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根據山東省地震局制發的通知,明確將濟南市列為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試點示範城市,在省內首先開展地震預警設備安裝,提供地震預警信息服務。
· 地震預警系統有什麼意義?
根據地震預警時間和人員傷亡關係的理論預測,提前3秒預警,人員傷亡比將減少14%;提前5秒,傷亡比將減少22%;提前15秒,傷亡比將減少53%。
5秒鐘即發布地震預警,可謂「生死時速」。地震預警搶出的是地震波和電磁波的時間差,時間差在一定區域內形成了幾秒到幾十秒的預警時間,距震中越遠預警時間越長,越可以為群眾逃生贏得時間。
· 「地震預警」與「地震預報」
地震預報是指在地震發生前作出預報,使人們可以防備。地震預報是世界公認的科學難題,目前在國內外都處於探索階段。
地震預警是指在地震發生後,利用地震波傳播速度小於電磁波傳播速度的特點,提前對地震波尚未到達的地方進行預警。
「地震預警」 ≠ 「地震預報」
· 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項目
「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項目於2015年6月獲得發改委批准。2018年6月,項目完成初步設計,進入實施階段。項目工期共5年,計劃2023年完成。
項目完成後,華北、南北地震帶、東南沿海、新疆天山中段、拉薩等五個重點區將擁有秒級的地震預警能力和基於鄉鎮實測值的烈度速報能力;其他地區將實現分鐘級的遠場大震預警能力和基於縣級城市實測值的烈度速報能力。
山東省是預警工程項目建設的重點省份,山東子項目將完成基準站、基本站、一般站等共計1468個站點的建設任務,其中我市承擔98處站點的建設任務。
2019年底,濟南市地震監測中心已完成轄區內所有地震預警站點的勘選及改造,為設備安裝做好充分準備;完成地震臺網中心網絡升級,更新了臺網中心大部分網絡設備、伺服器,為地震預警項目濟南信息中心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濟南市地震監測中心科技監測處就濟南轄區基準站改造開展現場勘查
按照項目規劃,預計我市2020年基本實現地震烈度速報能力,2022年實現地震預警信息服務。
濟南市地震監測中心表示,接下來我市將充分謀劃,全力配合省地震局做好儀器設備安裝、預警終端布設等工作,主動加強同通信運營商、科技企業的對接,做好試點示範探索實踐。爭取早日建成覆蓋學校、醫院、大型商超及軌道交通、輸油輸氣幹線、大型燃氣等重點場所的預警體系,真正打通地震預警項目「最後一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