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建地震烈度速報臺網 3分鐘精準定位烈度分布

2020-11-30 華夏經緯

    成都建成地震烈度速報臺網作為全國首個建成的地震烈度速報臺網,該系統67個子臺覆蓋全域成都,將為救援提供科學依據

  眾所周知,一旦哪兒「震」了,地震臺網中心「飛速」就能測出結果,如時間、震級、地點、震源深度等。但地震發生後,哪些區域受破壞程度最嚴重,哪些區域又相對較安全?如果通信中斷,又如何掌握「受震區域」的災情?現在,地震烈度速報臺網將派上用場,及時為應急救援提供科學依據。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從市防震減災局組織召開的地震烈度速報系統驗收會上獨家獲悉,由中央、市、區(縣)三級財政投資1300多萬元建設的成都地震烈度速報臺網正式建成,並率先通過以中國工程院院士許紹燮為組長的專家組驗收。這標誌著,成都成為全國首個擁有地震烈度速報臺網的城市。分布在全成都範圍內的67個地震烈度速報子臺,將在3分鐘內精準定位地震烈度分布。

  該系統國內暫無標準模板  

  成都先行一步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山河巨變。「成都受災最嚴重的地方在哪裡?」由於地震災區一度出現通信中斷,市委、市政府不能迅速了解到災區的破壞情況。在總結汶川地震救援教訓後,成都市作出了一項大膽的舉措,那就是要建立一套全新的地震烈度速報臺網,「不僅要知道震級、震源深度等關鍵要素,更要在幾分鐘內掌握不同區域的破壞程度,以有效地指揮抗震救災,並為應急救援提供科學依據。」

  「這套臺網系統的功能不是地震預報,也不是地震預警。」市防震減災局副局長袁海良告訴成都商報記者,為做好防震減災工作,儘量將災害減少到最低程度,第一時間掌握「受震區域」的地震烈度就尤為關鍵。

  據了解,在國內,很多省、市也都在「嘗試」建設該臺網,但國家層面並沒有一個標準模板,各地只能參考一些相關規範來進行。國務院在今年1月召開的防震減災工作會上提出,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地區要逐步建立地震烈度速報臺網。「為抗震救災提供及時、科學、有效的服務信息。」

  「成都是國務院確定的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歷史上曾發生過5.0級以上中強震。同時,成都還受到周邊地區強震乃至特大地震的波及。」在談及為何先行開建這套系統時,市地震監測技術中心副主任鄭松林表示,作為西南地區「三中心二樞紐」,成都的地震位置與經濟地位顯得極為重要。

  67個子臺覆蓋全域成都 

  精確定位地震烈度分布


  記者獨家了解到,成都地震烈度速報臺網總投資1380.7萬元,按照當前國際先進技術進行建設。整套系統由1個臺網中心、67個子臺組成,覆蓋城鄉、布局合理,平均密度為每100平方公裡0.54個子臺(平均臺距14公裡)。目前,已全部安裝完成。其中,33個子臺已於今年5月進入連續考核運行。從項目獲市政府批准到臺網系統進入考核運行,僅耗時16個月左右。

  「地震烈度速報臺網和數字地震臺網有本質的區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許紹燮表示,地震臺網測的是地震時間、震級、地點,以及震源深度和平均值烈度,而地震烈度速報臺網測的則是精準值。「一個地方發生地震後,其震中、周邊的烈度是不一樣的。這套系統是專門為應急救援而準備的。」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楊大克解釋說,假設成都市發生破壞性地震,「哪個地方最嚴重?」「有的說部分房屋倒塌、有的說房屋摧毀嚴重」,當局者難以判斷怎樣「布置兵力」抗震救災。「另外,萬一通訊中斷呢?怎樣準確獲悉受災程度?」地震烈度速報臺網就能將以上問題「迎刃而解」。他還表示,「臺網布局越密,精準度越高。成都這套系統已基本覆蓋城鄉,甚至可精細測到一個區域的烈度。」

  「鑽」地百餘米

  子臺探頭「嗅」出地震烈度

  在驗收會中,專家組一行還乘車前往設立於市防震減災辦公樓內的成都地震烈度速報臺網中心,審查運行情況。

  「地震臺網收到地震『情報』後,烈度速報臺網能迅速顯示區域烈度分布圖。」鄭松林打開系統向專家組演示,比如這次地震,就可通過顏色深淺度反映出烈度大小,並查到區域內烈度。「設置紅色為烈度最大值,地圖可放大至萬倍以上,這片深紅色區域就為受災最嚴重的地區。指揮者就可派出救援力量向『災區』進發。」

  他介紹,地震烈度速報臺網總體技術系統由三部分組成:地震烈度速報臺站、數據傳輸網絡和數據處理中心。 「全市地震烈度速報子臺均為無人值守設計,臺站主要由數據採集單元、綜合避雷單元、數據傳輸設備等組成。」子臺的「家」看起來和普通機房無多大差異。但專家稱,其核心為「鑽」地百餘米的探頭,它的作用就是「嗅」出地震烈度,然後將數據匯入數據採集單元,再傳回臺網中心。

  專家組的驗收結論稱,通過對強震動的實時監測,監測數據的實時無線傳輸,臺網中心的實時數據處理,能準確實時生成地震烈度分布圖。「通過一期工程33個子臺的考核運行期間發生的幾次中小地震實例表明,該臺網產出的地震烈度分布與當地實際調查結果基本一致。」此外,該設備能及時提供成都市境內地震烈度分布範圍,為強震後的地震應急救援工作提供科學依據,也為我國地震烈度速報臺網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具備了國內先進水平。 另外,此次驗收會還吸引了來自廣州、深圳、無錫、蘭州、武漢、西安等城市地震部門的領導前來「借鑑」。

  對話

  它能為市民「報平安」

  成都鐵路局已率先與其聯網


  成都商報:地震遙測和地震烈度速報兩套系統並存,是否重複建設?

  楊大克:並不重複,當然這也只是一種探索。地震烈度速報臺網在一定程度上對減少災害損失能起到重要作用。

  成都商報:此臺網在選址上有無要求?有些市民因為家附近有幾個臺網,有些擔心和害怕,對此您怎麼看?

  楊大克:在日本,這種手段已經非常普及。當某地發生地震後,日本的電視頻道就會滾動打出字幕,告知公眾不同區域的烈度,老百姓能直觀地了解到受災程度。舉例說,若你家住在城東,但你在西門上班。地震發生了,但顯示城東烈度很低,你就可以放心地工作,地震烈度速報臺網的工作就是「報平安」。它的存在就是為地震區域周邊提供數據,服務於人民。至於選址,一個與地震斷裂段有關,另外也與一些重大設施有關,比如水電大壩、基站等。

  成都商報:在服務人民和社會方面,能否再具體講一講?

  鄭松林:隨著成都市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特別是高鐵、地鐵等的建設,人們對破壞性地震的應急反應時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震烈度速報臺網能使重大生命線工程在第一時間獲取信息,及時採取措施。成都鐵路局就已率先與此系統聯網,以便指揮列車運行。

  許紹燮:它還能為工程設計、抗震設防和生命線工程的應急避險提供基礎數據,具有較大的社會意義。

  【名詞解釋】

  地震烈度:烈度是地面遭受地震影響和破壞的程度。震級和烈度是衡量地震的兩把「尺子」。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烈度不止一個,離震中近的地方烈度高,破壞大;反之烈度低,破壞小。 我國把地震烈度劃分為十二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響和破壞也不同,如小於三度:一般情況下人無感覺,達到七至八度,房屋受到破壞,地面出現裂縫,達到十一至十二度,則會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成都商報

來源:四川新聞網

相關焦點

  • 濟南成為首批山東省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試點示範城市
    2020年7月,根據山東省地震局制發的通知,明確將濟南市列為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試點示範城市,在省內首先開展地震預警設備安裝,提供地震預警信息服務。根據地震預警時間和人員傷亡關係的理論預測,提前3秒預警,人員傷亡比將減少14%;提前5秒,傷亡比將減少22%;提前15秒,傷亡比將減少53%。5秒鐘即發布地震預警,可謂「生死時速」。地震預警搶出的是地震波和電磁波的時間差,時間差在一定區域內形成了幾秒到幾十秒的預警時間,距震中越遠預警時間越長,越可以為群眾逃生贏得時間。
  • 濟南市成為首批山東省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試點示範城市
    2020年7月,根據山東省地震局制發的通知,明確將濟南市列為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試點示範城市,在省內首先開展地震預警設備安裝,提供地震預警信息服務。· 地震預警系統有什麼意義?根據地震預警時間和人員傷亡關係的理論預測,提前3秒預警,人員傷亡比將減少14%;提前5秒,傷亡比將減少22%;提前15秒,傷亡比將減少53%。5秒鐘即發布地震預警,可謂「生死時速」。地震預警搶出的是地震波和電磁波的時間差,時間差在一定區域內形成了幾秒到幾十秒的預警時間,距震中越遠預警時間越長,越可以為群眾逃生贏得時間。
  • 揭秘地震監測全程:1.5級以上地震可精確定位
    專家介紹,信息採集器將採集到的信息通過無線信號傳達給成都市遙測地震臺網的內部網絡,工作人員通過實時監測處理機進行分析,「一般通過對3個監測臺的數據進行綜合,便可得到較為準確的地震信息。」專家告訴記者,若發生地震,最快5分鐘便可知道地震的基本情況,如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強度等,「相對於以前,現在的地震監測技術已經進步了很多,為震後救援提供了有力保障。」
  • 巴中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項目通過現場驗收
    記者20日從四川省地震局獲悉,該局派出的專家組對巴中市應急管理局、恩陽區、平昌縣等地的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項目建設進行了現場驗收。據了解,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項目包涵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項目、「8·8九寨溝」災後恢復重建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項目等,經國務院批准、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批覆,於2015年正式啟動,是四川省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項目之一。建設內容包含新建或改建基準站、一般站,新建數據處理系統、緊急地震信息服務系統、通信網絡系統、技術支持與保障系統等。專家組驗收現場。
  • 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級?它們是一回事嗎?
    這就需要引入一種直觀表徵地震破壞分布情況的標度——烈度。 烈度不僅與震級有關,同時還與震源深度、距離震中的遠近、地震波通過的巖層性質以及建築物的抗震性能等多種因素有關。 以上對烈度的描述均為宏觀現象,在烈度調查評估工作中,還需結合儀器測定的地震烈度來綜合評定實際烈度值。 目前,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牽頭建設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項目,未來將實現全國分鐘級地震烈度速報能力。
  • 2022年底,河南將完成地震烈度速報與...
    濮陽縣地震局渠村地震臺內的基準站□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孫煊哲通訊員張婷婷文圖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一直是世界各國重點研究的項目,5月11日記者從省地震局了解到,到2022年底,河南將建成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項目
  • 長寧地震發生後5分鐘內 自動生成地震烈度圖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鍾振宇)這是我省首次為6級規模地震及時自動生成烈度圖,對科學抗震救災意義重大從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耗時1個月繪製,到蘆山地震後用了1周,再到九寨溝地震繪製烈度圖縮短為3天,如今實現「自動瞬時生成烈度圖」6月18日,記者從省地震局獲悉,
  • 汶川地震十周年·居安思危:西安抗震設防烈度升至Ⅷ度
    西安地震局副局長趙玉濤說:「西安市絕大部分地區一般建設工程的抗震設防烈度為Ⅷ度,而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的抗震設防標準還要高於當地抗震設防烈度。一個地區的抗震設防烈度是指50年內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各類建築物遭受一次地震影響的強弱程度與震中距離、震級、震源深度、場地環境、建築物結構等因素有關。
  • 1分鐘內完成省內地震自動速報 江蘇原來是這樣測定地震的
    未來江蘇的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又是如何規劃的?5月12日上午,江蘇省地震局開展題為「憶汶川 觀臺網 學科普」網絡直播宣傳活動,專家對自主研發的地震自動速報系統、地震事件類型自動識別等關鍵技術進行了解讀,並模擬了地震測定及信息發布過程。
  •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業務產出展示支撐...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業務產出展示支撐軟體採購項目中標(成交)結果公告 公告信息: 採購項目名稱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業務產出展示支撐軟體採購項目 品目 貨物/通用設備/計算機設備及軟體/計算機軟體/應用軟體/通用應用軟體 採購單位
  • 四川北川發生4.7級地震 大陸地震預警網給成都提前32秒預警
    人民網成都10月22日電 (王軍)今日11時03分,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縣發生4.7級地震,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與應急管理部門聯合建成的大陸地震預警網成功預警該地震,系統在地震發生時第6秒發出預警,給綿陽市提前12秒預警,給成都市提前32秒預警。
  • 記者探訪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信息化助力提升監測速報
    地震臺網一體化監控平臺全面提升地震監測能力 這是一支六成為研究生學歷的科研隊伍,也是擔負著全國地震監測的重要力量。王海濤介紹,臺網中心牽頭國家測震臺網和地球物理臺網的規劃設計,負責全國臺網的運行監控和運維管理,開發地震臺網一體化監控平臺,測震臺站的實時運行率超過98%。
  • 杭州主城區在建項目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
    從省地震局數字地震臺網中心記錄的數據顯示,這次杭州市民能夠感受到的地震時長大約是十幾秒鐘。  本次地震,除了杭州,浙江的溫州、台州、寧波、紹興、嘉興、湖州、衢州等多地區高層均有震感,目前未收到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報告。  「強烈的震感會不會對工地的安全質量造成隱患,影響施工進度?」
  • 廣西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系統項目 廣西地震背景場觀測網絡項目初設...
    近日,廣西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項目、廣西地震背景場觀測網絡項目初設報告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發改委組織的第三方評估機構的評估,項目初設獲得自治區發改委的批覆。廣西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項目、廣西地震背景場觀測網絡項目是《中國地震局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同加強廣西壯族自治區防震減災能力建設合作協議》重要合作內容之一,項目的實施著力於建立廣西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體系和背景場數據處理系統,優化觀測臺網布局,填補空白監測區域,提升全區範圍的地震烈度速報能力和重點區域的地震預警能力,為構築廣西地震安全防護體系提供支撐,為經濟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提供地震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