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趙金存(鍾南山院士團隊專家)在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該團隊在P3實驗室中,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一例重症感染患者糞便樣本,分離了活的新型冠狀病毒。趙金存說,這個發現不是偶然,李蘭娟院士團隊也有類似發現。
趙金存介紹,在糞便中分離活的冠狀病毒,提示存在「糞-口」「糞-呼吸」的可能性,進一步的確證,還需要更深入研究。但是大家不必特別恐慌,可避免參加聚集性社交活動,注意個人衛生,也可能提示要注意整個家庭環境衛生,包括下水道通暢等。
智能馬桶等衛浴產品能有效防止交叉感染
此前,專家已經在患者糞便中檢測出新冠狀病毒陽性,但沒有檢測到活病毒,只是核酸檢測呈陽性。南方醫科大學生物安全實驗室教授張其威曾指出糞便中的病菌主要通過兩種方式傳播給人:
第一種,糞便沾到了褲子的某個部位,然後手碰到了褲子的這個部位,再碰到鼻子或者嘴巴,人就會被傳染病毒。
第二種,感染患者上完廁所衝馬桶時,衝馬桶的水一般有較大的衝擊力,含有病毒的糞便就有可能會揮發到空氣中,有人正好在馬桶旁邊,就有可能通過呼吸被感染。
專家建議,對廁所、馬桶的消毒可能要提上日程。例如衝馬桶時需要蓋馬桶蓋,防止排洩物的細菌外溢。此外,還可通過使用排氣扇和開窗通風等方法,保持廁所通風。
此外,廚衛君認為,除了做好對衛生間的消毒,還可以使用智能馬桶,感應水龍頭等產品,避免交叉感染,特別是公共場所的衛生間,儘量使用非接觸的衛浴產品。
智能馬桶
目前,在新型冠狀病毒存在糞口傳播風險的認知下,智能馬桶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智能馬桶的自動翻蓋和感應衝洗功能,可以減少接觸,避免交叉感染;臀洗功能能最大限度減少糞便殘留,避免汙物粘著衣物製造二次汙染;部分產品配備泡沫盾功能,能有效預防病毒傳播到空氣中,而除臭功能也能遏制廁所的反味問題。如果條件允許,應優先選用智能馬桶。
感應龍頭
感應龍頭通過紅外線反射原理,當人手放在感應區就可觸發水龍頭出水,離開感應區龍頭就自動關水,家裡可以使用感應龍頭。此外,在醫院、服務站、機場、景區等公共場所的衛生間,感應龍頭已得到較大普及,特別是醫院為了保護醫患生命安全,感應龍頭使用率高於其他場所。但目前仍有不少公共設施僅使用傳統的觸摸式龍頭,這可能為病毒傳播提供了窗口。普及感應龍頭,任重而道遠。
腳踏式龍頭
腳踏式龍頭的出水和關水由腳踏開關和控制閥完成,無需用手接觸,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有效避免細菌交叉感染,離腳即關的特性也確保了它的節水性。醫院、學校、辦公寫字樓、車站、碼頭、高速路服務區、娛樂場所、工廠等公共場所都是它發揮價值的地方。
一次性馬桶坐墊
目前,無論是機場、車站、公園還是醫院,馬桶都被廣泛使用。但出於衛生考慮,不少人對在公廁使用馬桶較為抗拒。有了一次性馬桶坐墊,廁所衛生安全問題就迎刃而解。一次性馬桶坐墊多數採用電子晶片控制,只需輕輕一按,便自動將用過的便潔套捲走,轉出乾淨的部分,有效防止交叉感染。
居家防疫,衛生間是重中之重
除了選用好的衛浴產品,居家環境同樣如此。若居家衛生環境不過關,或設備使用不當,也可增加感染風險。以下針對衛生間的若干措施,可確保個人健康。
檢查地漏水封
2003年SARS爆發期間,香港淘大花園因排水設施問題,導致部分感染者的病毒經下水道進入其他單位,使該小區成為重災區。當時媒體指出部分單位存在U型地漏水封乾涸,加之排氣扇啟動,令帶病水花由地排水位抽進浴室。基於這種情況,如果衛生間有反味問題,應考慮更換地漏,如果條件允許,可選擇採用自動密封芯的地漏,這種產品有效避免普通地漏因水封乾涸而出現的反味問題,並能避免排水口堵塞。
選用高水封、大衝力的馬桶
新型冠狀病毒的糞口傳播風險受到極大關注,廁所馬桶成為家居防疫重點。如果考慮近期更換馬桶,可選擇高水封、衝力大的產品。高水封馬桶能阻斷氣體上湧,有效避免反味,衝力大可提升馬桶衝淨率,細菌不殘留。
用完馬桶後立即衝水併合上蓋板
由於可能存在糞口傳播的風險,且馬桶衝水時對周遭空間存在一定的水花飛濺和氣體揮發,建議用完馬桶後立刻衝水,同時閉上馬桶蓋板。
使用蹲便器蓋板
雖然馬桶正成為越多越多家庭的如廁首選,但不可否認的是,國內仍有較多的家庭在沿用蹲便器。出於衛生考慮,在家裡使用蹲便器的情況,可考慮配備合適尺寸的蹲便器蓋板,以隔斷可能存在的反味問題。
向水箱投放潔廁靈
水箱是馬桶標配,蹲便器產品也可搭載水箱使用。但如果使用不當或清潔不周,水箱很可能成為藏汙納垢的地方。建議在水箱內投入一些潔廁靈之類的產品,衝水時有助殺死細菌。(來源:廚衛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