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分類學》(修訂版)面世

2020-11-23 中國林業新聞網

    《昆蟲分類學》(修訂版)是已故蔡邦華院士的專著。這本專著全面闡述了昆蟲分類學的理論、原則、法規和方法,並按親緣關係對35個目的種類、分布、生物學、生態學及其在親緣分類的位置以及各目昆蟲外部形態、內部解剖特徵、生活史等進行了說明,其中包括與經濟有關的種類或我國特有的昆蟲種類,凸顯中國本土特色。

    《昆蟲分類學》第一版上、中、 下三冊分別出版於20世紀50、70、80年代,是我國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昆蟲分類學專著。第一版一經面世,受到眾多專業人士推崇,被公認為是國內昆蟲分類最具權威性的著作之一。南開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四川大學和復旦大學5所高校合編的昆蟲學教材中就採用蔡氏昆蟲分類系統,並引用相關圖表和資料。

    修訂版新增加了2002年新發現的螳 目,更新了部分階元的分類檢索表,融匯了1300多篇(部)參考文獻及有關插圖和表格,全面補充了原書中所缺少的3個目的研究新成果,增添了重要物種資料。

    修訂版保持了原書框架、蔡院士創立的四級序列:三亞綱、三大類、十部、35目,具有原創性、基礎性、前瞻性三大特點。其出版對我國農業、林業、醫學和環境等生產、科研和教育部門均有重要理論和生產實踐的參考價值,適合相關專業師生使用。

    蔡邦華(1902-1983),是我國著名昆蟲學家和教育家,在昆蟲分類學、昆蟲生態學、森林昆蟲學等方面作出了傑出貢獻。蔡先生早年留學日本,後赴德國進修,先後在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大學任教,後調中科院昆蟲所任研究員,聘為中科院生物學部委員(院士)。先生將其畢生精力和心血都獻給了他熱愛的昆蟲學科教事業,近60年的教學科研生涯中,在昆蟲分類學、昆蟲生態學、經濟昆蟲學等領域做了大量的開創性工作,不僅為我國昆蟲分類積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而且也為我國的昆蟲學發展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

    蔡先生也是我國森林昆蟲學的開拓者,20世紀50年代初調到中科院昆蟲所任副所長後,即組成了森林昆蟲學研究團隊,開創了我國森林昆蟲學事業。隨著松毛蟲的爆發成災,蔡先生對松毛蟲發生規律進行深入研究,於1960年正式提供松毛蟲「發生基地」的新概念,並闡明了「生物潛能」的新理念,為松毛蟲的綜合治理提供了新途徑。他主持出版的《中國森林害蟲圖志》,是我國第一本識別森林害蟲的圖志,為森林保護工作者提供了一本精確的鑑定手冊。

    隨著生命科學的蓬勃發展,動物分類科學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研究、實踐和進展,從經典的形態分類學邁進分子系統學研究的新時代。在蔡先生誕辰110周年之際,相關科研單位及我國大陸和臺灣多所大學的昆蟲學家呼籲將《昆蟲分類學》再版,蔡先生在晚年也不止一次對本書的上冊和中冊提出了修訂和增補意見。於是,本著「理順增修」的原則,北京大學蔡曉明教授、中科院動物研究所黃復生研究員任主編,先後進行了修訂和補充。兩位專家皆屆耄耋之年, 為《昆蟲分類學》修訂出版工作一絲不苟,恪盡職守,終於在2017年初,完成了這部卷帙浩繁的昆蟲學專著的編修工作,併入選「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

相關焦點

  • ...昆蟲學會分類與區系學術會議」暨首屆「昆蟲系統學與進化生物學...
    為了促進和探討昆蟲系統學與進化生物學發展戰略、學術交流和青年人才培養,第十五屆「中國昆蟲學會昆蟲分類與區系學術會議」暨首屆「昆蟲系統學與進化生物學研討會」擬於2017年7月在北京召開。此次會議由中國昆蟲學會分類與區系專業委員會、化石昆蟲專業委員會、傳粉昆蟲專業委員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聯合主辦,中國科學院動物進化與系統學重點實驗室承辦。   1.
  • 昆蟲分類學科的春天
    昆蟲種類眾多,一般認為已知在100萬種左右,佔整個動物界物種數量的一半或更多。因此,昆蟲是生物界中已知物種最多的生物類群之一,成為自然界中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地大物博,自然環境複雜,昆蟲物種十分豐富。據估計,我國的昆蟲種類至少可達10萬種以上。
  • 第十五屆「中國昆蟲學會分類與區系學術會議」暨首屆「昆蟲系統學...
    為了促進和探討昆蟲系統學與進化生物學發展戰略、學術交流和青年人才培養,第十五屆「中國昆蟲學會昆蟲分類與區系學術會議」暨首屆「昆蟲系統學與進化生物學研討會此次會議由中國昆蟲學會分類與區系專業委員會、化石昆蟲專業委員會、傳粉昆蟲專業委員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聯合主辦,中國科學院動物進化與系統學重點實驗室承辦。   1.
  •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普通昆蟲學2016考研大綱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普通昆蟲學2016年考研大綱   本《普通昆蟲學》考試大綱適用於中國科學院大學昆蟲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昆蟲是動物界中最大的一個類群,在生物多樣性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昆蟲學是以昆蟲為研究對象的學科,是一門基礎理論課程。
  • 宜興:國內首部竹林生態系統昆蟲圖鑑面世
    原標題:國內首部 竹林生態系統昆蟲圖鑑面世 圖為梁照文工作圖    收集昆蟲標本3萬餘個,鑑定昆蟲900餘種,發現3個世界新種、10餘個中國新紀錄種、10餘個大陸新紀錄種、400餘個江蘇新紀錄種……這是宜興海關工作人員、高級農藝師梁照文團隊,歷時五年之久,在宜興廣袤竹林潛心調研竹林生態系統昆蟲的成果。日前,在此成果基礎上編撰而成的國內首部有關竹林昆蟲的系列叢書——《竹林生態系統昆蟲圖鑑》第一卷正式與讀者見面,其餘兩卷預計將於年底出版。
  • 首屆昆蟲系統學與演化生物學培訓班的通知(第二輪)
    為了促進和探討昆蟲系統學與演化生物學發展戰略、學術交流和青年人才培養,第十五屆「中國昆蟲學會昆蟲分類與區系學術會議」暨首屆「昆蟲系統學與演化生物學研討會」擬於2017年7月在北京召開。此次會議由中國昆蟲學會分類與區系專業委員會、化石昆蟲專業委員會、傳粉昆蟲專業委員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聯合主辦,中國科學院動物進化與系統學重點實驗室和動物多樣性監測網絡所級平臺(昆蟲網)承辦。
  • 我校參與主辦國際直翅目昆蟲學大會(圖)
    近日,第十一屆國際直翅目昆蟲學大會在雲南大學科技館召開。本次大會由國際直翅目昆蟲學會和我校共同舉辦,農學院張龍教授主持大會。  國際直翅目昆蟲學大會每四年召開一次,是直翅目研究領域最大的國際盛會。本次大會有全世界26個國家的200多人參加,其中國外學者有84人。
  • 第十五屆「中國昆蟲學會分類與區系學術會議」(第二輪通知)
    為了促進和探討昆蟲系統學與進化生物學發展戰略、學術交流和青年人才培養,第十五屆「中國昆蟲學會昆蟲分類與區系學術會議」暨首屆「昆蟲系統學與進化生物學研討會此次會議由中國昆蟲學會分類與區系專業委員會、化石昆蟲專業委員會、傳粉昆蟲專業委員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聯合主辦,中國科學院動物進化與系統學重點實驗室承辦。   1.
  • 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版解讀
    到2017年末最終定版,去掉了實驗二字,確定為2017修訂版,於2018年1月份正式發布,2018年秋季開學正式實施。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的修訂版與實行了十多年的實驗版究竟有哪些區別呢?通過對一百多頁的新課程標準的認真解讀和對比,總結出下面幾點比較大的變動。一.對高中數學的知識體系進行了定位和分類.
  • 【蟲人榜單】那些學貫中西的昆蟲學大牛 女科學家專輯
    01謝蘊貞先生(左)與丈夫陳世驤院士(引自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2005)謝蘊貞(1909~2000),昆蟲分類學家,我國早期從事昆蟲分類學研究的女性科學家之一。她早年留學法國,1934年獲巴黎大學理科高級文憑,期間她開展擬叩甲的分類學研究,發表了十餘篇論文。
  • 昆蟲分類大全
    蟲害一直是限制作物高產的一大難題,今天,小編帶大家來認識一下昆蟲的分類,只有掌握好昆蟲的生活習性及類別,才能對症下藥,為作物健康生長及豐收創造良好保障
  • 3D列印類昆蟲「柔性機器人」面世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3D列印類昆蟲「柔性機器人」面世 專家稱將加快各領域科研進展3D列印正在不斷向新的領域突破。日前,有報導稱,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技術,製造出一隻柔性機器人,整個列印過程簡單而且快速。
  • 常見的昆蟲有哪些 常見的昆蟲分類
    那麼除了飛蛾之外,常見的昆蟲還有哪些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常見的昆蟲有哪些  昆蟲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一個動物群體,在所有生物種類中超過了50%。截至目前為止,人類已知的昆蟲就有100餘萬種,且不包括人類還沒有發現的昆蟲。  常見的昆蟲種類有蜜蜂、馬蜂、蜻蜓、蒼蠅、蚊子、牛虻、蝴蝶、步行蟲、蟑螂、螻蛄、地老虎、蟬的幼蟲、負子蝽、田鱉、龜蝽、劃蝽、石蛾、蜉蝣、跳蚤、蝨子等。  其中,春天比較常見的昆蟲有蝴蝶、蜜蜂、蒼蠅、蜻蜓等;而夏天比較常見的昆蟲主要有牛虻、蚊子、飛蛾、蟑螂、跳蚤、蝨子、蟋蟀等一類的。
  • 華師大昆蟲學博士為螳螂辦個展
    由生物博物館主辦、生命科學學院昆蟲學何祝清博士策劃的微型昆蟲生態展之螳螂展正在實驗樓展出。不少校內外師生以及周邊市民聞訊而來,共同秋聽蟲吟觀蟲態。青年報實習生 盛雨婷 記者 劉昕璐初衷讓「昆蟲學」從課本走向田間作為華東師大生物系《普通昆蟲學》的一名「80後」青年教師,何祝清一直有一個困擾:《普通昆蟲學》作為一門必修課,旨在讓學生全面了解昆蟲的細微構造、生活習性,而書中大多是黑白圖片,不但難以對昆蟲有直觀具體的印象,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只是寥寥。
  • 昆蟲分類學報再次入選《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英文期刊核心庫
    日前,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發布了2019-2020年度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收錄來源期刊名單,我校《Entomotaxonomia》(昆蟲分類學報)再次入選英文期刊核心庫。  《昆蟲分類學報》自創刊以來一直被美國生物學文摘(Biological Abstracts)、美國昆蟲學文摘(Entomology Abstracts)、英國動物學記錄(Zoological Record)、國際大英國協農業文摘(CAB Abstracts)等國際著名文摘及資料庫收錄;還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期刊網、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資料庫等多家國內權威文摘期刊和資料庫轉載收錄
  • 歷時25年編撰的《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完成
    新華社北京10月1日電(記者 吳晶晶)記者從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獲悉,前後歷時25年,由中美等國共同完成的重大國際合作項目《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已於2013年9月全部出版完成。    《中國植物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志,共80卷125冊,2004年出版完成,並於2009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 南開大學生學位論文寫作規範修訂版
    關於修改《南開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規範(修訂版)》的通知各學院(所),各有關單位:《南開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規範(修訂版)》中參考文獻格式參照了相關國家標準(僅用於中文學位論文),新版《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則》(國家標準GB/T 7714-南開大學研究生院 編2017年3月修訂前 言學位論文是研究生科研工作成果的集中體現
  • 《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編撰完成 歷時25年—新聞—科學網
    記者從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獲悉,前後歷時25年,由中美等國共同完成的重大國際合作項目《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已於2013年9月全部出版完成。
  • 新書推介《實用法醫昆蟲學》
    在該書中集中展示了該技術,內容約58萬字(含插圖約560張),主要包括基於昆蟲死亡時間推斷的基礎理論、屍食性昆蟲原位彩圖、常見法醫學昆蟲幼蟲及成蟲的鑑定技術、人類屍體逐日變化彩圖及其詳細參數、屍食性昆蟲死亡時間應用指標及具體的實戰使用方法、現場標準化操作、應用案例等。
  • 《美國眾神》推修訂版
    (原標題:《美國眾神》推修訂版) 4月30日,被網友預定為