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臭氧能夠保護地球上的人類和動植物免受短波紫外線的傷害,對大氣的循環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臭氧作為溫室氣體,影響著地面氣溫。在人類逐步提高的科技水平和不斷增強的環保意識的影響下,人們發現哈龍滅火劑會對臭氧層造成嚴重破壞,導致大量有害的紫外線直射地球,給地球生物和生態環境帶來嚴重損害。
我國政府於1991年批准加入《蒙特婁議定書》後,建立了一系列國家層面的組織機構,領導和執行保護臭氧層的工作,並制定了《中國消耗臭氧層物質逐步淘汰國家方案》。為使保護人民健康的臭氧層不再遭到破壞,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一如既往地堅持開展此項工作。
臭氧層及其作用
大氣是指包圍地球外圍的空氣層,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成層和逸散層。在大氣平流層中,一部分氧氣分子可以吸收小於240μm波長的太陽光中的紫外線並分解形成氧原子,這些氧原子與氧分子相結合形成臭氧。離地10-50km的大氣平流層中,集中了大氣中約90%的臭氧,其中離地20-25km臭氧濃度值達到最高,稱其為臭氧層。臭氧能夠吸收部分的UV-C以及全部的UV-B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人類和動植物免受短波紫外線的傷害;臭氧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線並將其轉化為熱能加熱大氣,對大氣的循環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臭氧作為溫室氣體,影響著地面氣溫。
對人類健康而言,適量的紫外線照射對人的身體健康是有益的,但是長期反覆照射過量紫外線將引起細胞內的DNA改變,細胞的修復能力減弱,免疫機制衰退。實驗證明紫外線能夠損傷角膜和晶狀體,可引起白內障、眼球晶體形變等。據分析,平流層臭氧減少1%,全球白內障的發病率將增加0.6%-0.8%。紫外線UV-B輻射的增加,直接導致人類患三種皮膚癌(Basal皮膚癌、鱗狀皮膚癌、惡性黑色素瘤)的機率增加。美國環境局估計臭氧每減少10%,皮膚癌的發病率就提高26%。
對於陸生植物而言,增加UV-B輻射會引起植物獲取的營養成分缺失,生長速度減慢。由於紫外線UV-B的輻射增加,還會改變細胞內的遺傳和再生能力,使植物的質量下降。
世界上30%以上的動物蛋白質來自海鮮,滿足人類的需求。作為吸收大氣中CO2的一個重要途徑以及海洋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海洋浮遊植物的定向分布和移動直接受到UV-B紫外線的影響,從而影響整個海洋生態系統。
臭氧層的破壞對城市環境以及建築材料也存在巨大影響。
什麼是消耗臭氧層物質
科學研究證明,工業上曾經生產和使用的全氯氟烴(CFCs)系列產品(發泡劑、製冷劑、清洗劑、部分除蟲劑等)和全溴氟烴系列產品(哈龍滅火劑),當它們被釋放並上升到平流層時,受到強烈的太陽紫外線UV-C的照射,分解出氯離子自由基或溴離子自由基,這些自由基很快與臭氧進行連鎖反應並快速消耗臭氧。這些破壞大氣臭氧層、危害人類生存環境的物質稱為「消耗臭氧層物質」(以下簡稱ODS物質)。
哈龍滅火劑原理及使用
原來在我國使用的哈龍滅火劑主要有二氟一氯一溴甲烷(哈龍1211)和三氟一溴甲烷(哈龍1301)。哈龍滅火劑在火焰的高熱中分解產生溴離子自由基,參與物質在燃燒過程中的化學反應,使火災的鏈反應中斷,從而達到滅火的效果。其原理與一般滅火劑降溫、隔絕氧氣等原理有根本的不同。
哈龍滅火劑作為一種清潔、安全、滅火性能優越的滅火劑,在人們認識到它是ODS物質之前,曾被廣泛應用於各類場所,如:電子計算機房、銀行、通訊基站、博物館、船艦和飛機等。我國在上世紀60年代成功研製出哈龍1211後,將其大量應用在手提式滅火器上。其後,又在上世紀70年代研製出應用於固定滅火系統上的哈龍1301產品並大量使用。
在人類逐步提高的科技水平和不斷增強的環保意識影響下,人們發現哈龍滅火劑會對臭氧層造成嚴重破壞,導致大量有害的紫外線直射地球,給地球生物和生態環境帶來嚴重損害。
(文章來源:中國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