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4日起北京電視臺紀實頻道將首播十三集系列紀錄片《大遷徙》。十三集系列紀錄片《大遷徙》用鏡頭解讀中原人與閩南人、客家人、東北人,以及各地遷徙漢民的血緣關係和精神層面的聯繫,揭示中華漢民族不斷發展壯大的播遷歷程。
黃河孕育了璀璨的中原文化,一千多年來,中原先民不斷從中原向外遷徙,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和海外各地。根據歷史脈絡和中原先民的遷徙足跡,《大遷徙》攝製組以中原為起點,確立了較為縱深的拍攝路線。在這張全新的拍攝地圖上,從漠北草原到嶺南大地、從西域古鎮到南洋島國,追尋先祖的腳步,攝製組跨越河南、福建、廣東、山東、四川、江西、山西、臺灣等25省、100多個市縣及東南亞各地,行程10多萬公裡,階段性進行了為期約240天的拍攝,歷時四年。為完成該片,紀錄片首次組建由人類學、考古學、地理歷史學、心理學,軍事學,氣象學和交通史學等多門類專家研究小組,結合情景再現和紀錄片紀實的拍攝手法,真實客觀的還原中國版圖,以及海外曾經發生過的關於漢民族遷徙的歷史。
自有人類以來,人們的遷徙活動從未停止過,人類文明跟隨著一次次地遷徙蔓延遠播。無論戰爭、瘟疫、災害造成的被動遷徙,還是趨利避害、尋找更適宜生存條件的主定性遷徙,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原動力之一,孕育了堅韌的民族,也催生過偉大的國家。反映漢民族遷徙的紀錄片不多,即使有,也大都是反映遷徙者們今天生活面貌的,對於遷徙的歷史背景和遷徙原因探究極少,呈現不夠。該片從先秦時代的移民開始切入調查,以西晉末年「衣冠南渡」,唐初「避地東吳」,宋代」一遷再遷」,還有近代移民史上的「渡海赴臺」,以及三次著名大遷徙「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等重大歷史事件為考古線索,將漢民族一路遷徙播遷的史實公諸於世。很好的解答了作為漢族分支的閩南人、客家人、廣府人、東北人,及世界各地華人一直深究的「我從哪兒來」的問題。
2014年7月14日起北京電視臺紀實頻道和網絡電視臺將以首播方式,為觀眾傾情獻映十三集系列紀錄片《大遷徙》。
播出時間:7月14日——18日每晚21:10兩集連播、7月19日21:45三集連播,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