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宇宙中應該用什麼模式進行通信?負質量粒子還是快子?

2020-12-04 淡然入化

#宇宙生活指南#我們現在的生活,通信,娛樂,出行,飲食等等都離不開移動網際網路,加之5G正在普及,網速的進步一加快更會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但是在未來,人類開始探索太空後,我們在宇宙中用什麼方式進行通信娛樂?

要知道現代人是無法離開網絡的,我們在網絡上和人交流,看小說,看視頻,看新聞,了解世界,學習知識,玩遊戲,方方面面都離不開網絡。

而宇宙的尺度又太過巨大,以今天發射的天問一號來說,他的目的地是火星,而火星和地球的最近距離約為5500萬公裡,最遠距離則超過4億公裡。

按人類現有的通信方式,其中無線電信號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略小於光速,通常近似等於光速,約等於299792458米/秒,所以55000000km/299792.458km/s≈183s;

400000000km/299792.458km/s≈1334s。

這麼長時間的延遲下,網路遊戲基本基本是不可能在火星和地球玩家一起玩了,而看一下網頁,等刷新的時間可能就比看完的時間都要久。

所以我們人類迫切的需要一種新的,能夠在宇宙中保持實時通信的技術,來滿足未來宇宙中人類生活的娛樂需求和通信需求。

在這種沒什麼頭緒的事情上,各國科學家也是在進行各種嘗試,雖然目前都沒有任何突破,始終局限在光速不可突破的上限裡。

要知道,無線電波已經接近光速了,未來宇宙的通訊方式如果不能超過光速,那將毫無意義,但哪怕引力的傳播速度都局限在光速裡,人類又能什麼理論可以讓通訊超越方式呢?

在許多小說和影視作品中,經常被提到的超光速通訊方式為量子通訊,而隨著時代和科技的發展,量子通訊的安全性得到驗證,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嚴格證明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可以有效解決信息安全問題。

而目前最前沿的可實現超光速通信的方式有兩種猜想,一個是假設宇宙中有一種天然超越光速的粒子------快子,如果有,那就可以實現超光速通信;二是研究負質量粒子,最初已知的最接近這種物質的真實代表是卡西米爾效應產生的負壓力密度區域。

但不論快子還是負質量粒子目前都是處於理論階段,但人類從南方古猿發展到能人大概用了200萬年左右的時間,而從能人發展到直立人,直立人最終到智人,只經過了200萬左右的時間,而晚期智人是生存於四五萬年前至一萬年前的人類。

晚期智人到到第一次工業革命,也就是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不到一萬年時間,而第二工業革命為19世紀最後30年和20世紀初,第三次工業工業從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一直到現在,而在第三次工業革命進行的時候,第四次工業革命在21世紀也已經開始了。

而我們的超光速通信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目的之一,解決超光速通信是21世紀的目標之一。

從歷史來看,人類的發展越來越快,周期也從幾百萬年慢慢變為了幾萬年,幾千年,幾百年,幾十年。

我們可以相信是,隨著目標的一一實現,超光速通信在本世紀終將解決。

相關焦點

  • 聽說過「負質量」嗎?全球第一臺負質量粒子生成器已經上線了!
    導語:負質量?顧名思義,即物質質量為負數。作為天文物理學的一個術語,負質量曾被天文學家用來描述宇宙的創生和演化:正質量區域是力學穩定的,不會產生劇變式的爆炸。而當這種區域質量為負時大爆炸就會發生。這乍一聽似乎與我們相去甚遠,然而最近,物理學家們卻製造出了第一臺所謂的「好像能產生負質量粒子」的粒子發生器。
  • 在未來宇宙只會膨脹的越來越快,直到有一天甚至粒子都會撕碎
    在1916年愛因斯坦把引力加入到自己的理論框架中,從而提出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應用用廣義相對論場方程,對宇宙演化的問題進行研究驗證。結果出來讓愛因斯坦眉頭緊鎖,宇宙竟然是動態變化的,這個與主流的科學觀點是不相符的,最後愛因斯坦也選擇了權威,接受宇宙是穩態的,同時在自己的場方程中加入了宇宙學常數。
  • 宇宙中最小「幽靈粒子」質量首獲上限!快抓住它
    近日,英國科學家使用與整個宇宙結構有關的數據,設定了宇宙間最小、最難研究組成部分之一——中微子家族中最輕成員的質量:不超過0.086電子伏特(eV),約為單個電子質量的600萬分之一。
  • 解讀:宇宙中最基本的單元是粒子還是波?
    弦理論有幾個基本理論1:宇宙的基本構成要素不是點粒子,而是像細橡皮筋的上下振動著的唯一絲線,各種不同的粒子只是這個線圈的不同振動模式。2:宇宙中所有的物質和力都來自於這種振動的線圈,我們稱之為:弦,它非常非常的小,平均大約是普朗克長度的尺寸,大小是原子核的一萬億億分之一(小數點後19個零)。3:弦是構成宇宙萬物真正的「原子」,可以稱之為「基元」,比它再小的物質已經沒有什麼意義。
  • 快子這種超光速粒子為何不違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很多人都知道,物體的運動速度或者信息的傳遞速度不能超過真空中的光速,這是由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決定的。根據如下圖所示的相對論質量速度關係式,物體的速度越大,其質量就越大。把一個物體加速到非常接近光速c時,物體的質量就會趨於無窮大。
  • 盤點量子力學和超弦理論的」神級「問題是否存在超光速的快子
    存在超越光速的快子嗎?光的速度可以達到每秒鐘30萬公裡,這是我們目前已知的最快速度。根據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宇宙中所有的物體的相對運動速度都無法超過真空中的光速。快子也叫「超光速子」,是一種假設的亞原子粒子,質量為負。一旦產生,其速度就總是超過光速。1967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查拉爾德?範伯格教授贊成快子的存在說,並提出自己的研究成果。他認為快子的能量和速度是一種反比的關係,它隨著自身能量的不斷消耗而產生無限大的速度。反之,要降低它的速度,就需要對其增加無限大的能量。在假設存在的「快宇宙」中,快子的質量為負,不受萬有引力的影響。
  • 「負質量」流體宇宙?新理論能解釋宇宙中95%的缺失?
    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們或許已經解決了現代物理學中最大的問題之一,他們發表了一篇新論文,將暗物質和暗能量統一為一種現象:一種具有「負質量」的流體。如果你推一個負質量,它會向你加速。這個驚人的新理論也可能證明愛因斯坦100年前的預言是正確的。
  • 「上帝粒子」創造的「負能量泡沫」,或將間接導致宇宙的毀滅?
    「上帝粒子」創造的「負能量泡沫」,或將間接導致宇宙的毀滅?最近,又有一個重大發現,令科學家們又是興奮不已。這到底是什麼發現呢?這是物理學家發現的,使物質擁有質量的基本粒子在某一天或許能使宇宙毀滅。這粒子就是希格斯玻色子,所謂的「神聖粒子」,就是相當於對商家而言的顧客上帝,這種「上帝之粒」創造的「泡沫」要是與宇宙相撞,就相當於雞蛋碰石頭,「石頭」可不是咱宇宙,而是這泡沫,碰撞之後「泡沫」還不會怎麼樣,我們的「雞蛋」便可能會突然灰飛煙滅。在之前科學家們解釋物質基本組成的模型預言,「雞蛋」的毀滅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 ...上帝粒子」之稱的神秘粒子,被認為是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的質量...
    3年前,他押下100美元的賭注,打賭人類永遠也不可能發現希格斯粒子——這種有著「上帝粒子」之稱的神秘粒子,被認為是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的質量之源。  2011年12月13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召開研討會宣布,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顯微鏡」——大型強子對撞機尋找希格斯粒子時出現「重要進展」。
  • 通過《三體》中的智子,我們聊一下什麼是量子通信
    在《三體》這部小說中,智子背後的科學背書是量子糾纏,當然,喜歡三體的小夥伴們都知道,這是科學藝術化的加工,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超光速通信這個話題。在愛因斯坦的神作《相對論》中,宇宙的極限速度是光速,那為什麼量子糾纏可以實現超光速呢?
  • 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一下宇宙中質量最大的物質是什麼
    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以宇宙為範圍,已知什麼物質質量最大?這個問題沒有規定前提,因此有多種解答。我想可以根據這麼幾個不同的側面來考量:宏觀天體、元素、微觀粒子。宏觀天體是人類能夠觀測到宇宙中最大的事物,這裡面又可以分為幾類:天體結構、星系、黑洞、恆星。
  • 你以為的質量其實並不存在,宇宙最小粒子空無一物
    這個方法原理並不複雜,為了說明他,我們不妨打一個比方,假如我們想知道一個草垛裡邊到底有什麼東西,它是實心的還是空心的?或者是部分實心的,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用機槍對它進行掃射。如果所有子彈都被彈了回來,我們知道炒作是實心的,如果所有的子彈都不改變,軌跡穿了過去,那麼草垛裡面應該是空的。盧瑟福把原子想像成草垛,只不過他用來掃射的是一把特殊的槍。阿爾法射線。
  • 《三體》中的智子盲區,揭示了更為殘酷的宇宙生存本質
    劉慈欣給它起了一個動聽的名字:「智子」。同時造兩臺這樣的質子計算機,用一種叫做量子糾纏的機制把它們配對,這就是相當於繫上了神仙結節,距離再遠,它們都能夠瞬間通信。光年這樣的距離算不了什麼,哪怕是放在宇宙兩端,也能保持。這就是技術代差帶來的優勢,如同我們將華為P40穿越給黃帝、炎帝去看一樣,一臉的懵逼。
  • 比光速快的粒子存在嗎?用其原理製成的電話能打回過去嗎?
    由於快子比光速快,我們無法觀測。如果有個快子在附近通過,我們會看到兩條軌跡,出現的軌跡及反向離去的軌跡。震波的黑線是切連科夫輻射,只在一瞬間出現。這種雙重圖像效果最為顯著的情況是當觀察員坐落在超光速對象(在這個例子中為一個球,顯示為灰色)的軌跡上時。
  • 宇宙中有哪些比光速快的現象?
    愛因斯坦相對論的認為:任何有質量物體的移動速度都不可能超過真空中的光速。這就是光速的不可超越性,它針對「有質量」物體的移動速度。但我們不甘心,為了研究超光速,又到底有沒有那種,不考慮「有質量」和「移動」,僅考慮兩個物體的之間的關係,比光更快的現象呢?
  • 「快子」是什麼?人類為何無法「突破」光速?
    「快子」是什麼?人類為何無法「突破」光速?從微觀的角度來看,宇宙萬物都是由最基本的粒子構成的。而在科學家的「想像」當中,卻有一種現實中並不存在的粒子「快子」。「快子」又被稱為「超光速粒子」,顧名思義,就是快子的速度能夠超越光速,但是這種「快子」在現實當中卻是「不可能」存在的。為什麼「快子」不可能存在?人類為什麼始終無法突破光速?今天小編和大家簡單地討論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是「快子」為什麼「不可能」存在的問題。我們知道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當中,最著名的就是「質能方程」了,也就是「E=mc^2」這個經典的公式。
  • 我們能用量子糾纏來進行超光速通信嗎?
    這是一項充滿雄心的計劃,它旨在將第一顆人造宇宙飛船發送到銀河系中的其他星系。儘管一個巨大的雷射陣列可以將一個質量較小,微晶片大小的宇宙飛船以約20%光速發射至另一顆恆星,但這樣低功率的小設備是如何在廣袤的星際空間進行通信的,我們仍不得而知。奧利維爾·曼努埃爾有一個想法,他向伊桑提問:這是一個遠景,但量子糾纏能夠用於通信領域嗎?
  • 超光速,宇宙中最塊的速度,並非是不可逾越的無極
    超光速即大於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299792458m/s)。源自於相對論中於局域物體不可超過真空中光速c的推論限制,除非宇宙中存在自旋超過5的粒子,不然是不可能達到的。問題是,如果在上述公式中v>c,要麼能量是虛數,要麼質量是虛數。假如存在這樣的粒子,虛數的能量與質量有沒有物理意義呢?應該如何解釋它們的意義?能否推出可觀測的預言?只要找到這種粒子存在的證據,找到檢測這種粒子的方法,找到使這種粒子的運動發生偏轉的方法,就能實現超光速通信。除引力外的所有物理現象都符合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
  • 地下「粒子物理王國」:製造迷你版宇宙大爆炸(圖)
    這裡——歐洲原子能研究中心,聚集著世界頂尖科學家,他們因發現「上帝粒子」,從而重新定義了宇宙與人類。這裡,藉助大型強子對撞機,這一現世界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加速器,隨時在上演實驗室微縮版「宇宙大爆炸」。質量的起源是什麼?為什麼微小粒子擁有質量,而其它一些粒子卻沒有這種「待遇」?對於這些宇宙之謎,人類從來沒有放棄探索。
  • 粒子、場與群論,在最基本的尺度上,宇宙的基本構件是什麼?
    但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觀測會導致數學函數崩塌?是什麼決定了測量的結果?近一個世紀過去了,物理學家們還是不知道。隨著物理學家發現了更多的自然界粒子及其相關的場,一種平行宇宙的觀點發展了起來。這些粒子和場的性質似乎遵循數值模式。通過擴展這些模式,物理學家們能夠預測更多粒子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