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黃小河
2017-08-07 09:22 來源:澎湃新聞
自然電影近兩年越來越受到歡迎。去年,從陸川執導的《我們誕生在中國》再到法國導演雅克貝漢的執導的《四季》,票房和口碑都不俗。今年暑假,又一部自然電影《地球:神奇的一天》即將在8月11日在全國院線上映,如果你還沒在大銀幕上見過樹懶相親、錦蛇集體追殺海鬣蜥、蜂鳥和蜜蜂的近身肉搏,或者兩隻長頸鹿最高海拔的決鬥,那麼可以帶著孩子去電影院裡直觀感受下。上周六,滬英領館組織了該片上海首場點映之後,有觀眾表示,沒想到在電影裡打打殺殺的成龍大哥配起自然電影來是這麼呆萌。
2007年,BBC地球影業出品的自然電影《地球》全球票房取得了1.12億美金,10年後,這部由BBC地球影業、SMG尚世影業聯合出品的《地球:神奇的一天》,吊起了很多人的胃口。自然,為了打開中國市場,中方團隊的加盟自然必不可少,不僅邀請了成龍大哥為該片做配音,也請到了作家嚴歌苓來編寫腳本,片中大熊貓、丹頂鶴以及白頭葉猴的鏡頭都是由中國團隊拍攝完成,電影以一天中太陽的軌跡作為串聯整個故事的主線,講述了地球上的每一個生靈,在日月的交替、太陽的起落中出生、成長的故事。中方團隊的加入,讓這部地球續集融入了天人合一的東方思辨,體現「人與自然融為一體,共建地球家園」的美好心願。
據主創介紹,影片歷時142個拍攝日,橫跨全球22個國家,篩選素材數據記錄達12300張DVD。歷經3年製作,收錄了熊貓、白頭葉猴、樹懶、海鬣蜥、獨角鯨等38個珍稀物種,其中很多動物的影像更是首次被電影級的高清攝像機記錄。放映版本將包含4K高清及杜比視界和杜比全景聲。
如果你曾經看過BBC出品的《地球脈動2》,那麼片中很多片段都會讓你感到似曾相識,比如曾經在網絡上爆紅的錦蛇集體追殺海鬣蜥的鏡頭,企鵝爸爸去海中覓食再三公裡徒步回家、樹懶遊到對岸找媳婦、又或者巢鼠和穀倉貓頭鷹的「貓鼠遊戲」。而重新選擇的故事角度,和重新剪輯配樂過後的片段,加之中文旁白,節奏和故事表達上更傾向於孩子的睡前故事,可能看過《地球脈動2》的觀眾會覺得似乎沒那麼過癮了。
此前,成龍曾給《花木蘭》《功夫熊貓》等動畫片配過音,但為真實的野生動物電影配音還是第一次,成龍表示,自己是BBC的忠實粉絲, 「我要在片中模仿各種動物擬人化的聲音和語氣,有時甚至一邊配音一邊隨著畫面中的動物手舞足蹈。當時在配音室裡呆了整整6個小時,沒有吃飯和上廁所,一氣呵成地完成配音工作。」
成龍還說,給這部紀錄片錄完旁白後,普通話都比以前標準了很多,他在過程中最困難的一項任務就是糾正咬字不準的問題。對於中國觀眾,趙忠祥解說的《動物世界》已成為經典,對此,成龍表示自己並沒有借鑑趙忠祥的風格,「我是BBC的超級粉絲,看的紀錄片基本都是英文配音,我也沒有刻意去模仿誰。」
成龍坦言自己最喜歡的動物是熊貓,這源於他在柏林動物園的一次經歷。「當時我在那裡看大熊貓,可那隻熊貓整整45分鐘都把頭轉在一邊看天,我一直大喊『熊貓你把頭轉過來』,它都沒理我,就這樣我等了它45分鐘。從此我就喜歡上了大熊貓。」
據記者了解,影片由作曲家亞歷西斯·西弗斯(Alex Heffes)、音樂製作人阿鯤共同創作。雖然為很多知名電影做過配樂,但對於亞歷西斯·西弗斯來說,為自然電影配樂可謂是一項不小的挑戰。「為《地球:神奇的一天》配樂,有點像給三十個短片作曲,每一種動物都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聲音和獨特的音樂屬性。為自然紀錄片配樂的挑戰之一,就是找到故事,因為音樂對影片的敘事是十分重要的,在看這些動物的時候我會嘗試去了解它們是誰,它們的性格是什麼,以及故事是什麼。有些時候大自然本身會告訴我們這些答案,有些時候,作曲就是純粹地挖掘動物的性格。」
中國作曲家阿鯤曾參與《功夫熊貓3》、《十二生肖》以及《舌尖上的中國》等影片音樂製作的加盟,「我們雲集了有120位樂手,都是最好的精英來參與到咱們這部電影的音樂製作中間來。」
另據導演範立欣介紹,此次攝影師使用了200架次八旋翼直升機,拍攝到中國廣西白頭葉猴驚險的跳躍等一些罕見的鏡頭,低光攝影技術的進步讓影片捕捉到更多神秘的夜行生物的行蹤,攝像機更以每秒800幀的速度拍攝到了一些原來的技術難以實現的慢動作。「我們的拍攝團隊把遙控攝像機放入防水盒子中,在不同動物周圍連續拍攝三個月,讓電影獲得更多的戲劇感。所以,黑暗中奇妙發光的菌類、草叢中靈動跳躍的藪貓將在大銀幕上與觀眾見面。」
BBC地球影業製片人史蒂芬·麥克唐納在採訪中表示,這是一部能讓人獲得幸福感並且產生共鳴的電影。人類能夠和片中出現的動物們共同分享同一個太陽的光芒,分享地球這個共同的家園。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