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廣填四川,發生在什麼時期?大概遷移了多少人?

2021-01-13 上遊新聞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形式,戰爭永遠都是一場災難。

因為戰亂,一座城池,在敵軍屠殺之下可一夜之間淪為空城,悽涼、血腥、殘酷。而與圖畫上色一樣,一個地方空白了,就勢必要遷移其它地區的人口過去填充,轟轟烈烈、規模巨大的「湖廣填四川」就是再好不過的例子。

移民對於四川影響多大?清末《成都通覽》曾描述「現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

第一次「湖廣填四川」

所謂「湖廣填四川」,具體指的是湖南、湖北 、廣東地區的人口大量向四川地區遷移的歷史事件,一共分為兩次,一次發生在元末明初,而另一次則是在明末清初。

元末明初,暴虐的元朝統治者、高額的稅收讓百姓苦不堪言,久而久之,百姓積怨已深。

公元1351年,再也無法忍受元朝統治者的農民首領張士誠、徐壽輝以及明玉珍等人帶領農民百姓相繼在高郵、湖廣等地發動了轟轟烈烈的抗元農民大起義。

起義一爆發,元朝隨即派出軍隊對高郵、湖廣等地的動亂者進行鎮壓和絞殺,一時間高郵、湖廣地區多地陷入戰亂之中,許多沒有參與起義的商人、地主、士人以及百姓紛紛被牽連進戰爭的漩渦之中,為了躲避戰亂,他們選擇逃入四川地區。

與此同時,起義軍首領之一的明玉珍下令攻打四川,並且在四川自創「大夏政權」稱帝,而追隨他入川的那些湖廣農民起義軍隨著明玉珍建立政權也全都在四川主要城市安定了下來。

但這種安定的日子並沒有多長久,朱元璋軍隊的到來打破了明玉珍的美夢,明玉珍的失敗、「大夏政權」的滅亡讓剛剛安定下來的湖廣農民起義軍支離破碎、分散開來,漸漸隱入廣袤的四川盆地,成為「湖廣填四川」的一批主幹力量。

此時,剛剛入蜀的朱元璋看到戰後整個四川的經濟蕭條、人口稀缺,於是強制下令從湖廣麻城、孝感等地區遷移一部分人去四川生活、開墾耕地。就這樣,隨著開墾工作的進行,這一部分湖廣人漸漸地在四川安定下來,並一代代地傳承著。

這一次的「湖廣填四川」歷時時間較長,移民人口數量也有五十萬左右,但與第二次「湖廣填四川」比起來,卻僅僅只像是個短暫的開頭罷了。

第二次「湖廣填四川」

與第一次「湖廣填四川」背景相似,明末清初,崇禎皇帝的統治早已是窮努之末,1633年,陝西農民起義軍首領張獻忠率眾起義,從陝西南下,一直活躍在湖廣地區。

常年與明朝軍隊作戰,張獻忠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傷亡慘重,為了補充人手和擴大軍隊,張獻忠在湖廣地區召集了大量的本地人入伍,這使得他的軍隊幾乎是由湖廣人組成的。

部隊擴大了,張獻忠的野心也就大了。

放眼中原地區,百姓們皆陷入戰爭的漩渦之中,而此時,四川和江南地區竟然奇蹟般地沒有被戰爭影響,處於安穩狀態,但,好景不長。

繼續地盤擴充實力的張獻忠,顯然不會放過這兩個地方,為了日後能夠與李自成爭一爭天下,張獻忠選擇進軍四川,而此前在湖廣地區強行召集來的數十萬湖廣百姓也隨著張獻忠來到了四川地區。「既來之,則安之」,漸漸地,這些湖廣百姓也就在四川安定了下來。

但隨著張獻忠而來的,是四川被捲入戰亂,人口陷入驟減的困境。據《四川通志》記載:「蜀自漢唐以來,生齒頗繁,煙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後,丁口稀若晨星。」由此可見,因戰亂,四川人口下降程度之劇烈。

1646年,清軍南下入川,張獻忠帶領農民起義軍堅決反抗,結果在西充鳳凰山被清軍射殺。領頭人一死,剩下的起義軍群龍無首,四散而去,分散在四川各處。

眼看著因戰亂而殘破不堪、人口稀少的四川,清政府下令,全國各地的四川人必須全部遷回四川,但是,這個辦法顯然並沒有什麼好的效果。

見此,清政府只好從政治、地域、經濟等各個方面入手,政策優惠,層出不窮,只為吸引更多的人遷移到四川。在政治上,撤銷湖廣總督,設川湖總督;自願入川者,將地畝給為永業;「各省貧民攜帶妻子入蜀者,準其入籍」;移民墾荒地畝,規定五年起才徵稅;滋生人口,永不加賦。在經濟上,清政府承諾為入川者找工作,確保其收入。

在一系列的措施之下,移民人數多達百萬,四川人口終於回升,經濟也慢慢地穩定下來了,移民們從此紮根於蜀地。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湖廣填四川的人口大遷徙真的只和張獻忠有關嗎?
    在中國古代有很多著名的大事件,尤其是涉及到人口遷移的一些事,比如說湖廣填四川的事件,可能對於不太研究歷史的朋友來說,並不了解這個事情啊,其主要意思就是講湖南廣東廣西的人口到四川裡面去,那麼人們會問了四川的人口難道很少嗎?
  • 央視紀錄片《大遷徙》來渝探尋"湖廣填四川"
    華龍網訊(通訊員 包俊) 探尋「湖廣人」遷徙蹤跡,記錄「填四川」歷史影像。央視人文紀錄片《大遷徙》攝製組近日來到重慶,先後前往湖廣會館和綦江縣東溪鎮,以紀實手法再現重慶在「湖廣填四川」那段歷史中的人文故事。
  • 把巴蜀傳奇講到英國 重慶作家王雨《填四川》英文版發行
    數百年前的重慶大地上發生過什麼樣的故事?川菜是如何被發揚光大的?湖廣填四川的百萬移民是如何在那個交通不便的年代進入巴蜀大地的?這些問題的答案,被一本小說帶到了英國,向英國讀者展示了一幅數百年前的「重慶畫卷」。近日,重慶著名作家王雨的長篇小說《填四川》英文版——《BETWEEN FOUR RIVER》,由中譯出版社攜手英國查思出版社正式在英國出版發行。
  • 四川經歷了什麼?先是張獻忠屠川,後是康熙宣布「湖廣填川」
    為了解決四川無人的情況,他深思熟慮後作出一個極有魄力的決定。並下達聖旨,號召百萬人口移民,前往四川。這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湖廣填四川運動。不過在封建時代,人們對祖地的情節很深,不到萬不得已的地步很難做出背井離鄉的事情。再加上蜀道艱難,有猛虎作亂,因此初期基本無人響應。
  • 四川彭姓人 歷代都活躍
    留在中原的彭姓人,也繼續在商朝擔任重要職位,發揮著重要作用。彭姓人在先秦時期的活躍性,遠遠大於其他姓氏,這為後來彭姓人文治武功打下了良好基礎。 隨著時代潮流的變化,彭姓人在遷徙發展上也跟隨大流,從北方輾轉遷徙到南方,從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一次又一次地轉移,帶動了一批又一批帶有「彭」字的州名、城鎮、鄉村出現。
  • 四川人嘴裡的「寶器」究竟是啥子寶貝|四川方言
    好好的一個「寶器」,咋個到了四川人嘴裡就真的變成了「寶器」?你不要以為四川人是現在才說別個是「寶器」,這種說法從清康熙時就有了。眾所周知,巴蜀地區歷史上有過多次大規模的移民遷入。明末清初時候,張獻忠在四川大肆搶劫屠殺,巴蜀境內十室九空。
  • 四川人無辣不歡,在辣椒傳入中國前,他們吃的調料是什麼?
    中國飲食文化很有地域特色,比如北方人喜歡吃鹹,南方人喜歡吃甜,而作為天府之國的四川,當地人則酷愛辣椒。但小夥伴們可能不知道,辣椒並非中國的本土物種,在明朝時期才傳入中國。至於落戶四川,已經到了清朝乾隆時期。那在辣椒進入中國前,四川人在吃什麼呢?
  • 重慶作家王雨長篇小說《填四川》英文版在英國出版
    封面新聞記者 杜恩湖7月30日,封面新聞記者從英國倫敦獲悉,重慶作家王雨長篇小說《填四川》英文版,由英國查思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由中譯出版社攜手英國查思出版社出版,由Hui Cooper and Dennis Cooper兩位翻譯家翻譯。
  • 中國八大菜系源頭來自河南,理由是什麼?
    東晉時期,北方混亂,大量的中原人攜帶金銀細軟來到南方避難,他們被稱呼為客家人,客家人將中原的美食從河南帶到了南方。中原人首先來到了江西,客家人結合南方的水稻,開發出了米粉這一種美食,其實米粉就是南方版的燴麵,是河南美食的一種延伸,說炒米粉是河南美食也不為過。4.
  • 四川千名廖姓客家人祭祖傳承孝文化
    四川千名廖姓客家人祭祖傳承孝文化  【解說】3月23日,來自全國各地的近千餘名廖氏宗親聚集在四川成都市新都區石板灘解放村廖家祠堂,參加一年一度的廖氏祭祖大典。而這已是廖氏家族的第32屆祭祖大典。
  • 為什麼說湖廣會館是北京四大兇宅之一?湖廣真的有靈異事嗎?
    兇宅無非就是兩種,要麼就是這宅子裡的人出過事,比如有橫死的,橫死就是非正常死亡,相傳這種人是不能投胎的,鬼魂會在死亡的地方飄蕩。另一種情況就是,這宅子裡經常發生靈異的事件,看見不乾淨的東西等等。在北京城有很多兇宅,其中有一處名氣最大的,那就是湖廣會館。聽到會館兩個字,就知道這宅子有年頭了,一般叫會館的至少要追溯到晚晴民國。
  • 四川人經常喊的「嬢嬢」,你知道它的含義和來源嗎?
    在四川人看來,姑姑和姨媽這兩個稱謂是比較陌生的,即使知道是什麼意思,往往也要反應一下。如果父母家都有姐妹,那四川人往往會擁有兩個「大嬢」、兩個「二嬢」……  同時,四川話中的「嬢嬢」,也可用來稱呼和自己沒有親戚關係但與父母同輩的女性,如擺攤賣菜的阿姨、鄰居家的嬸嬸、媽媽的閨蜜等,約等於普通話裡的「阿姨」。
  • 為什麼四川總發生地震?四川發生地震的原因是什麼?
    地震分類:地震的發生是有原因的,一般劃分為:1、構造地震,2、火山地震,3、陷落地震,4、誘發地震,世界範圍內發生的地震絕大多數都屬於構造地震,發生這種地震的原因是由於巖層斷裂,發生變位錯動而產生的。四川分布著多個地震多髮帶,有龍門山地震帶、攀西地震帶、松潘地震帶、岷江斷裂帶等多條主要地震帶,因此四川發生強震的次數較多也就不奇怪了。當時九寨溝的7.0級地震,震中就發生在岷江斷裂帶附近。
  • 四川百萬彭姓人 始祖是彭祖(組圖)
    其次是四川,大約有101萬人,大多是湖廣填四川移民運動中入川的彭姓人後裔,分屬不同的宗支,都是彭祖的後裔。另外人口較多的省市還有湖北、廣東、江西、重慶、河南、貴州、安徽等。  四川各地中,成都彭姓人口最多,有12萬多人;宜賓有8.5萬多人,名列第二;南充有7萬多人,資陽有6.9萬多人,樂山6.6萬多人,內江、達州各有6萬多人,眉山有5.9萬多人,巴中有4萬多人。
  • 清初的四川有多慘?除了人禍還有虎災,知縣上任差點被老虎吃了!
    四川虎患清朝初年,四川虎患成災,老百姓的日子有多苦,看看下面這組數據就知道了。順治七年,四川地方官員上奏朝廷稱,「領州二縣八」的順慶府,竟然還剩下一百多戶人,除了天災人禍的因素之外,很多老百姓都是被老虎吃了。順慶府南充有一個叫黃夢卜的知縣,為了「培養生聚漸望安康」,緩解一下人口危機,從外地招來了506人,哪想到剛入川不久,就被老虎吃掉了22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