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新冠病毒進化,美國無症狀新冠持續105天,研究曝光

2020-11-07 臺視調查

研究團隊報導了一例特殊的新冠病例:一名患有白血病的免疫功能低下的女性感染新冠病毒至少105天,至少70天排毒都有潛在傳染性,而且始終保持無症狀。該研究題為"Case Study: Prolonged infectious SARS-CoV-2 shedding from an asymptomatic immunocompromised cancer patient.",通訊作者為NIAID病毒學家Vincent J. Munster博士、華盛頓科克蘭德EvergreenHealth醫療中心傳染病專家Francis X. Riedo。


此前有研究顯示,大多數SARS-CoV-2感染患者在大約8天內表現出比較強的傳染性,但人與人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尤其免疫力低下人群或有不同表現。當地時間11月4日,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在線發表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聯合完成的一項研究,為這一問題提供了更多新細節,或可為公共衛生決策提供一些建議。

研究團隊報告的這例患者為一名71歲女性。該患者有10年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病史、獲得性低丙球蛋白血症、貧血、慢性白細胞增多,2020年2月12日,她因腰痛、下肢疼痛到急診科就診。2月14日,該患者接受了相關手術,2月19日轉入一家康復中心。2月25日,她因貧血再次入院,第二天做了胸部X光檢查,顯示正常。

不過,鑑於其此前所在的康復中心暴發疫情,她接受了SARS-CoV-2檢測,3月2日其結果顯示為陽性。在被確診為SARS-CoV-2陽性後,患者被隔離在一間負壓病房。在接下來的15周內,她又接受了14次SARS-CoV-2檢測。直到6月15日,也就是最初檢測呈陽性後的105天,其檢測結果一直保持陽性。隨後,患者於6月16日至7月16日連續四次拭子檢測為陰性,提示患者體內的新冠病毒已清除。Munster表示,"這是我們預料到的事情,但之前從未被報導過。"Munster是新發傳染病方面的專家,他從1月份開始發表關於SARS-CoV-2的研究。今年4月,Riedo聯繫了他並討論此次論文中的這名患者。他表示,"在我們開始這項研究的時候,我們真的不太了解病毒排出的持續時間。隨著這種病毒繼續傳播,更多具有一系列免疫抑制障礙的人將被感染,了解SARS-CoV-2在這些人群中的表現很重要。"

研究團隊還對從患者身上獲得的所有病毒樣本進行了深度測序,觀察病毒在患者感染過程中可能發生的變化。結果顯示,不同時間採集的樣本顯示出不同的優勢基因變異。然而,研究團隊認為這些突變對病毒存活的時間沒有影響,因為他們沒有看到自然選擇的證據,如果其中一個變異為病毒提供了生存優勢,將會出現選擇性的優勢變異。他們還通過細胞實驗測試了這些突變是否會影響病毒複製的能力或速度,結果顯示也並沒有發現差異。

Munster說,據其所知,這是感染了SARS-CoV-2但仍無症狀的最長病例。他指出,"我們已經在流感和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中觀察到過類似的長期感染病例,這兩種也是由冠狀病毒引起的。我們希望在未來看到更多像我們這樣的病例報告,為疫情防控提供信息。"

(以上內容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

相關焦點

  • 105天無症狀,至少70天有傳染性!這個特殊新冠病例意味著什麼?
    而近日一項在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上在線發表的研究,為這一問題提供了更多新細節,或可為公共衛生決策提供一些建議。當地時間11月4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Cell》雜誌上報導了一個不尋常的案例:一名患有白血病且抗體水平低的女性被新冠病毒感染了至少105天,並且保持潛在傳染性至少70天,而在整個過程中都沒有症狀。
  • Cell:無症狀新冠患者陽性持續105天
    此前有研究顯示,大多數SARS-CoV-2感染患者在大約8天內表現出比較強的傳染性,但人與人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尤其免疫力低下人群或有不同表現。11月4日,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在線發表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聯合完成的一項研究,為這一問題提供了更多新細節,或可為公共衛生決策提供一些建議。
  • 研究揭示傳染性新冠病毒在一名無症狀患者體內至少持續存在70天
    據外媒BGR報導,研究人員近日發現了一名COVID-19患者,傳染性新冠病毒在其體內至少持續存在了70天,期間沒有出現任何症狀。該患者患有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這可能解釋了為什麼免疫系統無法啟動適當的反應,以清除病毒。
  • 【美媒:美國59%新冠病毒傳播來自無症狀感染者】
    文 / 夏洛特2021-01-09 03:22:57來源:FX168 【美媒:美國59%新冠病毒傳播來自無症狀感染者】據《今日美國》當地時間1月8日報導,美國疾控中心研究人員開發的最新模型顯示,美國高達59%
  • 無症狀感染者新冠陽性持續超100天,潛在傳染性竟長達70天
    在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最新上線論文中,美國國立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領銜的研究團隊報導了一個特殊病例:一名免疫功能低下的女性無症狀感染了新冠病毒至少105天,並且至少70天脫落的病毒都有潛在傳染性。
  • 新冠病毒叒進化 疫苗還有效嗎?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新變異毒株傳染力激增」「英國升級疫情防控」……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病毒進化始終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而英國最新報告的新冠病毒變異,更引發公眾恐慌。然而,病毒很快就發生了變異——其刺突蛋白上的第614位胺基酸由天冬氨酸(D)變成了甘氨酸(G)。有研究發現,發生這種被稱為D614G突變的病毒擁有更強的適應性。該變異病毒早在今年2月就已被鑑定,當時主要在歐洲和美洲傳播。此後,南非、西班牙、丹麥、瑞典、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也都發現了變異的新冠病毒。
  • 新冠病毒叒進化,疫苗還有效嗎?
    「新變異毒株傳染力激增」「英國升級疫情防控」……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病毒進化始終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而英國最新報告的新冠病毒變異,更引發公眾恐慌。在疫情早期,全球最主要的新冠病毒毒株被稱為「D株」。然而,病毒很快就發生了變異——其刺突蛋白上的第614位胺基酸由天冬氨酸(D)變成了甘氨酸(G)。 有研究發現,發生這種被稱為D614G突變的病毒擁有更強的適應性。該變異病毒早在今年2月就已被鑑定,當時主要在歐洲和美洲傳播。
  • 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傳播 變異新冠病毒是原始病毒的「升級版」嗎?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 「新變異毒株傳染力激增」「英國升級疫情防控」……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病毒進化始終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而英國最新報告的新冠病毒變異,更引發公眾擔憂在疫情早期,全球最主要的新冠病毒毒株被稱為「D株」。然而,病毒很快就發生了變異——其刺突蛋白上的第614位胺基酸由天冬氨酸(D)變成了甘氨酸(G)。有研究發現,發生這種被稱為D614G突變的病毒擁有更強的適應性。該變異病毒早在今年2月就已被鑑定,當時主要在歐洲和美洲傳播。
  • 研究稱美國洛杉磯早期新冠病毒可能主要源自歐洲
    新華社洛杉磯10月9日電(記者譚晶晶 黃恆)美國研究人員日前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說,他們通過分析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大都會地區早期新冠病毒陽性樣本,發現大部分樣本的基因序列與源自歐洲的病毒基因序列相似,表明洛杉磯早期新冠病毒可能主要從歐洲傳入。
  • 美國NIH報告一例罕見新冠病例,患者持續感染105天,排毒時間竟長達70天,且病毒具備傳染性
    近期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團隊報告的一例真實案例就顯示:一名免疫力低下的新冠無症狀感染者,直到感染後第105天核酸檢測才轉陰,而且患者的「排毒時間」長達70天,可能一直都具有傳染性[1]。案例發表在《細胞》上。
  • 美國一無症狀患者陽性持續105天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此前有研究顯示,大多數SARS-CoV-2感染患者在大約8天內表現出比較強的傳染性,但人與人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尤其免疫力低下人群或有不同表現。當地時間11月4日,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在線發表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聯合完成的一項研究,為這一問題提供了更多新細節,或可為公共衛生決策提供一些建議。
  • 14天還是5天?新冠病毒感染者到底隔離多久才安全|患者|研究|隔離|...
    近期,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University of St Andrews)發布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在症狀出現前兩天和感染後五天內,新冠肺炎患者的傳染力最強。   其他研究表明,一些病情嚴重或免疫系統受損的患者可能需要20天才能清除病毒。即使病情較輕,也需要一周將其清除。
  • 14天還是5天?新冠病毒感染者到底隔離多久才安全
    越來越多的研究數據引出了一個問題:如果感染者配合的話,是否應該縮短隔離時間?還是應該延長隔離時間,防止任何潛在病例傳播新冠病毒。當然後者會給經濟造成嚴重影響。美國疾控中心建議,從發病開始計算,感染者至少要隔離10天。
  • 變異新冠病毒是原始病毒的「升級版」嗎?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 「新變異毒株傳染力激增」「英國升級疫情防控」……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病毒進化始終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而英國最新報告的新冠病毒在疫情早期,全球最主要的新冠病毒毒株被稱為「D株」。然而,病毒很快就發生了變異——其刺突蛋白上的第614位胺基酸由天冬氨酸(D)變成了甘氨酸(G)。有研究發現,發生這種被稱為D614G突變的病毒擁有更強的適應性。該變異病毒早在今年2月就已被鑑定,當時主要在歐洲和美洲傳播。
  • 《自然》:60%的新冠感染者可能無症狀,或導致疫情二次暴發
    ·新冠病毒· 60%的新冠感染者可能無症狀,或導致疫情二次暴發 最近,《自然》在線發表的一篇新聞報告顯示:30%~60%的新冠感染者無症狀或者症狀輕微,但他們傳播病毒的能力並不低
  • 無症狀攜帶者在疫情中承擔怎樣的角色?多學科專家共論新冠病毒與...
    3月27日,「病毒演變、進化、傳播的基礎研究與防治實踐(從SARS到COVID-19)」研討會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辦。曾在SARS一線開展研究並取得了卓越成效、長期從事病毒基礎研究和相應疫苗研發,以及當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一線的知名院士、專家等多位重量級嘉賓,從多學科、多角度探討新冠病毒和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
  • 被美國政府故意忽略的具有重要意義的研究——新冠病毒抗體檢測
    美國抗疫隊長福奇曾提出要在美國進行大規模新冠病毒抗體檢測,這顯然是一個好主意,有利於準確評估美國實際新冠疫情形勢,採取恰當的防控對策。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也提出過類似的建議。現在美國有一些研究機構正在實施這個計劃。
  • 科普|變異新冠病毒是原始病毒的「升級版」嗎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 「新變異毒株傳染力激增」「英國升級疫情防控」……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病毒進化始終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而英國最新報告的新冠病毒變異,更引發公眾擔憂。在疫情早期,全球最主要的新冠病毒毒株被稱為「D株」。然而,病毒很快就發生了變異——其刺突蛋白上的第614位胺基酸由天冬氨酸(D)變成了甘氨酸(G)。有研究發現,發生這種被稱為D614G突變的病毒擁有更強的適應性。該變異病毒早在今年2月就已被鑑定,當時主要在歐洲和美洲傳播。
  • 新冠ABC:新冠病毒在常見物品上能活多久?
    很多人不禁要問,新冠病毒在這些常見物品上能存活多長時間?關於新冠病毒的ABC你懂多少?  新冠病毒在常見物品上能活多久?  日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免疫與呼吸系統疾病中心、普林斯頓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國際頂尖科研機構的聯合團隊在Medrxiv發表預印本文章,專門研究了新冠病毒在氣溶膠及材料表面的生存能力。
  • 科普:變異新冠病毒是原始病毒的「升級版」嗎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 「新變異毒株傳染力激增」「英國升級疫情防控」……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病毒進化始終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而英國最新報告的新冠病毒變異,更引發公眾擔憂在疫情早期,全球最主要的新冠病毒毒株被稱為「D株」。然而,病毒很快就發生了變異——其刺突蛋白上的第614位胺基酸由天冬氨酸(D)變成了甘氨酸(G)。有研究發現,發生這種被稱為D614G突變的病毒擁有更強的適應性。該變異病毒早在今年2月就已被鑑定,當時主要在歐洲和美洲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