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探訪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信息化助力提升監測速報
近日,人民網記者探訪我國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業務樞紐和地震監測預報預警的國家級業務中心——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王海濤說,臺網中心牽頭組織西藏局、青海局、新疆局在中國測震站網規劃的基礎上,結合近年來多個工程項目建設現狀,提出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的提升措施,建設綜合野外站,還將在青藏高原地區建設測震基準二類站。
-
成都建地震烈度速報臺網 3分鐘精準定位烈度分布
但地震發生後,哪些區域受破壞程度最嚴重,哪些區域又相對較安全?如果通信中斷,又如何掌握「受震區域」的災情?現在,地震烈度速報臺網將派上用場,及時為應急救援提供科學依據。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從市防震減災局組織召開的地震烈度速報系統驗收會上獨家獲悉,由中央、市、區(縣)三級財政投資1300多萬元建設的成都地震烈度速報臺網正式建成,並率先通過以中國工程院院士許紹燮為組長的專家組驗收。
-
地震監測預報預警實現快速發展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借力信息化提升防震減災水平地震監測預報預警實現快速發展實時接收全國臺站數據和全球多個臺站共享數據,實現全國2分鐘內、全球10分鐘內有影響地震的自動速報。國內自動速報的平均位置偏差減小到10km,平均震級偏差0.2級。國外地震速報能力不斷提升。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中國地震臺網中心正在推進的信息化平臺建設。
-
巴中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項目通過現場驗收
記者20日從四川省地震局獲悉,該局派出的專家組對巴中市應急管理局、恩陽區、平昌縣等地的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項目建設進行了現場驗收。據了解,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項目包涵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項目、「8·8九寨溝」災後恢復重建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項目等,經國務院批准、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批覆,於2015年正式啟動,是四川省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項目之一。建設內容包含新建或改建基準站、一般站,新建數據處理系統、緊急地震信息服務系統、通信網絡系統、技術支持與保障系統等。專家組驗收現場。
-
探訪中國地震臺網中心:2022年將建立覆蓋全國的地震預警系統
原標題:探訪中國地震臺網中心:2022年將建立覆蓋全國的地震預警系統新京報訊(記者 應悅)「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四川宜賓市長寧縣(北緯28.39度,東經104.95度)發生3.4級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7月27日下午4點16分,中國地震臺網官方微博發布了最新的地震速報信息。
-
濟南成為首批山東省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試點示範城市
2020年7月,根據山東省地震局制發的通知,明確將濟南市列為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試點示範城市,在省內首先開展地震預警設備安裝,提供地震預警信息服務。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項目「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項目於2015年6月獲得發改委批准。2018年6月,項目完成初步設計,進入實施階段。
-
濟南市成為首批山東省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試點示範城市
2020年7月,根據山東省地震局制發的通知,明確將濟南市列為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試點示範城市,在省內首先開展地震預警設備安裝,提供地震預警信息服務。· 地震預警系統有什麼意義?「地震預警」 ≠ 「地震預報」· 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項目「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項目於2015年6月獲得發改委批准。2018年6月,項目完成初步設計,進入實施階段。項目工期共5年,計劃2023年完成。
-
中央媒體走進中國地震臺網中心,深入報導地震信息化建設成果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作為我國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業務樞紐和地震監測預報預警的國家級業務中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圍繞全國地震監測臺網數據的匯集、傳輸、處理、分析和服務等全流程業務鏈,初步構建了感知系統、信息資源、核心應用和智慧服務的新一代業務體系。
-
廣西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系統項目 廣西地震背景場觀測網絡項目初設...
近日,廣西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項目、廣西地震背景場觀測網絡項目初設報告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發改委組織的第三方評估機構的評估,項目初設獲得自治區發改委的批覆。廣西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項目、廣西地震背景場觀測網絡項目是《中國地震局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同加強廣西壯族自治區防震減災能力建設合作協議》重要合作內容之一,項目的實施著力於建立廣西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體系和背景場數據處理系統,優化觀測臺網布局,填補空白監測區域,提升全區範圍的地震烈度速報能力和重點區域的地震預警能力,為構築廣西地震安全防護體系提供支撐,為經濟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
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抓緊實施 今年6月起在雲南等地試運行...
2021年全國地震局長會議於8日在京召開。會議指出,今年要加快建設中國地震預警網,確保6月份在京津冀、四川、雲南實現預警功能建設目標,推進高鐵預警試點,加快形成預警服務能力。對此,中國地震局有關單位負責人進一步介紹,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正在抓緊實施,本著邊建設邊發揮作用的原則,將於今年6月份優先完成京津冀、四川、雲南等重點地區工程建設,提前開展試運行並通過電視、手機、預警終端等多種手段,面向社會提供秒級地震預警和分鐘級地震烈度速報信息服務,為當地減輕地震災害提供技術支撐。
-
從研究到應用:中國已全面開建國家地震預警工程
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在今年國際減災日到來之際,組織地震專家科普解讀可有效服務減災的地震預警技術時透露,歷經從研究到應用的發展,中國在技術研發和系統試驗上已形成並打通了地震預警全鏈條,具備全面鋪開的軟硬體條件,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已全面開展建設。
-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將向震中微博用戶自動推送速報
中新網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 馬學玲)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主任潘懷文17日在北京宣布,以後,該中心官方微博(@中國地震臺網速報)發布的地震快訊,將在10秒內向震中所在地的微博用戶推送信息。 事實上,近年來,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不斷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去年4月1日起,中國地震臺網實現了自動地震速報,通過手機APP、微博、微信、網站等對外同步發布。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地震臺網官方微博在開通初期,通過技術研發實現了地震速報的自動發布,並通過微博粉絲服務平臺實時提醒全體粉絲。一年以來,「震長」風靡網絡,截至目前,粉絲已近500萬。
-
地震發生後最快5秒鐘發出預警!2022年底,河南將完成地震烈度速報與...
濮陽縣地震局渠村地震臺內的基準站□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孫煊哲通訊員張婷婷文圖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一直是世界各國重點研究的項目,5月11日記者從省地震局了解到,到2022年底,河南將建成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項目
-
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定製軟體 「先行先試」部分測試在川舉行
8月4日,中國地震局組織專家組來到四川省地震局,對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定製軟體「先行先試」部分展開測試。本次測試以結果和應用為導向,聚焦地震預警、地震烈度速報、信息發布等核心、急迫功能以及關鍵性能的實現,採用線下和在線運行相結合方式進行,主要對波形交換管理、地震預警、地震烈度速報、地震參數速報、綜合地震波形分析、緊急地震信息服務、監控與運維等七大分系統開展測試,該測試將通過查找不足、總結經驗,為後期軟體整體推進和推廣應用積累經驗。
-
省地震局組織召開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安徽子項目領導小組...
為進一步加快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安徽子項目建設, 1月5日下午我局組織召開了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安徽子項目領導小組第7次會議,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項目領導小組組長張有林出席會議,局項目領導小組成員、項目辦、實施組、財務及檔案組有關人員參加會議。
-
山西地震預警系統正在建設中 地震預警和地震預報有何區別?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2019年6月17日22時55分,四川宜賓市長寧縣(北緯28.34度,東經104.90度)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地震發生後,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向公眾發出地震預警。山西是否有地震預警系統?地震預警和地震預報有何區別?
-
京津冀攜手提升地震監測預測預警能力
三地攜手提升地震監測預測預警能力三地攜手提升地震監測預測預警能力先期開展觀測臺站標準化建設與改造試點河北新聞網訊(記者曹智)從省地震局獲悉,近日,省地震局會同北京市地震局、天津市地震局
-
探訪「官方版」地震預警系統,我們離全面預警還有多遠?
我國關於地震預警系統的研究工作,早自2001年就已開始。「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項目副總設計師、副總工程師,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副所長李山有回憶,研究初期主要是進行地震預警相關技術的探索性工作,例如地震預警的可行性研究,震級、震中位置、預測烈度等地震預警參數的實時快速估算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論、方法層面」。
-
大數據:地震速報預警的「幕後英雄」
但那些在天津市民腳下不被感知的微小震動,都被布局在本市的200餘個地震臺站所「捕捉」,每秒在上下、南北、東西三方向採集到的300個數據被24小時不間斷地實時傳輸至地震臺網中心。在大數據的助陣下,地震臺網技術人員可以通過綜合分析進行速報和預警,為政府部門提供決策服務,提前化解風險。 走進位於市地震局的地震臺網中心,首先看到的是一排排碩大的機櫃和數十臺電腦。
-
地震預警:與地震波「賽跑」
目前,墨西哥、日本等國家已經建立了比較成熟的地震預警系統,而我國在汶川地震之後也加緊了相關建設。據了解,中國地震局總投資為18.7億元的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項目於2015年6月獲國務院批准立項,2018年7月召開實施啟動大會,計劃於2020年在部分地區率先形成地震烈度速報能力,2023年在全國形成地震預警能力。 地震預警系統是如何運轉並發揮作用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