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頁-臺海網]
戴上VR眼鏡,進入虛擬災害環境學習避險避震知識 東南網記者 陳楠 攝
臺海網9月7日訊 據東南網報導 在地震監測設備旁跺跺腳,屏幕顯示出「人造地震」波形;戴上VR眼鏡,進入虛擬災害環境學習避險避震知識……昨日記者跟隨「福建百名融媒體記者走訪大活動」的隊伍來到福建省地震局,探尋地震監測預警背後的故事。
在福建省地震局的地震預警監測中心,放有一塊看似普通的LED信息屏,上面顯示著日期、時間、天氣預報信息和地震圖文知識。一旦周邊發生破壞性地震,屏幕上就會根據地震烈度相應閃爍起藍、黃、橙、紅顏色的預警信號燈,發布地震「地點」「震級」「本地烈度」「發震時間」「震源深度」等預警信息,同時倒數讀秒,提醒地震波抵達的時間;如果地震烈度較高,它還會發出響亮的警報聲。
記者了解到,這個和地震波賽跑「神器」就是地震預警接收終端。它利用電磁波傳播速度遠遠大於地震波傳播速度的規律,搶在破壞性地震波到達之前,接收預警監測臺網收集分析的數據,發布預警信息,能提供幾秒至幾十秒的應急處置時間。可別小看這短短的幾秒幾十秒!地震預警可以提醒震區的人們緊急採取措施逃生避險,不會被強震打個措手不及。
省地震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地震預警信息服務是地震預警系統建設的「最後一公裡」,福建經歷了晉江預警信息發布試點、擴大試點範圍和全省範圍全面有序鋪開三個階段,在全國率先實現地震預警信息社會化服務。通過多年來紮實推進地震科技創新,福建省地震局完成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地震預警和烈度速報技術系統研發,建成地震預警、地震速報、烈度速報、大震破裂參數速報等實時處理技術系統和面向社會服務、秒級推送的地震預警信息技術系統。在省級地震臺網中率先開展地震預警與烈度速報示範運行,實現首臺觸發後5-10秒的地震預警、1-3分鐘自動地震速報、3-5分鐘烈度速報、30分鐘-1小時大震破裂參數速報等緊急地震信息產品的產出。
記者在地震監測設備旁跺腳體驗 東南網記者 陳楠 攝
自2016年1月1日地震預警信息發布系統正式試運行起至2020年8月31日,系統正常運行40917小時9分鐘,期間共接收地震預警處理系統推送的預警事件632個;根據當地預測烈度超過3度或臺灣及臺灣海峽發生5.5級以上地震的信息發布標準,已依法依規向社會公眾發布地震預警事件8個。2019年4月18日,臺灣花蓮縣海域發生6.7級地震後,福建地震預警系統在震後26秒就發布地震預警第一報,並持續更新震級、發震地點等信息,為全省1.1萬個手機用戶和6560個預警終端提供地震預警信息服務,提前45至96秒向用戶推送預警信息提醒,為保持社會穩定、安定民心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福建已初步建立地震預警信息服務體系,利用基於PC的地震預警終端軟體、基於智慧型手機的地震預警APP以及地震預警信息專用接收終端等服務方式,向全省社會公眾、政府部門和企業提供包括地震預警信息、地震速報信息、地震烈度速報信息在內的地震預警服務產品。福建計劃分三年(2018-2020年)在全省18400個學校、社區(村)建設地震預警信息專用接收終端,今年底前會完成剩餘任務數。這些地震預警信息專用接收終端作為全省預警信息發布「一張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為其他災害預警信息快速發布提供服務。
截至今年7月31日,全省已建成地震預警信息發布終端14575處,完成計劃任務總數的79.21%,全省累計移動客戶端下載用戶8.1萬次。 (記者 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