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紀錄片《大遷徙》來渝探尋"湖廣填四川"

2020-11-27 南海網

  華龍網訊(通訊員 包俊) 探尋「湖廣人」遷徙蹤跡,記錄「填四川」歷史影像。央視人文紀錄片《大遷徙》攝製組近日來到重慶,先後前往湖廣會館和綦江縣東溪鎮,以紀實手法再現重慶在「湖廣填四川」那段歷史中的人文故事。 

  據了解,由中央電視臺新影製作中心和河南文化投資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的十三集大型電視紀錄片《大遷徙》,緊緊圍繞中原文明、文化的世代流變,以中原漢人的歷史大遷徙為線索,以深沉、凝重、大氣的整體風格和精緻、細膩、獨特的探索精神,試圖從一個別樣的側面,動感地展現漢民族文化形成和發展的歷史,從而揭示中華民族堅忍不拔、開拓進取之精神實質。

  有關人士介紹,最具歷史影響力的「湖廣填四川」發生在明末清初,而我市綦江縣就是外省人進入巴蜀的重要通道之一,位於該縣東溪鎮書院街的「麻鄉約」遺址就是這段歷史的有力見證。

  據劇組編導趙星宇介紹,該片將集中反映我國幾次大遷徙的歷史背景和輸出地與輸入地的歷史淵源及變遷等,初定於明年5月播出,在重慶拍攝的有關內容有望在這部紀錄片《湖廣填四川》一集中播出。

相關焦點

  • 湖廣填四川的人口大遷徙真的只和張獻忠有關嗎?
    在中國古代有很多著名的大事件,尤其是涉及到人口遷移的一些事,比如說湖廣填四川的事件,可能對於不太研究歷史的朋友來說,並不了解這個事情啊,其主要意思就是講湖南廣東廣西的人口到四川裡面去,那麼人們會問了四川的人口難道很少嗎?
  • 湖廣填四川,發生在什麼時期?大概遷移了多少人?
    第一次「湖廣填四川」所謂「湖廣填四川」,具體指的是湖南、湖北 、廣東地區的人口大量向四川地區遷移的歷史事件,一共分為兩次,一次發生在元末明初,而另一次則是在明末清初。元末明初,暴虐的元朝統治者、高額的稅收讓百姓苦不堪言,久而久之,百姓積怨已深。
  • 四川經歷了什麼?先是張獻忠屠川,後是康熙宣布「湖廣填川」
    稀少的人口迅速引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虎患不斷,期間有人嘗試招人來此,結果一大半都在沿途被老虎吃去。再加上四川地勢險峻,願意拋棄故土前來的人屈指可數。自然災害遲遲無法解決,偏偏這個節骨眼上又爆發了三藩之亂,四川飽受內憂外患。戰爭中的死亡人數日益增加,人口愈見凋零。
  • 央視蒞洛拍攝大型紀錄片《大遷徙》
    本網訊 中央電視臺大型歷史民系類紀錄片《大遷徙—客家播遷與回歸》攝製組近日已蒞洛,將進行客家民系南遷在古都洛陽留下的文化遺蹟及追本溯源的攝製工作。 根據省政府安排,中央電視臺將與我省聯合攝製大型歷史民系類紀錄片《大遷徙—客家播遷與回歸》,全長12集。
  • 把巴蜀傳奇講到英國 重慶作家王雨《填四川》英文版發行
    湖廣填四川的百萬移民是如何在那個交通不便的年代進入巴蜀大地的?這些問題的答案,被一本小說帶到了英國,向英國讀者展示了一幅數百年前的「重慶畫卷」。近日,重慶著名作家王雨的長篇小說《填四川》英文版——《BETWEEN FOUR RIVER》,由中譯出版社攜手英國查思出版社正式在英國出版發行。
  • 紀錄片《大遷徙》:生命無法停駐 只能前往
    十三集大型紀錄片《大遷徙》即是講述先祖們這一路的悲歡離愁,講述那些久遠的專屬於祖輩們的厚實回憶。2014年7月11日,良友文化空間迎來了《大遷徙》的製作團隊,諸位主創與現場觀眾分享了有關紀錄片的所想與所思。
  • 十三集系列紀錄片《大遷徙》登陸北京紀實頻道
    2014年7月14日起北京電視臺紀實頻道將首播十三集系列紀錄片《大遷徙》。十三集系列紀錄片《大遷徙》用鏡頭解讀中原人與閩南人、客家人、東北人,以及各地遷徙漢民的血緣關係和精神層面的聯繫,揭示中華漢民族不斷發展壯大的播遷歷程。
  • 央視紀錄片「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策劃人將來濟南講座
    10月19日,中央電視臺大型紀錄片「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轉播顧問和策劃人之一、「馬拉野生動物保護公益基金會」創始人卓強,將來山東博物館,講述非洲野生動物的奇異的故事。  10月19日,中央電視臺大型紀錄片「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轉播顧問和策劃人之一、「馬拉野生動物保護公益基金會」創始人卓強,將來山東博物館,講述非洲野生動物的奇異的故事。    非洲是廣闊的草原上生活著無數野生動物,被稱為「動物的王國」。
  • 從央視《航拍中國》第二季四川篇,談紀錄片如何配音
    如果,沒有點開紀錄片《航拍中國》四川篇,作為一名地地道道的四川人,小編還不知道:原來,「詩仙」李白筆下的「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在廣元;呂布口中的「環眼賊」張飛在閬中;資陽除了陳毅故裡,還有雕刻精緻的「翹腳觀音」;雅安有個上裡古鎮,涼山有個布拖縣,有很多綠翅鴨。還不知道,「蜀山之王」貢嘎山是四川最高峰,整個橫斷山的最高點;海螺溝冰川是亞洲海拔最低的冰川。
  • 就在今晚,無錫出品紀錄片登陸央視!講述的是……
    先跟大家小小科普一下,央視九套的全名叫做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是以播出紀錄片為主的專業頻道,2011年1月1日開播,2014年在第19屆中國電視紀錄片頒獎活動中,央視紀錄頻道獲得
  • 《航拍中國》第二季亮相2018年央視紀錄片巡展
    網易娛樂4月27日報導4月26日,「春紀——央視紀錄頻道2018重點紀錄片巡展活動」在珠海舉行,十多部國內外頂級大片重磅亮相。重磅大片精彩巡展紀錄片受眾調查數據顯示,CCTV-9 在平臺影響力和內容品質方面獲得了觀眾高度肯定,國家級紀錄大片和國際級紀錄大片的節目品質是觀眾最突出人口的地方。本次活動中,頻道精選兩部超級IP《航拍中國》和《如果國寶會說話》拉開了央視紀錄頻道2018重點紀錄片系列巡展的序幕。
  • 央視科教頻道紀錄片《1937·南京記憶》
    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11月11日電(記者  李金華)11月11日晚,由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和江蘇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攝製出品的大型紀錄片《1937·南京記憶》,作為2014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的首映禮影片,在廣州圖書館首映。央視科教頻道總監金越、江蘇廣電總臺副臺長陳輝出席活動並講話。
  • 紀錄片《狂野非洲》將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
    3月18日起,八集紀錄片《狂野非洲》將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每晚十點半檔的《魅力紀錄》欄目播出。   該片以極具震撼的影像帶領我們穿越整個非洲大陸,去探尋這個擁有多處令人驚嘆自然奇觀的人類文明搖籃。
  • 四川人嘴裡的「寶器」究竟是啥子寶貝|四川方言
    好好的一個「寶器」,咋個到了四川人嘴裡就真的變成了「寶器」?你不要以為四川人是現在才說別個是「寶器」,這種說法從清康熙時就有了。眾所周知,巴蜀地區歷史上有過多次大規模的移民遷入。明末清初時候,張獻忠在四川大肆搶劫屠殺,巴蜀境內十室九空。
  • 央視《北緯30度-中國行》來紹興 拍攝水鄉風情
    央視《北緯30度-中國行》來紹興 拍攝水鄉風情 2012年03月31日 08:41:38   浙江在線03月31日訊昨天上午,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遠方的家·北緯30度-中國行》攝製組來到紹興安昌古鎮拍攝採訪。
  • 那些讓你過目難忘的央視紀錄片海報 - 央廣網
    《國家寶藏》《國家寶藏》雖然不是紀錄片,但是作為央視去年大火的文博探索類節目,海報設計同樣很精美。除了節目的正式海報,九大博物院還分別自己的專屬海報。《園林》該紀錄片從歷史的跨度探究解讀呈現中國千百年來獨特的園林文化,探尋園林裡的中國與美學人文價值、生活方式、審美情趣。《中國文房四寶》該片從歷史、情感、文化、現實四個維度,反映了文房四寶演進的歷史脈絡、蘊含的豐富情感、承載的文化傳統。
  • 三集紀錄片《沉銀追蹤》今晚收官
    由四川廣播電視臺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眉山市人民政府聯合出品的三集紀錄片《沉銀追蹤》,將於今晚22:00在央視紀錄頻道、22:30在四川衛視播出第三集《水落寶出》。是終結還是開始,沉銀追蹤,探尋仍將繼續。
  • 記錄美麗中國 ——央視原創紀錄片推介會側記
    央視紀錄頻道總監梁紅說,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反映美麗中國的紀錄片,能潛移默化地影響觀眾,推動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在現場,記者注意到,像《中國海洋》一樣反映中國雄偉壯麗自然生態的紀錄片還有幾部:比如《花開中國》,展示中國培育花卉的歷史,講述花從中國向世界「遷徙」的故事;《自然的力量》第二季,繼續探尋中國特有野生動物;《尋找最美中國》,記錄世界最頂級極限運動玩家的中國之旅;《跟著唐詩去旅行》以唐詩為線索,表現唐代旅遊生活,呈現中國山河魅力。
  • 紀錄片《臺北故宮》帶你賞珍品 12日起央視開播
    文物大遷徙的漫漫路途中發生過什麼?隨文物去臺的人們對故土有著怎樣的情懷?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粹對現代臺灣地區年輕人還有沒有吸引力……1月12日起,12集大型紀錄片《臺北故宮》將在央視一套晚間連續播出,該片不僅展示了臺北故宮及其館藏珍寶的全貌,更娓娓講述了曲折的人的命運和深深的人文精神。
  • 央視財經大型紀錄片《品牌的奧秘》精彩看點集錦
    央視財經大型紀錄片《品牌的奧秘》精彩看點集錦 公司 央視財經 2015年12月21日 16:21 A-A+   基於這樣的背景和如上的思考,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推出了大型紀錄片《品牌的奧秘》。我們走遍世界,尋找中國的答案。我們著眼國際品牌,不說中國,卻句句在說中國。一個品牌的創建、維繫、發展、傳承與這個國家文化、文明的傳承緊密關聯。品牌,是復興文明的契機,品牌,是中國夢的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