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高能預警 寶貴的窗口時間能幹點什麼?

2021-01-12 品玩

6月17日晚22時55分,地震帶上的四川又發生了一場大地震。這次地震的震中位於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震源深度 16 千米,震級達到了 6.0 級,成都、重慶、南充多地均有強烈震感。

儘管對於四川人民來說,地震已經不算稀奇,但這次地震前突然響徹夜空的倒數讀秒,還是直接把久經沙場的川渝人民「嚇安逸了」。

一位四川人民說,超大聲的語音倒數 10 秒結束後,整棟樓房立刻開始搖晃,「還以為是三體人登陸了」。

還有不明就裡的居民,以為是樓下的串串店、小龍蝦店在喊號,10 號客人可以準備用餐了。

面對地震,川渝人民已經可以用樂觀和勇敢來化解,但這個突如其來的高科技警報還是讓不少「沒見識過」的震區居民們嚇了一大跳,甚至不知在寶貴的幾十秒逃生時間內作何反應。

另一邊,沒有被廣播覆蓋到的居民也通過手機上的專用地震預警終端和電視收到了通知。

敵軍還有10秒到達現場

據發布地震預警的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介紹,本次地震中,按與震中距離的遠近,宜賓市得到了 10 秒預警,樂山市 43 秒預警,成都市 61 秒預警。

這個首次大範圍啟用、還讓許多四川人民摸不著頭腦的地震預警系統,正是避免人員傷亡、在天災之中拯救脆弱生命的關鍵所在。

雖然不能提前52分鐘預知只要跑得足夠快,地震就追不上我

其實,地震預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

2007 年,日本氣象廳就推出了「緊急地震速報」系統,能夠在地震發生後幾秒到幾十秒的時間內向公眾發出地震警報。日本放送協會 NHK 等廣播電視機構負責向公眾轉播預警信息,地震地區和警報信息會自動合成語音圖文,不需要任何人工幹預。

而如今,經過近十年的努力,我國也建立起了大陸地震預警網,而且在響應時間、盲區半徑、震級偏差等關鍵指標上還領先於日本。

地震預警設施可以大致分為兩部分:地震監測儀器,和信息傳輸渠道。

首先,需要在地震多發區域安裝相對密集的地震檢測臺站,當臺站檢測到地震時,會將信息通過網絡以電磁波的形式傳到信息處理中心。當確認地震發生後,預警中心會將這些數據迅速分發至包括社區大喇叭、電視、手機在內的個人終端,和重大工程的企業終端。整個系統反應速度非常快,以上流程幾乎在瞬間完成

如今,地震預警網絡已經覆蓋了中國大部分地震斷裂帶。也就是說除了四川地區之外,雲南、甘肅等地震多發省份的居民也能收到地震預警。目前預警網已經覆蓋 6.6 億人,佔中國地震區人口 90%,覆蓋面積達到 220 萬平方公裡,是全世界最大的地震預警網絡

紅色部分為地震斷裂帶,綠色為預警網絡覆蓋區域。圖源: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

而地震預警,本質上來講是一場追逐遊戲。

在地震發生時,震源主要會產生兩種地震波:一種是破壞性弱但跑得快的縱波(P 波),速度約為每秒 4 至 7 公裡;另一種是破壞力強但走得慢的橫波(S 波),速度約為每秒 2 至 5 公裡。也就是說,在觀測點捕捉到縱波並發出預警信號時,真正恐怖的橫波還沒有到來。

而地震預警為我們爭取到的寶貴的幾十秒,正是縱波與橫波間的時間差。這也是為什麼宜賓、樂山、成都收到的倒數秒數從 10 秒到 61 秒不等。

歸根結底,地震預警並非地震預報。預警並不能預報地震,而是在地震開始之後和地震波賽跑,儘快通知震區居民,贏得寶貴的窗口時間。

預警時間確實很短,但對於生命來說,可能就是生與死的差別。

「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

在電影《唐山大地震》裡,地震發生時,辦公樓裡的人都瘋狂逃命,只有李晨飾演的方達在辦公室裡穩穩噹噹地坐著。

「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方達說。

但有了地震預警之後,這句老話就完全沒道理了:有了這幾十秒的反應時間,人們不會再在察覺到震感時「跑不了」。

據《西北地震學報》2002 年進行的研究表明,預警時間為 3 秒時,可使人員傷亡減少 14%;預警時間 10 秒,傷亡減少 39%,20 秒預警可以減少高達 63% 的傷亡。

據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講述,2013年4月20日,在雅安蘆山發生 7.0 級強震時,減災所已經提前檢測到地震波,通過與雅安市防震減災局聯合建設的地震預警網發出預警,安裝了地震預警手機軟體的雅安民眾提前 28 秒收到了地震情報。

地震預警頁面示例。圖源: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

在手機上收到預警後,成都的王先生在這 28 秒內迅速從 4 樓的家中跑到樓外空地上。王先生說,當其他人感受到晃動開始疏散時,他已經跑到了樓下。地震後王先生回到家中,發現客廳的吊燈已經掉落地面摔個粉碎。

利用寶貴窗口時間,贏得最大生面

既然地震預警系統如此精確及時,抓緊時間逃生又這麼重要,那聽到倒計時後到底應該怎麼辦?

反正千萬不能像某些朋友一樣滿腦子串串和小龍蝦,也千萬不要喜氣洋洋地跟著倒計時一起大聲數數。

地震預警時間雖短,但也足夠低樓層的人撿條命,高樓層的抄瓶礦泉水去承重牆角躲起來。

當聽到倒數時,可參考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給出的逃生時間表採取行動。聽到 20 秒預警時,4 層樓以下的居民不要猶豫,迅速衝出建築逃往開闊空地,10 秒預警足夠一二層居民逃脫,5 秒預警則足夠跑出平房。

圖源: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

如果時間不夠用,則迅速尋找承重牆附近的三角空間躲起來。但最好的躲藏姿勢並非抱頭蹲防,而是抱頭側躺。抱頭蹲下時,人容易受到來自上方的重壓而阻塞呼吸,直接用頸椎承擔重量,而側躺可以最大程度地用手肘和肋骨保證呼吸順暢,提高生還率。

目前,像預報天氣那樣預測地震仍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因為大地震出現太少,難以獲取研究樣本統計地震規律,也因為我們的觀測能力受限,迄今為止也無法觀測震源內部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但起碼我們可以建設越來越完善的地震預警系統,給人們更多求生的時間。

相關焦點

  • 刷屏的"地震預警神器"到底能不能救命?-刷屏,地震預警神器,救命...
    地震預警真的能救命嗎?今天我們就好好的了解一下。地震預警是怎麼回事? 昨晚地震發生時,宜賓提前10秒收到預警,成都提前61秒收到預警,那麼地震預警到底是如何提前預警的呢?首先明確的是,地震預警不等於地震預報。
  • 地震預警準確嗎能搶先多少時間?地震預警並非地震預報
    這套由汶川縣地震部門在當地實施的技術系統為老百姓贏得了數秒的避險時間,這種技術,就是地震預警。  在地震發生前幾秒甚至幾十秒通過公共傳播平臺向民眾發布預警信息,是我國科技工作者近年來積極探索地震預警技術的一個縮影。地震前的「讀秒」警報,或將成為未來大災之前的「救命神器」。
  • 厲害了,成都提前60秒收到地震預警!地震預警與預報有什麼區別?
    2018年5月9日,在汶川地震十年和全國第十個防災減災日來臨之際,成都高新區聯合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在成都高新區60個社區啟用地震預警「大喇叭」,通過社區廣播、手機、電視等多途徑,在地震波到達前提前預警,為民眾避險爭取寶貴時間。
  • 地震可預警,預警能救命,這個地震預警 App 你要下載 | 附連結
    地震可預警,預警能救命,這個地震預警 App 你要下載 | 附連結 中國地震臺網在 6 月 17 日測定:6 月 17 日 22 時 55 分,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發生
  • 與地震搶時間,每日互動助力地震預警信息發布
    其中,宜賓市提前10秒預警,成都高新區市民收到預警時間較震感提前61秒,重慶預警時間較震感提前了44秒。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具有地震預警能力的國家在四川長寧地震發生時,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通過對地震動波形的監測、分析、匯總,實現地震預警的有關參數計算和估算,從而生成地震預警警報並發布。
  • 成都高新地震預警系統——地震可預警,預警能救命
    成都高新地震預警系統——地震可預警,預警能救命 今天上午11:58分,吉林松原市寧江區發生4.4級地震。它不像天氣預報,預報錯了也不會有什麼社會輿論影響,但是地震預測一旦預報錯誤,鋪天蓋地的輿論壓力是難以想像的:——沒有做出預報,地震發生,社會輿論:狗屁磚家,吃屎——做出預報,地震沒有發生,社會輿論:狗屁磚家,瞎報製造恐慌,害人所以,我一直認為,從事地震研究工作的都是值得尊敬的,至少他們能頂住巨大的壓力繼續從事他們的本職工作。
  • 地震預警是什麼?四川宜賓地震提前61秒預警 地震預警系統解讀
    地震預警是什麼?宜賓地震預警系統如何運轉?6月17日,四川宜賓6.0級地震,成都提前61秒收到地震預警。「地震預警」是利用電磁波比地震波「跑得快」的優勢,提前向周邊地區發出的地震信號。研究表明,預警時間10秒,傷亡減少39%;時間為20秒,傷亡減少63%。
  • 地震預報那些事兒︱什麼是地震預警
    例如,古川第三小學就因為安裝了速報預報裝置,在地震前10秒鐘,校內就響起了地震預報廣播,正在上課的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馬上跑到了附近的安全地帶。這個事例告訴我們,在地震預報不過關的情況下,面對地震災害不斷發生,一些多地震的國家利用高科技手段,積極開展地震預警系統建設,為人類減輕地震災害帶來了一縷曙光。那麼什麼是地震預警?
  • 一文詳解什麼是地震預警?
    圖1 長寧6.0地震預警(圖片源於網絡)我們急切想知道:什麼是地震預警?地震預警和地震預報是一回事嗎?一、什麼是地震預警?二、地震預警和地震預報有人會問:這明明是警報怎麼能被稱為預警?追根溯源,「地震預警」這個名詞中的「預」字往往使人們認為是指在地震沒發生時或者地震發生之前發出的警報,這是因為在漢字裡「預」字有預先之意,所以很多人常常會把地震預警和地震預報相混淆。地震預報是指地震發生之前發出的預測。
  • 與時間賽跑 如果上海發生地震能提前預警嗎
    1984年5月21日發生在南黃海的6.2級地震、1996年11月9日發生在長江口以東海域的6.1級地震,曾對上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近年上海平均每年都會發生三次左右的地震,震級一般在3級以下,市民一般不會有明顯的感覺。  如果地震發生在上海  8月8日晚九寨溝地震剛剛發生時,同屬阿壩州的汶川縣電視臺在地震波到達前40多秒就發布了預警。
  • 地震預警和地震預測有什麼區別?地震是可以預測的嗎?
    隨後,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在微博上認領該信息,並稱該所與應急管理部門聯合建成的大陸地震預警網成功預警了這次地震。令人驚訝的是,距離1976年唐山7.8級大地震已經過去了44年,為何還會有餘震發生?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劉志坤說,許多人會認為44年是一段很長的時間,但在地震科學研究中,不能以個人的生活經驗作為時間尺度進行衡量。
  • 「地震預警」與「地震預報」有什麼不同?
    「地震預警」不是「地震預報」!雖然它倆只是一字之差,但兩個概念不能再混淆了! 「地震預警」是指在破壞性地震發生以後,在某些區域可以利用「電磁波」搶在「地震波」之前發出避險警報信息,以減小相關預警區域的災害損失。 「地震預報」是對尚未發生的地震事件進行科學預測,根據相關法規發布可能發生地震的時間、地點和震級等信息。
  • 地震預警系統基本原理:和地震預報有什麼區別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6月17日22時55分,四川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不少四川網友表示,有關部門成功預警本次地震,並通過戶外廣播等方式向公眾發出預警提示。  什麼叫地震預警?地震預警作用有多大?同濟大學結構理論研究所教授羅奇峰教授以及相關地震學專家對此進行解答。  問:什麼是地震預警?
  • 網際網路提升預警速度 地震信息服務與地震波賽跑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地震新媒體負責人侯建民表示,地震研究是一門古老的行業,與網際網路結合能不能給地震減災工作帶來一些變化,還要等待時間的檢驗。如何通過網際網路為公眾提供細緻專業的地震信息服務等,地震部門正不斷嘗試和改進。
  • 成功預警四川九寨溝地震的app是叫什麼 地震預警軟體功能特色
    昨天晚上朋友圈就被四川地震刷屏了,祈福願當地的朋友都安全無恙!後來陸續有官方說,地震發生前40多秒,汶川縣電視臺中斷正常電視節目播放畫面,彈出地震預警信息,而且手機APP上同時提前發布了地震預警信息,有用戶問這款app是什麼?
  • 雲南江川區又添置二套地震預警「神器」
    安裝地震預警終端  日前,雲南省玉溪市江川區第一中學、大街中學分別安裝了號稱能與地震波「賽跑」的地震預警終端,為廣大師生和學校附近居民提供地震波到來時的預警服務,從而減少地震時人員傷亡。
  • 「無所不至」的日本地震預警
    與仍是世界難題的地震預報不同,地震預警已經在多個國家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系統。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實時地震預警系統的國家,能夠在地震爆發後極短的時間內,向相關地區的民眾傳達地震波將要到達的信息,並且儘可能地將各種特殊情況考慮在內,使預警信息「無所不至」。
  • 雖然地震無法預報,但卻可以預警,地震預警有什麼用?
    地震預報指的是在地震發生之前就預先得知,而地震預警則是指在地震發生之後,將地震即將到來的消息傳遞給大家,以便及時採取應對措施。在地震發生之後再進行預警,還來得及嗎?當然來得及。當地震發生的時候,會以震源為中心向外發射地震波,由於不同的地區距離震源的距離不同,所以地震波到達的先後順序也不同,基於這一原理,我們就可以對地震實現提前預警。
  • 宜賓地震牽動人心!快來了解一下地震預警APP
    [PConline應用]四川宜賓的地震,再次讓地震這個自然災害成為了熱門話題,祈禱災區人民平安。在這次地震中,地震預警系統及時的為震中附近的一些城市的民眾的發出了預警消息,為人們的逃生爭取到了不少寶貴的時間。
  • 完勝地震波速度 地震預警為中國減災爭分奪秒
    連日來,人們在密切關注抗震救災進展的同時,也注意到在本次震災中聲名遠播的地震預警技術。通過媒體中廣泛傳播的相關圖片和音視頻,很多人第一次直觀感受到這一技術在抗震減災中的重大價值。近年來,特別是2008年汶川地震以來,中國有關方面著力打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地震預警系統,盡最大可能為震災地區民眾爭取寶貴的逃生時間,打開生命「綠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