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專家:目前所知新冠病毒主要在呼吸道複製,慢性攜帶不太可能

2020-12-04 北京商報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定於4月23日15時在北京國二招賓館(北京市西直門南大街6號)東樓三層中會議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冠肺炎防控的科學知識普及,有關專家回答媒體提問。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施一先生、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錄召先生、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齊文升先生,請他們就假期旅遊注意事項、扶正氣提高免疫力、普通人防疫方式等來回答媒體提問。

關於新冠肺炎疫情何時結束,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雖然中國付出巨大的努力,已經有效控制了疫情。但只要疫情在世界範圍內存在,疫情對人類的威脅就不能解除,疫情很難說在短期內結束。

關於新冠病毒是否會像流感病毒一樣常態化流行,有專家認為,這種可能性有,但是發生概率比較低。流感病毒具有高變異性、高傳染性的特點,例如今年人群對流感免疫,但明年流感病毒可能發生變異,產生新的毒株,導致再流行。目前沒有發現新冠病毒具有流感病毒這麼高的變異性,因此常態化的可能性不太大。也有專家認為新冠病毒傳播能力高,已有四種冠狀病毒為季節性流行,新冠病毒形成季節性流行,有一定的可能性。但是無論發展趨勢如何,我們相信事在人為,疾病防治技術的發展、有效藥物的發現,新冠疫苗的成功研發,必將幫助人類取得抗擊疫情的最終勝利。

關於新冠肺炎是否會變成慢性病的問題,專家分析認為,從目前的研究和臨床實踐看,目前所知新冠病毒主要在呼吸道複製,慢性攜帶不太可能。從其同類的兩種冠狀病毒,比如引起非典和中東呼吸綜合症的兩種冠狀病毒,尚未觀察到感染者持續帶毒,從我國幾萬名新冠恢復者來看,也未觀察到長期帶毒的跡象。因此,目前的知識認為,個體感染新冠病毒後長期帶毒的可能性極小,現階段也尚未得到證明其慢性化的免疫學和病毒學研究證據。

新冠病毒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病毒,人類對新冠病毒的認識還在持續不斷深入。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化科研攻關,一方面,要持續加強對病毒的監測,深入揭示病毒本質和流行規律,密切關注病毒變異情況。另一方面,要積極研發疫苗和有效藥物,為從根本上防控疫情提供強大的科學支撐。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專家:新冠病毒主要在呼吸道複製 慢性攜帶不太可能
    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施一4月23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目前的研究和臨床實踐看,目前所知新冠病毒主要在呼吸道複製,慢性攜帶不太可能。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施一圖片來源:中國網他說,從其同類的兩種冠狀病毒,比如引起非典和中東呼吸綜合症的兩種冠狀病毒,尚未觀察到感染者持續帶毒,從我國幾萬名新冠恢復者來看,也未觀察到長期帶毒的跡象。
  • 專家:新冠病毒主要在呼吸道複製 慢性攜帶不太可能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施一4月23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目前的研究和臨床實踐看,目前所知新冠病毒主要在呼吸道複製,慢性攜帶不太可能。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施一圖片來源:中國網  他說,從其同類的兩種冠狀病毒,比如引起非典和中東呼吸綜合症的兩種冠狀病毒,尚未觀察到感染者持續帶毒,從我國幾萬名新冠恢復者來看
  • 中科院:新冠病毒受氣溫影響相對較小,康復者慢性帶毒可能性極低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4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陳鼎)在4月23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施一表示,新冠病毒對溫度、紫外線、醫用酒精、含氯消毒劑等較敏感。
  • 中科院專家:疫情很難說在短期內結束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定於4月23日15時在北京國二招賓館(北京市西直門南大街6號)東樓三層中會議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冠肺炎防控的科學知識普及,有關專家回答媒體提問。關於新冠肺炎疫情何時結束,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雖然中國付出巨大的努力,已經有效控制了疫情。但只要疫情在世界範圍內存在,疫情對人類的威脅就不能解除,疫情很難說在短期內結束。關於新冠病毒是否會像流感病毒一樣常態化流行,有專家認為,這種可能性有,但是發生概率比較低。
  • 病毒的複製傳播與繁衍是怎麼回事?由新冠肺炎談病毒
    目前研究顯示與蝙蝠SARS樣冠狀病毒同源性達85%以上。」這不是拽文,這是專家們定義新冠肺炎的開篇語,我們就從它說起。 一、什麼是病毒 「科普中國」科學百科詞條中這樣解釋:病毒是一種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只含一種核酸(DNA或RNA),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並以複製方式增殖的非細胞型生物。
  • 新冠病毒不僅累及呼吸道,還累及中樞神經系統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神經科學》雜誌3日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新冠病毒或能通過鼻子進入人類大腦。這一發現或有助於解釋在新冠病毒感染者身上觀察到的一些神經症狀,並為感染的診斷和預防措施提供借鑑。   新冠病毒不僅累及呼吸道,還累及中樞神經系統,導致感染者出現諸如喪失嗅覺、味覺、頭痛、疲勞、噁心等神經症狀。
  • 新冠病毒檢測須知|新型冠狀病毒|新冠病毒|威海市立醫院|呼吸道...
    新冠病毒檢測小貼士目前用於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的主要方法有核酸檢測、抗原抗體檢測等,各種單一的檢測方法都不完美,多種檢測方式合理聯用,可以降低臨床的漏診率。為進一步滿足臨床需求,降低漏診率,威海市立醫院中心實驗室對新型冠狀病毒檢測方法進行了規整,現已開始運行以下三項新型冠狀病毒的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抗體檢測(IgG和IgM)和呼吸道病毒核酸檢測(可同時檢測包括新型冠狀病毒在內的19種呼吸道病毒)。
  • 多學科專家共論新冠病毒與...
    袁正宏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黨委書記、上海市微生物學會理事長除了人的胃以外,肝細胞感染新冠病毒是比較確定的,腎臟也是一個感染部位,可以看到在腎細胞上有一些新冠病毒的複製,但是目前來說,感染程度還是比較低的。
  • 張文宏談29%新冠病毒樣本現D614G變異:不太可能對疫苗有重大影響
    7月6日,張文宏談29%新冠病毒樣本現D614G變異:目前的證據還無法證實D614G突變病毒株的毒性更強,而且D614G突變不太可能對目前正在研製的疫苗的療效產生重大影響。但是在疫情逐漸進入深水區之際,後續還會有較多的不確定性,還需要更多實驗驗證和監測變異現象。
  • 新冠病毒出現新的變異?複製更快,傳播更強?
    可能導致病毒加速複製,意味著可能增強其傳播性。世衛組織首席科學家蘇米婭 · 斯瓦米納坦表示,新冠病毒 D614G 變異可能導致病毒加速複製,意味著可能加強其傳播性。,變異病毒主要在歐美等國外傳播,目前還沒有證實該變異會加重病情。
  • 新冠病毒太狡猾 突變不讓人類察覺?這可能是誤解了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新冠病毒還在以我們不可知的方向變化著,面對勝過 SARS 病毒的新冠病毒,科研人員最擔心的事情還是來了。:有媒體所稱的「新冠病毒已突變」系誤讀,正確理解應該為:新冠病毒可根據基因組不同的突變位點分為 L 、S 兩個類型,但這兩個突變型在病毒爆發的早期可能就已存在,並非近期突變而成。
  • 美發現新冠病毒恐感染大腦細胞,3天後數量複製10倍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蔓延全球,奪走無數生命,這種病毒在研究人員的努力下正一步步揭開神秘面紗。美國科學家首度發現直接證據,證明新冠病毒可能感染人類腦部,並在腦細胞內進行複製。新冠病毒讓患者產生的神經症狀,至今專家所知仍不多,最新發現讓人們更加憂心。
  • 糞便存傳播新冠病毒可能?專家:倒入消毒液再衝馬桶
    此外,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相關檢測也證實,在某些患者的大便和肛拭子中也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鍾南山在回答「正常人如果接觸到了新型肺炎患者使用的東西或者是觸摸的東西是否會被傳染」一問時也曾表示:糞便有傳染的可能。
  • 英國新冠病毒變異可能源自某個長期慢性感染新冠患者
    伯明罕大學的微生物基因組專家Nick Loman教授說,直到12月8日,在一次疫情防控會議上,新毒株才真正引起了與會專家們的高度警惕。會議上展示的新冠病毒進化樹中,英國東南部確診增速較快的肯特郡有近半的確診病例是由該變異新毒株導致的。很快倫敦等地也開始呈現類似趨勢。
  • 獨家|武漢一線醫生解讀治癒者「復陽」:新冠病毒會變成B肝或C肝...
    從傳播途徑看,除了呼吸道,包括飛沫、粘液、手的汙染等密切接觸,可能都具有傳染性。疾病早期甚至在潛伏期均可能存在極高的傳染性,新冠病毒的擴散速度度可能是非常高的。21新健康:新冠病毒的毒力是不是會逐代減弱?吳超:有些病毒感染的疾病是有逐代減弱特徵的。
  • 新冠病毒動物實驗顯示 老猴體內病毒複製比幼猴更活躍
    相關研究顯示,新冠肺炎老年人死亡率高。而最近的研究成果解釋了這一現象的原因:在新冠病毒攻擊恆河猴後的14天內,老猴的鼻咽拭子、肛門拭子和肺的病毒複製比幼猴更活躍。該論文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秦川團隊聯合來自於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首都醫科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究得出。
  • 新冠病毒到底是從哪來的?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新冠病毒的起源、傳播及演變備受關注。多位國內外專家表示,根據目前已有證據還無法確認新冠病毒起源於哪裡。傳播「拼圖」有缺失新冠病毒在人類中的傳播是如何開始的?從最初報告的病例看,武漢的華南海鮮市場一度被認為是疫情發源地。▲1月29日,市民經過已經被封閉的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
  • 歐洲新冠病毒進化,美國無症狀新冠持續105天,研究曝光
    研究團隊報導了一例特殊的新冠病例:一名患有白血病的免疫功能低下的女性感染新冠病毒至少105天,至少70天排毒都有潛在傳染性,而且始終保持無症狀。隨後,患者於6月16日至7月16日連續四次拭子檢測為陰性,提示患者體內的新冠病毒已清除。Munster表示,"這是我們預料到的事情,但之前從未被報導過。"Munster是新發傳染病方面的專家,他從1月份開始發表關於SARS-CoV-2的研究。今年4月,Riedo聯繫了他並討論此次論文中的這名患者。他表示,"在我們開始這項研究的時候,我們真的不太了解病毒排出的持續時間。
  • 關於新冠病毒變種 目前我們知道些什麼?
    原標題:關於B.1.1.7新冠病毒變種 目前我們知道些什麼近日,英國科學家發現了一種被稱為B.1.1.7的新冠病毒變種,引起世界一片譁然。《科學》雜誌刊文稱,變種病毒傳播能力要比原始毒株高70%左右,而倫敦最近新冠感染病例超過60%都來自變種病毒。
  • 淺談慢性攜帶 一:免疫耐受性
    這一年多來肝區十分不舒服,人沒有精神,經常噁心。但肝功都是正常的,HBV DNA是8次方。我去了北京兩家大醫院,兩家醫院的教授都是權威專家。但是他們兩個說法有些出入,一位說需要吃抗病毒藥物,另一位說可以吃也可以不吃,吃了可能沒有效果,給我開了點護肝藥。我該怎麼辦?我到底該聽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