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新冠病毒可通過眼結膜感染 1天後轉至呼吸道等

2021-01-09 網易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張若婷

新冠病毒能不能通過眼結膜傳播?當地時間3月14日,生物科學預印本平臺bioRxiv發表了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通過眼結膜途徑傳播的新研究「Rhesus macaques can be effectively infected with S 1 ARS-CoV-2 via ocular conjunctival route」。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秦川團隊首次發現新冠病毒可通過結膜途徑傳播的實驗證據,即恆河猴可通過眼結膜途徑有效感染新冠病毒,這為病毒預防,尤其是醫護人員的防護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持。

基於臨床症狀、病毒載量檢測和血清學檢查,作者們發現,恆河猴可以通過結膜途徑感染新冠病毒,且病毒會在感染1天後,從結膜轉移到呼吸道和其他組織

該研究的作者團隊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以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通訊作者為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所長,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秦川。作為比較醫學、病理學專家,秦川曾於2003年負責參加「SARS感染動物模型的建立」,此外還帶領團隊進行過多種傳染病的動物模型實驗。

COVID-19的暴發具有很高的傳染性,目前普遍認為新冠病毒主要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呼吸道飛沫或直接親密接觸進行傳播,然而其他潛在的傳播途徑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在此前的臨床病例中,患有SARS(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和COVID-19的結膜炎患者都有在眼淚和結膜分泌物樣本中檢測到病毒RNA的情況。

此前,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王廣發在前往武漢工作並被確診新冠病毒感染後,也推測自己感染的途徑可能是病毒先進入眼結膜,而後再到全身。

但與此同時,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陳長徵團隊等研究組也曾表示,新冠肺炎患者的結膜囊中可以檢測到新冠病毒,但臨床分析數據不支持新冠病毒通過結膜途徑傳播。

在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將一定半數組織培養感染劑量(TCID50)的新冠病毒藥劑接種給3隻3到5歲的恆河猴(rhesus macaques),隨機選擇其中兩隻進行眼結膜接種,而另一隻通過氣管內注入進行接種,從而比較通過不同途徑感染新冠病毒的宿主體內病毒的分布和發病機理。研究人員僅通過單一途徑將病毒接種給恆河猴,以保證其確切的感染途徑。

研究人員每天觀察恆河猴的臨床體徵發現,通過兩種途徑感染病毒的恆河猴的體重和溫度都沒有明顯的臨床變化。研究團隊在接種後的0、1、3、5和7天(dpi)收集常規標本,包括鼻拭子和咽喉拭子。

此外,研究團隊還收集了恆河猴的結膜拭子和肛門拭子,以探索宿主體內新冠病毒的潛在排出途徑。

值得注意的是,接種後第1天,研究人員能夠在通過眼結膜途徑感染的恆河猴的結膜拭子中檢測到病毒載量,但隨後就無法再在結膜中檢測到病毒。研究團隊認為,這意味著接種的新冠病毒可能會從結膜轉移到呼吸道和其他組織。

在接種後1到7天,三隻恆河猴的鼻拭子和咽喉拭子中都能夠持續檢測到病毒載量。

此外,在結膜接種新冠病毒14天和21天後,兩隻恆河猴體內仍可檢測到針對新冠病毒的特異性IgG抗體,這表明它們的確被新冠病毒感染。

對於肛門拭子,儘管在結膜接種病毒的恆河猴中未檢測到病毒載量,但可以在通過氣管內注入途徑接種的恆河猴樣本中持續檢測到。

在接種病毒後7天,研究人員將氣管內接種的恆河猴和其中一隻結膜接種的恆河猴安樂死並進行了屍檢。

對於結膜接種的恆河猴,病毒載量主要分布在:鼻淚管系統和眼內,包括淚腺、視神經和結膜鼻腔;鼻子內,包括鼻黏膜、鼻甲和鼻孔;咽喉中,包括咽頭、軟顎骨和氣管;口腔中,包括檢查袋和腮腺;以及其他組織,包括肺的左下葉、腹股溝和直腸旁(淋巴結)、胃、十二指腸,盲腸和迴腸。

三隻接種了病毒的恆河猴接種後0、1、3、5和7天的眼結膜、鼻、喉和肛門拭子標本的病毒載量,C-1和C-2代表結膜途徑接種病毒的兩隻恆河猴,IT-1是氣管內途徑接種的恆河猴

相比之下,通過氣管內接種的恆河猴體內病毒的分布有所不同。病毒複製主要出現在肺中,並且鼻中隔、氣管、下頜淋巴結、扁桃體、肺淋巴結和部分節段的消化道(包括盲腸、結腸、十二指腸和空腸)病毒載量也比較高。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員在恆河猴消化道的不同部分都可檢測到病毒,這表明消化系統可能易受新冠病毒感染

與通過氣管內途徑接種病毒的恆河猴相比,結膜感染的恆河猴體內的病毒載量和分布在鼻淚系統中相對較高,但在肺中相對較輕且局部。然而,這兩種途徑均可引起消化道感染。

這些實驗結果表明,結膜是新冠病毒傳播的門戶。研究者能夠在幾種鼻淚系統的相關組織中檢測到病毒載量,尤其是在結膜、淚腺、鼻腔和喉嚨中,它們充當了眼部和呼吸組織之間的病毒運動的「橋梁」。

值得注意的是,淚道作為將淚液從眼表面收集和輸送至鼻下鼻道的導管,也便於將病毒從眼組織向呼吸道組織引流。

實際上,以前的報告表明,儘管結膜、鞏膜或角膜能夠吸收含病毒的液體,但包括淚液和分泌物在內的大多數液體都被排入了鼻咽腔或被吞咽下去了。淚道上皮也可能有助於淚液的吸收。

研究結果與病毒通過結膜途徑進入宿主的解剖學特徵也是高度一致的。研究人員表示,目前人們主要通過戴口罩來預防新冠病毒,該方法主要保護鼻和口腔黏膜,但暴露於環境中的結膜很容易被忽視。

這一研究的結果表明,暴露的黏膜和不受保護的眼睛會增加SARS病毒或新冠病毒感染的風險,這意味著,特別是對臨床醫生而言,當與病人接觸或到人多的地方時,我們有必要提高對眼睛保護的認識,在日常生活中定期洗手並戴上防護眼鏡。

研究人員在文章最後寫道,只有切斷新冠病毒的一切傳播方式,我們才能有效地阻止COVID-19的傳播。

(原標題:研究證實新冠病毒可通過眼結膜感染,1天後轉至呼吸道等組織)

(責任編輯:喬俊婧_NBJ11279)

相關焦點

  • 可致呼吸道感染、角膜結膜炎、胃腸炎等
    更易發生各種呼吸道及腸道傳染病,近年來,因腺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暴發疫情在國內外時有報導。腺病毒常侵犯呼吸道、消化道黏膜等,非常耐熱耐酸腺病毒是一種引起人畜共患急性傳染病的病毒,常侵犯呼吸道及消化道黏膜、眼結膜和淋巴結等,該病毒是在1953年由Rowe等人從人體腺樣組織中首次分離,1962年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C-TV)將該新病毒正式命名為腺病毒。
  • 深圳市三院在新冠肺炎患者唾液、眼結膜分泌物中檢測到新冠病毒核酸
    今日,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南方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宣布醫院研究團隊此前已在新冠肺炎患者的唾液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核酸,在患者的肛拭子樣本中分離到活病毒,呼吸道樣本與糞便樣本中的病毒具有99%以上的同源性。
  • 新研究:新冠病毒可破壞血腦屏障
    新華社北京11月2日電 新冠病毒感染症狀多樣,呼吸道症狀是其主要表現,還有一些患者症狀指向血管炎症。一個美國研究團隊最新發現,新冠病毒還能讓血腦屏障出現「漏洞」,潛在破壞大腦神經網絡。美國坦普爾大學劉易斯·卡茨醫學院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學術期刊《神經生物學疾病》報告說,全球各地新冠患者中30%到80%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包括頭暈、頭痛、噁心和注意力渙散等,表明新冠病毒可能影響了中樞神經系統的細胞。
  • 美國坦普爾大學新研究:新冠病毒可破壞血腦屏障
    新華社北京11月2日電新冠病毒感染症狀多樣,呼吸道症狀是其主要表現,還有一些患者症狀指向血管炎症。一個美國研究團隊最新發現,新冠病毒還能讓血腦屏障出現「漏洞」,潛在破壞大腦神經網絡。美國坦普爾大學劉易斯·卡茨醫學院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學術期刊《神經生物學疾病》報告說,全球各地新冠患者中30%到80%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包括頭暈、頭痛、噁心和注意力渙散等,表明新冠病毒可能影響了中樞神經系統的細胞。
  • 美團隊新研究:新冠病毒可破壞血腦屏障
    新冠病毒感染症狀多樣,呼吸道症狀是其主要表現,還有一些患者症狀指向血管炎症。一個美國研究團隊最新發現,新冠病毒還能讓血腦屏障出現「漏洞」,潛在破壞大腦神經網絡。  美國坦普爾大學劉易斯·卡茨醫學院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學術期刊《神經生物學疾病》報告說,全球各地新冠患者中30%到80%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包括頭暈、頭痛、噁心和注意力渙散等,表明新冠病毒可能影響了中樞神經系統的細胞。
  • 研究顯示冷鏈條件下新冠病毒可存活3周,進口凍肉或致跨境傳播
    他們通過實驗發現,在4°C及-20°C的條件下放置21天後,添加到雞肉、三文魚、豬肉裡新冠病毒仍有傳染性。該研究結果的預印本於8月17日在bioRxiv在線發表。國內,北京學者繼續深挖新發地批發市場,疫源逐步鎖定到批發市場負一層一個水產攤位上。該攤位唯一的進口商品是冰鮮三文魚。
  • 俄專家:蚊子體內的新冠病毒一天之內就會死亡,不會引起呼吸道病毒...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俄羅斯聯邦消費者權益保護和公益監督局流行病學中央科學研究所自然起源疾病診斷新方法科研小組負責人柳德米拉∙卡蘭向衛星通訊社表示,多種蚊子體內的新冠病毒一天之內就會死亡,吸血蚊蟲攜帶的大部分病毒都不會引起呼吸道病毒感染。
  • 研究顯示冷鏈條件新冠病毒可存活3周,進口凍肉或致跨境傳播
    他們通過實驗發現,在4°C及-20°C的條件下放置21天後,添加到雞肉、三文魚、豬肉裡新冠病毒仍有傳染性。該研究結果的預印本於8月17日在bioRxiv在線發表。 國內,北京學者繼續深挖新發地批發市場,疫源逐步鎖定到批發市場負一層一個水產攤位上。該攤位唯一的進口商品是冰鮮三文魚。
  • 大連:新冠病毒疫苗接種 按照「兩步走」方案開展
    第二步隨著新冠病毒疫苗產量的逐步提高,將會有更多的疫苗投入使用。通過有序開展接種,符合條件的群眾都能實現「應接盡接」,逐步在各人群當中構築起人群的免疫屏障,阻斷新冠病毒的傳播。 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是否安全?新冠病毒疫苗和其他疫苗一樣,在上市流通前都經過動物實驗、人體預測試驗、人群Ⅰ、Ⅱ期、Ⅲ期臨床試驗,疫苗安全性得到了多次驗證。
  • 最新研究:新冠患者生精細胞上發現病毒!或可通過性傳播?JAMA:病毒...
    而另一方面,隨著新冠疫情的發展,越來越多專家學者開始展開深入研究。前不久就有研究提示新冠病毒感染可能造成腎臟和睪丸損傷,引發一陣慌亂。難道感染新冠病毒,真的可能會「斷子絕孫」?01 性傳播也是新冠病毒傳播途徑之一?生精細胞包括精原細胞、初級精母細胞、次級精母細胞、精子細胞和精子。
  • 柳葉刀子刊:新冠患者咽拭子轉陰後,糞便陽性仍可持續近5周
    自從科學家們確認了糞便中新冠病毒的存在,學術界就開始高度關注「糞口傳播」的可能性。那麼糞便中的病毒陽性能夠保持多久?當地時間3月19日,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胃腸病學和肝病學》在線發布了一篇通訊文章(Correspondence),中山大學團隊等研究人員發現,即便是在患者呼吸道樣本新冠病毒檢測轉陰性後,其糞便樣本呈病毒陽性的時間仍可長達近5周。
  • 專家:新冠病毒主要在呼吸道複製 慢性攜帶不太可能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施一4月23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目前的研究和臨床實踐看,目前所知新冠病毒主要在呼吸道複製,慢性攜帶不太可能。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施一圖片來源:中國網  他說,從其同類的兩種冠狀病毒,比如引起非典和中東呼吸綜合症的兩種冠狀病毒,尚未觀察到感染者持續帶毒,從我國幾萬名新冠恢復者來看
  • 新冠病毒可在貓或高溫高溼下傳播?看這些研究重塑我們的認知!
    新冠病毒或不能感染男性生殖系統 4月4日,南京醫科大學劉雲等團隊在medRxiv 在線發表研究論文,該研究共納入13例男性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其中12例康復,1例死亡。結果表明康復的12例患者精液樣本核酸檢測的SARS-CoV-2 RNA均為陰性;另一例死亡患者的睪丸活檢組織樣本經核酸檢測為病毒RNA陰性。
  • 米蘭大學研究:2019年11月義大利已有兒童感染新冠
    近日,米蘭大學研究人員對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期間,米蘭地區出現的39例皮疹病例所保留的咽拭子樣本進行了研究分析,其中38份樣本對新冠病毒呈陰性,而保留的4歲男童咽拭子樣本,則對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反應,並分離出了新冠病毒株。
  • 中科院專家:新冠病毒主要在呼吸道複製 慢性攜帶不太可能
    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施一4月23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目前的研究和臨床實踐看,目前所知新冠病毒主要在呼吸道複製,慢性攜帶不太可能。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施一圖片來源:中國網他說,從其同類的兩種冠狀病毒,比如引起非典和中東呼吸綜合症的兩種冠狀病毒,尚未觀察到感染者持續帶毒,從我國幾萬名新冠恢復者來看,也未觀察到長期帶毒的跡象。
  • 新研究稱美國一名無症狀新冠患者70天後仍有傳染性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9日報導,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在線發表的一項新病例研究顯示,美國一名71歲的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在長達70天的時間內釋放出呼吸道病毒感染顆粒,這名患者同時患有白血病根據這項研究,該患者在確診70天後繼續釋放出能導致新冠肺炎的SARS-CoV-2病毒感染顆粒。
  • 新研究稱美國一無症狀新冠患者70天後仍有傳染性
    【新研究稱美國一無症狀新冠患者70天後仍有傳染性】根據這項研究,該患者在確診70天後繼續釋放出能導致新冠肺炎的SARS-CoV-2病毒感染顆粒。在初步診斷100多天後,該患者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仍呈陽性,這表明她的身體內仍然含有來自新冠病毒的微量遺傳物質。
  • 我國科學家團隊揭示新冠病毒由水貂向人傳播的機理
    那麼,水貂是如何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該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在水貂呼吸道和肺臟高效複製、通過呼吸飛沫高效傳播、引起與人類新冠肺炎重症高度相似病理損傷的研究結果;同時證明,重組SARS-CoV-2 S蛋白疫苗接種水貂可成功預防肺部損傷
  • 我國科研團隊揭示新冠病毒由水貂向人傳播的機理
    ◎ 科技日報記者 李麗雲目前,歐美出現水貂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個案,近2千萬隻水貂被撲殺。那麼,水貂是如何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該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在水貂呼吸道和肺臟高效複製、通過呼吸飛沫高效傳播、引起與人類新冠肺炎重症高度相似病理損傷的研究結果;同時證明,重組SARS-CoV-2 S蛋白疫苗接種水貂可成功預防肺部損傷
  • Cell子刊:新冠病毒可感染心臟細胞!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作為導致COVID-19疾病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可以在實驗室培養皿中感染心臟細胞,這表明COVID-19患者的心臟細胞可能會被這種病毒直接感染。這一發現是利用幹細胞技術產生的心肌細胞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