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二十二》到《地球:神奇的一天》,紀錄片帶更多人「出山」

2020-12-05 廣電時評

4月16日,由北京國際電影節主辦,北京電視臺紀實頻道、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五洲傳播中心聯合承辦的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紀錄單元開幕式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行。

本屆紀錄單元以「新時代·新使命」為主題,分別設置了評審、信息發布、論壇、徵集、展映五大板塊,致力於探索紀錄電影的改革與發展之路。

用紀實影像講述「中國故事」

從2014年起,紀錄單元作為北京國際電影節特色單元,為社會各界的紀錄片創作者和愛好者,搭建了一個觀摩、洽談、借鑑和交流的平臺。

「紀錄片作為以影像為載體,以真實世界為對象的文化藝術形式,正逐步在國家戰略的傳播,中國故事的講述,民族文化弘揚方面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副主席、中國傳媒大學校長廖祥忠在開幕式致辭中提到,在新時代的徵程中,文化已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

近年來,紀錄電影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厲害了,我的國》《二十二》《地球:神奇的一天》等多部紀錄影片取得了良好口碑與票房,引發業內外人士廣泛關注。

紀錄影片是藝術屬性和文化屬性有機結合的產物,也是國家發展的相冊。「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精神,是每一位紀錄片人的使命和擔當。」 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紀錄單元工作委員會主席、北京電視臺副總編輯李嶺濤認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中國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紀錄片的發展將迎來美好的前景。

為加大紀錄片產、學、研深度融合與交流,活動現場還籤署了《北京紀實頻道與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的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國家民委重大項目百集紀錄片《民族文化之旅》框架合作協議、北京電視臺紀實頻道與中國傳媒大學影像行動力訓練營聯合製作大型系列紀錄片《90後》框架合作協議,為紀錄片人、相關機構提供更多優質的合作平臺。

多部作品獲肯定,現實題材有亮點

本屆紀錄單元開幕式上發布了兩部評委會最佳作品、一部組委會最佳作品、一部榮譽作品、一部評委會推薦作品以及兩部首發紀錄電影,以鼓勵優秀的創作者和作品為中國紀錄電影做出的貢獻。

其中,《出山記》獲得評委會最佳作品,該片主要記錄了貴州省大漆村脫貧攻堅進程中出現的感人故事和發展變化,用一年的時間記錄下村民在脫貧攻堅戰中的生活百態。「這個獎項是對我們在那裡艱難生活一年的肯定和回報。」在導演焦波看來,「紀錄片人進山,也是用自己的方式帶更多人出山。」

導演郭柯的影片《二十二》被推選為評委會最佳紀錄片。該片不僅記錄了全國各地「慰安婦」倖存者的生活狀態,更通過她們的記憶向觀眾講述了那段慘痛的歷史。

《厲害了,我的國》獲得組委會最佳作品獎項,該片上映至今票房將近五億,創造了國內紀錄片電影新紀錄。影片將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的發展和成就,以及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重大論述,以紀錄片的形式首次呈現在大銀幕上。

本屆紀錄單元榮譽作品榮譽由範儉導演的《搖搖晃晃的人間》獲得。此外,《地球:神奇的一天》成為評委會推薦作品。該影片是本屆紀錄單元開幕式展映的唯一一部中英合拍的紀錄片。

紀錄電影首發環節推薦了兩部影片分別是《愛在長徵》和《長城》國際版。其中,《愛在長徵》記錄的是兩個外國年輕人重走長徵路的過程。通過不一樣的視角傳達更為深刻的現實意義。《長城》以「長城」為線索,從國際視角出發,以歷史典故為基礎,以歷史人物為主角,重塑長城近三千年的歷史。

現場還舉行了《火力全開》導演見面會和優秀作品推介。《飛虎之心》主創現場分享創作經驗,《紀錄時間》《美人谷》《希望的田野》第二季《興安嶺上》等影片也在開幕式上展映。

紀錄影像如何呈現生命力?

開幕式後舉行了「新時代·新使命」主題論壇。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張雅欣主持論壇,與中國教育電視臺副臺長陳宏、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副總監史巖、北京電視臺紀實頻道主任嚴崴、上海廣播電視臺紀實頻道總監幹超、紀錄片導演範儉、紀錄片導演焦波共話紀錄片的現狀及發展。

在紀錄片的創作中如何建構影像敘事文本?範儉表示,首先需要找到故事的內核,再去挖掘人物中能打動更多的觀眾的因素,其次還需要通過訓練,以及大量閱歷積累。故事結構上面,紀錄片與電影是相通的,範儉認為,「電影跟紀錄片都需要人物關係建立、人物矛盾推進,把電影概念打通以後,對於構架故事會有更多的幫助。」

在關於紀錄電影市場模式的探討中,幹超表示,過往模式中製作商將作品出售給電視臺、網站或是廣告商,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價值回收。紀錄電影直接賣給觀眾,從目前來講成功案例比較少。從市場行為來講,可能需要積累更多像好萊塢電影這種更多的樣本和實踐,才會有開拓的前景。

如今紀錄片不僅僅在電視臺、網際網路中呈現,在大銀幕上也活躍起來,關於紀錄片如何增強「跨界」的影響力?陳宏表示,今天中國當下的紀錄片體量還很小,原因在於紀錄片在中國沒有很好的「跨界」,紀錄片應該向其他藝術門類「跨界」,比如說電影。「紀錄片需要用電影思維去製作,就是虛構電影故事片的思維製作紀錄片」。

在新時代當中如何講述「中國故事」?下一步新的紀錄片形態到底是什麼?在嚴崴看來,這需要創作者紮根人民、用心打磨。「好的內容永遠不會過時,像紀錄片《二十二》這樣的作品,在任何時候都有傳播價值。」

相關焦點

  • 紀錄片《地球:神奇的一天》長沙熱映
    紀錄片《地球:神奇的一天》長沙熱映   去電影院看「動物世界」   飛入雲端,我們與貓頭鷹一起鳥瞰這個星球;潛入海洋,抹香鯨帶領我們窺探神秘的蔚藍之境,而在我們熟知的陸地,也有無數生命傳奇正在上演……BBC紀錄片《地球》的續作《地球:
  • 《地球:神奇的一天》:不該被忽略的地球的一天—新聞—科學網
    神奇的一天》。 《地球:神奇的一天》巧妙地利用了一天中太陽的軌跡作為串聯整個故事的時間軸,講述了地球上的每一個生靈,在日月的交替、隨著太陽的起落中出生、成長的故事。而這一次,《地球:神奇的一天》又突破了自己的攝影技術——4k的解析度帶來了更清晰逼真的畫面;八旋翼直升機的拍攝,記錄了微觀到轉瞬即逝的跳躍;飛行幻影4kFlex攝像機以每秒800幀的速度拉長時間;低光攝影技術則是我們看穿黑暗的眼睛;改進後的相機捕捉技術代替攝影師去到更危險更不可思議的地方…… 面對一些生性警覺的稀有物種,攝製組必須耐下性子,讓它們也熟悉這些攝影器材,才能正式啟動拍攝。
  • BBC紀錄片《地球:神奇的一天》
    今天,想給大家說一說國內上映的BBC紀錄片《地球:神奇的一天》。關於BBC拍攝的自然風光,我們大都是在小熒幕上看到的。《地球:神奇的一天》是BBC地球影業聯合SMG尚世影業出品的第一部在國內院線上映的電影關注BBC紀錄片的朋友應該記得,07年的時候,BBC的一部自然紀錄電影獲得極大的成功。那部電影的名字叫《地球》。電影記錄了北極熊、非洲象和座頭鯨一整年的生活。
  • 地球神奇的一天神奇在何處
    「行星地球」的電影版本《地球》在法國上映豆瓣評分高達9.4成為電影史上票房最高的自然紀錄片之一十年之後由原班人馬打造的續集《地球:神奇的一天》於11日上映整部紀錄片畫面精美、生動有趣全方位展現了和人類  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動物們是一部適合帶孩子一起觀賞的  優質紀錄片臺前 發現大自然的力量適合家庭觀影
  • 《地球:神奇的一天》紀錄片導演範立欣 鑄就經典
    《地球:神奇的一天》自上映之後,收穫鐵粉無數。這部紀錄片講述了地球中的一天各種生靈的成長交替,別開生面的拍攝方式令人大呼過癮。一天裡將地球的生物成長史濃縮成簡短片段,讓觀眾認識各種生物知識。這部風靡全球的紀錄片,就是由理察·戴爾、範立欣、彼得·韋柏聯合執導。
  • 成龍、嚴歌苓助陣的紀錄片《地球:神奇的一天》將在內地上映
    新華社北京7月31日電(記者張漫子)由演員成龍配音、作家嚴歌苓擔任旁白編劇的紀錄片《地球:神奇的一天》將於8月1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此片由百位中英製作團隊成員,歷經3年時間,輾轉22個國家和地區,前往世界多處危險地區拍攝完成。
  • TCL攜手《地球:神奇的一天》打造8K紀錄片
    作為「大屏音畫專家」TCL還宣布將與BBC紀錄片《地球:神奇的一天》導演邁爾斯•康諾利合作拍攝首支8K紀錄片,以展現8K超大屏的極致觀影體驗。TCL開啟大「視」代TCL在今年5月正式提出了75吋-85吋超大屏矩陣概念,此次品鑑會TCL進一步把超大屏尺寸拉升至100吋。
  • 《地球:神奇的一天》
    春節生物紀錄片推薦 |《地球:神奇的一天》 文/磚泥 我們生活的地球,是宇宙中獨一無二的一顆藍色星球。 地球上的每一天,也都是宇宙中無與倫比的一天。
  • BBC紀錄片《地球:神奇的一天》在京首映 成龍配音中文版
    2017年8月4日訊,昨天,BBC紀錄片《地球:神奇的一天》在京舉辦全球首映發布會,成龍作為中文版配音親臨現場助陣。一直關注動物保護事業的成龍透露,自己非常喜歡看自然紀錄片,為該片配音時曾連續工作六個小時不吃不喝,依然興致勃勃。
  • 《二十二》到《航拍中國3》紀錄片為何冷熱兩極
    帶給觀眾諸多思考的《二十二》之後,郭柯導演介紹了最新紀錄電影《小天》的拍攝情況。同時,他表示由於國外疫情原因,原赴美拍攝計劃延後進行。大銀幕上的精彩仍需等待,小屏幕上的優秀紀錄片作品「後浪」洶湧。《舌尖上的中國》之後,國產紀錄劇集片迎來一波製作、播出熱潮。 「2700多年的古城,600多年前的聽雨樓,不僅聽見雨聲,還聽見平遙人的鍋碗瓢盆,喜怒哀樂。」
  • 《地球:神奇的一天》定檔8.11成龍親述神奇大自然
    ,宣布這部電影《地球:神奇的一天》將於8月11日領先全球登陸中國院線。《地球:神奇的一天》將追隨太陽的軌跡,用領先的電影科技帶領觀眾跨越地球的南北東西,探索自然界38個野生物種平凡而又燦爛的一天,以更強的臨場感見證動物王國中那些日常的、溫情的、驚心動魄的瞬間。作為《地球》系列的新作,《地球:神奇的一天》與《地球脈動2》共享拍攝了一些片段,觀眾可以在影院規格的極致影音環境下再度欣賞到諸如「蛇追蜥蜴」等激動人心的場面。
  • 揭秘「神奇的一天」 專訪BBC《地球》續作主創
    從世界上最高的山到最遠的島、從野外的叢林走到繁華的城市,觀眾可以在大銀幕上領略地球上最「神奇的一天」。十年後,影片的續作《地球:神奇的一天》用一天中太陽的軌跡作為串聯,講述這個星球上的生靈所度過的非凡一天。「我們認為沒有比用一天的時間來展現大自然更合適的方式了。因為地球上的每一隻動物,每一株植物,每一個人,都與日月的交替、太陽的起落息息相關。」
  • 《地球:神奇的一天》裡面不只有動物,還有殘酷和溫情!
    記得之前在小編小的時候,比較喜歡看《動物世界》或者是《人與自然》,還有《探索發現》,對於這些節目來說,小編倒是覺得很神奇,世界很大,在地球上生活著各式各樣的物種,而人類可以說是最聰明的一種。那其實今天小編要跟大家介紹的這部電影就是一部紀錄片,不是現在熱映的《二十二》,哈哈……其實也是一部關於自然的紀錄片。這部電影的名字就叫做《地球:神奇的一天》,電影主要講述的是從從日出到日落一些動物的生活情景,本來以為會是一部類似於動物世界一樣的片,結果並不是,電影畫面很美,呈現的內容也很生動,拍出了動物的精氣神,和生存的不易。
  • 《地球:神奇的一天》將上映,帶孩子去影院看樹懶、獨角鯨
    《地球:神奇的一天》將上映,帶孩子去影院看樹懶、獨角鯨 澎湃新聞記者 黃小河 2017-08-07 09:22 來源:
  • 看世界系列 | 地球:神奇的一天
    曾成功推出電影《地球》的BBC地球影業帶來了令人期待已久的續集《地球:神奇的一天》,這是一段揭示自然界驚人力量的神奇旅程。
  • 《地球:神奇的一天》首映 |「全片贊到爆燈!」
    曾在全球收穫超1億美金票房的BBC經典自然紀錄電影《地球》,在闊別10年之後,迎來了續集《地球:神奇的一天》。
  • 成龍助陣《地球:神奇的一天》首映禮
    時光網訊 8月1日,BBC紀錄片《地球》的續作《地球:神奇的一天》在京舉辦全球首映發布會,影片的中文配音成龍、聯合導演範立欣、以及製片人——BBC製片人史蒂芬·麥克唐諾、監製尼爾·奈丁蓋爾悉數亮相發布會現場,重溫影片拍攝幕後的艱辛和感動
  • 中英合拍紀錄片《地球:神奇的一天》11日起在中國上映
    新華社北京8月10日電(白瀛、盧南峰)作為2014年中英電影合拍片協議籤訂後的首部作品,紀錄片《地球:神奇的一天》將於11日起在中國上映。該片用一天中太陽的軌跡作為主線,講述了星球上生靈度過的非凡一天。
  • BBC聯手中國打造《地球:神奇的一天》
    這是2007年BBC(英國廣播公司)出品的精品紀錄片《地球》的續集,也是中英電影合拍協議籤訂後的首部合拍之作。影片的中文配音成龍、聯合導演範立欣,以及來自BBC的製片人史蒂芬·麥克唐諾、監製尼爾·奈丁蓋爾出席首映禮。
  • 專訪《地球:神奇的一天》配音成龍
    十年後《地球》系列再度回歸,《地球:神奇的一天》在8月11日正式與內地觀眾見面。        電影用一天中太陽的升起落下作為串聯整個故事的主線,以交叉剪輯的方式,講述那些我們或熟悉或難得一見的動物們,隨著太陽的起落出生、成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