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贏地震波 雅安突破地震預警「最先一公裡」—雅安「地震預警...

2021-01-21 瀟湘晨報

10月20日,四川省地震局在雅安市試點運行的「地震預警+村村響」項目通過地震預警技術專家團隊的驗收。

地震預警是在地震發生後,利用地震波傳播速度小於電波傳播速度的特點,提前對地震波尚未到達的地區進行預警。為開展地震預警信息發布試點工作,突破地震預警信息服務的「最先一公裡」,四川省地震局、四川省廣播電視局、雅安市防震減災服務中心通過深入調研,充分考慮地震預警信息發布模式、發布規範、覆蓋範圍、群眾可接受度、誤報漏報等問題,利用「地震預警+村村響」模式,率先在全省開展地震預警信息服務,該模式也是打通地震預警信息服務公眾「最後一公裡」的創新實踐。「地震預警+村村響」模式是預警系統與廣播電視行政村應急廣播系統連接,共用網絡和對外發布裝置,具備易安裝、易維護、易推廣的特點,且運行成本低、效率高、覆蓋面廣。目前,已在蘆山縣安裝部署48套地震預警服務終端,實現了地震預警信息在蘆山縣行政村的全覆蓋,區域內所有居民將實時接收秒級破壞性地震預警信息。

下一步,雅安市防震減災服務中心還將利用「地震預警+村村響」模式,進一步開展地震預警信息發布、預警信息接收、預警信息應用等探索性工作,力爭為全省提供更多「雅安經驗」。

(責任編輯:項楠)

【來源:四川省地震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雅安「地震預警+村村響」項目領跑全川
    雅安「地震預警+村村響」項目領跑全川 2020-11-12 18: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雅安7.0級地震 大數據上陣助建預警機制
    我國擁有世界最大的地震預警系統  在雅安地震中,幾乎與蘆山地震發生同時,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已經在計算機網絡、手機客戶端、專用預警接收伺服器、電視臺、微博等平臺上都同步發出了地震預警。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最先預測到雅安地震的發生。
  • 雅安地震:兩板塊「角力」擠出強震
    雅安與汶川同處「龍門山斷裂帶」,在科學家看來,從汶川到雅安,龍門山地震帶上的城市接連被摧毀,絕非偶然。中國地質調查局研究員、知名地質專家欒錫武表示,青藏和成都兩個板塊活躍的地區不僅是龍門山斷裂    雅安與汶川同處「龍門山斷裂帶」,在科學家看來,從汶川到雅安,龍門山地震帶上的城市接連被摧毀,絕非偶然。
  • 地震預警APP登頂App Store免費榜:電波跑贏地震波!
    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通過電臺廣播、手機簡訊、電視等途徑,提前61秒向成都發出預警,提前31秒向貴州省畢節市發出預警,提前10秒向宜賓市發出預警。除上述幾種途徑外,由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開發的地震預警APP也是必備的手機軟體,截至發稿,地震預警APP已登頂App Store免費榜。
  • 提前10秒預警,成都高新地震預警技術成功預警長寧地震
    地震預警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主任、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說,地震預警信息源還需要接入所有地震區中小學、危化企業,為地震脆弱對象打通地震預警應用「最後一公裡」,減少人員傷亡,減少次生災害。作為成都高新區引進的海歸人才,王暾團隊獲得了來自成都高新區的項目啟動資金與後續系列人才扶持資金。
  • 地震高能預警 寶貴的窗口時間能幹點什麼?
    圖源: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而地震預警,本質上來講是一場追逐遊戲。在地震發生時,震源主要會產生兩種地震波:一種是破壞性弱但跑得快的縱波(P 波),速度約為每秒 4 至 7 公裡;另一種是破壞力強但走得慢的橫波(S 波),速度約為每秒 2 至 5 公裡。也就是說,在觀測點捕捉到縱波並發出預警信號時,真正恐怖的橫波還沒有到來。
  • 「地震預警」與「地震預報」有什麼不同?
    「地震預警」不是「地震預報」!雖然它倆只是一字之差,但兩個概念不能再混淆了! 「地震預警」是指在破壞性地震發生以後,在某些區域可以利用「電磁波」搶在「地震波」之前發出避險警報信息,以減小相關預警區域的災害損失。 「地震預報」是對尚未發生的地震事件進行科學預測,根據相關法規發布可能發生地震的時間、地點和震級等信息。
  • 「跑贏地震波」一年後,災害預警博士王暾在做什麼?
    人能跑贏地震波嗎? 2019年6月17日,四川長寧發生6.0級地震。當時震中附近多地民眾在感受到震感前,便通過電視、手機、社區大喇叭等收到了預警提示。 這次地震成功提前10秒向宜賓發出預警,而距離震中300餘公裡的成都提前61秒收到了預警。
  • 科學網—人工智慧全自動地震監測系統發布智能預警「跑贏」地震波'
  • 地震預警跑贏地震波,這裡面的關鍵技術是什麼?
    記者 | 周小颺1「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6月17日22時55分,四川成都高新區大喇叭發出巨大的播報十秒倒計時後,發出了警報。這不是在發射衛星,而是地震預警。成都的180個學校、110個社區收到預警,都進行了疏散。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一名工作人員對界面新聞記者說,和地震預報不同,地震預警是在地震發生後,利用電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用電波向震中周邊警報,以實現在震波抵達前,提前幾秒到幾十秒預警。應對突發地震,預警技術究竟能為普通人提供多大幫助?
  • 地震預警系統
    按照系統響應的順序可包括:地震監測臺網、地震參數快速判測系統、警報信息快速發布系統和預警信息接受終端。整套系統的特點是高度集成、實時監控、飛速響應。尤其是飛速響應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地震預警系統其實就是在和地震波賽跑,多跑贏一秒,就能多獲得一秒的應對時間。 地震的成因是由於地下幾公裡至數百公裡的巖體發生突然破裂和錯動。
  • 地震預警:與地震波「賽跑」
    6月17日22時55分,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6公裡。在這場地震中,宜賓提前10秒收到預警,樂山提前43秒收到預警,成都提前61秒收到預警。 地震預警「神器」跑贏地震波!一時間,來自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的地震預警系統在網上刷屏,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
  • 成都高新地震預警系統——地震可預警,預警能救命
    最近我國各地地震頻繁,在造成嚴重的財產損失的同時,也造成了很大的人員傷亡,當前的科技水平尚無法準確預測或者預報地震;我國目前為止只有一次預測或者預報準確過並做出了有效的預防措施,是1975年2月4日在遼寧海城發生的7.3級強烈地震。關於地震預測或者預報的難度以及所帶來的一系列的社會壓力和恐慌,這是地震預測或者預報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
  • 【地理概念】地震預報和地震預警
    地震發生時,首先出現的是上下震動的P波,震動幅度較小,要過大約10秒到1分鐘時間,水平運動的S波才會到來,造成嚴重破壞。地震預警就是利用地震發生後,P波與S波之間的時間差。原理上,在距離震源50公裡內的地區,會在地震前10秒收到預警信息;90-100公裡內的地區,能提前20多秒收到預警信息。根據數據準確估計震級、震中位置以及快速估計地震對預警目標的影響等。
  • 完勝地震波速度 地震預警為中國減災爭分奪秒
    大家根據經驗和預報的所在區域受影響程度,迅速做出應急反應:有的拔腿就跑,飛奔向空曠地帶;有的躲到牆體支撐相對牢固的空間躲避;有的並沒有躲避,而是從容地拿起手機拍攝或者錄下讓其頗感新鮮的地震預警信息,在社交媒體上的朋友分享。
  • 地震預警APP遭受質疑 有人延遲6小時收到預警信息
    數到「一」的時候,家裡的床開始搖,媽媽說,「你晃床幹什麼?」她馬上意識到,地震了。經歷過汶川地震和多次小地震的她,感覺晃動不太厲害,在19樓也跑不了,就索性沒動。夜裡,她感覺又震了一次,不過沒有警報聲。那天她睡了一個踏實覺。在離震中雙河鎮更近的地方,警報來得更急促。家住宜賓敘州區的林藝離震中50多公裡,聽到警報拉響時是倒數5秒。
  • 地震預警與地震預報
    "地震預警"並非"地震預報",兩者不屬同一概念。"地震預報"是對尚未發生、但有可能發生的地震事件事先發出通告;而"地震預警"是指突發性大震已發生、搶在嚴重災害尚未形成之前發出警告並採取措施的行動,減少損失。"地震預警"的原理是在地震發生後,專業部門利用地震波傳播速度小於電波傳播速度的特點,提前對地震波尚未到達的地方進行預警。
  • 一文詳解什麼是地震預警?
    圖1 長寧6.0地震預警(圖片源於網絡)我們急切想知道:什麼是地震預警?地震預警和地震預報是一回事嗎?一、什麼是地震預警?圖3 地震縱波和橫波示意圖由於地震波的傳播速度每秒僅為幾公裡,相對電磁波的傳播速度每秒30萬公裡要慢得多,人們就將地震發生的消息用電磁波手段(電話、廣播、電視、網絡、手機)迅速地傳給遠方,在距發生地震較遠的地方地震波還未到達時收到警報,從而採取緊急措施進行逃生。地震預警可以減少地震造成的損失,避免次生災害的發生。
  • 地震預警準確嗎能搶先多少時間?地震預警並非地震預報
    這套由汶川縣地震部門在當地實施的技術系統為老百姓贏得了數秒的避險時間,這種技術,就是地震預警。  在地震發生前幾秒甚至幾十秒通過公共傳播平臺向民眾發布預警信息,是我國科技工作者近年來積極探索地震預警技術的一個縮影。地震前的「讀秒」警報,或將成為未來大災之前的「救命神器」。
  • 地震預警應該叫地震警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