營一家香道文化公司,對香料小有研究,去年曾購入幾塊不大的龍涎香,而此塊狀物的味道和龍涎香十分相似。猶豫了一會兒,陳先生覺得自己運氣沒那麼好,再次扔掉了它。沒走多遠,陳先生又後悔了,這一次,他撿來一個塑膠袋將塊狀物裝進去帶回家。
其貌不揚卻貴比黃金
陳先生把塊狀物帶回家後,迫不及待地將其洗淨、烘乾。隨後,他將塊狀物送往專業檢測機構檢測,昨日檢測報告證實了塊狀物的身份———它就是龍涎香,還是其中的上品,估價逾百萬元。
昨日,記者看到了陳先生所撿的龍涎香。這塊重220餘克的龍涎香散發著一股濃重的腥臭味,主體呈乳白色,其間有不少孔洞,用手掂量並不覺重,觸感如蠟燭般。
想展出讓更多人了解
據了解,排入海中的龍涎香起初為淺黑色,在海水的作用下,漸漸地變為灰色、淺灰色,最後成為白色。白色的龍涎香品質最好,它要經過百年以上海水的浸泡,將雜質全漂出來,才能成為龍涎香中的上品。
龍涎香可作為香水的定香劑,因留香持久且稀少而貴比黃金。根據相關資料,每年進入國際市場上交易的龍涎香僅數十公斤。
陳先生表示,他並不打算售賣這意外得來的寶貝,而是打算日後將其展出,讓更多人了解這種稀有的香料。
專家說法:對廈門意義非凡
陳先生撿到的龍涎香是如何進行鑑定的?記者就此採訪了為陳先生做鑑定的專家———廈門大學兼職教授、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廈門牡丹香化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工程師林翔雲。
林翔雲教授介紹,鑑定龍涎香使用的是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對其中的物質構成進行分析。在陳先生送檢的龍涎香裡,最重要的是含有「降龍涎香醚」這種成分,這是龍涎香真品必須具備的。
「陳先生撿到的這塊龍涎香,對廈門來說可謂是意義非凡。」林翔雲教授告訴記者,2000年時,一條身長17米、重達60噸的抹香鯨在廈門海域死亡,當時他便是參與抹香鯨解剖科研工作的主要工作人員之一。「100條抹香鯨裡可能只有4條有龍涎香,當時那個『大塊頭』肚子裡並沒有找到龍涎香。這回陳先生意外拾得龍涎香,可以說是彌補了當時的缺憾,我們對龍涎香的研究也能更進一步。」林翔雲教授表示,大家對龍涎香的了解太少,因為它其貌不揚,很多人會把它當垃圾。(晨報記者 陳璐)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