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贏地震波的「神器」廈門也有 目前已完成702處終端的安裝

2021-01-13 廈門網

金尚小學學生在地震預警信息發布終端查看信息。記者 唐光峰 攝
黃勁超 圖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記者 彭怡郡 通訊員 蔡欣欣) 前日晚上,宜賓地震引起了廣泛關注。同樣備受關注的,還有當地的地震預警系統。該系統成功預警本次地震,提前10秒向宜賓市預警,提前31秒向距震中124千米的貴州省畢節市預警,提前61秒向成都市預警。

  昨日,晨報記者從廈門市地震局了解到,類似的地震預警系統廈門也有。目前,廈門已完成702處地震預警信息服務終端相關設備的安裝。一旦周邊有破壞性地震發生,這些「神器」就可以搶在地震波到來前自動發布預警。

  規劃建設1420處終端

  據了解,根據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從2018年至2020年,廈門要規劃建設面向學校、社區(村)的地震預警信息專用接收終端,規劃建設任務數為1420處。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區進一步擴大預警終端的覆蓋率,實現社區(村)全覆蓋;鼓勵醫療機構、重要交通樞紐及其他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等建設地震預警終端。目前,廈門已有823家學校、社區、單位籤訂了地震預警接收終端安裝協議,其中702處已安裝到位。

  地震預警信息接收終端長啥樣?昨日,晨報記者在廈門市地震局看到了這臺「神器」。這臺「神器」看上去很普通,就是一臺LED信息屏,顯示著實況天氣、天氣預報等信息,還有地震知識宣傳短視頻。

  市地震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一旦周邊發生破壞性地震,屏幕上就會閃爍相應顏色的預警信號,發布地震「地點」「震級」「本地烈度」「發震時間」「震源深度」等預警信息。同時,屏幕上還有倒計時,提醒地震波到達的時間。如果地震烈度較高,終端還會發出警報聲。

  此外,市地震局正在進一步推動地震預警信息專用接收終端的建設。市民也可以在手機上下載「福建地震預警」APP,地震預警信號也會通過APP發布。

  利用波速度差實現預警

  地震預警原理是什麼?為何能夠跑贏地震波呢?市地震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地震發生時,會產生兩種主要地震波。一種是速度較快、震動較弱、破壞小的縱波,另一種是速度慢、但震動較大、破壞大的橫波。當地震發生,地震觀測儀捕捉到速度較快的縱波後,可搶在橫波到達預警目標區之前,對可能遭受破壞和影響的地區發出地震預警警報。

  地震預警警報會通過地震預警接收終端,利用高音喇叭和顯示屏向人們發出警報。這些預警信息的生成、傳遞、接收、發布等過程,全都是通過專業儀器和設備自動進行,不會有人工幹預,確保地震預警信息「跑贏」地震波,有助於減少傷亡和財產損失。

  市地震局工作人員也表示,地震預警系統仍有局限性。按照地震預警的原理,距離震源越近的區域,預警的時間就越短。由於信息發布渠道受到限制,震中附近區域的居民往往來不及採取措施。而且,還有很多複雜因素會影響地震預警的精確度。所以,市民還是要多參與防災減災的宣傳活動,以此提高自身防震避險的能力。

  地震預警≠地震預報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記者 彭怡郡) 地震預報,指的是在地震還沒有發生的情況下,對發震時間、地點和震級作科學預測。

  市地震局的專家指出,地震是在地下發生的,不能直接觀察,地震孕育的時間又非常漫長,影響地震的因素十分複雜,人類對地震發生的原理、規律還沒有完全認識,所以對地震的預測還很困難,特別是對地震的短時、臨近預報,成功率很低。

  而地震預警,則是在地震已經發生的情況下,搶在破壞性地震波到達之前,發布預警信息,提供幾秒至幾十秒的應急處置時間。

  研究表明,如果預警時間為3秒,可使傷亡率減少13%;如果預警時間為10秒和20秒,則可使人員傷亡率分別減少39%和64%。

  「地震雲」預示地震?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記者 曾昊然) 記者發現,昨天,有網民在網上發帖表示,長寧在地震前曾出現「怪雲」,是天象異變的象徵,預示地震要發生了。而在帖子後面,有廈門網民回復,廈門去年地震前,也曾出現過「地震雲」。根據網民的假設,出現了某幾種奇怪的雲就會地震。網上流傳的判斷方法也不盡相同。

  就此問題,記者請教了廈門市氣象局。據氣象局表示,「地震雲」是民間傳說,實際上,無論是氣象學還是地質學,都普遍認為地震與雲沒有聯繫。中國天氣網的官方微博「中國天氣」就曾闢謠:無論在氣象學還是地質學中,都普遍認為地震與雲沒有聯繫。

  所謂的「地震雲」,其實是波狀層積雲和透光高層雲。它們比較容易形成波狀、排狀,再加上太陽光照射,顯得有些與眾不同。另外,氣象專家也表示,這種尚未地震就以天降奇象、雲生異變來預測的方式並不靠譜。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跑贏地震波的「神器」廈門也有 已完成702處終端的安裝
    昨日,晨報記者從廈門市地震局了解到,類似的地震預警系統廈門也有。目前,廈門已完成702處地震預警信息服務終端相關設備的安裝。一旦周邊有破壞性地震發生,這些「神器」就可以搶在地震波到來前自動發布預警。
  • 廈門市已建成1437處地震預警終端(地震安全知識圖解)
    廈門外國語學校附屬小學的老師向學生介紹地震知識。(記者 張江毅 通訊員 吳志群 攝)臺海網5月12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5月11日9時6分在印尼班達海發生5.4級地震……」昨日上午,5000多公裡外的印尼發生地震,在廈門,1400多臺地震預警信息發布終端同時收到數據並連續滾動播放。
  • 利用電波預警地震的「神器」明年將在深圳開始安裝
    原標題:利用電波預警地震的「神器」明年將在深圳開始安裝晶報地震發生時,當地很多群眾都通過電視、手機,在地震波到達之前接收到來自地震臺網的預警。記者從市應急管理局了解到,這樣的地震預警系統終端,明年也將在深圳10多所學校安裝,此外,目前深圳已建成室外應急避難場所149個。預報地震仍是全球性難題地震預警系統究竟是怎麼樣的一種「神器」呢?「這實際上就是利用了電磁波和地震波打時間差。」
  • 地震預警跑贏地震波,這裡面的關鍵技術是什麼?
    據應急管理部官方微博消息,截至6月18日8時30分,地震已造成12人死亡,125人受傷。目前救援正在進行中。根據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官微發布的消息,此次地震,成都提前61秒收到預警。成都的180個學校、110個社區收到預警,都進行了疏散。
  • 福建省已建成14575處地震預警信息發布終端
    記者了解到,這個和地震波賽跑「神器」就是地震預警接收終端。它利用電磁波傳播速度遠遠大於地震波傳播速度的規律,搶在破壞性地震波到達之前,接收預警監測臺網收集分析的數據,發布預警信息,能提供幾秒至幾十秒的應急處置時間。可別小看這短短的幾秒幾十秒!地震預警可以提醒震區的人們緊急採取措施逃生避險,不會被強震打個措手不及。
  • 科學網—人工智慧全自動地震監測系統發布智能預警「跑贏」地震波'
  • 中國地震信息推送有望縮短至0秒 跑贏地震波
    中國地震信息推送有望縮短至0秒 跑贏地震波 2015-11-30 19:56:47「從接到中國地震臺網的速報到用戶接收到信息推送,我們目前可以在60秒左右完成整個過程,未來的目標是讓這個過程縮短到接近0秒」,今日頭條首席算法架構師曹歡歡說。  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據介紹,地震波分為縱波、橫波。與上下運動的縱波相比,水平運動的橫波才是造成損壞和傷亡的「元兇」。地震預警就是充分利用縱波與橫波速度間的時間差,向周邊民眾及時發出提醒。
  • 廈門布設22個臺站捕捉地震波 將在醫院學校商場試點發布預警
    而目前的科學技術還難以實現對地震的短期、臨近預報。因此,地震預警就成為有效減輕地震災害損失的重要手段。那麼,什麼是地震預警?它和地震預報有什麼不同?廈門開展地震預警有時間表嗎?近日,記者採訪了市地震局局長毛松林。  地震預報和地震預警,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性質迥異。  地震預報,指的是在地震還沒有發生的情況下,對發震時間、地點和震級進行科學預測。
  • 地震預警:與地震波「賽跑」
    地震預警「神器」跑贏地震波!一時間,來自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的地震預警系統在網上刷屏,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 地震預警和地震預報有何區別?地震預警系統如何運轉?地震預警能為人類帶來哪些好處?如何理性地看待地震預警本身的局限性?記者就此採訪了省地震局監測網絡中心副主任毛國良。
  • 地震波到來前十多秒發出警報
    據介紹,目前福建省已經建設地震預警信息發布終端4800多處,計劃分三年(2018—2020年)在全省18400個學校、社區(村)建設地震預警信息專用接收終端。 提前向數千接收終端發布預警 「57分時,感覺到房子在晃動,終端平臺立即發出藍色預警,臺灣海峽南部發生6.2級地震,地震烈度為3度。」
  • 打贏藍天保衛戰 廈門空港在行動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民航局「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工作方案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廈門廈門空港全面推動APU替代設施使用率提升、提高場內特種車輛電動化水平等一系列工作。APU替代設施方面廈門機場於2017年8月完成了T3候機樓橋載設備代替飛機APU項目民航行業驗收。
  • 地震前兆的探索:地震波激發與地震波檢驗
    這就是說,假定地震波能量在傳播中無損耗,震中的地心對稱點處的能量密度最大。該公式表明,能量密度δ在震中同一半球中隨震中與地心連線的長度增加而減少;在震中的另一半球,能量密度δ在震中的另一半球中隨震中與地心連線延長線的長度增加而增加。 舉例來說,2004年12月發生在印尼蘇門答臘外海的強震,就在遙遠的阿拉斯加、加州與厄瓜多引發了地震。
  • 地震預警APP登頂App Store免費榜:電波跑贏地震波!
    除上述幾種途徑外,由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開發的地震預警APP也是必備的手機軟體,截至發稿,地震預警APP已登頂App Store免費榜。電波跑贏地震波!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四川省地震預警重點實驗室主任王暾表示,地震預警不是地震預報,地震預警是在地震發生時,利用電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用電波向震中周邊發出警報,以實現在地震波抵達前,提前幾秒到幾十秒進行預警的技術。「有研究表明,如果人們能在地震發生時提前3秒收到預警,傷亡人數可以降低14%。
  • 能跑贏地震波還能「扮靚」大明湖燈光秀 濟南這家物聯網企業,「有...
    新時報記者近日採訪獲悉,這個聽起來比較陌生的企業和雲平臺,憑藉國內領先的技術,其實早已在多個領域取得成功應用,比如,去年在四川宜賓市長寧縣發生地震時跑贏地震波的地震預警系統,就是由這家企業提供物聯網技術支持。
  • 人造「地震波」給地球做「CT」
    今年第一階段海上探測工作從6月3日正式開始,經過「延平2號」震源船22名工作人員10多天的通力協作,按計劃完成了去年11月臺灣海峽發生的6.2級地震震源區地殼深部固定點及OBS測線走航激發探測,以及廈門島環島走航激發作業,並於6月15日回到廈門公務碼頭。
  • 雲南江川區又添置二套地震預警「神器」
    安裝地震預警終端  日前,雲南省玉溪市江川區第一中學、大街中學分別安裝了號稱能與地震波「賽跑」的地震預警終端,為廣大師生和學校附近居民提供地震波到來時的預警服務,從而減少地震時人員傷亡。
  • 完勝地震波速度 地震預警為中國減災爭分奪秒
    彼時,正在播出節目的電視突然屏幕上彈出地震預警信息,社區的高音喇叭突然響起,開始對地震波到達本地的倒計時讀秒。一些下載了地震預警APP的網民,從手機等各類終端同步收到地震預警信息。大家根據經驗和預報的所在區域受影響程度,迅速做出應急反應:有的拔腿就跑,飛奔向空曠地帶;有的躲到牆體支撐相對牢固的空間躲避;有的並沒有躲避,而是從容地拿起手機拍攝或者錄下讓其頗感新鮮的地震預警信息,在社交媒體上的朋友分享。
  • 從研究到應用:中國已全面開建國家地震預警工程
    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在今年國際減災日到來之際,組織地震專家科普解讀可有效服務減災的地震預警技術時透露,歷經從研究到應用的發展,中國在技術研發和系統試驗上已形成並打通了地震預警全鏈條,具備全面鋪開的軟硬體條件,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已全面開展建設。
  • 「跑」贏地震波 雅安突破地震預警「最先一公裡」—雅安「地震預警...
    地震預警是在地震發生後,利用地震波傳播速度小於電波傳播速度的特點,提前對地震波尚未到達的地區進行預警。「地震預警+村村響」模式是預警系統與廣播電視行政村應急廣播系統連接,共用網絡和對外發布裝置,具備易安裝、易維護、易推廣的特點,且運行成本低、效率高、覆蓋面廣。目前,已在蘆山縣安裝部署48套地震預警服務終端,實現了地震預警信息在蘆山縣行政村的全覆蓋,區域內所有居民將實時接收秒級破壞性地震預警信息。
  • 和地震波「賽跑」,地震預警系統是怎麼實現的?
    目前在國內使用範圍有多大?PALednc和地震波「賽跑」, 贏取提前預警的時間地震預警不是地震預測或預報。地震預報是對尚未發生、但有可能發生的地震事件事先發出通告,而地震預警則是破壞性地震已經發生、搶在嚴重災害形成之前發出警告。地震預報在全世界範圍內仍是一大難題,但地震預警是完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