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布設22個臺站捕捉地震波 將在醫院學校商場試點發布預警

2020-12-05 廈門網

  晉江平山中學的預警信息發布平臺。(市地震局提供)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殷磊 通訊員蔡欣欣)今天是「5·12」汶川地震紀念日,也是全國第九個防災減災日。與其他自然災害相比,地震災害具有瞬時突發性的特點,它破壞性大,成災廣泛,防禦難度大。而目前的科學技術還難以實現對地震的短期、臨近預報。因此,地震預警就成為有效減輕地震災害損失的重要手段。那麼,什麼是地震預警?它和地震預報有什麼不同?廈門開展地震預警有時間表嗎?近日,記者採訪了市地震局局長毛松林。

  地震預報和地震預警,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性質迥異。

  地震預報,指的是在地震還沒有發生的情況下,對發震時間、地點和震級進行科學預測。毛松林指出,地震是在地下發生的,不能直接觀察,地震孕育的時間又非常漫長,影響地震的因素十分複雜,人類對地震發生的原理、規律還沒有完全認識,所以對地震的預測還很困難,特別是對地震的短時、臨近預報,成功率很低。像天氣預報那樣預報地震,是人類長期的願望,但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還無法做到。

  那麼,地震預警又是什麼呢?毛松林說,簡單地說,地震預警是在地震已經發生的情況下,搶在破壞性地震波到達震中周邊地區之前,發布預警信息。地震發生時會產生兩種主要的地震波,一種是速度較快,但震動較弱、破壞較小的縱波,它使地面發生上下振動,它在地殼中的傳播速度是每秒5.5千米至7千米;另一種是速度較慢但震動較大、破壞力也更強的橫波,它使地面發生前後、左右抖動,它的傳播速度是每秒3.2千米至4千米。在大地震發生後,震中附近的地震儀先捕捉到跑得快的縱波,然後利用地震波信息快速計算出地震參數和影響程度,並搶在具有更大破壞性的橫波到達之前,通過「飛毛腿」電磁波把地震預警信息發送到可能遭受破壞和影響的地區。所以說,地震預警就是一個和地震波「賽跑」的過程,它能提供幾秒至幾十秒的應急處置時間。

  可能有人覺得,這麼短的時間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但事實上,利用好這些寶貴時間,可以大大減輕地震災害損失。

  毛松林舉例說,通過一定的宣傳和訓練,地震預警可以提醒震區的人們緊急採取措施逃生避險,「哪怕只有幾秒時間,正在上課的學生鑽到課桌底下或跑到操場上,戶外的市民避開高大的建築跑到開闊地,在家的人迅速關閉火源、電源,躲到相對安全的位置,就可以大大減少傷亡。」毛松林說,不僅如此,預警信號發出後,行駛中的列車可以減速避免出軌翻車,輸油、輸氣管線可以提早關閉避免漏油、漏氣引起汙染或火災,核電廠等重大工程可以提前採取應對措施避免次生災害等。

  【探秘】

  高精度地震儀「藏」在黑暗防空洞內

  近日,記者走進距離市地震局不遠的一個陰暗潮溼的防空洞裡,來到一間靜謐無聲的小房間。房間中間的一個水泥平臺上,安放著一個圓柱狀的設備,像一口倒扣的不鏽鋼鍋,這就是地震儀。周圍地區的地面一旦有震動發生,它立即能捕捉到,並通過無線傳輸的方式,傳到廈門地震遙測中心的主控室。

  據介紹,1000多年前,東漢張衡發明的候風地動儀,就屬於這種儀器,但是它在地震發生時才有動靜,只能知道哪個方向有地震,距離和強度都測不出來。現在的地震儀比過去完善多了,採用先進的電子反饋技術和衛星通信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形成一種叫「寬頻帶、大動態、高精度數位化地震儀」。這種地震儀不僅可記錄小到1級以下的微震、大到8級以上的巨震,還可給出完整的地震波形。

  我市布設22個臺站捕捉地震波

  建設地震預警系統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地震監測臺網,確保能夠精準地捕捉到地震縱波。

  據了解,福建測震強震網的臺站總數已達到128個,全省達到每縣(區)一個,臺間距平均達到30公裡;烈度計網達到300個臺站,其中廈門地區布設了22個。這些設施設備都是地震預警系統的「千裡眼」和「順風耳」,使福建臺網對全省地震的監測能力達到1.0級,震後10秒內產出地震預警信息;震後1分鐘產出地震自動速報信息;震後5分鐘產出地震烈度速報信息,在全國省級臺網中走在前列。

  在醫院學校商場試點發布預警

  地震預警系統不僅要有「眼睛」、「耳朵」,還要有「嘴巴」。警報能否快速發布、傳遞,是地震預警成功與否的關鍵。2010年3月7日,福建省地震局承擔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地震預警與烈度速報系統的研究與示範應用》項目正式啟動。為加強地震預警信息服務社會的能力,2015年3月,福建省地震局自主研發的地震預警信息發布平臺在晉江開展試點示範工作,目前已建成並通過驗收。為保障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項目順利實施,進一步做好福建省地震預警信息服務試點工作,按照福建省地震局的統一工作安排,下一步是在全省選擇部分單位安裝預警終端發布系統並試點。

  廈門要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完成第一醫院、夏商百貨(華商店)和島內外12所學校相關設備的安裝(詳見5月10日本報A03版《地震預警我市部分學校醫院商場成試點》)。

  毛松林介紹,根據不同的場景,預警系統將利用最能夠引起群眾注意的方式,發布預警信號。試點工作將在這些單位安裝接收終端,接收省地震局推送的預警信息,再通過電子顯示屏和這些單位原有的廣播系統及時發布。發布的內容包括發震地點、發震時間、震級、震中距離、預估烈度以及地震波到達時間等信息。預警信息的生成、傳遞、接收、發布過程全都是通過相關儀器和設備自動進行的,沒有人工幹預,以確保地震預警信息能夠「跑贏」地震波。2017年底,省地震局還計劃通過手機App、PC接收軟體等向民眾發布可能造成破壞的地震預警信息。

  【同步】

  大震過後幾分鐘

  繪製地震烈度圖

  福建地震預警系統建設是與地震烈度速報系統建設同步開展的。地震烈度速報系統建設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工作。當大震發生後,對政府部門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及時掌握震區受破壞情況,精準地部署救援力量。

  地震烈度速報系統可以在幾分鐘內把地震烈度區域圖繪製出來,也就是說,地震破壞的強弱程度能在地圖上直觀地體現出來,為政府部門的應急救援提供重要的參考。

  【連結】

  地震預警系統有局限性

  建立了地震預警系統,我們是否就能高枕無憂了呢?毛松林表示,肯定不是。按照地震預警的原理,距離震源越近的區域,預警的時間就越短。由於信息發布渠道受到限制,震中附近區域的居民往往來不及採取措施。地震預警系統還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多因素會影響地震預警的精確度。地震預警系統涉及複雜的技術環節,同時又要有高度的快捷性、準確性和穩定性,這對地震預警的運行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因此,從國際經驗來看,一般地震預警系統研發出來後,都要進行較長時間的試行後才能投入正式運行。例如,日本在2003年就建設了地震預警系統,經過四年試運行,到2007年才正式投入運行。毛松林認為,加強防震減災宣傳,有效提高市民防震避險的能力,目前還是我市地震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第二代大陸地震預警網開建 四川將有5000個地震監測臺站
    人民網成都4月29日電 (王軍)今日,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下稱「減災所」)宣布第二代大陸地震預警網在四川開建,到2020年底,大陸地震預警網在四川省內的地震監測臺站將達到3000個。加上中國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局在四川規劃、建設的2003個臺站,四川將有5000個地震監測臺站。
  • 濟南成為首批山東省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試點示範城市
    2020年7月,根據山東省地震局制發的通知,明確將濟南市列為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試點示範城市,在省內首先開展地震預警設備安裝,提供地震預警信息服務。地震預警是指在地震發生後,利用地震波傳播速度小於電磁波傳播速度的特點,提前對地震波尚未到達的地方進行預警。
  • 濟南市成為首批山東省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試點示範城市
    2020年7月,根據山東省地震局制發的通知,明確將濟南市列為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試點示範城市,在省內首先開展地震預警設備安裝,提供地震預警信息服務。· 地震預警系統有什麼意義?根據地震預警時間和人員傷亡關係的理論預測,提前3秒預警,人員傷亡比將減少14%;提前5秒,傷亡比將減少22%;提前15秒,傷亡比將減少53%。5秒鐘即發布地震預警,可謂「生死時速」。地震預警搶出的是地震波和電磁波的時間差,時間差在一定區域內形成了幾秒到幾十秒的預警時間,距震中越遠預警時間越長,越可以為群眾逃生贏得時間。
  • 地震預警:與地震波「賽跑」
    在地震多發區域布設密集的、觀測數據實時傳輸的地震臺網,一旦發生地震,地震預警中心會在數秒內對震中附近地震臺站的觀測記錄(特別是P波)進行處理並估算地震參數,一旦判定為破壞性地震,就可向可能遭受破壞但地震波尚未達到的震中外圍地區發出警報,人們通過電視、簡訊和地震預警終端等設備接收到警報後,利用地震預警系統提供的數秒至數十秒預警時間,採取避震措施減少人員傷亡,重大基礎設施和生命線工程可以實施緊急處置措施避免次生災害
  • 大數據:地震速報預警的「幕後英雄」
    但那些在天津市民腳下不被感知的微小震動,都被布局在本市的200餘個地震臺站所「捕捉」,每秒在上下、南北、東西三方向採集到的300個數據被24小時不間斷地實時傳輸至地震臺網中心。在大數據的助陣下,地震臺網技術人員可以通過綜合分析進行速報和預警,為政府部門提供決策服務,提前化解風險。  走進位於市地震局的地震臺網中心,首先看到的是一排排碩大的機櫃和數十臺電腦。
  • 內江新增7個流動地震臺 地震監測預警能力進一步提高
    近日,四川省地震局在內江市威遠縣鎮西鎮、新店鎮安裝布設7個流動地震臺,對該區域地震活動進行加密觀測。本次布設的7個流動地震臺,將與該區域內已有的10個省級流動臺站共同組成流動地震監測臺網,進一步減小地震監測誤差,提高對該地區地震監控的能力和成震機理的認識。
  • 日本地震預警為何能搶跑過7.3級地震波?關於地震預警你不能不知的那些事....
    關於地震預警,很多人會把它和地震預報相混淆,雖然只差一字,但意思卻是千差萬別。地震預警不同於地震預報,是可以實現的。地震預報是指,在地震發生前發布地震警示(分為長期、中長期、短期和臨震預報)。地震預報尚無任何國家能夠準確進行。
  • 探訪「官方版」地震預警系統,我們離全面預警還有多遠?
    該終端設備的開發、維護商,廈門帝嘉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基礎介紹,終端機頂部共有紅、橙、黃、藍四個預警燈,對應本地預估烈度的四個警報級別。預警時機器會同步播放語音,通過外接擴音設備和學校廣播系統等可擴大傳播效果。
  • 四川內江新增7個流動地震臺地震監測預警能力進一步提高
    近日,四川省地震局在內江市威遠縣鎮西鎮、新店鎮安裝布設7個流動地震臺,對該區域地震活動進行加密觀測。本次布設的7個流動地震臺,將與該區域內已有的10個省級流動臺站共同組成流動地震監測臺網,進一步減小地震監測誤差,提高對該地區地震監控的能力和成震機理的認識。
  • 成都高新地震預警系統——地震可預警,預警能救命
    【地震預警和地震預報的區別】★--什麼是地震預警?地震預警就是地震發生時,利用電波比地震波速度快的原理,在地震波到達前給目標發出警告,以減少人員傷亡和次生災害。地震預警系統主要分為四個環節,地震監測、預警信息分析和處理、預警信息發布、預警信息接收和應用。
  • 成都地震預警技術出口海地 預警信息快于震波(圖)
    I.Trade公司將向美幻科技分批採購地震預警系統,並逐步在海地進行建設,這標誌著我國的地震預警技術將首次走出國門。  如何進行地震預警? 通過手機收到消息  「預警系統的工作原理就是與地震波打時間差,監測站需要搜集震前3-5秒的數據進行分析,因此有20公裡左右的預警盲區。
  • 地震預警系統
    按照系統響應的順序可包括:地震監測臺網、地震參數快速判測系統、警報信息快速發布系統和預警信息接受終端。整套系統的特點是高度集成、實時監控、飛速響應。尤其是飛速響應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地震預警系統其實就是在和地震波賽跑,多跑贏一秒,就能多獲得一秒的應對時間。 地震的成因是由於地下幾公裡至數百公裡的巖體發生突然破裂和錯動。
  • 接入地震預警系統 四川村裡的大喇叭能自動發出預警了
    「村村響」地震預警,能在民眾即將被大地震波及前,利用電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通過各村的「村村響」自動發出預警,提醒民眾避險、逃生、安定人心。今後,當附近發生強有感地震或破壞性地震時,地震預警將通過已開通縣區的下屬鎮鄉級廣播站和村級廣播室響徹全區所有鄉、鎮、村,提醒民眾避險。
  • 安徽省在郯廬斷裂帶附近布設了24個地震臺點和60個觀測項目
    我省在郯廬斷裂帶附近布設了24個地震臺點和60個觀測項目,涵蓋了電磁、流體、形變等全部前兆觀測手段。新安晚報、安徽網記者日前走進這些地震臺,為讀者揭秘日夜監視郯廬斷裂帶的「神器」。   地震儀深埋地下60多米  溪鎮,距離西側的郯廬斷裂帶20多公裡。這塊區域受郯廬斷裂帶影響,強烈變形。
  • 福建省已建成14575處地震預警信息發布終端
    記者了解到,這個和地震波賽跑「神器」就是地震預警接收終端。它利用電磁波傳播速度遠遠大於地震波傳播速度的規律,搶在破壞性地震波到達之前,接收預警監測臺網收集分析的數據,發布預警信息,能提供幾秒至幾十秒的應急處置時間。可別小看這短短的幾秒幾十秒!地震預警可以提醒震區的人們緊急採取措施逃生避險,不會被強震打個措手不及。
  • 廈門市已建成1437處地震預警終端(地震安全知識圖解)
    (記者 張江毅 通訊員 吳志群 攝)臺海網5月12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5月11日9時6分在印尼班達海發生5.4級地震……」昨日上午,5000多公裡外的印尼發生地震,在廈門,1400多臺地震預警信息發布終端同時收到數據並連續滾動播放。如果廈門周邊發生破壞性地震,終端則會提前發布預警,並倒數讀秒,提醒地震波抵達時間。
  • 中國應急管理報:福建推動電視 機頂盒發布地震 預警信息試點工作
    福建推動電視機頂盒發布地震預警信息試點工作本報訊 近日,福建省地震局主動拓寬地震預警信息發布途徑,聯合福建省廣播電視局、福建廣電網絡集團、中國電信福建分公司、中國聯通福建分公司、中國移動福建分公司,積極推動電視機頂盒發布地震預警信息試點工作,打通電視媒體發布渠道。
  • 大喇叭企業地震預警爆紅 合法性和有效性存疑
    「地震!要地震了!」不少市民意識到了這是預警,連忙撤離到小區的空曠地帶。這是6月17日。當天22時55分,四川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地震預警的原理並不複雜,就是利用縱波比橫波傳播速度快,以及電磁波遠比地震波傳播速度快的原理來實現。在地震發生後,預警中心通過震中附近的地震儀捕捉到縱波,利用地震波信息快速計算出地震參數(時間、地點、震級大小)、影響程度和預警時間;並搶在具有更大破壞性的橫波到達之前,對可能遭受破壞和影響的地區發出地震警報。
  • 地震預警:震後發出警報,有什麼用
    聽說預警系統是個好東西,可以在地震發生後發出警報。預警原理我們都懂,可是,地震預警不是在地震發生後發出警報嗎?有什麼用呢?
  • 利用電波預警地震的「神器」明年將在深圳開始安裝
    2019年06月19日訊 17日22時55分,四川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當天晚上到18日上午,一條成都某地地震前十秒倒計時預警的視頻,在網上刷了屏。地震發生時,當地很多群眾都通過電視、手機,在地震波到達之前接收到來自地震臺網的預警。記者從市應急管理局了解到,這樣的地震預警系統終端,明年也將在深圳10多所學校安裝,此外,目前深圳已建成室外應急避難場所149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