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新冠病毒主要在呼吸道複製 慢性攜帶不太可能

2020-12-08 映象網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施一4月23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目前的研究和臨床實踐看,目前所知新冠病毒主要在呼吸道複製,慢性攜帶不太可能。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施一圖片來源:中國網

  他說,從其同類的兩種冠狀病毒,比如引起非典和中東呼吸綜合症的兩種冠狀病毒,尚未觀察到感染者持續帶毒,從我國幾萬名新冠恢復者來看,也未觀察到長期帶毒的跡象。因此,目前的知識認為,個體感染新冠病毒後長期帶毒的可能性極小,現階段也尚未得到證明其慢性化的免疫學和病毒學研究證據。

  關於新冠病毒是否會像流感病毒一樣常態化流行,施一介紹,有專家認為,這種可能性有,但是發生概率比較低。流感病毒具有高變異性、高傳染性的特點,例如今年人群對流感免疫,但明年流感病毒可能發生變異,產生新的毒株,導致再流行。目前沒有發現新冠病毒具有流感病毒這麼高的變異性,因此常態化的可能性不太大。也有專家認為新冠病毒傳播能力高,已有四種冠狀病毒為季節性流行,新冠病毒形成季節性流行,有一定的可能性。

  施一表示,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雖然中國付出巨大的努力,已經有效控制了疫情。但只要疫情在世界範圍內存在,疫情對人類的威脅就不能解除,疫情很難說在短期內結束。新冠病毒對是一個全新的病毒,人類對新冠病毒的認識還在持續不斷深入。下一步將持續深化科研攻關,一方面,要持續加強對病毒的監測,深入揭示病毒本質和流行規律,密切關注病毒變異情況。另一方面,要積極研發疫苗和有效藥物,為從根本上防控疫情提供強大的科學支撐。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專家:新冠病毒主要在呼吸道複製 慢性攜帶不太可能
    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施一4月23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目前的研究和臨床實踐看,目前所知新冠病毒主要在呼吸道複製,慢性攜帶不太可能。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施一圖片來源:中國網他說,從其同類的兩種冠狀病毒,比如引起非典和中東呼吸綜合症的兩種冠狀病毒,尚未觀察到感染者持續帶毒,從我國幾萬名新冠恢復者來看,也未觀察到長期帶毒的跡象。
  • 中科院專家:目前所知新冠病毒主要在呼吸道複製,慢性攜帶不太可能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定於4月23日15時在北京國二招賓館(北京市西直門南大街6號)東樓三層中會議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冠肺炎防控的科學知識普及,有關專家回答媒體提問。關於新冠肺炎疫情何時結束,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雖然中國付出巨大的努力,已經有效控制了疫情。但只要疫情在世界範圍內存在,疫情對人類的威脅就不能解除,疫情很難說在短期內結束。關於新冠病毒是否會像流感病毒一樣常態化流行,有專家認為,這種可能性有,但是發生概率比較低。
  • 俄專家:蚊子體內的新冠病毒一天之內就會死亡,不會引起呼吸道病毒...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俄羅斯聯邦消費者權益保護和公益監督局流行病學中央科學研究所自然起源疾病診斷新方法科研小組負責人柳德米拉∙卡蘭向衛星通訊社表示,多種蚊子體內的新冠病毒一天之內就會死亡,吸血蚊蟲攜帶的大部分病毒都不會引起呼吸道病毒感染。
  • 中科院:新冠病毒受氣溫影響相對較小,康復者慢性帶毒可能性極低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4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陳鼎)在4月23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施一表示,新冠病毒對溫度、紫外線、醫用酒精、含氯消毒劑等較敏感。
  • 研究:新冠病毒可通過眼結膜感染 1天後轉至呼吸道等
    COVID-19的暴發具有很高的傳染性,目前普遍認為新冠病毒主要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呼吸道飛沫或直接親密接觸進行傳播,然而其他潛在的傳播途徑仍有待進一步研究。在此前的臨床病例中,患有SARS(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和COVID-19的結膜炎患者都有在眼淚和結膜分泌物樣本中檢測到病毒RNA的情況。
  • 淺談慢性攜帶 一:免疫耐受性
    這一年多來肝區十分不舒服,人沒有精神,經常噁心。但肝功都是正常的,HBV DNA是8次方。我去了北京兩家大醫院,兩家醫院的教授都是權威專家。但是他們兩個說法有些出入,一位說需要吃抗病毒藥物,另一位說可以吃也可以不吃,吃了可能沒有效果,給我開了點護肝藥。我該怎麼辦?我到底該聽誰的?
  • 駱抗先 | 淺談慢性攜帶之:兩種「小三陽」慢性攜帶
    在我國,嬰幼兒時期感染B肝病毒,極大多數慢性化而成為「大三陽」的慢性攜帶者,病毒水平很高,由於免疫耐受性逐漸減弱,免疫清除性緩慢增強,病毒水平大約每4、5年能降低1次方,經過幾十年,男性在45歲前後病毒降到3次方,女性清除病毒較快,在35歲前後也能降到這一水平,病毒複製很低了,E抗原也就消失了,
  • 中科院專家:疫情很難說在短期內結束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定於4月23日15時在北京國二招賓館(北京市西直門南大街6號)東樓三層中會議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冠肺炎防控的科學知識普及,有關專家回答媒體提問。關於新冠肺炎疫情何時結束,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雖然中國付出巨大的努力,已經有效控制了疫情。但只要疫情在世界範圍內存在,疫情對人類的威脅就不能解除,疫情很難說在短期內結束。關於新冠病毒是否會像流感病毒一樣常態化流行,有專家認為,這種可能性有,但是發生概率比較低。
  • 專家:基因組分析顯示新冠病毒難長存
    新冠病毒是否將徹底滅絕?不少專家認為,新冠肺炎可能轉化為一種慢性疾病,新冠病毒有可能在人體內長期潛伏,和人類長期共存。難道說我們真的要長期生活在新冠疫情的陰影之下?對此,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高山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達了不同看法。
  • 【科普】冷空氣來襲 謹防呼吸道傳染病
    秋冬季秋冬季空氣乾燥,晝夜溫差大,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期,也為新冠病毒傳播增加了風險。最近冷空氣來襲,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醒市民做好預防。不同的呼吸道傳染病臨床表現不同,可表現為發熱、頭痛、肌痛、皮疹、乏力、咳嗽、咳痰等,嚴重者可發生併發症,病情進展快,可導致死亡。 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主要有季節性流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風疹、猩紅熱、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新冠病毒肺炎是新發呼吸道傳染病。 據介紹,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和病原攜帶者。
  • 前沿研究丨王辰院士:抗疫假期政策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傳播的影響
    那麼,針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假期(以下簡稱抗疫假期)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傳播有何影響?這種影響又會隨著抗疫假期的持續時間、實施節點以及其他同期政策的有效性如何變化?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王辰教授及其團隊在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0年第10期「新冠病毒肺炎專刊」上撰文,並以中國的抗疫假期為例回答了上述問題。
  • 牛津大學專家:新冠病毒並非源自中國 可能在世界各地處於休眠狀態...
    牛津大學專家:新冠病毒並非源自中國 可能在世界各地處於休眠狀態伺機待發  Emma Chou • 2020-07-06 12
  • 石正麗《Science》發文:新冠病毒傳播途徑概述
    實驗性病毒感染試驗及病毒抗原-受體親和試驗證實新冠病毒具有廣泛的宿主範圍。新冠疫情爆發後,一些研究組在中國馬蹄蝠和南亞走私的穿山甲中報告了SARS相關冠狀病毒,但基因組序列比較結果並沒有新冠病毒的直接祖先。家貓、家狗以及園區老虎也發現能被患者傳染新冠病毒,但同樣沒有證據表明它們可以傳染人類。所以,它們不太可能是新冠病毒來源的宿主。
  • 專家認為:新冠病毒可從鼻腔進入腦部損害神經系統
    參考消息網12月2日報導 印度報業託拉斯網站11月30日發表了題為《科學家認為新冠病毒可以通過鼻腔進入腦部》的報導稱,眾所周知,新冠病毒會影響腦部,並導致神經系統嚴重受損。據研究人員說,新冠病毒可能通過鼻子就能進入人的腦部。
  • 病毒的複製傳播與繁衍是怎麼回事?由新冠肺炎談病毒
    這不是拽文,這是專家們定義新冠肺炎的開篇語,我們就從它說起。 一、什麼是病毒 「科普中國」科學百科詞條中這樣解釋:病毒是一種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只含一種核酸(DNA或RNA),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並以複製方式增殖的非細胞型生物。
  • 世衛組織和法專家齊反駁:無證據顯示新冠病毒是人工合成的
    原標題:世衛組織和法國專家齊聲反駁: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新冠病毒是人工合成的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4 月 16 日,法國病毒學家蒙塔尼耶(Luc Montagnier)在電視節目中發表言論稱,新冠病毒含愛滋病毒(HIV)的核酸序列,有人工操作的痕跡,是實驗室裡人工合成的,並將矛頭指向了武漢病毒所。
  • 新冠病毒出現新的變異?複製更快,傳播更強?
    可能導致病毒加速複製,意味著可能增強其傳播性。世衛組織首席科學家蘇米婭 · 斯瓦米納坦表示,新冠病毒 D614G 變異可能導致病毒加速複製,意味著可能加強其傳播性。;如果面對有呼吸道症狀的病人、去醫院時都應該戴,有呼吸道症狀者,更應主動戴口罩;
  • 我國科研團隊揭示新冠病毒由水貂向人傳播的機理
    ◎ 科技日報記者 李麗雲目前,歐美出現水貂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個案,近2千萬隻水貂被撲殺。那麼,水貂是如何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12月8日,《國家科學評論》在線刊出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領銜的研究論文「Replication, pathogenicity, and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 in minks」(新冠病毒在水貂中的複製、致病及傳播能力研究),闡釋了水貂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背後的機理。
  •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聚合酶介導RNA複製的結構基礎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聚合酶介導RNA複製的結構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3 21:32:50 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Quan Wang、中科院武漢病毒所Peng Gong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新冠病毒(SARS-CoV
  • 獨家|武漢一線醫生解讀治癒者「復陽」:新冠病毒會變成B肝或C肝...
    21新健康:新冠病毒是否會像流感病毒一樣長期存在?還是會變成像B肝一樣的病毒,在人體內長期攜帶?吳超:此次新冠病毒是第7個可以感染人的冠狀病毒。冠狀病毒家族裡,除了SARS、MERS的影響比較大,其他影響都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