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昨日(2月1日)晚間,南都記者從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處獲悉,院方近期在某些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出2019-nCoV(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這很有可能提示糞便中有活病毒存在。
此外,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相關檢測也證實,在某些患者的大便和肛拭子中也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鍾南山在回答「正常人如果接觸到了新型肺炎患者使用的東西或者是觸摸的東西是否會被傳染」一問時也曾表示:糞便有傳染的可能。
糞便中可能存在活病毒,餐前便後勤洗手
據市三院副院長劉映霞介紹,該院肝病研究所研究發現,在某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出2019-nCoV(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很有可能提示糞便中有活病毒存在。目前,研究人員正在做進一步分離病毒的研究。提醒廣大市民,戴口罩的同時,要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
此前1月28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其中提及「採集的臨床標本包括病人的上呼吸道標本(如咽拭子、鼻拭 子等)、下呼吸道標本(如呼吸道吸取物、支氣管灌洗液、肺泡 灌洗液、深咳痰液等)、眼結膜拭子、糞便標本、抗凝血和血清標本等。」
資料來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 ( 第三版)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僅在患者糞便中檢測到新冠病毒,但是否意味著存在糞-口傳播,還需進一步科學證實。即便存在,也並非主要傳播途徑,「作為呼吸道傳染病,仍以飛沫及接觸傳播為主。」
糞便有傳染的可能,專家提示居家隔離風險
糞便中檢測出2019-nCoV(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多名專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示可能存在糞-口傳播。什麼是「糞-口傳播」?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副院長陳運彬告訴南都記者,糞口傳播意味著糞便也可以有病毒排出,便後洗手很重要,病人的大便要進行專業化處理,用含氯水泡或者生石灰覆蓋。
他說,糞口途徑指的是傳染病的傳播方式,也叫做經消化道傳播。新型冠狀病毒能夠在大便之中存活,所以可能通過消化道排出的糞便進行傳播。如果這些帶病原體的大便,汙染了手或者食物,那麼就會病從口入,導致傳染給其他人。
「勤洗手。」一位不願具名的醫務人員告訴南都記者,糞-口傳播意味著新型冠狀病毒會從口入,也會通過糞便傳播,這就要求我們飯前便後勤洗手。這個病毒是否還有其它傳播途徑,目前也還不清楚。
有專家向南都記者提示,對於居家隔離的醫學觀察的群體,存在風險和隱患,尤其是小孩子的依從性差一點。醫院裡面有含氯的消毒劑和汙水處理系統,醫院的汙水在排出之前都是經過消毒處理的,排放到汙水管網裡面的水都是安全的。對於居家隔離的醫學觀察病例,家裡有消毒液的話,上完廁所,倒入消毒液作用一段時間,然後再衝馬桶。「但在家裡面執行的話,可能不會執行得很好,建議在這段時間,整個市民的汙水處理系統提高消毒的能力。」
採寫:南都記者程洋 見習記者項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