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12月以來,一種起源於中國武漢的新型肺炎已迅速在中國和至少20多個國家蔓延,該肺炎的病原體被認為是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截至2020年2月13日,中國確診病例已超過5萬,死亡人數超過1000例。由於新冠肺炎的病毒具有非常強的傳染性,無論是收治發熱、疑似患者的定點醫院,還是收治確診患者的醫院,一線醫務人員都存在極高的傳染風險。防護措施不到位及工作的勞累,使醫護人員被傳染的風險極高,這需要引起醫務工作者高度重視。為避免交叉感染、保障醫務人員身體健康,我們提出了康復科門診及治療室醫務人員工作防護的規範和策略,希望各位同道保護自身,健康上崗,更好地抵抗疫情,服務社會。
(部分圖片來源於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微信公眾號)
一、個人防護四個等級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加強疫情期間醫用防護用品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醫務人員的防護等級分為四級:一般防護、一級防護、二級防護、三級防護。
一般防護配置: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一次性外科口罩,手衛生用品,必要時戴乳膠手套。
一級防護配置:穿工作服、隔離衣,戴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乳膠手套,手衛生用品。
二級防護配置: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醫用防護口罩(N95、KN95),穿帶膠條的醫用防護服,戴乳膠手套、一次性鞋套、手衛生用品,必要時戴護目鏡或防護面屏。
三級防護配置: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醫用防護口罩(N95、KN95),帶膠條醫用防護服,戴乳膠手套、一次性鞋套、手衛生用品,戴護目鏡或防護面罩(頭罩)、面屏,或全面具。
康復醫學科門診及治療區域屬於一般防護崗位,但防護等級和防護用品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有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時,應增加相應的防護措施或提高防護等級,並將患者轉至傳染科或發熱門診治療。
二、康復科門診診療防護
1、門診就診
1) 預檢:預檢處將督促患者佩戴口罩,詢問流行病學史和體溫檢測。發熱和/或典型症狀者,將至發熱門診就診,非發熱患者至康復門診。
2) 候診區:應落實一般防護,在候診區域做好標識,合理安排,避免候診患者過於集中,每位患者最多一位家屬陪伴。
3) 康復門診:康復醫師實施一般防護(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一次性外科口罩,手衛生用品,必要時戴乳膠手套)。診療過程中,一人一診一室,控制診間加號。問診區域和查體區域應該分開,每次查體前、後,均需執行手衛生。手部沒有肉眼可見汙染時,使用手消毒劑。當手部有血液或其他體液等肉眼可見的汙染時,應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檢查用品、評估工具如需反覆使用,每次使用前後應消毒。
2、康復會診
康復醫師床邊會診的防護應根據邀請會診病區的防護等級實施。建議先仔細瀏覽患者病例資料,明確所需防護等級後再會診。對發熱和可疑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以治療原發病為主。會診每位患者前、後,均應執行手消毒,戴好工作服和口罩,查體所用的工具也應充分消毒。
3、康復治療
康復治療師在門診治療區實行一般防護,會診病區床邊康復,防護等級按照該病區要求進行。疑似或者確診病例病情沒有穩定不進行康復。床邊康復以家庭康復指導為主,運動療法和作業療法時儘量減少與患者接觸,保持一定距離。疫情期間可進行物理因子療法、運動療法、作業療法, 電極要一人一副。儘可能減少「一對一」的肢體接觸治療,暫不局部注射治療等侵入性康復治療項目。建議暫停進行面對面及近距離觀察、訓練和指導的相關康復治療項目,如呼吸訓練、言語訓練、吞咽治療等,如確實需要開展此類治療,應在至少落實二級或以上防護後酌情實施。對於疑似或者確診患者確實需要介入康復治療的,應嚴格落實三級防護,在所有患者的最後進行。若工作服、口罩等被患者分泌物、體液等汙染,需立即更換。治療結束後嚴格按照手衛生及去掉防護用品的順序執行。下班前用75%酒精消毒耳部,生理鹽水清洗眼、鼻並漱口。
三、場所及設備消毒
執行康復醫學科設備、物體表面、環境和空氣的消毒管理,以及汙染物品的規範處理,應嚴格按照《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範》、《醫院空氣淨化管理規範》以及國家衛健委相關規定的要求進行管理,並加強監督落實。
1.空氣消毒:康復門診、康復治療區域每日至少開窗通風2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可使用紫外線燈進行空氣消毒,每日照射2次,每次照射1小時。
2.物體表面和地面消毒:及時對治療區域表面進行清潔與消毒,包括防護欄、防護墊、地板、門把手等高頻接觸的物體表面,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每日2次。如遇病人排洩物、分泌物、嘔吐物等汙染,先用吸溼材料如紙巾去除可見的汙染,再用20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後的抹布覆蓋30分鐘,再擦拭消毒。
3.設備消毒:每天下班後集中進行消毒,設備表面、不可更換的理療貼片若無明顯汙染物時,用酒精或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如遇肉眼可見的汙染物,完全清除汙染物後再消毒,汙染物按醫療廢棄物進行處置。
4.醫療廢棄物處置:按《醫療廢物分類目錄》對醫療廢物進行分類,分置於專用包裝袋或容器內,由醫療廢物管理專職人員處理,用含氯製劑處理至少10分鐘,然後按照與傳染性醫療廢物相同的方式進行處理。
四、人員管理
(一)患者及家屬的宣教
避免聚眾宣教,可通過宣教視頻播放、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加強患者及家屬的防控知識宣教,培訓防護用品的合理規範使用、呼吸衛生和咳嗽禮儀、掌握「手衛生」規範。
(二)醫務人員管理
1.全員培訓新冠肺炎相關知識及防護技能,嚴格杜絕在沒有充分安全防護的情況下開展工作。
2.合理排班,建立輪休制度和備班制度,確保醫務人員作息合理,不鼓勵帶病工作、超負荷工作。把降低醫務人員感染作為重要工作目標。
3.所有醫務人員均應每日自測體溫,並關注有無可疑症狀,如有可疑症狀,應立即隔離,及時診治,充分休息。
附:
個人防護用品穿戴與脫摘
(一)個人防護用品穿戴
進入診療場所前應認真洗手後依次戴一次性帽子、醫用外科口罩、穿工作服(長袖),手部皮膚有破損或疑似有損傷者戴醫用手套。對於可能接觸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洩物等潛在傳染性物質或預計上述物質會發生飛濺時,可根據需求佩戴醫用防護口罩,並增加個人防護設備,如防護面罩、護目鏡、防護服、鞋套等。
1. 手衛生
消毒原則:
手部沒有肉眼可見汙染時,宜使用手消毒劑進行手消毒。
當手部有血液或其他體液等肉眼可見的汙染時應洗手。
下列情況時醫務人員應先洗手,然後進行手衛生消毒:
1) 接觸觀察或確診患者的血液、體液和分泌物以及被汙染的物品後;
2) 直接為觀察或確診患者進行檢查、治療、護理或處理觀察或確診病例患者汙物之後。
手衛生的五個時刻:
1) 接觸患者前;
2) 清潔、無菌操作前;
3) 接觸患者後;
4) 接觸患者血液、體液後;
5) 接觸患者周圍環境後。
七步洗手法:在流水下淋溼雙手,取適量消毒洗手液,均勻塗抹至整個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縫,用以下7步洗手法認真搓手至少15秒:
內:掌心相對,手指併攏,相互搓揉。
外: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搓揉,雙手交替。
夾: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指縫,相互搓揉。
弓:彎曲手指使指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搓揉,雙手交替。
大: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轉搓揉,雙手交替。
立:將五個手指尖併攏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搓揉,雙手交替。
腕:一手手掌握住另一手的手腕部分,旋轉揉搓,雙手交替。
在流水下徹底衝洗雙手,使用一次性紙巾擦乾雙手,取適量護手霜護膚。
2.戴帽子
選擇大小適宜的帽子,應充分遮蓋頭部及髮際線的毛髮,帽簷邊應有收緊的束帶或鬆緊帶。頭髮較長者,戴帽前應束好頭髮,將頭髮全部塞入帽子內,且一次性條形手術帽收口的兩端必須置於兩側耳部,不容許置於前額或其他部位。
3.戴口罩
可以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口罩主要有兩類,即醫用外科口罩和醫用防護口罩(N95及以上級別),而傳統的棉布口罩、新材料口罩(如某明星同款)並不能用於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防護,帶呼氣閥的防護口罩可以防塵防霧霾,但也不適用於此次疫情一線防護。
醫用外科口罩的戴法:
第一步 將口罩上端的系帶系在頭後或耳後。
第二步 拉下口罩的下部遮住鼻、口和下頜。
第三步 系下端系帶於頸後。
第四步 將雙手指尖放於鼻夾上,從中間位置開始,用手指向內按壓,並逐步向兩側移動,根據鼻梁形狀塑造鼻夾使口罩邊緣與面部貼合緊密,同樣也可起到防止眼鏡起霧的功效。
第五步 調整系帶鬆緊度,使其貼合面部到舒適的位置。
(二)個人防護用品脫摘
離開診療場所前,應脫去手套、認真洗手後脫工作服,再次洗手和手消毒,依次摘去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帽子,分置於專用容器中,最後再次進行手消毒。穿戴其他防護設備者應在此流程前完成額外防護設備的脫摘,並進行洗手和手消毒。
1.摘口罩
上身稍前傾,不要接觸口罩的前面,先解開下方的系帶;再解開上方的系帶;用手捏住系帶投入醫療廢物桶中。
2.摘帽子
上身稍前傾,屏息閉眼,提起帽頂由後向前摘下。
(三)二級防護、三級防護穿脫順序
1.二級防護穿脫順序
穿防護用品順序:手消毒→戴醫用防護口罩→戴一次性圓帽→戴防護眼罩→穿防護服→穿鞋套→戴手套
脫掉防護用品順序:脫鞋套→摘掉手套→手消毒→脫防護服→手消毒→摘下防護眼罩→手消毒→摘一次性圓帽→摘醫用防護口罩→手消毒→更換個人衣物
2.三級防護穿脫順序
穿防護用品順序:手消毒→醫用防護口罩→戴一次性圓帽→戴防護眼罩→穿防護服→穿鞋套→戴手套→戴全面性防護面罩→戴第二層手套
脫掉防護用品順序:摘第二層手套→手消毒→摘全面性防護面罩→手消毒→脫鞋套→摘掉手套→手消毒→脫防護衣→手消毒→摘下防護眼罩→手消毒→摘一次性圓帽→摘醫用防護口罩→手消毒→更換個人衣物
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工作,把疫情防控工作和保障醫務人員的健康當做重要任務,堅決杜絕患者和醫務人員間的交叉感染,採取多種措施保障醫務人員健康。讓我們堅定信心,科學防控,充分發揮康復工作者的職責,為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我們有決心、有技術、有經驗,全國統一行動,我們必將取得這場抗疫戰爭的最終勝利!
文章作者:陳禾君 劉曉楠 嵇麗娟 杜青
文章來源:中康復醫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
原標題:《【科普工作委員會】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康復醫務人員自我防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