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蛞蝓難過,雖所有的海蛞蝓都可以成為我的對象,但我找不到它們

2021-01-09 曉南圖集

在上一篇文章中,小林給大家介紹了巴西亞企鵝為了從自己的棲息地到捕食地要經歷了很多艱難險阻,其中就是要經過一片浮冰之地,有浮冰的地方除了浮冰會在巴西亞企鵝經過時壓過它的背部以外,還有一些它們的天敵,比如像是豹海豹這樣的強勁的天敵會隱藏在冰面下,然後突然襲擊巴西亞企鵝。為此巴西亞企鵝做出了選擇,不過不管它們選擇了什麼,它們終究是要到捕食地去的,不然就會在棲息地被活活地餓死。

在巴西亞企鵝前往它的捕食地之時已經臨近冬季了,此時,海面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溫度降低導致南極洲的海面開始大量的結冰,每一天都會大約有10萬平方公里海面被冰凍,等到了冬季,這裡就基本被冰塊所覆蓋,也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白色荒漠。相信看到過白色荒漠的朋友都會驚嘆不已。像小林就比較喜歡白色,雖然乍一看上去,白色荒漠是一片白雪皚皚的樣子,讓人感到純潔和安詳,但是仔細想來,它上面也因為沒有任何的生命而顯得異常的寂靜,就讓人覺得有些恐怖。

不過這只是冰面上的情況,在冰面上確實無法看到一隻動物,因為除了冰雪以外,還經常會颳起暴風雪,所以非常的危險。但是冰面下的情況就非常的不一樣了,在淺海裡,冰面下會有非常多的動物,甚至可以使用密集這兩個詞來形容。其中小林一眼看過去,這其中大部分都是海星,因為《動物世界》在播放的時候還按了快進鍵,所以小林可以看到海星在海底遊動的動作,真的是讓喜愛至極。

小林小的時候就非常的想養一隻海星,就是因為小林的媽媽有一次去山東出差,然後她跟小林說她在那裡養了海星,所以小林非常的想自己也可以跟媽媽一樣養一隻海星。但是媽媽說,雖然那些海星真的很漂亮,但是即使在她的精心照顧下,那些海星還是很快就死掉了。所以小林覺得這種東西可能真的非常難養,對條件要求很高吧。那麼大家有養過海星嗎?還是只見過在超市裡賣的那種幹的海星呢?可以在評論區討論一下哦。

除了海星以外,還有一種我們並不是很熟悉的軟體動物叫做海蛞蝓,這種小東西,它身上長了一些奇怪的觸角,讓人看起來既不討厭,但也不會非常的喜歡,大家覺得它長得怎麼樣呢?重要的是,它跟一般的動物有一些不同之處在於它是雌雄同體的動物,也就是說,它只要再找到另外一隻同類,那麼它們就互相體外受精了。

那有的朋友可能就會覺得這種東西有這麼強大的技能,它們不應該會泛濫成災嗎?其實並不會的,因為,它雖然只要遇到一個同類,就能夠進行交配,但是它們完全看不見,即使在運動的時候,在距離它只有兩三釐米的地方,有一隻同類它都看不見。所以說只有在運氣特別好的時候,兩隻海蛞蝓走著走著,剛好就碰到了的時候,它們才能夠互相的交配。

所以它們雌雄同體的這種特性也是為了能讓它們在看不見的情況下,更好的繁殖吧,上帝也算是它們關上了一扇門,又打開了一扇窗。當兩隻海蛞蝓好不容易相遇之後,它們就會互相的纏繞,然後互相給對方進行體外受精,這樣子它們之後就可以繁殖出小海蛞蝓了。

那麼大家還知道什麼有關於海蛞蝓的小知識嗎?可以在下方評論區告訴小林哦。

相關焦點

  • 人人都愛-海蛞蝓
    神秘的海底總是有各種神奇的生物帶給我們驚喜,海蛞蝓(kuò yú)首當其衝的成為海洋最萌軟體動物。這種生物除了能發出顏色漂亮的螢光外,其造型也非常奇特,尤其是頭部看上去特別像長了兩個犄角的小牛。海蛞蝓種類很多,有的通體多彩亮麗,有的晶瑩剔透,有的全身呈現黃色並帶有黑色斑點。海蛞蝓的名字來自英文的sea slug,是多種殼已經消失或退化的腹足動物的泛稱。
  • 攝影師潛水時拍到海蛞蝓 顏色鮮豔可釋放毒液
    某些只有兩英寸長的海蛞蝓擁有鮮豔的顏色,以警告捕食者它們可能是有毒的。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攝影師在潛水時拍到了一些顏色異常鮮豔的生物,這些生物看起來像深海裡可怕的怪物,實際上它們只是1英寸長。
  • 攝影師拍到海蛞蝓圖片
    海蛞蝓常常很難被發現,因為它們的體表顏色和紋理跟周圍環境很相近。 這些顏色鮮豔的海蛞蝓只有約5釐米長,絢麗的顏色向敵人暗示自己是有毒的。 海蛞蝓分布於世界各地海域中,廣泛產於暖海區域。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從海裡看,這些顏色絢麗光彩奪目的海蛞蝓看上去像一個個令人恐怖的巨型怪物, 但實際上他們都只有2.5釐米長。
  • 15種超可愛的「海蛞蝓」!
    藻類海蛞蝓 (Costasiella kuroshimae)藻類海蛞蝓別稱「葉羊」,其實這種可愛的海蛞蝓還沒有正式名稱,它主要生活在衝繩、琉球一帶,但延伸到印尼都可以看見他的蹤影裝飾法官海麒麟 (Cadlinella Ornatissima)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他的中文學名這麼奇怪,不過這種像花一樣的海蛞蝓,就生活在印度洋一帶,所以在臺灣的西邊海域也找的到喔
  •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像是穿越到人間的寵物小精靈
    它叫做大西洋海神海蛞蝓,聽著就霸氣,又是大西洋又是海神什麼的。洋氣!>是一種藍色、小型的遠洋翼蓑海蛞蝓,海生腹足綱海神鰓科軟體動物,屬於雌雄同體。這些海蛞蝓都是浮遊生物:它們上下顛倒的,利用水的表面張力來維持在水面,讓風和洋流把它們帶往其他地方去。
  • 海蛞蝓,海女神?沒殼蝸牛?
    各位讀者老爺們,上期咱們聊了適合做寵物的竹鼠,今天來點不一樣的,就講個一點都不適合做寵物的軟體動物——海蛞蝓。今天為什麼聊它呢?第一是因為知道的人比較少。第二是因為海蛞蝓長得真的是奇形怪狀,因為地域不同,海蛞蝓的形狀可愛的也有,驚悚的也有,藍的綠的白的黑的都有。
  •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 也叫「藍龍」或「蓑海牛」,是一種藍色、小型的遠洋翼蓑海蛞蝓,海生腹足綱海神鰓科軟體動物
  • 馬來西亞發現首隻雙頭海蛞蝓
    原標題:馬來西亞發現首隻雙頭海蛞蝓據英國《鏡報》8月15日報導,一隊電影製作人在東馬來西亞婆羅洲沙巴州海岸的一個沙洲發現世界上第一隻雙頭海蛞蝓。這種生物長約25毫米,同其他海蛞蝓一樣,雌雄同體。據悉,它看上去像是外星生物。
  • 藻類海蛞蝓:快看!它們是一群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羊
    藻類海蛞蝓,一種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動物。藻類海蛞蝓,Costasiella kuroshimae,屬於海兔科。但它還有個別名,Leaf Sheep,直譯過來就是葉羊。它身長也只有5mm,不到一個指甲蓋大小,摸起來的觸感也軟綿綿的。在幼年時期,剛剛從卵裡孵化出來時,它們是個小透明,長得和父母並不像。但,一旦它們吞食過海藻後,它們就會變成帶著珍珠光澤的亮綠色。
  • 神秘美麗的海蛞蝓
    該生物為大西洋海神海蛞蝓,俗稱海燕,或者藍龍,以水螅、水母等為主食,體態優雅、顏色鮮豔,外形極美,而且可愛。海蛞蝓的種類大概3000多種,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那些非常奇特的海蛞蝓吧!藻類海蛞蝓:這主要生活在衝繩、琉球一帶,但延伸到印尼都可以看到它的蹤跡。它的特別之外是會行光合作用。
  • 動物界的奇葩交配:雌雄同體生物海蛞蝓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通常情況下它們的交配時間可達到 3 小時,有時甚至可以持續一整天。頻率高、時間長的交配行為會消耗雄性袋鼬大量體力,使它們的體重減輕,並出現禿頂。有的雄性袋鼬甚至會在完成交配後的幾周內死去。 臭蟲也是動物界有名的「渣男」。交配時,雄性臭蟲會用自己像劍一樣的生殖器官,刺穿雌性身體某一部位,射精後便不負責任地匆匆跑開。
  • 神奇海蛞蝓:這串葡萄還是成精了
    是的,海蛞蝓其實就是海兔,雌雄同體的海兔(它們的繁衍極其方便,作為雌雄同體的神奇物種,可以「自攻自受」)。海蛞蝓屬淺海生活的貝類。它是甲殼類軟體動物家族中的一個特殊的成員。它們的貝殼已經退化為內殼。背面有透明的薄薄的殼皮,殼皮一般呈白色,有珍珠光澤。雌雄同體,棲息海底,體裸露,雌雄兩個生殖孔間有卵精溝相連。它們分布於世界暖海區域,中國暖海區也有出產這種動物。靠曬太陽就能填飽肚子!
  •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
    sea swallow, blue angle, blue dragon, blue sea slug今天要介紹我超愛的一個海洋生物,俗稱「藍海燕「、」藍天使「、」藍龍「,看到第一眼就讓人挪不開視線。△圖片來源Melissa Lynserra其實現今世界上有兩種藍海蛞蝓,上圖中左邊比較大隻的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大西洋海神海蛞蝓 (Glaucus atlanticus),右邊體型比較迷你的是它的近親:緣邊海神海蛞蝓 (glaucilla marginata)。不知道的一定以為右邊的小只是大西洋海神海蛞蝓的baby,其實兩隻都是成年體型。
  • 超級奇特的海蛞蝓,你了解多少?
    海蛞蝓生活在海岸的潮間帶、深海峽谷等地,已發現的海蛞蝓品種超過3000種。
  • 科普貼 | 海底萌物來襲,小豬烏賊、海蛞蝓、豆丁海馬......
    (hello,大家好~我就是傳說的小豬烏賊啦)透明的身軀、額頭上還有幾條時髦的空氣劉海遮擋著兩隻大眼睛,可愛又奇特的外形,看上去像是一個發光的玻璃球,簡直太吸引人啦!海蛞蝓不是蛞蝓,是螺類的一種,海兔科海洋腹足綱厚鰓亞綱,其頭上的兩對觸角突出如兔耳,又稱海麒麟。海蛞蝓屬淺海生活的貝類,是軟體動物家族中的一個特殊的成員,它們的貝殼已經退化為內殼,背面有透明的薄薄的殼皮,殼皮一般呈白色,有珍珠光澤,生活在海岸的潮間帶、深海峽谷等地。
  •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
    由於它們外形神似希臘神話中的海神Gaucus,所以又被命名為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它們分布較為廣泛,生活在東非和南非南海岸,歐洲東海岸,秘魯、澳大利亞、印度和莫三比克周邊海域。它們喜歡海流平靜的生活環境,因為身體很輕,會隨洋流及海風浮動,偶爾也會被衝上海灘。
  • 馬來西亞發現首隻雙頭海蛞蝓(高清組圖)
    據英國《鏡報》8月15日報導,一隊電影製作人在東馬來西亞婆羅洲沙巴州海岸的一個沙洲發現世界上第一隻雙頭海蛞蝓。   這種生物長約25毫米,同其他海蛞蝓一樣,雌雄同體。裸鰓亞目動物專家和海洋生物學家克萊·布萊斯(Clay Brycethe)稱:「我已經在深海研究裸鰓亞目動物1萬個小時,從未見過像這樣的雙頭海蛞蝓。」   布萊斯認為它是先天畸形,有可能是基因混合或海洋汙染造成的。後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隨隊的亞倫·伯蒂·傑寇斯基(Aaron "Bertie" Gekoski)稱:「為了拍一個面部特寫,我等了將近一個小時。
  • 峇里島現奇異海蛞蝓 如同外星生物長13條腿
    網易科技訊11月1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日前深海潛水者在位於峇里島海岸附近的海底發現了一種怪異的海蛞蝓,其似乎像一個外星生物,軀幹很長,身體呈膠凍狀,軀幹兩側有13條布滿尖刺的腿,而頭部類似於一個透明的果凍。
  • 海蛞蝓似乎為動植物混合體 可生成葉綠素
    據《生活科學》報導,最新一項研究發現,通體碧綠的海蛞蝓(sea slug)似乎是動物與植物的混合體——這是科學家發現的第一種可生成植物色素葉綠素的動物。 海蛞蝓看上去從其吃掉的藻類身上獲取了令這種技能成真的基因。利用「竊來」的基因,它們可以進行光合作用——植物利用這一過程將陽光轉化為能量。
  • 每隻海蛞蝓都有雄雌兩種生殖器 關鍵是能同時使用
    我去的那一天,觀眾裡有150名六年級生和88名二年級生,此外還有好多5歲大的孩子趴在11立方米的巨型水箱前,等待當晚的兩位主角登場:30公斤重的雄章魚「Rain」,以及20公斤重的雌章魚「Squirt」。所有人都等著看兩隻章魚會做出什麼羞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