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症狀攜帶者在疫情中承擔怎樣的角色?多學科專家共論新冠病毒與...

2020-11-25 健康界

3月27日,「病毒演變、進化、傳播的基礎研究與防治實踐(從SARS到COVID-19)」研討會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辦。曾在SARS一線開展研究並取得了卓越成效、長期從事病毒基礎研究和相應疫苗研發,以及當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一線的知名院士、專家等多位重量級嘉賓,從多學科、多角度探討新冠病毒和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

研討會由上海市科協生物醫藥專業委員會主辦,市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盟、市微生物學會、市預防醫學會、市細胞生物學學會、上海科技發展基金會承辦,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支持。

在這個開放、融合、創新的學術交流平臺上,院士專家們提出了哪些有意思的觀點?

趙國屏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研究員、上海市微生物學會榮譽理事長

SARS病毒從動物傳到人,以及人傳人過程中,關鍵位點發生了變化,感染力也發生了變化。但新冠病毒的感染能力一直很強,其關鍵位點也沒有發生大的突變。按現有數據來看,新冠病毒的突變速率要比SARS病毒慢了一個數量級。從這個角度看,新冠病毒早已變得非常適應人體細胞環境,可以說是適應性突變後期的病毒。

聞玉梅

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上海市微生物學會榮譽理事長

目前研發的滅活疫苗、減毒疫苗、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都是主動免疫疫苗。主動免疫疫苗可以預防疾病,但研製周期長。在疫苗完成之前,可以採用被動免疫的辦法,即使用抗體來獲得短期的免疫能力。

可以建立應急疫苗體系。這些疫苗的使用,如同戰場上的急救,可在人體內形成短期的非特異性。這些疫苗要性能穩定、便於儲備、價格便宜。在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能迅速發揮保護作用。

寧光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長

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裡,瑞金醫院基本完成了羥氯喹的治療新冠肺炎臨床研究,目前實驗數據已經鎖定。研究表明,羥氯喹不能起到預防的作用,也不能作為病毒轉陰的作用。該藥的主要能發揮作用的時間段是在疾病的中後期。

饒子和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上海科技大學特聘教授

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了新冠病毒「RdRp(RNA依賴的RNA聚合酶)-nsp7-nsp8複合物」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空間結構,揭示了該病毒遺傳物質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的結構特徵。

該研究吸引了很多國內外同行前來尋求合作,在這個特殊的情況下,攻關團隊選擇了來者不拒,以此推動治療新冠肺炎有效藥物的研發。

戚中田

海軍軍醫大學教授、全軍生物偵檢與防護重點實驗室主任、上海市微生物學會顧問

病毒進化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條是動物進化,比如新冠病毒在自然宿主蝙蝠體內進化,通過中間宿主感染到人;二是人體進化,病毒通過野生動物-人的路徑傳播,那些與動物有大量接觸的人首先感染了病毒,但此時病毒還沒有致病性,而病毒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時發生了突變,進化出致病性。

袁正宏

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黨委書記、上海市微生物學會理事長

除了人的胃以外,肝細胞感染新冠病毒是比較確定的,腎臟也是一個感染部位,可以看到在腎細胞上有一些新冠病毒的複製,但是目前來說,感染程度還是比較低的。

盧洪洲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黨委書記

最近新聞裡有人說在樓道裡感染了新冠病毒,這聽起來不太可信。因為病毒在流動的空氣裡是飄移的,它不是固定在某個位置上的。人要感染上病毒,需要滿足兩個條件:其一,病毒要是活的;其二,病毒要達到一定的量。要致病,人一次要感染上1000個以上新冠病毒,愛滋病病毒大約是100個,而伊波拉病毒人只要感染上一個就會得病。

張文宏

復旦大學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家組組長、上海市微生物學會副理事長

無論無症狀攜帶者對疫情產生的影響有多大,我們對於輸入性的疫情所帶來的風險時刻要提高警惕。此外,無症狀攜帶者在輸入性疫情承擔怎麼樣的角色,這一點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在第一次疫情中,我們的專業組已經報導了無症狀攜帶者的存在。

無症狀攜帶者的存在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在我們主動篩查一些密切接觸者的時候,突然發現這個病人攜帶病毒,但是從來不發病。而且他攜帶病毒延續的時間會超過3個星期。這樣的人如果不去醫院治病,就不會被發現;他如果從海外回來,不被檢測,也不進行隔離,或者哪怕進行了隔離,兩個星期內他沒有發病,第三個星期他就出去了,出去的時候病毒是陽性的,就會造成極大的傳播風險。

所以上海市從頭到尾採取的措施都是非常嚴格的,從最早期進來的航班開始進行檢測,現在擴大到所有進來的航班都要檢測。此外,進滬還要隔離兩個禮拜。事實上,還有一個網絡是大家看不見但同樣重要的——由上海市衛健委組建的170多家發熱門診和180多家發熱的哨點門診,在這個網絡下,哪怕有漏網之魚,也會被篩查到,然後疾控中心會對相關的病例進行追蹤。

我相信上海整個的體系是做得比較完善的。但是不是能保證將來永遠沒有本地病例?我個人覺得最好還是斷了這個念想。因為全世界的疫情沒有控制好,說一個病例都不會漏進來,也是不科學的。我們要做好準備,萬一有病例進來,大家也不用一驚一乍。

吳凡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家組成員、中國-WHO聯合考察專家組成員、上海市預防醫學會會長

接下來上海的策略應該是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就是口岸,這個籬笆扎得越緊,我們內部的壓力就越小。第二道關口就是我們老百姓個人的自我防護。這樣,哪怕有感染的風險,老百姓能防護好自己也就沒問題。最後一道防線還是我們的醫療衛生系統:發熱門診如何在第一時間就能搞清楚是不是新冠病毒感染。上海市新增了170多個發熱門診點,希望監測防控網絡織得密一點、靈敏一點。

柯櫻

上海醫藥總監、上海醫藥研發管理中心副主任

對於重大的傳染病,科技創新能力中有一點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臨床研究能力。上海這次在第一時間向疫區派出了醫療隊。在派出醫療隊的同時,應該同時派出臨床研究團隊。因為如何做治療、如何做臨床驗證是需要臨床研究團隊支持的。

張強

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聯席總裁,上海市科協常委

疫情期間,影像設備發揮了重要作用。聯影醫療從小年夜就開始緊急為武漢供用設備,先後派出200多名工程師進駐湖北。聯影還和上海市公衛中心合作,研發出新冠肺炎輔助診斷系統,並在武漢多家醫院推廣使用。

陳紅專

上海中醫藥大學副校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藥物研究所所長、上海市藥理學會名譽理事長

中西醫協同的診療方案在此次新冠肺炎治療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如阻止輕症患者向危重症轉化,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和多種併發症的發生。

目前全國開展的針對新冠病毒的臨床試驗中,中醫藥相關的有幾十項,上海牽頭的項目數量全國第二。

疫情在全球暴發後,很多國家對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很感興趣,在世界中醫聯合會的邀請下,我們正在對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進行翻譯。

李佳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新冠病毒不是短期能解決的問題,很有可能要長期應對。但沒有特效藥,永遠是我們頭上懸著的一把劍。

藥物所很早就啟動了新藥研發工作,包括高通量化合物篩選、中醫藥、小分子抗病毒藥物、幹擾素、以及抗體等相關研究。隨著科學家對新冠病毒感染過程越來越清晰、科學層面的理解越來越深,相信會有更多、更有效的治療手段。

新冠病毒不會成為人類的大災難,隨著科學力量的聚集,一定可以把它的影響控制在一定範圍內。

耿美玉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

未來人類可能要面對兩大敵人,第一是慢性疾病,第二就是突發性傳染病。

之所以會出現無症狀感染者,我覺得是機體微生態的宿主和病毒的交互起到了重要作用。雖然沒有任何證據,但可以從皮膚的角度,尋找一些無症狀感染者的抗體,這或許有助於幫助我們找到病毒傳染的重要原因。

另一個思考,新冠患者的細胞因子風暴問題啟示我們,以巨噬細胞為主的細胞治療技術,或許是未來細胞治療的方向。

郭曉奎

國家熱帶病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學全球健康學院副院長、上海市微生物學會秘書長

對於疫情防治來說,科技支撐很重要,但大眾教育和科學普及也很重要,尤其是醫學教育,要借鑑中國智慧和經驗,找到不足和短板。

從經驗來說,要強調跨學科、跨行業、跨領域,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從學術角度,就是把人的健康、動物健康、環境健康綜合考慮,這些都應該納入醫學教育體系。

這次疫情中很多醫護人員也感染了,這反映了我國醫學教育的短板,在臨床醫學培訓過程中缺乏安全相關教育,此外,全球化視野也是短板之一。

在聽取了院士專家的報告和討論後,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市科協榮譽委員、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上海市科協生物醫藥專業委員會主任陳凱先表示,與新冠病毒相關各領域的科學家們進行交流討論非常有必要,能夠讓基礎研究和疾病防控形成交叉與關聯,有助於資源的協同。例如,病毒的分離鑑定和培養體系,對新藥的研發非常重要;對病毒特徵的研究,又能促進疾病的預防和控制。上海最有條件進行多學科交叉科研布局,可形成協同攻關網絡。

上海市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馬興發表示,在疫情防控中,上海科協不辱使命、主動作為,聯合200多家學會(協會、研究會),以及各區、高校、企業等基層科協,在科研攻關、科普教育、企業服務、輿論宣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我們必須相信科學、依靠科學,運用科學力量戰勝疫病。

上海市科協黨組成員、二級巡視員黃興華出席會議。

相關焦點

  • 頂尖醫學專家研究表示:喪失嗅覺的人,可能是隱藏新冠病毒攜帶者
    據Science alert 發布的一篇報導,英國醫學專家也開始關注新冠病毒患者喪失嗅覺和味覺的這個問題。 專家指出,在很多疫情嚴重的國家中(中國和義大利),約有百分之三十的新冠病毒患者發現自己出現了嗅覺喪失或減退。 專家Clare Hopkins及Nirmal Kumar說:「在韓國,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的輕症患者中,有30%曾出現喪失嗅覺的問題。」
  • 為何新冠病毒會造成全球爆發?美專家給出答案:它或是流行的關鍵
    目前全球新冠病毒疫情確診人數已經超過384萬人,這已經是十分龐大的數量。現在疫情在全球爆發,比起2003年的非典嚴重了幾十倍。對抗疫情的過程中,有些國家表現優異,就比如中國在專家的正確指引下看,很好的控制住了新冠病毒的繼續傳播,當然疫情的好轉也離不開人民的積極配合。
  • 新冠病毒十大未解之謎--中國數字科技館
    雖然人們對新冠病毒的了解越來越多,但是其實還有很多未解之謎,有一些謎題解決起來可能還很困難。然而,新冠在南半球的蔓延讓這個說法失去了依據。當然,南半球的疫情明顯要輕很多。疫情最為嚴重的北半球夏天未至,新冠肺炎在夏季是否會消失也有待驗證。  3  新冠病毒明年會再來嗎?  當年的SARS只流行了一季,之後再沒有出現。新冠肺炎也會如此嗎?今年秋冬時會不會捲土重來?也是未知。由於新冠病毒比SRAS病毒毒性弱,傳染性強。
  • 公衛·速遞|唾液核酸檢測可用於大規模篩查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
    >用唾液對無症狀人群進行新冠病毒的大規模篩查2020年9月25日,《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該研究結果表明唾液核酸檢測可用於大規模篩查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研 究 目 的新冠肺炎呈全球大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新冠病毒可通過無症狀攜帶者在人群中傳播。在無症狀人群中快速檢測出新冠病毒感染者是預防和控制新冠疫情暴發的關鍵。該研究旨在明確唾液檢測在篩查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方面的使用價值。
  • 【專家分析認為:新疆吐魯番疫情與國內目前流行新冠病毒無關】12月...
    文 / editor2020-12-15 08:30:08來源:FX168 【專家分析認為:新疆吐魯番疫情與國內目前流行新冠病毒無關】12月14日,吐魯番市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副主任明國富在新疆吐魯番市舉行的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 新冠病毒檢測犬問世!究竟靠不靠譜?
    因此,如果成功的話,也就是對檢測新冠病毒也有同樣的效果,這將徹底改變我們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方式。就在前不久,阿聯已經率先投放了新冠病毒檢測犬到各大機場車站進行服役。不過,也有一部分人看好:「狗狗再一次體現了它的價值,讓那些疫情期間遺棄狗狗的人啪啪打臉」「這種辦法應該可以檢測出那些隱藏在人群中的無症狀感染者,好事!」
  • 研究稱廢水中新冠病毒可判斷暴發時間 科學界:很有啟發性
    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UB)的一個病毒學團隊於6月26日發布消息稱,其在去年3月採集的巴塞隆納廢水樣本中檢測出新冠病毒。義大利是歐洲最先暴發大規模疫情的國家,情況也最為嚴重。此前,義大利國立衛生研究院已在意北部城市開展廢水監測,並在去年12月收集的廢水樣本中檢測到新冠病毒,比該國首例新冠肺炎本土病例確診時間提前兩個多月。
  • 專家發現新冠病毒動物傳人傳播鏈,表現為無症狀感染
    據環球時報報導,近日荷蘭病毒學家通過對比病毒在人和動物身上的基因序列發現,他們目前已經證實,今年4月發生在荷蘭水貂養殖場的大範圍新冠疫情的傳播鏈是這樣的:即是人類傳播給水養水貂後再傳播給人類而導致的。 毫無疑問,這項科學調查的意義必將是深遠的,因為它首次證實了新冠病毒存在動物傳人現象。
  • 世界多國科學家發現:狗狗來檢測新冠病毒攜帶者準確率高達94%
    準備對下一批到港旅客進行檢測,它們和屬於海關的同類不一樣,不是去嗅旅客帶毒品或非法物品入境,而是去嗅出攜帶有新冠病毒的人。最先想到用狗狗來嗅新冠病毒的是英國專家,因為在英國有個專門的機構叫「醫療檢測犬基地」,這是一個世界性的非營利組織,總部在英國,他們曾經與英國的一些醫院和醫學院共同開展過用狗狗來嗅出人類一些疾病的項目
  • 《Nature》重磅:超過6成新冠患者無症狀,可能引起新一輪疫情爆發
    截至目前,全世界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過30萬例,隨著冠狀病毒在全球範圍內的爆發,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不少新冠肺炎患者本身無症狀,或僅有輕微症狀,但是他們卻能夠將病毒傳染給他人。現在,全世界的科研團隊正在努力解開這個重要的流行病學難題——感染者中到底有多少比例屬於可傳染的輕微症狀或無症狀患者。
  • 張文宏:上海基本上不存在無症狀攜帶者;沒有必要一個城市整體進行...
    每經編輯:趙慶4月25日下午,在「走進常態防控」第三屆新冠肺炎多學科論壇上,張文宏醫生表示,我認為一個城市整體性進行大規模核酸檢測沒有必要,比如說上海,我事實上認為基本上不存在無症狀攜帶者。五一假期能出去玩嗎?
  • 紐約動物園老虎確診,蚊子是不是新冠病毒攜帶者?
    作者:文/虞子期 隨著新冠病毒在全球的不斷蔓延,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人或者動物出現了感染的情況,雖然世界不少的地區都出現了疫情的「拐點」,但是可能大多數的疫情國家感染還是在不斷的上升之中,而在4月6日,一則關於「紐約動物園老虎確診」的消息走上了熱搜,這可以也直接說明了美國的新冠病毒蔓延的情況很嚴峻
  • 新冠科普篇:你還不了解的新冠疫情!
    2020年12月22日,大連新增8例本土無症狀感染者,12月23日,大連疫情登上熱搜,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大連疫情還在全城控制,瀋陽疫情又在升溫,12月23日2時40分,瀋陽通報1例韓國返沈人員解除隔離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患者。疫情沒有結束,疫苗還未真正到來,掌握新冠病毒科普知識,認真保護自我,共克時艱!
  • 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有哪些特徵?家族傳播呈現什麼特點?
    已有研究描述了各型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特徵,但無症狀感染者的相關信息有限。近日,預印本網站MedRxir發表的一項流行病學研究,總結了南京24例無症狀感染者的臨床特徵,並揭示了無症狀新冠病毒攜帶者的傳播潛力。
  • 【美媒:美國59%新冠病毒傳播來自無症狀感染者】
    文 / 夏洛特2021-01-09 03:22:57來源:FX168 【美媒:美國59%新冠病毒傳播來自無症狀感染者】據《今日美國》當地時間1月8日報導,美國疾控中心研究人員開發的最新模型顯示,美國高達59%
  • 歐洲新冠病毒進化,美國無症狀新冠持續105天,研究曝光
    研究團隊報導了一例特殊的新冠病例:一名患有白血病的免疫功能低下的女性感染新冠病毒至少105天,至少70天排毒都有潛在傳染性,而且始終保持無症狀。隨後,患者於6月16日至7月16日連續四次拭子檢測為陰性,提示患者體內的新冠病毒已清除。Munster表示,"這是我們預料到的事情,但之前從未被報導過。"Munster是新發傳染病方面的專家,他從1月份開始發表關於SARS-CoV-2的研究。今年4月,Riedo聯繫了他並討論此次論文中的這名患者。他表示,"在我們開始這項研究的時候,我們真的不太了解病毒排出的持續時間。
  • 學術頭條:武漢病毒所所長反駁新冠起源陰謀論,中國自然科學論文數...
    他們發現,新冠病毒基因組中鳥嘌呤突變成尿嘧啶的比例在病毒傳播給人類後幾乎增加了10倍。  不管有無症狀 新冠感染者攜帶病毒量一樣多  近期在一項發表於《美國醫學學會·內科學》的新研究中,韓國研究人員對一個隔離點的有症狀與無症狀感染者分別進行了拭子樣本檢測,他們發現那些無症狀攜帶者(包括後來也從未出現症狀的人)的鼻子、喉嚨和肺部攜帶的病原體與有症狀者同樣多。
  • 《自然》:60%的新冠感染者可能無症狀,或導致疫情二次暴發
    ·新冠病毒· 60%的新冠感染者可能無症狀,或導致疫情二次暴發 最近,《自然》在線發表的一篇新聞報告顯示:30%~60%的新冠感染者無症狀或者症狀輕微,但他們傳播病毒的能力並不低
  • 世衛組織權威專家:中國新冠疫情二次爆發將是大概率事件
    艾爾沃德博士說「他親眼目睹了中國為抗擊新冠病毒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堅決措施」。 艾爾沃德博士在抗擊小兒麻痺症,伊波拉疫情等國際公共衛生和傳染病領域擁有近30年豐富經驗。現在他又把全部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阻擊新冠病毒疫情上了。艾爾沃德博士是WHO總幹事譚德塞博士的高級資深顧問。
  • 疫情防控新階段科普20問,專家來解答
    新冠病毒的無症狀感染者,是指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但沒有發病。因此,無症狀感染者不被界定為確診患者。如果無症狀感染者在隔離期間出現了症狀,要將其作為確診病例報告並公布。由於無症狀感染者攜帶病毒,很可能成為傳染源感染他人,造成疫情傳播,應當引起高度重視。5. 「復陽」患者是否有傳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