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到《航拍中國3》紀錄片為何冷熱兩極

2021-01-11 1905電影網

紀錄片導演郭柯

1905電影網專稿攝像機面對物質卻審視精神,紀錄片尤其如此。作為聲畫藝術的起點,紀錄片將歲月的真實封印在光影之中。一部優秀的紀錄片,不僅是記錄影像,還能給人思考。

「2018年就立項了,主要是講臨終關懷,拍的是音樂治療師,我們主要拍攝地在美國,目前已經拍攝三個階段了。」帶給觀眾諸多思考的《二十二》之後,郭柯導演介紹了最新紀錄電影《小天》的拍攝情況。

同時,他表示由於國外疫情原因,原赴美拍攝計劃延後進行。大銀幕上的精彩仍需等待,小屏幕上的優秀紀錄片作品「後浪」洶湧。

《舌尖上的中國》之後,國產紀錄劇集片迎來一波製作、播出熱潮。 「2700多年的古城,600多年前的聽雨樓,不僅聽見雨聲,還聽見平遙人的鍋碗瓢盆,喜怒哀樂。」伴隨著解說詞映入觀眾眼帘的是俯拍視角下,構成古城特色的青磚灰瓦建築群。這是央視紀錄頻道近期播出的《航拍中國第三季》山西篇的部分片段。

除此之外,近期上線的《中國醫生》系列、《人生第一次》、《文學的日常》頻頻引起觀眾討論。但是,上一部引起現象級熱議的院線紀錄片還屬2017年的《二十二》。無論是出品數量,還是作品口碑上,國產電影紀錄片與電視紀錄片市場之間冷熱分明。

紀錄片的「冰與火之歌」

目前,紀錄片主要有電視紀錄片、新媒體紀錄片、電影紀錄片三種形式。隨著網臺同播成為一種趨勢,電視與新媒體播出的劇集紀錄片,成為市場主流。

內容方面,目前國內紀錄片主要集中在美食、自然地理、傳統文化、人生感悟四大類。正在熱播的《航拍中國第三季》偏向於自然地理與傳統文化的結合。

2020年4月18日,由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研究中心、五洲傳播中心等聯合主辦的《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稱,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中國紀錄片生產總投入為50.36億元,同比增長9.4%。年生產總值約66.60億元,同比增長3.3%。

2019年紀錄片生產總值增量主要由新媒體和國家隊組成。電視臺全年生產總投入為23.13億,同比基本持平;新媒體總投入約13億元,同比增長18.2%。產出方面,2019年中國上映國產電影紀錄片19部,累計票房5319萬元,冠軍為1147萬元的《四個春天》。

在生產投入方面,劇集紀錄片遠遠高於電影紀錄片。

在產出端,數量與口碑的差距也就十分明顯。不過,近年國產電影紀錄片的題材越來越豐富成為一大亮點。其中,既有聚焦父母生活的《四個春天》,又有關注創業的《燃點》,還有記錄「移動網際網路一代」成長的《零零後》等。

「我們現在有一個選題已經有了初步的雛形,是關於疫情背後的故事。大背景疫情之下,選了五組人物來表現,可能還要和別的導演合作一下,現在爭取早日立項。」 郭柯導演透露,團隊已經在為新故事拍攝做準備。 攝影器材的普及,素人導演的入局,皆讓此類作品內容越來越豐富。鏡頭下的煙火氣息及人生百態,給觀眾更多視角觀察這個世界。

為什麼冷熱兩極化?

「我覺得其實肯定比大家想像的要難一些,因為大家可能想的就是因為有《二十二》在前面,後面資金都很容易,其實也沒那麼容易了,但確實比以前要好一些。」郭柯向1905電影網坦言即使《二十二》名聲在外,資本依然沒有大眾想像中的熱情。

目前,紀錄片製作模式基本分為外購、自製、聯合製作、委託承制四種類型。劇集紀錄片市場方面,多以平臺或企事業單位、政府定製拍攝為主。這也讓多數劇集紀錄片的銷售及收入,有了基本保證。而電影紀錄片自製較多,面向院線觀眾,票房決定收入,面臨更多風險。

「一般是這樣的,大型劇集紀錄片都需要依託平臺,至於(能否事先確定)買家則不一定。紀錄片的商業化程度很低,很可能出現沒有買家賠本的尷尬。」張樂(化名)從事紀錄片拍攝已有3年時間,主要負責統籌製片。

她過去參與拍攝的紀錄片多以央視、芒果TV等主流媒體播出為主。即使這樣,前期拍攝公司可能還需墊資進行。

「臺裡前期沒有投資,現在我們目前的模式就是專題客戶出製作和播出的費用,再有就是招商冠名,獨家和特約播映這類,如果播出效果好,可以和臺裡聯合製作,談採購。」一位衛視平臺自製劇集紀錄片製片人如此說到。

同時,他也表示單體客戶也有利潤,主要是製作費。

據前文所述《報告》顯示,近10年來,中國紀錄片市場規模大幅增加,但以定製市場、委託制市場為主的格局,並沒有發生變化,一半靠政府,一半靠市場。完全依靠市場(包括版權和播映權銷售、付費觀看)和廣告銷售收回成本的紀錄片鳳毛麟角。盈利能力較弱是紀錄片市場的常態,這樣反過來制約資本的進入。

受眾群體方面,過往紀錄片市場以「三高」(高學歷、高收入、高要求)小眾人群為主。 隨著《舌尖上的中國》等片的走紅,受眾群體開始向大眾靠攏。但觀看氛圍的養成與觀影圈層的外擴,仍需時間來培養與沉澱。因此在文藝青年居多的豆瓣上,紀錄片往往得分較高,特別是劇集紀錄片。以小鎮青年為主的院線市場,票房成績相對不理想。

這也解釋了為何名稱、素材均無太大差別的同一紀錄片,為什麼在劇集、電影兩種形式上的口碑相對撕裂。

比如,2016年播出的《我在故宮修文物》劇集在前電影在後,但兩者豆瓣評分別為9.4分、7.6分。相似的命運,也發生在何苦導演的《最後的棒棒》身上。

我覺得真正所謂進入院線的紀錄片,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包括從業人員在內的鏈條,像故事片,現在有院線電影,有網絡電影,所以大家分得很開的。」郭柯導演認為,可能是紀錄片表達方式的不同,造成了一部作品在院線和劇集兩種形式上,會出現不同市場反應。

此外,故事片裡有演員的市場號召力存在,而紀錄片裡基本都是素人的真實故事。其他類型的影片,也有創作空間為影片打磨更好的觀感,以迎合市場與觀眾。像電影紀錄片《張藝謀與他的「影」》中,雖然主角卡司不小,但內容以幕後拍攝紀實為主,目的也是為正片宣傳做預熱。

紀錄片的冷熱兩極化,是由內而外的。在國產動畫、科幻類型,出現《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等掀起的投資熱潮面前,《二十二》為國產電影紀錄片爭取的市場關注反而正在消退。

無論是劇集,還是電影紀錄片從業者都值得人們去尊敬,因為他們基本都是「用愛發光」,靠熱愛與情懷前行。

紀錄片未來路在何方?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13-2019年,中國紀錄片產業的投入規模保持持續增長,生產投入由2013年的17.1億元上升至50.36億元。未來,國產紀錄片市場還有很大的商業潛力。

「第一,擴展投資渠道,完善產業鏈。目前,國內紀錄片的投資一半還是來自傳統媒體、新媒體及企事業單位定製,依靠專業隊伍銀行貸款和社會風險資本的投資還是很少,紀錄片的市場營銷投入更少,需要進一步提高市場化程度,減少對平臺的依賴。」 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陸地還表示,企業之間以及播出平臺之間,國內外紀錄片公司之間的合併、合作等資本運營活動應該加強。

政策方面,2018年上半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關於實施「記錄新時代」紀錄片創作傳播工程的通知,旨在鼓勵帶有鮮明時代印記、彰顯時代精神的紀錄片精品。此外,《通知》還規定,「每個電視上星綜合頻道全年在19:30—22:30時段播出國產紀錄片總量不得低於7小時」,支持和鼓勵地方電視臺上星頻道和地面頻道開設紀錄片欄目。

《通知》還就實施紀錄片人才培養工程、紀錄片海外推廣計劃做了說明。國產劇集紀錄片《風味原產地·潮汕》《風味原產地·雲南》等登陸Netflix。手機、攝影機的普及,為更多素人進入紀錄電影拍攝領域提供契機,也為題材的多元化埋下伏筆。

擅長運用紀錄片手法拍攝電影的賈樟柯,曾在其電影手記裡提及「數碼攝像機的出現,讓拍攝更簡單、更靈活、更便宜,它使更多人可以擺脫資金和技術的困擾,用影像表達自己的感情。這種電影實踐,將會改變中國電影的精神,就像越來越多的人依靠數位相機拍攝紀錄片與實驗電影一樣。」

賈樟柯年輕時期

對於電影紀錄片的長期發展,政策扶持與院線方面的配合、專業人才的配套等重要因素不可忽視。紀錄片以故事為主的同時,起到輔助作用的視聽質感也應重視。

「我覺得紀錄片肯定以後發展是越來越好,因為大家對紀錄片開始形成一種收看習慣,如果有更講究更考究更好的這種紀錄片慢慢出來,自然而然會形成一種良性的這種循環。」對於行業未來發展,郭柯導演持樂觀態度。

從《二十二》到《航拍中國第三季》,國產紀錄片市場正在悄無聲息地發生諸多變化。在政策扶持及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未來國產紀錄片發展充滿想像。

相關焦點

  • 《航拍中國》:讓紀錄片騰空飛行
    光明網訊 (記者蘇麗萍)由中央電視臺出品,剛剛在央視綜合頻道和紀錄頻道熱播的大型航拍紀錄片《航拍中國》,帶給中國紀錄片業界非凡的啟示:高度不僅喻示實力,也是眼光,更是品質。   《航拍中國》是一部關於國土的影像史詩。
  • 《航拍中國》第二季亮相2018年央視紀錄片巡展
    重磅大片精彩巡展紀錄片受眾調查數據顯示,CCTV-9 在平臺影響力和內容品質方面獲得了觀眾高度肯定,國家級紀錄大片和國際級紀錄大片的節目品質是觀眾最突出人口的地方。本次活動中,頻道精選兩部超級IP《航拍中國》和《如果國寶會說話》拉開了央視紀錄頻道2018重點紀錄片系列巡展的序幕。
  • 從《二十二》到《地球:神奇的一天》,紀錄片帶更多人「出山」
    近年來,紀錄電影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厲害了,我的國》《二十二》《地球:神奇的一天》等多部紀錄影片取得了良好口碑與票房,引發業內外人士廣泛關注。紀錄影片是藝術屬性和文化屬性有機結合的產物,也是國家發展的相冊。「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精神,是每一位紀錄片人的使命和擔當。」
  • 從央視《航拍中國》第二季四川篇,談紀錄片如何配音
    如果,沒有點開紀錄片《航拍中國》四川篇,作為一名地地道道的四川人,小編還不知道:原來,「詩仙」李白筆下的「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在廣元;呂布口中的「環眼賊」張飛在閬中;資陽除了陳毅故裡,還有雕刻精緻的「翹腳觀音」;雅安有個上裡古鎮,涼山有個布拖縣,有很多綠翅鴨。還不知道,「蜀山之王」貢嘎山是四川最高峰,整個橫斷山的最高點;海螺溝冰川是亞洲海拔最低的冰川。
  • 《航拍中國》第3季《一同飛越》將播 全景式俯瞰中國
    《航拍中國》第3季《一同飛越》海報。片方供圖新一季節目以獨特的空中敘事與航拍美學為載體,全方位展示中國歷史人文景觀、自然地理風貌及建設發展成就,頌讚大好河山,傳遞中華文明,謳歌人民奮鬥,展現時代巨變,全景式俯瞰一個美麗中國、生態中國、文明中國。
  • 豆瓣9.3分!紀錄片神作《航拍中國》第三季歸來,繼續揭秘「你沒見過...
    哈尼族人耕田種地,將山雕琢成無數階梯;苗家人流傳600餘年的「摸魚節」,不僅是為延續傳統,更是給出門在外的人們一個回家看看的理由……21日晚開播的《航拍中國》第三季裡,多姿多彩的各地民俗再度讓人眼界大開,一經回歸便在豆瓣延續了國產紀錄片神作的霸氣,斬獲9.3的高分。
  • 地球兩極冰凍圈的航拍美景
    地球兩極冰凍圈的航拍美景
  • 央視大型系列紀錄片《航拍中國》第1季開篇聚焦海南
    央視大型系列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一季開篇聚焦海南  從雲端領略大美海南  本報海口1月31日訊(記者 陳蔚林 實習生 陳卓斌)春節期間,央視紀錄頻道推出34集大型航拍系列紀錄片《航拍中國》,1月28日已推出第一季第一集《航拍中國·
  • 看完這部高分紀錄片還要環遊世界嗎?《航拍中國》告訴你該怎麼做
    不信,隨著《航拍中國》的視角一起來看看!《航拍中國》第二季終於在大夥的期待中上線了,並其一經播出,連續數天都在各大視頻網站上獲重點位置推薦,獲贊無數。隨後《航拍中國》在網絡端也收穫眾多話題和關注,《人民日報》微博發布的《航拍中國》第二季加長版預告片迅速得到了六百多萬次閱讀,視頻播放量達三百萬餘次。
  • 《航拍中國》第三季:影像之中的文化自信
    《航拍中國》第三季《安徽》一集中的鏡頭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出品、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承制的《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日前播出。本季的拍攝遍及10個省份,是目前體量最大的一季,地域跨度大,地貌變化豐富,令人嘆為觀止。
  • 大型航拍紀錄片《追夢藍天》啟動
    中國民航網訊:9月8日,在2020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第二屆「空中絲綢之路」國際合作峰會上,中央新影大型航拍文獻紀錄片《追夢藍天》啟動。該紀錄片將於2021年拍攝完成,作為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國航空事業誕生112周年,新中國航空工業創建70周年獻禮片。
  • 《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跨屏傳播,破壁出圈
    大型系列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於5月21日登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紀錄頻道晚間黃金時段以及總臺新媒體各埠播出。截至5月22日,大屏熱播引關注,小屏評分創新高,引發社會各界好評如潮。
  • 《航拍中國》第三季,從高空俯瞰這江山如畫
    經歷過第一季的火爆和第二季的蟄伏之後,《航拍中國》第三季上線啦!你或許做過很多次飛翔的夢,亦或是放大衛星地圖就為了找出幾個像素大小的自己家。從天空俯瞰人類世界的享受早就不再是鳥類的特權。透過《航拍中國》,許多人看到了廣袤中國的頂視圖。第一季中,新疆、海南、黑龍江、陝西、江西和上海的小夥伴見到了高清鏡頭下的家鄉。
  • 135紀錄片分享 | 今日更新(2020.08.11)
    今日更新共計10部成為VIP會員暢享更多紀錄片
  • 《航拍中國·海南》走紅背後的拍攝故事——像飛翔的鳥兒一樣看海南
    《航拍中國》是我國首部全航拍紀錄片,它以全新的視角為世人勾勒出了另一個美麗中國。有人說,這是一部隔著屏幕,就能感知微風、河流、花開的紀錄片。甚至有評論寫道:看完這部紀錄片,會有點想哭,終於能理解艾青的那句詩「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海南緣何成為這部大型航拍系列紀錄片的開篇之作?這裡的旖旎風光、壯美山海又是如何以高空視角得以完美呈現的?
  • 豆瓣9.1,《航拍中國》第三季,真的美爆了!
    開啟空中視角,看前所未見中國。——《航拍中國 第三季》文丨舊故麻袋∨因為疫情,出行成為了一件難事兒,想去旅行,更需要膽量和勇氣,短途的尚能接受,長途的只能從長計議。大多時候,只能「雲遊」,感受祖國大好河山春夏之際的美好。
  • 《航拍中國》——用不同的視角帶你看中國,體驗不一樣的美
    偶然之間知道了《航拍中國》這一部紀錄片,看了幾分鐘視頻後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直接一口氣看完了第一季的所有集數,這真的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紀錄片,寫這篇文章也是想分享給更多的朋友,讓大家一起來欣賞不同角度所呈現的中國的美。
  • 俯瞰美麗中國 記錄偉大時代《航拍中國》第二季今日開播
    《航拍中國》第二季 3分鐘預告片今晚,《航拍中國》第二季經過兩年的拍攝製作,又將帶你天際遨遊。紀錄片《航拍中國》的拍攝,是迄今為止我國規模最大、範圍最廣、飛行航時最多的空中拍攝行動。浙江·海天一洲浙江·廣濟橋浙江·烏鎮大劇院四川·峨眉山四川·諾日朗瀑布四川·雅西高速公路《航拍中國》第二季將鏡頭聚焦七省區最具代表性的自然、人文和社會發展等內容,用宏觀鳥瞰與微觀關注相結合的影像語言,展示中國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和生態環境,彰顯經濟建設的輝煌成就,揭秘「中國奇蹟」背後的創新動力,向世界展示中國的古老文明和嶄新風貌
  • BBC頂級經典紀錄片,每一部都是神作
    用鏡頭真實地展現正在逐漸融化的地球兩極,以及生活在這裡的各種生物。 這部記錄片以季節的變化為主線,春、夏、秋、冬的每個季節,南北兩極都在展現著不同的風貌。 從「大融化」的春天,到24小時都在光線照耀下的夏日,再到「大冰封」的秋天,最後以長夜漫漫的冬天結尾。
  • 《航拍中國》第二季收官 用寫情書的方式鳥瞰中國
    「你見過什麼樣的中國?是960萬平方公裡的遼闊,還是300萬公裡的澎湃?」兩年前,一部採用空中俯拍視角,再現中國之美的紀錄片《航拍中國》走紅螢屏和網絡。第一季播出以來,累計電視播出500多次,觀眾規模超5億,數萬名網友在豆瓣上為它打出9.2的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